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件「一出場就把鋼鐵人盔甲瞬間打趴」的神猛級中世紀鎧甲

2021-01-14 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1. 1600年代,神聖羅馬帝國斐迪南二世的盔甲。

斐迪南二世是有名的天主教狂熱份子,曾經提出宗教政策來打壓其他異教徒,後來引發著名的歐洲30年戰爭。


2. 1480年的德國騎士盔甲。

洋蔥頭有點可愛。


3. 捷克布拉格的鳥人盔甲。

如果可以飛就太棒了!


4. 米蘭式頭盔的特點是線條圓潤、貼身、造型優美漂亮。


5. 奧地利王子的華麗盔甲。

由鋼鐵、黃銅鍍金、棉、絲綢打造而成。


6. 13-15世紀的鎧甲護手和護鞋。


7. 15世紀的哥德式全鋼盔甲。


8. 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的薩瓦式黑鋼頭盔。

有點恐怖片的感覺…


9. 1500年代,法國亨利二世的鎧甲。

亨利本人。


10. 同場加映:金屬左護手套。


11. 中世紀的德國護盾。

中間的部分以石膏粉彩飾而成。


12. 16世紀的義大利馬鎧。

馬真的太帥了!


13. 法國亨利三世的黃金護手套。

超精緻的!


14. 伊莉莎白一世的侍臣George Clifford盔甲。


15. 波蘭的翼騎兵鎧甲。

最喜歡這套!


16. 波蘭的輕騎兵盔甲。

只有領導者和騎兵的菁英才能穿上這副盔甲。


17. 重達2公斤的德國頭盔。

這個戰略是要趁敵人笑場時桶他一刀?


