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受眾窄、排片少、票房低,《棒!少年》上映首日,和大部分院線紀錄片一樣遭遇如此命運。
不過在上映前,包括周迅、馬伊琍、李冰冰、文牧野、徐崢、黃渤、易烊千璽、黃軒、黃曉明、陳可辛、井柏然、周冬雨等數十位電影人先後支持這部紀錄片,為它發聲。
《棒!少年》上映首日排片約1%
憑藉的當然是口碑過硬的底氣,影片在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上斬獲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豆瓣評分目前高達8.7,可以說是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院線電影。
棒,是棒球。少年,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地貧困地區的少年。
他們被選進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學習打棒球,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強棒天使隊」。
體育題材電影往往充滿勵志和熱血色彩,但這部紀錄片不止於展現體育競技本身,它更關注棒球少年背後遭遇的家庭變故與貧困處境,關注他們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這樣的電影也可能陷入刻意的煽情套路,不過影片沒有過度渲染,使情感表達變得廉價。
而是以客觀的態度,同情的視角,拍出了一群棒球少年的愛與憐,平衡了笑與淚,以棒球為名,拍出了棒球之外的人,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社會階層面貌。
1
棒球少年,何以為家
「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然後就被棒球愛心基地撿到了。」這是「強棒天使隊」裡的馬虎在片中的自我介紹。
馬虎
馬虎是主要拍攝對象之一,來自寧夏,生下來3個月,媽媽和爸爸吵架後離家出走,靠賣羊肉串為生的爸爸也把他丟給奶奶,就出門打工去了。
馬虎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成了村裡的「小老大」,自封「遊俠」,自由散漫,有著一股難以管教的野性。
剛到基地時,馬虎無法融入集體、遵守紀律,他想當「老大」,處處惹事,和隊友打架,表現欲也極強,喜歡倒立,喜歡翻跟頭,還喜歡跟著網絡神曲《摩託搖》唱跳。
總教練「師爺」張錦新是愛心棒球基地創辦人孫嶺峰教練的恩師,他希望能從這群來自山溝溝的孩子裡帶出一個打進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明星球員,他認為馬虎是個好苗子。
總是惹是生非的馬虎會聽「師爺」的話,但只是在表面上,往往上一刻服從,下一刻就忘了。比如「師爺」在訓練場上對球員說:「應該把你們訓練都成一匹狼」,剛剛被教育的馬虎卻在一旁淚眼婆娑,氣鼓鼓地抱怨:「我就是個流浪狗!」
馬虎的表現令人失望,但電影很快就拍到了他的另一面。當沒人願意和馬虎睡一屋時,怕黑的他會找來一條安全帶把自己捆在床上睡覺;當夜晚一個人在外遊蕩,他會哼唱起「媽媽呀,媽媽呀我想你,離開我之後,我的天空就下起雨。」
馬虎雖虎,他仍然是一個需要溫暖與關懷的孩子。
另一個主角是比馬虎年長的小雙(梁正雙),出生前他爸爸因病去世,媽媽生下他和雙胞胎哥哥後就離開了他們,後來哥哥送給別人,唯一的親人二伯獨自撫養他。
小雙的性格和馬虎完全相反,他是球隊裡的「元老級球員」,但個性內向,缺乏自信,抗壓力不足,作為主力,常常會因為比賽表現不好陷入自責與無助。
小雙
