溫馨提示:
本食譜有5000多字,閱讀時間大於20分鐘,建議先收藏或直接跳到感興趣的食譜瀏覽。
小時候,最初認識西方食物,除了麥當勞、肯德基,就要數義大利麵和披薩了。
義大利麵幾乎是很多人西餐的啟蒙食物,也算是中國人最易接受的西方食物了。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喜歡,除了因為它各式各樣的造型(直粉形,還有螺旋形、空心粉形等)給餐食增添了不少趣味外,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它的醬。
用叉子捲起裹著醬汁的意面,大口吸溜,不同醬汁都各具一番風味,而麵條Q彈滑爽,瞬間,嘴巴和胃都得到了滿足。
除了我們熟知的紅醬、白醬、青醬,義大利麵還是包容性極強的食材,它可以隨意創作,像是任何食物都能和它搭配出令味蕾跳舞的驚喜。
例如吃不慣羅勒,你可以選擇用菠菜做青醬;牛油果單獨吃咽不下,可以做成牛油果醬的意面;南瓜除了能做湯,還能做意面的醬汁……大家都發揮了無窮的想像把義大利麵做到了極致。
意面幾乎是我們家的常客,什麼口味我都嘗了一遍,而這篇推文,我更是突破傳統,在大家創新基礎上再大膽一點,無論是中國傳統食材的腐乳、臘腸、橄欖菜,還是韓國國魂的泡菜、辣醬,世間三大名湯之一的泰國的冬陰功,印度的咖喱,日本的芥末、味噌……每一款都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而且都是日常很容易買到的食材,大多數煮法都並不複雜,儘管意面煮的時間並不短,但剛好這個空隙就可以去洗漱或者準備醬汁,經常會在我們快手早餐之列。
吃膩了傳統意面的搭配,這9款新吃法一定要試試,必定令你回味無窮,難以抵擋。
在放食譜前,再和大家一起說說關於煮意面的碎碎念:
義大利麵是面質地較硬,既不易煮熟,也不易入味,而加了鹽,就能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1.加鹽讓水的沸點升高,麵條能熟得更快;
2.加鹽煮麵的過程,能讓面吸收到鹹味。
此外煮意面要用容量足夠大的煮鍋!一般情況下,不用加油,不用加油,不用加油!!!!很多人說加橄欖油煮意面可以防止麵條粘連,而其實只要鍋夠大,水足夠,麵條不會粘在一起。更重要是,如果下了油,油會在意面的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在和醬汁混合的時候,面不會吸收醬汁。因此面和醬汁會是完全分開的狀態,不夠入味。
關於意面的烹飪時間:
品牌不同,形狀不同,烹飪時間都不一樣,大家按照烹飪說明就可以了(當然要預留拌煮醬汁的時間)。
好啦,話不多說,大家準備好,跟我來這一趟意面的奇妙之旅吧!!!
01.腐乳臘腸意面
02.橄欖菜培根意面
03.韓國泡菜芝士培根意面
04.鐵鍋韓國辣醬海鮮意面
05.泰式冬陰功海鮮意面
06.咖喱雞肉意面
07.飛魚籽蟹柳芥末蛋黃醬意面
08.蟹柳滑蛋蓋澆意面
09.和風味噌豆漿香腸意面
給大家第一道推薦的是中國傳統食材與西式意面的創意組合。
我們選了中國流傳數千年的特色傳統民間美食腐乳,外國人也稱其為「中國奶酪」,它獨特的風味和油光泛亮、鹹鮮醇厚的廣式臘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還有吸收臘腸油的口蘑,不要覺得搭配奇怪,吃一口就上癮的!