18. 各種盾牌。


19. 英格蘭中世紀鎧甲。


20. 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Karl X Gustav) 的金光閃閃鎧甲。

他本人。


21. 英國亨利八世的鎧甲。

跟他本人一樣壯。


22. 德國紐倫堡製造的盔甲。

相關焦點

  • 盔甲,中世紀的男人裝
    中世紀盔甲演化圖鑑 中世紀通常指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15世紀到17世紀)這段時期,通常特指西歐。中世紀的歐洲並不太平,那時候被稱為「黑暗時代」。戰亂不止,戰爭催生了軍備競賽。鏈甲護腿 中世紀的盔甲受到宗教影響深遠,特別是十字軍時期尤為明顯。十字軍,即由天主教士兵組成的軍隊,曾參與十字軍東徵。
  • 防禦的藝術——中世紀勇士的重裝鎧甲
    奇葩的錦標賽!中世紀鎧甲武士的對決哥德式鎧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之一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已經在強度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的純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緩慢的。到15世紀中期為止,歐洲鎧甲的製造中心在米蘭(Milan),義大利式樣的盔甲做工過硬、造型美觀。但中世紀的領主往往去德國南部的市鎮購買裝備,因為那裡集中了更多的商人掮客。
  • 歐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哥德式鎧甲
    出於減輕重量的考慮,多數的哥德式鎧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內側則缺少防護。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已經在強度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的純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緩慢的。雖然材料上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結構上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所謂的哥德式和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因為前者是從米蘭開始流行的,而後者受哥特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所以把這兩種鎧甲風格稱為米蘭式和哥德式。
  •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中國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點,連接鎧甲的麻繩或皮條就會腐爛,造成保存不易。而歐洲鎧甲除了本身材料特點易於保存外,還因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傳下來的也不少,再加上如今盔甲成為高檔裝飾品,更加深了現代西方人對盔甲的興趣。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又稱「環鎖鎧」。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不同文明地方製作材料不同。
  •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中世紀的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
    進入中世紀中期,騎士們的盔甲有了進一步改進,雖然盔甲的形制依然是鎖子甲,但額外增加了鏈甲頭巾(coif,主要保護頸部)和鏈甲手套(mufflers),同時鎖子甲長度加長,直達腿部。頭盔開始完全包裹頭部與臉部。
  • 防禦的藝術:中世紀騎士的重裝鎧甲
    大家對歐洲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鎧甲的了解,大多來自博物館裡的鎧甲實物以及根據這些實物創作的圖形和繪畫,並以此對歐洲騎士和騎士鎧甲進行推測和想像
  • 在古代同一時期,中國與歐洲的盔甲有何不同?
    前言:盔甲,是古代軍事作戰時常用的防禦武器,一般都是由騎兵才能配備,都是帝國最精良的士兵才有資格擁有!很多人都想知道古代中國鎧甲與歐洲盔甲有什麼不同呢?到底誰更領先呢?本文就根據歷史上同一時期,分析中歐盔甲有何不同之處。
  • 古中國與歐洲中世紀鎧甲孰強孰弱?
    大家好,今天聊聊鎧甲。在火器還未出現的時代,各國的戰爭主要靠貼身肉搏。而遠程兵種,如弓箭手、投矛手投石車這些兵器雖說已經產生,但由於操作複雜、投石車更要有良好的生產技術,所以在古代遠程兵種一直處於稀缺狀態。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五旬鐵匠堅守老手藝 妙手打造鎧甲化身「中國版鋼鐵俠」
    五旬鐵匠堅守老手藝 妙手打造鎧甲化身「中國版鋼鐵俠」 2019-06-14 18:39: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年前放送:中世紀騎士必備扮靚神器——哥德式鎧甲
    這場延續30年的戰爭給米蘭的鎧甲製造商們帶來絕佳的銷售機會,所以他們準備設計一款新式的鎧甲銷售到英國。為了減少運輸成本,新產品的研發製造準備設在英國本土。但是由於英國鎧甲製造商協會設置貿易壁壘,不允許米蘭製造商在本地設廠。所以新的製造中心設到勃艮第公國的佛蘭德,該地區現在屬於比利時。佛蘭德離英國距離近一些,並且稅收比較低。
  • 板甲,鎧甲之巔,是否曾慘敗於蒙古騎兵,中國人還不屑製造?
    鋼鐵鎧甲的巔峰之作全身板甲,終於在14世紀初出現了雛形:半身鐵胸甲。板甲的英文名為Plate Mail,顧名思義是由經過塑形的大塊板狀金屬製造而成的盔甲。到14世紀末,米蘭的工匠們製造出整體的鐵手套、護臂、護腿和大型護心鏡,作為鎖鏈甲和鱗甲、札甲的加強部件,靠皮帶固定在鎧甲主體上。
  • 火影:當忍者只穿盔甲!扉間和斑都穿好了,柱間卻在一旁猶猶豫豫
    在《火影忍者》中,忍者們雖然不是「武士」,但他們在戰鬥的時候也是有穿盔甲的。例如千手柱間和宇智波斑等生活在戰國時代的忍者們,他們都喜歡在戰鬥的時候穿上「盔甲」。在忍界中,武士的盔甲多厚重,而忍者們的盔甲則比較輕便。之外,忍者的盔甲不像武士那樣是「統一」的,而是每個人的「型號」都不同!那麼,若忍者只穿盔甲的話,會是什麼樣子呢?在一幅同人漫畫中,扉間和斑都穿好了盔甲,柱間卻在一旁猶猶豫豫。
  • 明明是防禦裝備,為何歐洲鎧甲會被譽為騎士精神的象徵?
    2、中期改革——鎖子甲 中世紀中期隨著兵器種類的增多及鋒利度的提高,札甲已經不在滿足於戰場的防禦需求,這時出現一種新的鎧甲—鎖子甲(鏈甲)。顧名思義其構成類似於鐵鏈:一環扣一環製作而成。早期由於技術水平限制,鎖子甲製作難度大所以價格頗高。
  • 痴迷金盔鎧甲「中世紀格鬥」 成都有群都市劍客
    一身甲冑,一柄長劍,古代戰場上冷兵器如何運用於實戰?今年5月初,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中,首次出現了中國愛好者的身影。一番鐵甲碰撞、刀劍相向之後,這群冷兵器發燒友最終以失敗收場,但這次出徵還是讓國內的兵擊愛好者心潮澎湃。
  • 歐洲中世紀板甲套裝:零部件比女人化妝品還多!
    歐洲中世紀末期板甲的發明和改進,賦予了騎士們極強的戰鬥力。在那個戰爭紛亂的時期,擁有一套盔甲是至關重要的。一套完整的板甲幾乎提供了在面對各種武器時,幾乎全部身體部位的保護。在開發盔甲之前,鐵甲衣是常用的裝備,但其效果並不理想,後來其與板甲結合在一起,使得那些致命攻擊也威力驟減。
  • 鎧甲紅顏
    這個周末,大黃背著所有人從北京來到南寧,只為參加一場同好者的聚會、中國全甲格鬥的年終大賽——南寧·戰友杯暨2021年「諸國之戰」中國代表隊選拔賽。所謂全甲格鬥,是由古羅馬的角鬥士文化和中世紀的騎士文化演變而來。近些年,這項復古式的運動興起於東歐、流行於歐美,吸引了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愛好者參與其中。
  • 板甲騎士:中世紀的貴族嘉年華 | 青年維也納
    這種盔甲顏值頗高,有一系列優雅的曲線和褶皺,複雜的表面經過拋光之後可以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往往還雕刻著各種華麗的花紋,鍍金鍍銀甚至鑲金嵌銀。對現代讀者、觀眾來說,身穿板甲是中世紀騎士形象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動畫片版《堂吉訶德》裡,這位老紳士從自家庫房裡翻出一套舊盔甲,從此走向遊俠騎士之路時,製作方讓瘦弱的堂吉訶德老爺穿上的依然是一套板甲。
  • 穿山甲:拿我熬藥就算了,還要做盔甲?明代它是高級鎧甲原材料
    一般的鎧甲,要麼用鐵製作,要麼用皮革製作,部分還有用紙製作的,這都屬於常見思路。而這種鎧甲的材料非同一般,是用穿山甲做的!穿山甲做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用穿山甲的鱗片做甲,穿山甲的鱗片跟魚鱗差不多,而鎧甲中原本就有一類魚鱗甲,甲片也跟魚鱗形狀相似,原本你用鐵也好用皮也好,要做魚鱗甲,先得把甲片做出來,用穿山甲那就省事了,直接把鱗片摳下來就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