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55年也是明代宗景泰6年,再過兩年明英宗就要發動復闢的奪門之變了。此時英國的蘭開斯特家族(紅玫瑰)和約克家族(白玫瑰)爆發了玫瑰戰爭,這就是
《冰與火之歌》裡蘭尼斯特和斯塔克兩家掐架的原型。
這場延續30年的戰爭給米蘭的鎧甲製造商們帶來絕佳的銷售機會,所以他們準備設計一款新式的鎧甲銷售到英國。為了減少運輸成本,新產品的研發製造準備設在英國本土。但是由於英國鎧甲製造商協會設置貿易壁壘,不允許米蘭製造商在本地設廠。所以新的製造中心設到勃艮第公國的佛蘭德,該地區現在屬於比利時。佛蘭德離英國距離近一些,並且稅收比較低。當地和英國的羊毛貿易是大宗,由此商隊雲集也吸引了歐洲各地大量的學者和工匠。在這個大背景下,
米蘭鎧甲製造商在此地招募工匠和技師研製新的鎧甲。
交戰雙方都採購裝備了最新型的哥德式鎧甲
鎧甲作為騎士在戰鬥中的時裝備受重視,出於虛榮騎士們對於鎧甲的式樣和裝飾也非常在意,他們最怕在對戰中被對手諷刺為鄉巴佬,穿著陳舊過時鎧甲是會被蔑視的。
騎士的作戰更像一場新潮鎧甲秀,穿過時款式鎧甲會被嘲笑。
在佛蘭德由於德國的工匠比較多,所以這種新式的鎧甲帶有鮮明的德國特色。浪漫的義大利人製造鎧甲時喜歡球形和弧線,
流暢光滑的曲線是傳統義大利米蘭式鎧甲的特色。而嚴謹的德國人則喜歡硬朗的線條和稜角,新式的鎧甲用鈑金加工敲打出修長的稜角帶有濃重的哥特風,所以被命名為哥德式鎧甲。典型的哥德式鎧甲有著非常硬朗的線條
和米蘭式鎧甲相比,
哥德式尺寸略大包裹效果更好,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被稱作『粗大式』鎧甲,此類鎧甲迅速被英國人認可並大量採購。玫瑰戰爭中的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穿著同一供貨商同樣的哥德式鎧甲互相砍殺,可以區別敵我的唯有鎧甲上畫的紅白玫瑰紋章,
碰到沒看清紋章的冒失鬼把隊友砍死的事情也多次發生。裝備同樣型號鎧甲放下面具的騎士需要通過紋章來判別敵我。
弗蘭德製造的哥德式鎧甲開始在歐洲流行時,德國的紐倫堡、蘭茨胡特、因斯布魯克和奧格斯堡也開始生產哥德式鎧甲。紐倫堡的德國盔甲製造協會尤為強大,上百人的大型鎧甲作坊生產大量哥德式盔甲與佛蘭德的米蘭鎧甲製造商競爭。而奧格斯堡則是走高端定製路線,一般是一個技術精湛的師傅帶幾個學徒成立一個工作室,專門為富有的貴族量身定製高端鎧甲。在奧格斯堡定製的高端哥特鎧甲也被成為超哥特鎧甲,
目前在博物館看到的哥德式鎧甲大多為奧格斯堡製作由貴族家傳遺留下來的。洛倫茲製作的夏爾式頭盔,請注意尖銳的護頸是哥德式鎧甲的特色。在奧格斯堡的鎧甲大師中最負盛名的是海姆斯米特家族,
洛倫茲就是該家族的傑出代表。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哥德式鎧甲風靡歐洲的15世紀下半葉,大約是明代景泰成化年間。在天朝以景泰藍和成化瓷器著名的年代,歐洲正是各國盔甲大師競技的時代。有技術精湛的大師還需要有足夠財力的土豪來提供訂單,而奧格斯堡正好有幾位痴迷鎧甲的大土豪是洛倫茲的大主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和他更有名的兒子歐洲鎧甲史上赫赫有名的鎧甲狂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還有非常熱衷奢華盛裝鎧甲遊行的蒂羅爾大公。這幾位擁有大量銅礦銀礦和莊園,又像女士痴迷LV一樣痴迷鎧甲,能被他們看上眼的只有大師中的大師。海姆斯米特家的洛倫茲正是合適人選。在1477年洛倫茲就為腓特烈設計製作了哥德式鎧甲,在1491年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首席軍械官致力於鎧甲設計和製作。