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放送:中世紀騎士必備扮靚神器——哥德式鎧甲

2021-02-23 搜藏控

在1455年也是明代宗景泰6年,再過兩年明英宗就要發動復闢的奪門之變了。此時英國的蘭開斯特家族(紅玫瑰)和約克家族(白玫瑰)爆發了玫瑰戰爭,這就是《冰與火之歌》裡蘭尼斯特和斯塔克兩家掐架的原型。
這場延續30年的戰爭給米蘭的鎧甲製造商們帶來絕佳的銷售機會,所以他們準備設計一款新式的鎧甲銷售到英國。為了減少運輸成本,新產品的研發製造準備設在英國本土。但是由於英國鎧甲製造商協會設置貿易壁壘,不允許米蘭製造商在本地設廠。所以新的製造中心設到勃艮第公國的佛蘭德,該地區現在屬於比利時。佛蘭德離英國距離近一些,並且稅收比較低。當地和英國的羊毛貿易是大宗,由此商隊雲集也吸引了歐洲各地大量的學者和工匠。在這個大背景下,米蘭鎧甲製造商在此地招募工匠和技師研製新的鎧甲

交戰雙方都採購裝備了最新型的哥德式鎧甲

鎧甲作為騎士在戰鬥中的時裝備受重視,出於虛榮騎士們對於鎧甲的式樣和裝飾也非常在意,他們最怕在對戰中被對手諷刺為鄉巴佬,穿著陳舊過時鎧甲是會被蔑視的。

騎士的作戰更像一場新潮鎧甲秀,穿過時款式鎧甲會被嘲笑。

在佛蘭德由於德國的工匠比較多,所以這種新式的鎧甲帶有鮮明的德國特色。浪漫的義大利人製造鎧甲時喜歡球形和弧線,流暢光滑的曲線是傳統義大利米蘭式鎧甲的特色。而嚴謹的德國人則喜歡硬朗的線條和稜角,新式的鎧甲用鈑金加工敲打出修長的稜角帶有濃重的哥特風,所以被命名為哥德式鎧甲。

