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隻生活在廣東的雞,都背負了太多太多。
就像「沒有一隻鴨能活著走出南京」一樣,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據說廣東人一年能吃掉20多億隻雞。
雞在廣東,雞盡其用。蔥油雞、豉油雞、白切雞、脆皮雞,還有各種和雞相關的料理,總數足足有200多道。在吃雞這件事上,廣東人認真得可怕。
細數臺臺做過的雞料理,原來我們對雞也愛得如此深沉,一起來吃雞呀!
白切雞是廣東人心裡的「白月光」:出現在餐桌上的頻率最高,對它的痴戀也最深。好吃的白切雞一定要滿足四大要素:皮爽、肉滑、原汁原味和鮮嫩甘香。
看似簡單的白切雞,實則對師傅的手藝要求甚高。選用的雞也很有說法,大都是清遠雞或三黃雞。
先燙熟,再過一遍冷水,如此循環往復三次浸煮,白切雞才算完成。在冰火兩重天的夾擊下,雞皮和雞肉既能保持鮮味和汁水,肉質也能細嫩。
金黃色的雞皮下粘連著嫩滑的雞肉,骨髓處透著一絲血色,挨著骨頭的肉呈淡紅色,這證明雞浸煮得恰到好處。
在吃法上,廣州人喜歡姜蔥蒜蓉,湛江人則喜歡紅蔥頭醬油,不夠吃的話再來份雞油飯,滿足感更甚。
讓我在燒味飯裡做選擇,最愛的還是汁水盈盈的豉油雞飯。
廣府名菜玫瑰豉油雞,在港澳地區簡稱「油雞」,在茶餐廳也是人氣王。重點是豉油的熬製,生抽、老抽的比例要完美,還要再加入姜、蔥、酒,最後少不了一勺玫瑰露酒。去腥的同時,還能增加口味上的層次感。
閃著琥珀色光芒的玫瑰豉油雞,一入口豉油的香味霸道地佔領了口腔,細細咀嚼間又能品出玫瑰的香氣,回味悠長,好吃到停不下來!
作為最好的下酒菜,鹽焗雞是客家人智慧的產物。
先將整雞用錫箔紙或油紙包住,再用粗鹽把雞覆蓋得嚴嚴實實,最後進行焗烤。
等到焗熟後,從粗鹽中拿出,解開錫紙,香味撲鼻而來。鹽味透過錫紙滲入到雞肉中,雞骨頭中的鮮香也被逼出,做到「骨都有味」。
鹽焗雞一般都手撕裝盤,懂吃的老饕肯定先吃一塊雞皮,鹽焗味帶著一絲煙燻味,濃鬱鹹香。如果你吃口重的話,可以自己再加些辣椒和鹽。
看到炸子雞,不少人會把它和美式炸雞混淆在一起,但兩者本質上就有很大的區別。作為很多粵菜餐廳裡的頭牌,炸子雞的製作過程繁瑣得多,分為三步:雞皮水的調製、雞的風乾和油炸。
用麥芽糖和酒調配好糖水,一次次在雞上澆勻淋油。
炸好的脆皮雞外皮酥脆,呈漂亮的金紅色。脆皮是關鍵,咬上去咔哧咔哧的,給牙齒帶來不小的爽感,外酥裡嫩,越吃越香。看到炸子雞,不少人會把它和美式炸雞混淆在一起,但兩者本質上就有很大的區別。作為很多粵菜餐廳裡的頭牌,炸子雞的製作過程繁瑣得多,分為三步:雞皮水的調製、雞的風乾和油炸。
用麥芽糖和酒調配好糖水,一次次在雞上澆勻淋油。
炸好的脆皮雞外皮酥脆,呈漂亮的金紅色。脆皮是關鍵,咬上去咔哧咔哧的,給牙齒帶來不小的爽感,外酥裡嫩,越吃越香。
一個簡單的雞也有這麼多種美味的吃法!有沒有勾起你來廣東吃雞的興趣呢?
版權說明:
文字:網絡
編號元素:秀米布局自製
字體:蘋果繁細體&蘋方簡極細,可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