「強棒天使隊」還有更多如同馬虎、小雙這樣來自破碎家庭的貧困少年。孫嶺峰教練在片中說:「馬虎這樣的孩子,要不是幹棒球,出門就是一流氓。我小時候也這樣,所以我很感謝師爺。」
這也是他創辦愛心棒球基地的主要原因,集中4歲到18歲的少年進行專業化棒球訓練,管吃管住管學習,避免他們在閉塞的貧困環境裡成長為「混混」。他也有遠大志向,要為正在起步的中國棒球產業培養更多運動人才。
馬虎和小雙在電影裡是「一體兩面」,猶如棒球比賽裡的「一攻一守」,投球、接球、揮棒…基地是他們短暫停留的家,棒球是他們衝破命運的武器和踏板,以在未來抵達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完整的家。
影片沒有完全停留在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影響,也拍到了棒球基地這個「家」遭遇的無奈和困境。因為拆遷需要,棒球基地和宿舍、給球員上課的小學和南方的訓練場都要被拆除,而藏著心事的小雙也不想打球了…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可以看到這群棒球少年在片中高聲背誦《少年中國說》;他們前往美國準備比賽時,馬虎練習唱國歌,因為讀音不標準,老是把「奴隸」讀成了「努力」。
要從貧困與弱勢中翻身,何嘗不要通過努力?莫欺少年窮,這群孩子們叫板著他們的命運。
2
我不想再做會「消失」的紀錄片
「紀錄片到底能做什麼?」導演許慧晶在此之前拍了約十年的紀錄片,「回身一看好像什麼都沒有,你還在原地,你的拍攝方式也在原地,紀錄片這個媒介好像對你和對你的拍攝對象都不產生什麼作用。」
1905電影網專訪導演許慧晶
2017年10月,一個或許可以讓他走出原地的機會來了。他想拍體育題材,又認識了教練孫嶺峰,聽聞他創辦愛心棒球基地,接收了一幫學打棒球的困境少年。
棒球、少年、貧窮、愛心,這些關鍵詞背後肯定還藏著更多值得挖掘、紀錄的故事。許慧晶來到北京市郊的基地,採風、調研,「孫教練在場邊跟我介紹每個孩子,他們大概的家庭情況,了解後會發現這個事情的社會切面很豐富。」
有了戲劇性的人物,有議題性的表達,拍攝對象也沒有設限,能夠拍成紀錄片的一切基礎都有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依靠我們的能力,依靠我們的經驗,在這個容器裡去尋找」。
十五個孩子,個頭都差不多,穿一樣的棒球服,待了一個星期左右,許慧晶才把每個孩子都辨認清楚。在調研期間,有一個小朋友特別吸引他,那就是小雙。
「很多小朋友在旁邊玩耍,他就很安靜地坐在角落裡,躺在沙發上,玩一個小恐龍,他的眼神很憂鬱,很朦朧,沒有光,這個小孩心裡可能藏著很多事」,這個畫面深深烙印在許慧晶的腦海裡。
許慧晶此前拍片基本上是一個人拍一個人剪,這次採用多機位拍攝,現場最多有五臺機位,拍攝方式從平面變成了立體,對他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和學習。
先以群像方式鋪開,全方位拍攝棒球隊,一邊拍也一邊觀察,重點挑選六、七個小孩近距離跟蹤紀錄。拍了兩次,許慧晶卻漸漸發現如果拍攝內容都是這些,成片會缺少「主心骨」。
「找不到一個絕對的主要人物可以把所有的人物關係串起來,實際上這個是很要命的,因為紀錄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主要人物給撐著」,在他感到茫然無措的時候,「救星」馬虎來了。
許慧晶第三次前往基地拍攝,馬虎也剛剛來到基地,「正好是他最炸,表現欲最強的時候。他不懼怕鏡頭,各種表演,各種搗亂。隊員、教練都圍著他轉,他有這種很神奇的能力,能讓所有人都圍著他轉。」
馬虎就像一根樹幹可以把所有人都撐起來,他打破了球隊原有穩定牢固的規則和秩序,「所有的矛盾衝突、人物關係靠他一個人就出來了,你都不用去找他,你只要把他盯住了。」
電影拍了大約700個小時的素材,拍全了四、五個小孩的故事線和時間線,考慮影片結構安排,敘事安排的空間以及時長限制等原因,最終剪成了小雙和馬虎的雙人雙線結構。