典型的哥德式鎧甲有著非常硬朗的線條

和米蘭式鎧甲相比,哥德式尺寸略大包裹效果更好,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被稱作『粗大式』鎧甲,此類鎧甲迅速被英國人認可並大量採購。玫瑰戰爭中的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穿著同一供貨商同樣的哥德式鎧甲互相砍殺,可以區別敵我的唯有鎧甲上畫的紅白玫瑰紋章,碰到沒看清紋章的冒失鬼把隊友砍死的事情也多次發生。裝備同樣型號鎧甲放下面具的騎士需要通過紋章來判別敵我。
弗蘭德製造的哥德式鎧甲開始在歐洲流行時,德國的紐倫堡、蘭茨胡特、因斯布魯克和奧格斯堡也開始生產哥德式鎧甲。紐倫堡的德國盔甲製造協會尤為強大,上百人的大型鎧甲作坊生產大量哥德式盔甲與佛蘭德的米蘭鎧甲製造商競爭。而奧格斯堡則是走高端定製路線,一般是一個技術精湛的師傅帶幾個學徒成立一個工作室,專門為富有的貴族量身定製高端鎧甲。在奧格斯堡定製的高端哥特鎧甲也被成為超哥特鎧甲,目前在博物館看到的哥德式鎧甲大多為奧格斯堡製作由貴族家傳遺留下來的。洛倫茲製作的夏爾式頭盔,請注意尖銳的護頸是哥德式鎧甲的特色。在奧格斯堡的鎧甲大師中最負盛名的是海姆斯米特家族,洛倫茲就是該家族的傑出代表。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哥德式鎧甲風靡歐洲的15世紀下半葉,大約是明代景泰成化年間。在天朝以景泰藍和成化瓷器著名的年代,歐洲正是各國盔甲大師競技的時代。有技術精湛的大師還需要有足夠財力的土豪來提供訂單,而奧格斯堡正好有幾位痴迷鎧甲的大土豪是洛倫茲的大主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和他更有名的兒子歐洲鎧甲史上赫赫有名的鎧甲狂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還有非常熱衷奢華盛裝鎧甲遊行的蒂羅爾大公。這幾位擁有大量銅礦銀礦和莊園,又像女士痴迷LV一樣痴迷鎧甲,能被他們看上眼的只有大師中的大師。海姆斯米特家的洛倫茲正是合適人選。在1477年洛倫茲就為腓特烈設計製作了哥德式鎧甲,在1491年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首席軍械官致力於鎧甲設計和製作。他為還是皇太子的馬克西米利安設計了大量的哥德式鎧甲,有些現在還收藏在維也納博物館和大都會博物館。他的兒子和孫子也是有名的鎧甲大師,直到17世紀他的後代仍然在神聖羅馬帝國擔任軍械官職務。洛倫茲為腓特烈三世製作的人馬鎧甲,當時超哥德式硬朗線條的特徵還不太明顯。下面這具超哥德式鎧甲就是大約1480年明成化16年由洛倫茲為蒂羅爾大公設計製作的,這具鎧甲製造的時候,大奸臣嚴嵩才剛剛出生。這具鎧甲是蒂羅爾大公迎娶薩克森的凱特琳娜時皇室在洛倫茲處定製的新婚禮物。鎧甲採用了典型的勃艮第哥特鎧甲風格又更加精細誇張,所以被稱為超哥德式。鎧甲的比例比較貼身,腰身收窄,線條纖細流暢。甲片的造型窄長並打出平行的楞槽以加固結構,這是哥德式鎧甲的典型特徵。頭盔被稱為夏爾式就是硬殼的意思(Schaller),有著流線的盔體和楔形盔面以滑開正面的箭矢和長矛,後面的護頸長而尖銳。鎧甲連接的地方打成凸邊,用鍍金的百合花形狀鉚釘緊密連接,肩甲和臂甲用繩索和鎧甲主體相連。
鎧甲上的楞槽用以強化結構和強調挺拔的線條,使穿著者看起來更修長。有別於勃艮第鎧甲的無指手套狀的護手甲,德國的護手甲更精細分開五指,使用更加靈活。稜角分明的硬朗線條展現了德國的直男審美,和圓潤柔和的義大利鎧甲對比鮮明。手甲細節,這具五百多年的鎧甲用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工藝精湛。這套鎧甲的組合非常柔韌,各部分的重量按照人體工程學均勻分擔在身體上。蒂羅爾大公身材比較矮小,為了穿著的舒適性這套鎧甲只有18公斤,相對於動輒30公斤的米蘭式鎧甲非常的輕巧,但是保護性能毫不遜色。這套鎧甲不是作戰鎧甲,作用是騎士槍術表演和閱兵遊行,胸口的位置做了固定騎槍的掛鈎,這個掛鈎不用的時候可以用鉸鏈收起來。閱兵式哥特鎧甲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腳上長長的尖嘴,這種尖嘴並不是踢對手用的,而是騎馬時標新立異展示自己的裝飾品。只有騎在馬上時由侍從給戴上,下馬前再由侍從取下,戴著這個尖嘴是沒辦法走路的。洛倫茲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製作的超哥德式鎧甲,可以看到腳上的尖角更加誇張。哥德式鎧甲在風行歐洲半個多世紀後,那位盔甲狂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主導設計的馬克西米利安式鎧甲出現了,更便捷更結實的新式鎧甲迅速佔領了鎧甲市場,哥德式鎧甲漸漸淡出歷史舞臺。十五世紀下半葉的騎士,弩手和佛蘭德傭兵的裝束,可以看到騎士的最新式哥特鎧甲,為了提供更好的保護和炫耀。目前存世的哥德式鎧甲極少,除了少數皇家舊藏在博物館陳列外,民間很少發現。以哥德式鎧甲幾十年的風行,騎士人手一套的普及率而言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歐洲騎士非常愛面子,最怕穿老式的鎧甲被人嘲笑不時髦。所以一旦有新式的鎧甲,舊的鎧甲往往被淘汰回爐改造。即使窮得買不起鎧甲的騎士,去租鎧甲時也要租最新式樣的鎧甲,鎧甲行也會把老式的哥德式鎧甲改造成新式鎧甲。經過這樣的改造淘汰,遍及歐洲的哥德式鎧甲迅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海量的哥德式鎧甲被改裝淘汰,只有少量貴族的超哥德式鎧甲藏在城堡裡流傳至今。本文資料俱來自網絡及書籍,一家之言僅供參考。(by:鳳翅金盔)