※食材:
意面150g、臘腸75g、蘑菇4-5個、蒜頭2瓣、腐乳2塊、帕馬臣芝士、黑胡椒適量、芝麻菜一把。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2.臘腸、蘑菇、蒜頭切片備用;
3.2塊腐乳加點腐乳汁調勻備用;
6.平底鍋倒入橄欖油,放入臘腸爆香,等臘腸油析出後再加入蘑菇、蒜片翻炒;
7.加入煮至8成熟的意面繼續翻炒均勻;
8.調入腐乳汁,現磨帕馬臣芝士、黑胡椒翻炒均勻;
9.最後加一把芝麻菜翻炒一下就可以盛盤;
10.擺盤的時候現磨帕馬臣芝士和黑胡椒就可以享用了。
※Tips:
1.腐乳和腐乳汁、臘腸都有鹹味,因此在翻炒意面的時候不需要額外加鹽;
2.如果喜歡意面多點醬汁,調腐乳汁的時候可以加一勺意面水一起翻炒;
3.喜歡味道濃鬱的還可以加牛奶或者淡奶油。
橄欖菜是廣東潮汕地區風味小菜,取橄欖甘醇之味,芥菜豐腴之葉煎制而成。橄欖菜食之開胃,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以前生病的時候口舌寡淡,吃清粥的時候也會用橄欖菜來搭配。
別以為橄欖菜只能配粥,用來做意面也有不一樣的驚喜!加入具有濃鬱的煙燻香味和風味的培根,簡單的食材就有大滋味。
※食材:
意面150g(2人份)、培根3-5片、蒜片適量、橄欖菜2勺、橄欖油適量。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2.切好培根、蒜片;
3.平底鍋倒入橄欖油,放入蒜片、洋蔥炒至透明,再煸培根至焦黃;
4.加入煮至8成熟的意面繼續翻炒均勻;
5.加入橄欖菜、2勺意麵湯翻炒均勻,即可享用。
※Tips:
1.培根煎的時候會出油、橄欖菜也含有大量的油分,要控制油量;
2.配料都含有鹽分,所以不需要額外加鹽調味。
韓國泡菜是韓國烹調文化的代表,五味俱全,可佐飯,可佐酒,易消化,爽胃口,意面中不光拌入泡菜,還加入芝士、培根、海苔,每一樣配料都發揮到極致,一道擁有芝士靈魂的培根泡菜意面,不要錯過啦。
※食材:
意面150g、培根 2條、洋蔥半個、蒜片適量、泡菜 適量、泡菜汁 適量 、韓國辣醬 1勺 、生抽 1勺、馬蘇裡拉芝士 適量、海苔芝麻適量。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2.培根、洋蔥切丁、泡菜切段;
3.平底鍋倒入橄欖油,放入蒜片、洋蔥炒至透明,再煸培根至焦黃;
4.加入泡菜翻炒均勻;
5.加入煮至8成熟的意面繼續翻炒均勻;
6.加入1勺韓國辣醬、1勺生抽調味;
7.撒入馬蘇裡拉芝士,蓋鍋蓋加熱至芝士融化;
8.盛盤後灑入海苔芝麻碎則可享用。
※Tips:
1.如果有泡菜汁,可以加入泡菜汁一起煮,味道更濃鬱;
2.如果喜歡意面多點醬汁,可以加一勺意面水一起煮。
韓國辣醬,在韓國歷史上出現僅百年多,但卻滲透到了這個國家飲食文化的每一個角落。
雖然它只是一種醬料,但不管是正餐、零食,主食、小菜、飯或者湯,韓國人都會在其中加入這種黃豆發酵而成的醬,作為韓國料理的基底,辣醬已經和泡菜同時成為了韓國餐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這道意面除了加入韓國辣醬作為基地,還有各種海鮮的搭配,番茄的加入讓意面辣味減弱,酸甜味增加,最後加入新鮮雞蛋伴著意面吃,是十分開胃又營養豐富的一道意面。
※食材:
意面150g(2人份)、鮮蝦3隻、魷魚1隻、青口貝3-4個、番茄膏半罐、蒜片適量、小米椒2個、韓國辣醬適量、海鹽、幹香草、黑胡椒適量;雞蛋1個。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2.蒜瓣、小米椒切粒、鮮蝦去頭去殼去蝦線、魷魚衝洗乾淨後用廚房紙擦乾,並撒入黑胡椒、鹽稍微醃製;
3.青口貝清洗乾淨後另燒熱一鍋水燙熟;
4.平底鐵鍋倒入橄欖油,煎香鮮蝦、將蝦魷魚,盛出備用;
5.不用洗鍋,繼續放入蒜片、小米椒爆出香味後,加入番茄膏、韓國辣醬、海鹽、幹香草燜煮一會;
6.加入煮至8成熟的意面繼續翻炒均勻;
7.倒入海鮮繼續翻炒均勻;
8.擺好盤後中間挖一個洞,打入一個無菌雞蛋,撒入帕馬臣芝士,等雞蛋半熟即可出鍋。
※Tips:
1.建議用蕃茄膏是tomaoto paste,即濃縮的番茄泥,而不是番茄醬ketchup;
2.湯汁濃稠易粘鍋,整個過程要勤攪拌,快速攪拌能讓每一根面都沾滿醬汁。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代表飲食文化,而說起泰國,大家必定首先想到冬陰功(Tom Yum Goong),在泰語裡,冬陰是「酸辣」,功是「蝦」的意思。
世界三大名湯之一的冬陰功湯集結南姜、香茅、檸檬等十餘種奇妙的泰式食材,加入大蝦、蛤蜊、草菇、小番茄等食材,酸、辣、鹹、香、甜五味俱全的,酸辣鮮甜又不失平衡,口感回甘層次豐富,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香氣和香醇口味,做意面也絕對不會讓人失望。嘗一口,立馬就能感受到「薩瓦迪卡」的東南亞熱情!
