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退市原因,狗不理在4月10日的公告中提到,「業務發展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的需求,結合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以及當前實際經營狀況,申請終止掛牌。」
其實,狗不理包子退市的原因,無非就是不再受大眾歡迎了。同樣是老子號的傳統品牌,同仁堂、全聚德、茅臺酒都在股市裡翻雲覆雨,天津狗不理包子卻退市了……究其原因,大眾化的產品卻走了小眾化的價格路線,定位錯了。
01狗不理包子的發家
狗不理原名叫聚德號,當時因為包子店生意好,店老闆經常忙的「不理人」,所以大家給店鋪起了個外號「狗不理包子」。
有一次,袁世凱把「狗不理包子」進貢給慈禧太后,不料太后吃後讚不絕口,稱其:「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
由慈谿太后親自「帶貨」的包子,豈能不火?
自此,狗不理包子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名震海外。那麼,狗不理包子為什麼不受大眾歡迎了?
02狗不理本來是面向廣大普通消費者的。
狗不理本來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因為口味好,價格低,引得普通消費者蜂擁而至,店老闆、店小二忙得沒空理消費者才得名狗不理的。
狗不理包子在天津打響名聲後,又被袁世凱獻給慈禧太后,受到了太后老佛爺的讚賞,這下子名聲更大。
狗不理出名後,繼續秉持為老百姓服務的理念,繼續走平民路線,因此依然受到老百姓的青睞,依然忙得「狗不理」。
03面向大眾的食品卻走了小眾的高端價格路線。
但是狗不理為了上市,一開始的平民路線發生了改變,開始走高端路線,價格開始提起來了,一籠8個100元左右,平均每個包子十二、三元。
狗不理當前的價格基本上是:普通的小籠豬肉包,8個包子98元,1個包子核算下來是12元多。中等檔次的小籠三鮮包,8個包子104元,一個包子12元。高檔的蝦仁包子,1個更是賣到了35元的「天價」。
普通老百姓的早餐標準,一般就是5-20元左右。一碗豆漿,兩根油條,不超過10元。在杭州,一碗拌麵加一個煎蛋,也在10元以內。一碗片兒川也就在20元以內,再高一般就不去消費了。
狗不理一籠包子100多元,才8個,最多兩人吃,每人消費五六十元,吃一頓兩頓可以,讓市民每天早上每人花五六十地吃早餐,大部分人不願意的。普通市民三口之家一天的菜金也不會超過一百元的,一頓早餐就去掉一大半,還只是墊墊肚子而已……一般人不願意的。
狗不理,本來是大眾消費品,卻走了小眾的高端價格路線,價格上來了,消費量卻下來了,減少的邊際效益超過了漲價的收益,導致企業走下坡路。
歸根到底,是定位錯了!去吃狗不理包子,其實已經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04高端價格又沒有帶來高端服務。
漲價可以,得有漲價的理由,品質要和價格相配套。你把包子餡由普通的豬肉大蔥換成熊掌、魚翅等山珍海味,那麼一百元一個包子也可以,也會有市場的。
原來10元5個的包子,因為上市變成10元1個,消費者肯定不買帳的,食客減少是必然的。
既然漲價,在產品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服務質量必須上去,就像海底撈、海爾電器一樣。但是狗不理的服務質量依然「狗不理」,最後就不怪消費者用腳投票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本地人嫌棄,外地人不待見
狗不理的問題,根本的是定位問題,是為誰服務、賺誰錢的問題。定位錯了,顧客群體、營銷策略、價格策略就會發生錯位,最後機會也就錯過了!
包子畢竟不是LV,失去初心的狗不理,失去了「做包子的本分」,在歷經百年之後,依然不能逃脫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
如今,狗不理退市了,作為一個擁有金字招牌的老字號,也給其他老字號一個深刻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