世界上最古老的兵器—棒子(上)

最古老的兵器-棒子(下)

                                                                    據說點在看的人新年會好運爆棚哦↓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哥德式鎧甲
    出於減輕重量的考慮,多數的哥德式鎧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內側則缺少防護。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已經在強度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的純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緩慢的。雖然材料上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結構上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所謂的哥德式和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因為前者是從米蘭開始流行的,而後者受哥特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所以把這兩種鎧甲風格稱為米蘭式和哥德式。
  • 防禦的藝術——中世紀勇士的重裝鎧甲
    中世紀鎧甲武士的對決哥德式鎧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之一雖然材料上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結構上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所謂的哥德式和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因為前者是從米蘭開始流行的,而後者受哥特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所以把這兩種鎧甲風格稱為米蘭式和哥德式。在所有的鎧甲中,大致來分的話就是最流行的這兩種了,別的風格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仿造這兩種的;米蘭式的特點是線條圓潤、貼身,優美,造型漂亮;而哥德式則簡潔、充滿機能美,多稜角,運動性好。
  • 防禦的藝術:中世紀騎士的重裝鎧甲
    大家對歐洲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鎧甲的了解,大多來自博物館裡的鎧甲實物以及根據這些實物創作的圖形和繪畫,並以此對歐洲騎士和騎士鎧甲進行推測和想像
  • 盔甲,中世紀的男人裝
    ,1066年黑斯廷戰役以後,騎士在戰場上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了戰場的主宰,鎧甲也發展成全身穿著鎖子甲、持盾、頭部帶一頂有護鼻的硬頭盔的式樣。到中世紀晚期時代至文藝復興時期,板甲逐漸取代鏈甲,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米蘭式板甲和哥德式板甲。01.
  •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中世紀的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
    進入中世紀中期,騎士們的盔甲有了進一步改進,雖然盔甲的形制依然是鎖子甲,但額外增加了鏈甲頭巾(coif,主要保護頸部)和鏈甲手套(mufflers),同時鎖子甲長度加長,直達腿部。頭盔開始完全包裹頭部與臉部。
  • 明明是防禦裝備,為何歐洲鎧甲會被譽為騎士精神的象徵?
    一、鎧甲與騎士聯繫 鎧甲是因為戰爭而產生的,但是很顯然鎧甲的對象是士兵。但這只是說對了一部分,它並不是針對所有士兵而是面向高階士兵——騎士。因為鎧甲的稀缺性並不是大眾化的裝備,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它一直都是身份的象徵。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哥德式客廳,中世紀的神秘浪漫
  • 22件「一出場就把鋼鐵人盔甲瞬間打趴」的神猛級中世紀鎧甲
    2. 1480年的德國騎士盔甲。6. 13-15世紀的鎧甲護手和護鞋。中間的部分以石膏粉彩飾而成。20.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Karl X Gustav) 的金光閃閃鎧甲。