※食材:
意面150g(2人份)、洋蔥半個、番茄1個、蝦2隻、蛤蜊隨量、草菇5個、冬陰功醬料塊1塊/冬陰功醬1大勺、椰漿65ml、香茅1根、南姜1塊、檸檬葉3片、小青檸3個、小米椒2個;
※做法:
1.蝦去蝦線、蝦頭、蝦殼,蛤蜊泡鹽水吐沙;
2.香茅拍一下斜切長條、南姜切片、小米椒切粒、小青檸對半切開、番茄、洋蔥切塊;
3.鍋裡少許油,將蝦頭、蝦殼炒出蝦油;
4.加入香茅、南姜、小米椒,炒出香味後加入番茄和洋蔥繼續翻炒;
5.番茄和洋蔥炒軟後加入草菇繼續翻炒,然後加水滿過食材,再加入蛤蜊、冬陰功醬料塊;
6.另取一深鍋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7.冬陰功湯快燒開時加入蝦,等蛤蜊開口之後加入檸檬汁、椰漿和魚露,攪拌均勻,檸檬葉撕碎放進去;
8.然後勺起配料(也可以單獨勺起一碗冬陰功湯),加入意面,讓意面充分吸收醬汁後盛盤裝飾則可。
※Tips:
1.冬陰功材料並不難買,某寶有套餐,所有材料都配備好;
2.為了裝盤裝飾好看,蝦可以保留兩隻沒有去頭去殼的;
3.冬陰功湯配料比較多,要盛起配料,讓剩餘的湯汁煮意面,否則會影響口感。
咖喱配雞肉,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搭配,一份米飯上鋪上一層咖喱,其中的洋蔥和土豆各有所長的散發著特有的香氣,咖喱香味濃鬱,能大大的增加食慾。
咖喱有印度咖喱、日式咖喱、泰式(馬來西亞式)咖喱,無論哪一款咖喱,都能令你食指大動,而且廚房小白也不會翻車,這次米飯換上意面,一定不會令人失望,意面裹著濃鬱的湯汁,唇齒留香。
※食材:
意面150g(2人份)、雞胸肉2塊、土豆1個、胡蘿蔔1個、洋蔥半個;
※做法:
1.雞胸肉切丁,用海鹽、黑胡椒、生油醃製;
2.洋蔥切碎、土豆、胡蘿蔔切丁;
3.平底鍋冷鍋熱油,將雞肉炒至八成熟,盛出備用;
4.鍋裡直接下黃油,炒香洋蔥碎至焦糖化;
5.加入土豆、胡蘿蔔丁繼續翻炒;
6.倒入雞肉繼續翻炒;
7.加入咖喱塊、椰漿奶油、高湯、燉煮15分鐘至土豆軟爛,醬汁濃稠;
8.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9.將煮至8成熟的意面倒入咖喱雞肉中攪拌均勻;
10.盛盤,表面撒入黑胡椒、香草,盡情享用。
※Tips:
1.如果想雞肉味道更濃鬱,醃製時可以加入咖喱粉;
2.湯汁濃稠易粘鍋,整個過程要勤攪拌,快速攪拌能讓每一根面都沾滿醬汁。
這道意面原本沒有在「意面奇妙之旅」之列,只是錄製視頻課的時候嘗了好吃的牛油果蝦仁薯片沙拉後,便靈機一動:把甜甜的蛋黃口味的沙拉醬和刺激味蕾的芥末混合在一起,它們真的是一對絕活的CP,沙拉醬削減了芥末的辛辣感,而芥末又提升了沙拉醬口味,還有蟹柳、飛魚籽的鹹鮮味,吃出來的口味要比期待的還要驚喜。
※食材:
食材:意面150g(2人份)、飛魚籽2大勺、蟹柳6根、黃油10g、牛奶100ml、芥末適量、色拉醬(蛋黃口味)2大勺、蒜末適量、海苔芝麻碎適量。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
2.蟹柳撕或者切成絲狀;
3.調醬汁:牛奶、芥末、色拉醬混合均勻;
4.取一平底鍋,加入黃油,待黃油融化後加入蒜末炒至金黃;
