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四天一刀」、培訓學員7000多人次、堅持「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龍江分公司割膠技術總監雷福生:
「拼命三郎」的工匠精神
■ 記者 盧裕元 劉家宋 通訊員 李林娟
冬日的陽光透過樹葉,稀稀疏疏地灑落在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的膠林內,一群膠工圍在雷福生的身旁,只見他熟練地拿起膠刀,在膠樹上一邊比劃著割膠動作,一邊向膠工們傳授技術要領,及時解答膠工們碰到的疑問,不一會兒就忙得滿頭大汗。
雷福生解答膠工在割膠時遇到的各種疑問。
雷福生是龍江分公司割膠技術總監,一張敦實的國字臉上,有著總是帶著笑意的一雙彎彎眼睛,顯得十分親切。但是外表和善的雷福生,骨子裡卻有一股韌勁,工作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雷福生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2003年走上割膠崗位的他,為了練好割膠技術,每天跟在割膠技術好的膠工後面,細心觀察他們的割膠方法,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一回到家他立即把樹樁立起來,從中午開始一直練刀到晚上,吃過晚飯後繼續挑燈練習。
憑著持之以恆的勤學苦練,雷福生逐漸掌握了一套下刀準、行刀穩、收刀快的割膠技術,走上割膠崗位的8個月後,雷福生的割膠技術達到一級。由於割膠技術精湛,第二年他就被提拔為原衛星農場六隊的割膠輔導員。
隨著海南農墾的改革發展,雷福生隨後加入龍江分公司,成為了一名職工,他經常參加各種割膠比賽,為公司贏得了多項榮譽。2012年3月,雷福生在「海南省第二屆農村實用人才技能競賽割膠技能賽」中榮獲冠軍,2013年12月雷福生被龍江分公司提拔為割膠總輔導員。他還在2012年、2014年的兩次全國割膠技能大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2017年榮獲「海膠工匠」榮譽稱號。
從一個管理20多名膠工的生產隊輔導員到管理2000多名膠工的總輔導員,對工作10年、僅高中學歷的雷福生來說確實「壓力山大」。但他面對壓力,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天天還未亮,雷福生就騎上摩託車到沿路的膠園檢查割膠情況,輔導膠工技術,徒步穿行在膠林深處。上任後不到兩個月,他就跑完了龍江分公司97個生產隊17萬畝膠園,認真做好筆記,掌握樹情、地情、物候和各單位膠工的基本情況,為接下來的技術輔導打下堅實基礎。
技術精湛的他,還注重聯繫實踐,創新工作思路。近年來,由於膠價持續低迷,導致大量膠工流失。在經過深入調研後,雷福生和同事們提出「四天一刀」割制的工作思路,解決膠工短缺的難題。開始推廣「四天一刀」割制的時候,雷福生一邊和同事們做好膠工的思想工作,一邊動員家裡人帶頭領崗,他的妻子從800多株擴崗到1400多株。
在龍江分公司的全面動員和黨員幹部的帶頭示範下下,「四天一刀」割制改革工作順利實施,該公司膠工崗位實現人均增株450株,2019年實現人均1374株,膠工人均產膠5.85噸,比擴崗前提高了2.5噸。2019年膠工年均收入達到2.5萬元,實現膠工隊伍穩定,為龍江分公司連續10年產膠過萬噸、連續10年保持較好的盈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盡心盡責地抓好分公司膠工技術外,近年來雷福生還積極配合省科協、省婦聯、省扶貧辦及有關部門,先後到白沙、澄邁、瓊中、臨高等市縣,給當地膠農輔導割膠技術,傳授膠園管理知識,累計培訓學員7000多人次。在每年停割期間,雷福生都會和其他的割膠輔導員深入白沙各鄉鎮的田間地頭,指導膠農們做好橡膠生產各環節,受到廣大膠農們的歡迎。雷福生務實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膠林中綻放光彩。
聲明:轉載或者引用本公眾號新聞,請註明來源及原作者。
圖片 | 劉家宋
編輯 | 郭祺
責任編輯 | 盧雅楠
值班主任 | 倪德馨
【來源:海南農墾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