而隊長大寶、一壘手李曉博、主力遊擊手趙劍以及年紀最小的李海鑫等棒球少年背後同樣「揪心」的故事會在未來上線的網劇版中來完整呈現。
拍攝一年半,剪輯一年半,影片在今年7月參加影展時都未完成最終定剪,這半年來都在做剪輯修改,許慧晶說他們一直嘗試解決一個認知問題:「如何站到一個十歲的小朋友的身份去考慮?所以剪片子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十歲的小孩。」
為了觸及更多受眾,從這些現實素材裡對人物產生理解,引發共情。許慧晶坦言,他嘗試用故事片化的理念和方式來製作,從選題、切入口、呈現方式,從拍攝到剪輯的整體基調,都儘量靠近故事片化的需求。
因此,我們可以在棒球賽的拍法裡感受到《棒球英豪》漫畫式的熱血風格,在賽場下的紀實鏡頭中,真切感受他們的苦難與悲喜,在時而抒情,時而冷靜理性的敘述裡去體認他們命運裡的幸與不幸。
「我不希望我再做一個片子跟之前一樣做完就消失了,我想讓更多人看到。」
這是許慧晶拍攝《棒!少年》的初衷,他想通過影片讓更多人關注到這群小朋友和這支棒球隊,為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3
《棒!少年》之後
「強棒天使隊」在2018年受邀前往美國參加比賽,這也是中國棒球歷史上首次直接獲邀代表亞太區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
他們在對陣芝加哥少年隊時以1:11的比分輸掉了比賽。賽後,小朋友們痛哭流涕,馬虎也安慰小雙,小雙哭喊道:「你知道這麼一次比賽多難得,咱們對得起關心咱們的人嗎?」
這一幕觸動了導演許慧晶,「那一刻好像小朋友真的長大了,他說出了很多讓人震驚的話」。
比賽半年後,小雙突然離開球隊,偷偷跑回家,他想回到罹患癌症的二伯身邊,孫教練到他家怎麼勸都勸不回。
後來,許慧晶才慢慢理解小雙。他認為,小雙的家庭情況導致他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內心渴望親情,需要親人的陪伴和鼓勵,需要更多的信心與勇氣。
對小雙與親情的感悟促使影片形成這樣一個頭尾結構:開場,小雙獨自一人坐在山上的巨石上,眺望遠方,他不知前方是何方;結尾,他站在大樹下,對著山坡下的二伯大喊:「你不能扔下我不管。」
片尾響起是張震嶽的說唱版《再見》,歌曲唱道:「我不能答應你,我是否會再回來,不回頭,不回頭的走下去,我會一直勇敢的走下去。」此情此景此曲,無盡彌散著少年成長裡的困惑與堅韌,溫情與傷感。
「再見」之後呢?許慧晶透露,如今小雙又回到了「強棒天使隊」。長大的馬虎呢?他現在已經是U15組的主力隊員了。
「強棒天使隊」從最初的十多個球員到現在增加到五、六十名,還拓展出男隊 U15、U12、U10 和女隊 U10 四個年齡段組,他們繼續給困境中的孩子們尋找一個改變命運,選擇未來的機會。
馬虎長大了
拍完《棒!少年》之後呢?許慧晶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更多持續創作的可能性。
他現在正在東北長春拍攝下一部紀錄片,聚焦一個從城市到荒野郊區生活的中年人,他和家人養了很多動物,種植有機大米,也是網絡博主,經常與網友互動,展示他們的鄉下生活。
「他們如何適應鄉村的生活,他們有沒有可能給鄉村發展帶來一些可能性」,這是許慧晶感興趣的重點,「我會去思考人跟人的關係,人跟土地的關係,人跟自然的關係,人跟動物的關係。」
許慧晶在一席演講時引用了一句名言:「帶來一個雞蛋,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實。但如果帶來了一隻破殼而出的雞,這就是關於生命的故事。」
紀錄下任何現實生活,都離不開關於生命的故事,《棒!少年》如此,他的下一部新片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