5.加入蟹柳翻炒,轉小火,加入醬汁、飛魚籽翻炒,慢慢至奶醬汁準備沸騰時下意面;
6.讓意面充分吸收醬汁後盛盤,表面撒上飛魚籽、海苔碎,即可享用。
※Tips:
1.芥末用量根據自己喜好,我擠了大概2CM的份量;
2.如果喜歡意面多點醬汁,可以加一勺意面水一起煮。
這道意面靈感來源於「天津飯」。但天津的小夥伴稱從沒聽說過和吃過」天津飯「。
其實「天津飯」又名蟹肉丼,據說是源於日本關東大地震時期,當時中國政府援助的大米,米袋上寫著產地為天津,但這種大米不適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日本人便搭配著蟹肉、雞蛋來製作蓋澆飯,最初的名字叫「天津芙蓉蟹肉炒飯」,後來不知不覺簡化為「天津飯」。
蟹柳蛋我們也經常吃,但加入蠔油、醋等調料的,我邊做也邊曾一度懷疑,誰知道最後吃出來還是不負所望。
※食材:
意面150g(2人份)、雞蛋3個,蟹柳3-4根;調味:1勺生抽、半勺醋、1勺蠔油、1勺澱粉、白胡椒、糖、鹽適量、水半碗、木魚花、海苔碎。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盛盤淋點橄欖油、撒點黑胡椒備用;
2.蟹柳撕或者切成絲、雞蛋打散;
3.取一平底鍋,少許油,倒入蟹柳稍微炒一下,然後倒入打散的雞蛋液,剛凝固的時候就要往中間推,然後平鋪在意面上;
4.煮醬汁,將醬汁調料混合均勻後倒入鍋中煮至粘稠狀,澆在蟹柳蛋上;
5.灑上木魚花,海苔絲裝飾則可。
※Tips:
1.因為意面是直接盛盤,沒有其他醬汁混合的,所以盛盤的時候要下一點橄欖油以防粘在一起;
2.攤蟹柳蛋餅的時候不用煮至全熟,而且只需單面煎,這樣煮出來的口感更滑嫩,但雞蛋要選用無菌且新鮮的;
3.裝飾加上木魚花令口感、擺盤層次都更豐富。
在日式料理店,時常提供味噌湯,開胃又解膩,在做節氣餐桌的時候,就嘗試把豆乳和味噌一起調成濃湯,奶香綿滑,味道濃厚,加入皮脆肉嫩,口感鮮甜又爆汁的香腸,風味獨特,餘味甘鮮。
更重要的是這盤看似簡簡單單的意面裡營養豐富,吸溜吸溜吃完麵條伴著醬汁,就把整整一杯營養豐富的植物蛋白吃進肚子裡,小心不要貪吃多吃,豆漿飽腹,可以減少意面份量,否則會容易吃滯的噢。
※食材:
食材:意面120g(2人份)、味噌1小勺、無糖豆漿200ml、香腸3根、海苔碎、白芝麻適量。
※做法:
1.燒熱一鍋水煮意面,熱水燒開後加鹽煮意面,盛盤淋點橄欖油、撒點黑胡椒備用;
2.取一平底鍋,下橄欖油將香腸煎熟後將香腸盛出備用;
3.香腸油保留在鍋內,倒入豆漿,加入味噌,將味噌攪拌至完全融化;
4.加入意面,讓意面充分吸收醬汁後盛盤,表面放上香腸、海苔碎、白芝麻,即可享用。
※Tips:
1.味噌已經帶有鹹味,不需要額外加鹽;
2.我用的是齒物的香腸,全生肉,煎的時間需要稍微長一點,可以加一小勺水,蓋鍋蓋,這樣不容易煎焦,也能保持口感鮮嫩。
好啦,本期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這趟意面的奇妙之旅也會讓你有不一樣的菜譜靈感,食指大動。
●
本期討論
你最喜歡哪款意面?
歡迎留言區評論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