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哥德式鎧甲

2021-02-08 言武堂

遮蓋全身的哥德式鎧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關節部位和肩甲裡面不再使用鋼片,使得四肢的活動空間更大。軀幹部與其他部件相連的關節部分,用鹿皮或者亞麻布作為內襯,並使用鎖子甲來進行防護。出於保險的目的,往往還會使用護腋甲來保護腋部。出於減輕重量的考慮,多數的哥德式鎧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內側則缺少防護。


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已經在強度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的純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緩慢的。


雖然材料上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結構上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所謂的哥德式和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因為前者是從米蘭開始流行的,而後者受哥特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所以把這兩種鎧甲風格稱為米蘭式和哥德式。


在所有的鎧甲中,大致來分的話就是最流行的這兩種了,別的風格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仿造這兩種的;米蘭式的特點是線條圓潤、貼身,優美,造型漂亮;而哥德式則簡潔、充滿機能美,多稜角,運動性好。


從這時開始,鎧甲所出現的大量的稜角狀設計,可以極大地改變箭石和彈丸的彈道,避免直接的撞擊,也可以偏轉分散近戰的力度。就象坦克裝甲的傾斜角度一樣,即使在厚度材料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增加防禦能力。


到15世紀中期為止,歐洲鎧甲的製造中心在米蘭(Milan),義大利式樣的盔甲做工過硬、造型美觀。但中世紀的領主往往去德國南部的市鎮購買裝備,因為那裡集中了更多的商人掮客。這些城鎮分布在奧格斯堡(Augurg)、慕勞(Mühlau)和倫德夏特(Landshut)等地。


德國本地產的盔甲就被稱為哥德式鎧甲,與米蘭式樣外形不同,但有著同等的質量。德國哥德式鎧甲用鋼片層疊嵌套,以此增強防護性能。就像哥德式建築那種複雜的轉角和摺邊,想必名字也由此得來。哥德式鎧甲設計時顯然充分參考了人體解剖學的依據,穿著更加合體

