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智能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世界變化了,教育也需要變化。
我們需要教育出能與世界接軌的少年,能處事自然、應對自如、有好奇心、主動性、韌勁。
每個父母希望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在快樂成長的同時,也能心靈與身體一樣健康,成為有「少年氣」的硬核少年,未來成長為在多元文化、不同環境下都能相處融洽的真正「世界公民」。
這就需要給孩子個性化教育,充分施展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個性化教育,學渣立馬變學霸
還記得在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的兒子馬飛在學校被視作是問題少年,是一名被教導主任嫌棄的學渣。
但是,馬皓文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的兒子很差,反而認為自己的兒子很聰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於是和教導主任打了一個賭,如果期末馬飛能進年級前十就可以不被辭退。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沒有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給馬飛安排各種補習班來提升成績。
相反,他帶著馬飛從南到北,白天帶著孩子去實踐,晚上複習功課。
在實踐中,馬皓文帶著馬飛用一個物理知識,輕鬆解決工程難題,還賺到了錢;
他還讓孩子去遊玩,欣賞山河,還躺在草地中,親身體會古詩詞中的意境;
儘管考試在即,他仍帶著孩子費盡千辛萬苦去看航空展,來支持孩子的夢想……
考試如約而至,馬飛成績突飛猛進,在馬皓文的這种放飛孩子的教育下,馬飛成功進入年級前十,免遭勸退的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馬皓文這種教育就是一種個性化教育,就像馬飛一樣,只要教育方式得當,個性得到發展,翱翔於天際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什麼是個性化教育
說了這麼多「個性化教育」,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所謂的個性化教育,指的就是輕共性、重個性;輕知識灌輸、重智能開發。
發掘孩子自身的興趣,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並在此基礎上創新。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而言,"教育支出"永遠佔據著家庭支出的關鍵位置。
大多數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適應社會,成長為一個出色、優秀的人才。
可不要忘記,成功的教育少不了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個性化教育,是如今教育屆的新旋律
2006年,歐洲經合組織(OECD)發表《面向明日之學校教育:使教育個性化》,將個性化教育作為應對變革時代的重要教育議程。
2010年,中國政府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可見,個性化教育已是大勢所趨,是教育界的新旋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個性化教育不是放任孩子不管不顧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從不等於順從孩子、或是一味退縮。
孩子太小不懂得明智地抉擇,所以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約束。
一來是給孩子警示,做出決定就要承擔後果,二是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孩子學會在批評中吸收教訓。
別將"個性化"扭曲成放任孩子無法無天,更不能以愛之名屢屢妥協。
沒有原則的"個性化教育",只會將孩子推向深淵。
沒有"個性化教育",孩子之間的差別就會縮小,變成完全一致、沒有特色的人。
因此優秀的、有創造性的人才就會"難產"。
家長苦心孤詣,卻盼望用"一刀切"的方式一蹴而就,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制定一個適合的IEP,孩子將會輕裝上陣
「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需要有自己的IEP(個性化教育方案),以補充學校標準教育的不足。
做父母的責任就是發現自己孩子的天賦與興趣,加以引導與培養。
制定符合自己孩子的IEP,突破一點,惠及其他。
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自然就可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不再是為了父母學,而是自己要學,父母的IEP就成功了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結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良好的品質。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
所以,我們要早早地保護這些「優良品質」,並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不管風雲如何變幻,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只要關乎教育,都必須建立在呵護孩子的心靈,尊重孩子的個性的基礎之上。
這應該是教育亙古不變的話題,是教育永恆的追求。
只有抱有這樣追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