他為還是皇太子的馬克西米利安設計了大量的哥德式鎧甲,有些現在還收藏在維也納博物館和大都會博物館。他的兒子和孫子也是有名的鎧甲大師,直到17世紀他的後代仍然在神聖羅馬帝國擔任軍械官職務。洛倫茲為腓特烈三世製作的人馬鎧甲,當時超哥德式硬朗線條的特徵還不太明顯。下面這具超哥德式鎧甲就是大約1480年明成化16年由洛倫茲為蒂羅爾大公設計製作的,這具鎧甲製造的時候,大奸臣嚴嵩才剛剛出生。這具鎧甲是蒂羅爾大公迎娶薩克森的凱特琳娜時皇室在洛倫茲處定製的新婚禮物。鎧甲採用了典型的勃艮第哥特鎧甲風格又更加精細誇張,所以被稱為
超哥德式。鎧甲的比例比較貼身,腰身收窄,線條纖細流暢。甲片的造型窄長並打出平行的楞槽以加固結構,這是哥德式鎧甲的典型特徵。頭盔被稱為夏爾式就是硬殼的意思(Schaller),有著流線的盔體和楔形盔面以滑開正面的箭矢和長矛,後面的護頸長而尖銳。鎧甲連接的地方打成凸邊,用鍍金的百合花形狀鉚釘緊密連接,肩甲和臂甲用繩索和鎧甲主體相連。
鎧甲上的楞槽用以強化結構和強調挺拔的線條,使穿著者看起來更修長。有別於勃艮第鎧甲的無指手套狀的護手甲,德國的護手甲更精細分開五指,使用更加靈活。稜角分明的硬朗線條展現了德國的直男審美,和圓潤柔和的義大利鎧甲對比鮮明。手甲細節,這具五百多年的鎧甲用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工藝精湛。這套鎧甲的組合非常柔韌,各部分的重量按照人體工程學均勻分擔在身體上。蒂羅爾大公身材比較矮小,為了穿著的舒適性這套鎧甲只有18公斤,相對於動輒30公斤的米蘭式鎧甲非常的輕巧,但是保護性能毫不遜色。這套鎧甲不是作戰鎧甲,作用是騎士槍術表演和閱兵遊行,胸口的位置做了固定騎槍的掛鈎,這個掛鈎不用的時候可以用鉸鏈收起來。閱兵式哥特鎧甲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腳上長長的尖嘴,這種尖嘴並不是踢對手用的,而是騎馬時標新立異展示自己的裝飾品。只有騎在馬上時由侍從給戴上,下馬前再由侍從取下,戴著這個尖嘴是沒辦法走路的。洛倫茲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製作的超哥德式鎧甲,可以看到腳上的尖角更加誇張。哥德式鎧甲在風行歐洲半個多世紀後,那位盔甲狂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主導設計的馬克西米利安式鎧甲出現了,更便捷更結實的新式鎧甲迅速佔領了鎧甲市場,哥德式鎧甲漸漸淡出歷史舞臺。十五世紀下半葉的騎士,弩手和佛蘭德傭兵的裝束,可以看到騎士的最新式哥特鎧甲,為了提供更好的保護和炫耀。目前存世的哥德式鎧甲極少,除了少數皇家舊藏在博物館陳列外,民間很少發現。以哥德式鎧甲幾十年的風行,騎士人手一套的普及率而言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歐洲騎士非常愛面子,最怕穿老式的鎧甲被人嘲笑不時髦。所以一旦有新式的鎧甲,舊的鎧甲往往被淘汰回爐改造。即使窮得買不起鎧甲的騎士,去租鎧甲時也要租最新式樣的鎧甲,鎧甲行也會把老式的哥德式鎧甲改造成新式鎧甲。經過這樣的改造淘汰,遍及歐洲的哥德式鎧甲迅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海量的哥德式鎧甲被改裝淘汰,只有少量貴族的超哥德式鎧甲藏在城堡裡流傳至今。本文資料俱來自網絡及書籍,一家之言僅供參考。(by:鳳翅金盔)
世界上最古老的兵器—棒子(上)
最古老的兵器-棒子(下)
據說點在看的人新年會好運爆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