相關焦點

  • 防禦的藝術——中世紀勇士的重裝鎧甲
    中世紀鎧甲武士的對決哥德式鎧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之一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已經在強度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的純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緩慢的。雖然材料上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結構上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所謂的哥德式和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因為前者是從米蘭開始流行的,而後者受哥特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所以把這兩種鎧甲風格稱為米蘭式和哥德式。在所有的鎧甲中,大致來分的話就是最流行的這兩種了,別的風格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仿造這兩種的;米蘭式的特點是線條圓潤、貼身,優美,造型漂亮;而哥德式則簡潔、充滿機能美,多稜角,運動性好。
  • 年前放送:中世紀騎士必備扮靚神器——哥德式鎧甲
    玫瑰戰爭中的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穿著同一供貨商同樣的哥德式鎧甲互相砍殺,可以區別敵我的唯有鎧甲上畫的紅白玫瑰紋章,碰到沒看清紋章的冒失鬼把隊友砍死的事情也多次發生。裝備同樣型號鎧甲放下面具的騎士需要通過紋章來判別敵我。弗蘭德製造的哥德式鎧甲開始在歐洲流行時,德國的紐倫堡、蘭茨胡特、因斯布魯克和奧格斯堡也開始生產哥德式鎧甲。
  • 古中國與歐洲中世紀鎧甲孰強孰弱?
    大家好,今天聊聊鎧甲。在火器還未出現的時代,各國的戰爭主要靠貼身肉搏。而遠程兵種,如弓箭手、投矛手投石車這些兵器雖說已經產生,但由於操作複雜、投石車更要有良好的生產技術,所以在古代遠程兵種一直處於稀缺狀態。
  • 防禦的藝術:中世紀騎士的重裝鎧甲
    大家對歐洲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鎧甲的了解,大多來自博物館裡的鎧甲實物以及根據這些實物創作的圖形和繪畫,並以此對歐洲騎士和騎士鎧甲進行推測和想像
  • 明明是防禦裝備,為何歐洲鎧甲會被譽為騎士精神的象徵?
    在教皇的大肆渲染下各國基督教徒狂熱的追隨支持他們,據說當時最著名的聖殿騎士團當時的財力富可敵國。對於平民而言捐出所有家當供奉騎士不僅希望保衛國家領土也同時希望那群身穿鎧甲手持利劍的騎士能夠護佑自己的安全。 (3)戰爭的選擇 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死亡,這是亙古不變的法則。
  • 22件「一出場就把鋼鐵人盔甲瞬間打趴」的神猛級中世紀鎧甲
    斐迪南二世是有名的天主教狂熱份子,曾經提出宗教政策來打壓其他異教徒,後來引發著名的歐洲30年戰爭。最喜歡這套!只有領導者和騎兵的菁英才能穿上這副盔甲。20.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Karl X Gustav) 的金光閃閃鎧甲。
  • 痴迷金盔鎧甲「中世紀格鬥」 成都有群都市劍客
    今年5月初,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中世紀格鬥世錦賽中,首次出現了中國愛好者的身影。一番鐵甲碰撞、刀劍相向之後,這群冷兵器發燒友最終以失敗收場,但這次出徵還是讓國內的兵擊愛好者心潮澎湃。在成都,痴迷古代兵器與鎧甲的兵擊愛好者已經有上百人,他們還通過參照一些典籍、出土文物來復原古代兵器,在日復一日的對練中摸索冷兵器中蘊含的奧秘。
  • 中國古代單兵護甲與西方鎧甲之爭,到底誰更先進實用?
    看到重甲這個嗎,的確有點密不透風,感覺很笨重,這是西方中世紀重鎧甲。 古斯塔夫的瑞典騎兵,中世紀末尾(呂欽會戰被認為是中世紀最後一場戰爭),已經開始簡化,只剩胸甲和部分護具
  • 盔甲,中世紀的男人裝
    中世紀的歐洲並不太平,那時候被稱為「黑暗時代」。戰亂不止,戰爭催生了軍備競賽。到中世紀晚期時代至文藝復興時期,板甲逐漸取代鏈甲,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米蘭式板甲和哥德式板甲。01.1600年左右義大利米蘭生產的全身板甲 歐洲鎧甲的製造中心在米蘭(Milan),義大利式樣的盔甲做工過硬、造型美觀。 02.
  • 板甲,鎧甲之巔,是否曾慘敗於蒙古騎兵,中國人還不屑製造?
    在十字軍東徵時代,歐洲騎士普遍選擇裝備輕便透氣的鎖子甲為主要護具,以鱗甲、札甲為輔。鎖子甲穿著舒適,可適應不同的身材,重量相對較輕便,是理想的防身護具。但鎖甲對鈍器的防護幾乎為零,對弓箭的防護力也不高,矛與盾之爭呼喚新型護甲的誕生。鋼鐵鎧甲的巔峰之作全身板甲,終於在14世紀初出現了雛形:半身鐵胸甲。
  •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中國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點,連接鎧甲的麻繩或皮條就會腐爛,造成保存不易。而歐洲鎧甲除了本身材料特點易於保存外,還因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傳下來的也不少,再加上如今盔甲成為高檔裝飾品,更加深了現代西方人對盔甲的興趣。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又稱「環鎖鎧」。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不同文明地方製作材料不同。
