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O
本期,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膝關節中的「淚滴」——vastus medialis(股內側肌)股內側肌位於大腿內側,與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組成股四頭肌。股內側肌因形狀像淚滴,故又稱淚滴肌。股內側肌的主要作用是參與伸膝,穩定髕骨。但很奇妙的是以上四塊肌肉卻就像在進行「拔河比賽」一樣,當他們力量不均衡時候,會發生什麼變麼呢?
當股內側肌無力或受傷後,股外側肌會把髕骨的位置往外牽扯,導致髕骨外移,從而在膝關節屈伸活動時發生疼痛,臨床上這種症狀被稱為髕股關節症候群。此外,很多研究表明VMO對於前十字韌帶斷裂、髕骨軟化以及髕腱炎都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喜歡跑步運動的朋友都會發生以上的問題,而對於膝關節炎患者、膝關節術後的患者來說,發病率就更高了。小編最近就遇到一位ACL術後一年餘的叉友,他非常困惑的是為什麼每天都堅持鍛鍊,可就是肌肉恢復不來呢?
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原因是鍛鍊方法不具有針對性。
在完整的運動範圍內進行股四頭肌鍛鍊可以激活股內側肌,而股內側肌的肌肉刺激發生在最後20度。
如何鍛鍊股內側肌?
1、VMO Floor Extension
保持肩膀、背部、臀部靠牆,左膝彎曲至胸前(如下左圖),呼氣並把右腳抬離地面,保持5-10秒(如下右圖);吸氣並把右腳放置地面。重複3-5組,每組10-15次。換另外一隻腳,如此重複。
如果你無法抬起腳,不要氣餒,這是很常見的,說明你的VMO無力,這時可以用手放置左腳膝蓋上,進行靜力性收縮,隨著鍛鍊的進展你是可以抬起腳的。
2、Lateral Heel Drop
右腿置於一臺階,膝蓋微彎曲,不要超過腳尖哦,並收緊核心,左腿放在地面(如下左圖);呼氣並伸直右膝,左腳離開地面;吸氣並繃緊左側股四頭肌緩慢降落在起始位(如下右圖);重複3-4組,每組15次。更換另一側腿,如此重複。
注意臺階的適宜高度是不讓膝蓋疼痛。
3、Leg Extension
使用股四頭肌設備(如下左圖),呼氣並伸直膝蓋;吸氣並繃緊股四頭肌,將腿墊將至30度左右(如下右圖),你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VMO的收縮。重複3-4組,每組10次。
你也可以選擇是單腿進行鍛鍊,並試著改變腳尖方向,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哦。
4、Single Leg Raises
仰臥位,左膝屈曲置於墊上,右膝伸直並抬高約2英寸,確保背部不要拱起(如下左圖);吸氣並收縮右側股四頭肌將腿抬高於左大腿,保持5-10秒;呼氣並緩慢將右腿將至起始位(如下右圖);重複3-4組,每組15次。換另一隻腿進行。
注意:剛開始練習時可以不用沙袋,隨著力量的增強循序漸進的加負荷。
5、TKE
藉助彈力帶,將一端固定於牆上,另一端綁在右膝蓋上方,走幾步將彈力帶拉緊,保持左腿伸直,右膝稍屈曲(如下左圖);呼氣將右膝伸直,右腳跟著地;吸氣將右膝緩慢屈曲至起始位(如下右圖);重複3-4組,每組15次。換另外一隻腿如此重複。
關於彈力帶阻力選擇請諮詢你的康復師。
練習視頻:
當然,關於股內側肌的鍛鍊方法還有很多,小編這裡只是推薦較為優秀的動作而已。更多康復問題請諮詢你的康復師。
更多膝關節相關運動康復訓練,鎖定12月11日-12日《膝關節運動康復》課程,本學習班,由著名物理治療師王文威教授親自講授,以下肢生物力學為基礎,綜合運用運動療法、手法、貼扎等治療技術,以整體的視角,為大家呈現出了「膝關節綜合解決方案」的一場技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