  • 板甲騎士:中世紀的貴族嘉年華 | 青年維也納
    提到中世紀的騎士人們會想到什麼?頭盔上高揚的羽飾?高舉的長矛?閃閃發亮的盾牌紋章?穿著華貴罩馬衣的戰馬?或騎士腳上的金馬刺?如果要在所有這些中選擇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東西,十有八九是騎士們閃亮的盔甲。甚至在託爾金架空的「中土世界」裡,只要騎士穿上華麗的盔甲,就自然而然地洋溢出了「中世紀的氣息」!產生了莊嚴的「史詩感」!而在中世紀盔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什麼樣呢?全封閉的頭盔和頭盔上鳥籠式的面甲;用厚重的鋼甲包裹騎士的全身,雖然沉重但設計精巧,大部分重量被巧妙地分攤、轉移,最終由戰馬承擔。一個身披全副盔甲的騎士,自身可以在馬上靈活揮舞兵器,甚至可以下馬徒步作戰,而不會被盔甲的重量壓垮。
  • 中世紀的一名合格英格蘭騎士
    《末日審判書》中記載,自由民的土地擁有量一般為60—90英畝左右,可至少300 英畝的土地才能維持住一名騎士基本的經濟需要。 因為「徵服者」威廉一世和亨利二世都曾要求騎士在服役期間自帶武器裝備。如2-3匹戰馬(經濟實力雄厚的可以帶十幾匹)、長矛、短劍、狼牙棒、鎧甲、帳篷 、 長條三角旗 、 餐具及運輸工具等。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盤點|10部最好的中世紀題材動畫,英雄與騎士的熱血史詩
    而在這些作品中,中世紀題材的動漫一直都有著廣泛的受眾。嚴格來說中世紀是指從公元5世紀後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這長達一千年左右的時間。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終於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最終融入文藝復興運動和大航海時代。
  • 亞瑟王怎麼可能是妹子 細數中世紀題材的精彩電影
    一提到中世紀,大家就會想到手持《聖經》布道的黑袍牧師,身穿哥德式鎧甲的罩面騎士,以及那些居住在幽暗古堡裡的貴族領主們。許多導演都試圖利用鏡頭與膠片再度讓中世紀回到我們身邊,讓觀眾們在電影中重溫人類這一夢幻般的時代。
  • 歐洲藝術史之—國際哥德式
    ——歌德 N E W A R R I V A L 老黃給你講歷史 中世紀 第四章 哥德式(五)---國際哥德式
  • 曾經是騎士和貴族們居住的地方,滿滿的中世紀味道,古色古香
    早在17世紀的時候,瑞典最強大的時代,這裡是騎士和貴族們居住的地方,曾經是斯德哥爾摩的政治中心,島上的建築,古色古香,色彩豐富,滿滿中世紀的味道。島上有個廣場叫做伯格吉爾廣場(BirgerJarlTorg),是這個島的中心,島上重要的建築都圍繞這個廣場四周。這個廣場是以斯德哥爾摩的創始人伯格吉爾(BirgerJarl)的名字命名,廣場中央是伯格吉爾的雕像。
  • 室內設計史|哥德式,中世紀的另類奢華
    哥德式的建築風格哥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其總體風格是空靈、纖瘦、高聳、尖峭。經典哥德式教堂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與教堂。哥德式風格教堂最重要的色彩要素來自著色玻璃,強烈明快的色彩組合起來構成了聖人與聖經人物的形象,成為教堂說教的一種重要方式,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 魔獸9.0:雷文德斯與中世紀歐洲的花火,哥特文化的藝術升華
    序:雷文德斯在本次《暗影國度》中將作為最後一張地圖出現,也是第一個資料片的首個團隊副本[納斯利亞堡]的所在地,整張地圖充斥著濃鬱的哥德式風格,這些哥特文化和中世紀氛圍的揉合最終呈現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雷文德斯。那麼接下來,歡迎來到中世紀歐洲,而冥冥之中更有趣的是,歡迎來到中世紀法國!
  • 身披閃亮鎧甲的騎士
    ,穿著閃亮耀眼的鎧甲,為自已心愛的女人,赴湯蹈火,奉獻出一切。試著想像這樣一幅景象吧:一名穿著閃亮鎧甲的騎士,正策馬馳騁在原野裡。突然,他聽到公主悽歷的求救聲。他快馬加鞭,朝著公主飛奔而去,很快就抵達了公主的城堡下。此時,一條兇猛的火龍盤旋而上,正準備攻擊女人。這名驍勇強壯的騎士拔出了佩劍,把火龍斬成了兩截,公主得救了!於是,他也俘虜了公主的芳心。 這時,城門打開了。安然無恙的公主和城堡裡的人都湧出來熱烈地歡迎騎士。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