  • 金國鐵浮屠的鎧甲到底是怎樣的?其實和宋朝鎧甲區別不太大
    金國將領都不一定知道鐵浮屠是什麼部隊在女真人剛剛崛起的時候,他們甚至鄙視使用鎧甲,完顏阿骨打認為穿著鎧甲打了勝仗,等於是過於依賴鎧甲來取得勝利了,後來,他們還是藉助遼國叛軍獲得了500套鎧甲,而遼國鎧甲的形制其實深受中原宋朝的影響,因此契丹人的鎧甲也會影響金人的鎧甲形制。
  •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中世紀的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
    這些表明個人身份的標誌意味著歐洲紋章學的發端。嚴格來說,它們最初的用途並非美學意味上的裝飾,但隨著紋章在中世紀的流行,這也成了盔甲裝飾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皮革鎧甲更便於加工,能夠雕刻、塑造各式主題的圖案。就像中世紀手抄本的裝幀一樣,板甲的邊緣裝飾著銅合金薄片(銅合金),有時上面會鎏金並刻上花卉或銘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盔甲的一個明顯進步是全身板甲,大約在1420年出現。騎士從頭到腳披上一整套鉸接在一起的金屬盔甲,防禦力有了大幅提高。當然,鎖子甲和布甲也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 中國鎧甲進化史
    讓我們魂牽夢繞的不僅僅是橫掃千軍的成就感,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威武的鎧甲本身的吸引力。《聖鬥士星矢》中的聖衣給了我們關於鎧甲聖衣太多不切實際的想像,那麼真實世界的鎧甲究竟是一副什麼樣子呢?防禦力最強的鎧甲宋朝鐵甲可以說是有史以來防禦力最強的鎧甲,同時也是最重的鎧甲。
  • 最燒錢的唐代鎧甲,你了解多少?
    「明光鎧」是唐朝最流行,最時尚,武將都追求的高端鎧甲,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鎧甲也算是比較常見 只是正處於逐漸退出歷史潮流的時期 這種甲主要用作於騎兵的護甲,因為穿著靈活方便不妨礙馬上動作,在漢朝就有記載,但在南北朝最流行,到隋朝也還是軍隊的護具主力,到唐朝就不行了 漸漸讓位給更華麗更燒錢的「明光鎧」。 《唐六典》裡面記載的鎧甲還有:光要甲,細鱗甲,山文甲,烏錘甲 ,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子甲,馬甲。
  • 全球最奇葩鎧甲:第1韓國造用廢布織成,第2德國造猶如鋼鐵俠
    導語:全球最奇葩鎧甲:第1韓國造用廢布織成,第2德國造猶如鋼鐵俠冷兵器時代,鎧甲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它的存在就像是現在的防彈衣一樣,雖然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防彈,但卻可以減少士兵的傷亡,戰場上有士兵就不會戰敗,作用還是非常大的,不過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
  • 總說板甲是最強鎧甲,可什麼是真正的板甲你知道嗎?
    ▲明全鐵甲式此外,還有一種鎧甲,也很遺憾地不能完全稱為板甲。也就是板條甲。羅馬的板條甲非常著名,不過由於它的前開設計我們不考慮它。在這裡我們要說的,主要是歐洲,尤其是因波蘭翼騎兵的偏好而聞名,並在不少冷兵器愛好者中因為結構與『龍蝦尾』型的輕騎兵頭盔相似,而往往被稱為龍蝦甲的環片甲(ANIMA),以及日本的最上胴,菱綴桶側胴,甚至包括一些早期的哥特/米蘭式鎧甲。
  • 鎧甲中的秘密(上)
    令警長感到奇怪的不是他的死因,而是他身上穿著一副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鎧甲。頭盔、鎖子甲、盾牌和長劍,一應俱全,穿戴得整整齊齊。值得注意的是,長劍上沾滿血跡,經過若琳的鑑定,是施奈德的;長劍,就是殺人兇器。除此之外,警長還在吉布森的書桌上發現了一封列印出來的遺書。內容大概是說吉布森不小心劃傷了施奈德的騎士鎧甲,因此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還有被解僱的可能。
  • 歐洲馬鎧簡史:騎兵戰馬的防護竟好過步兵炮灰?
    隨著馬鞍、馬鐙以及馬頸軛等馬具依次登上歷史舞臺,騎兵開始逐漸成為一支獨立、重要的兵種,並取代了戰車的地位。▲中國東晉時期的雙馬鐙歐洲有記錄可循的馬鎧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八世紀至前七世紀,出現於希臘和地中海東部地區,顯然是由東方傳來的。希臘人從他們的宿敵波斯人那兒學會了使用馬鎧,而波斯人則是師從更古老的亞述人。
  • 世界最奇特鎧甲:第1德國造像鋼鐵俠,第3鎖子甲,工藝最複雜
    導語:世界最奇特鎧甲:第1德國造像鋼鐵俠,第3鎖子甲,工藝最複雜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古代戰爭都是騎兵出陣,鎧甲就是古代軍人打仗的戰衣,其用金屬片或皮革製成,是護身服裝,是士兵作戰的最佳防護工具。自從近代火器出現後,鎧甲的護身任務由防彈服所替代,現在很難看到有鎧甲的存在,所以,我們今天來認識下世界上最奇特的鎧甲源於何方。第一,騎兵甲。這件騎兵甲在德國最精銳的步卒才能穿戴,是勇士的象徵。其的興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受到新思想和新工藝的影響,在此條件下,騎兵甲被生產出來。該件護身甲全身鐵片打造,重量非一般人能承受,但防護能力極佳,像鋼鐵俠一樣刀槍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