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挖出6000年前古墓,內藏「中華第一龍」,古代真有「龍」?

2020-12-18 歷史維度

1987年,在河南省濮陽市一個水坡處,一個工程隊正在展開一項工程,但是施工人員在挖掘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一處古墓,於是立馬上報給了有關部門,有關部門了解消息之後,立馬就派專家來到現場對古墓進行勘測,經過詳細的勘察,發現這座古墓不簡單,這座古墓的年代距今已經有六千多年了,據悉華夏文明五千年,而這個六千多年的古墓顯然是屬於仰韶文化時期。

由於這個歷史時期,過於的久遠加上那時的文化比較落後,並沒有留下很多的文獻記載,因此考古人員對於這個年代了解的知識可謂是少之又少,正是因為了解的少,因此才會被大家神化,一直湧現出不少神話故事,想不到這個古墓竟然是六千多年前的古墓,屬於遠古時期,而且對於中國文明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座古墓中最令人感到驚奇的不是墓主人,而是墓主人身邊的龍虎圖案。

墓主人是一壯年男子,經過簡單的估算,據悉身長可以達到1.84米,這個高度是在那時代是很少見的,要比之前發現的軀體還要高出不少,可見墓主人生前是一個高大威猛的人,在墓主人的兩旁分別有不同的圖案,一個是龍形圖案,另外一個就是虎形圖案。龍的樣子呈現遨遊狀態,而且畫的非常的具體,這一點也是非常大的突破,畢竟這個墓穴距今已經六千多年了,這個龍形圖案自然也是中華第一龍,第一次出現龍的樣貌。

在不少古墓中,其實也發現了龍的圖案,大多出現在皇帝的墓穴之中,同時在不少文獻記載中,也都出現了龍的記載,在甲骨文中,龍所代表的就是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個墓主人的身份竟會有龍形圖案,並且還有虎形圖案,由此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不簡單,從龍、虎的刻畫上,可以推算出,墓主人對於龍是非常了解的,不然也不會刻畫的這麼具體和形象。

墓主人的身份,專家也不能判定,畢竟這個墓穴中,並沒有記載墓主人的身份,不過,根據年份的記載,大致可以推算一下,這個墓主人的身份,無外乎就是三個人,分別是伏羲、顓頊、蚩尤三人,這三個人的身份自然是不同凡響,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故事,在後世人的心中,他們曾經創造了歷史,不過,具體的身份並不能得到證實,不過對於龍的記載,確實讓不少專家都感到震驚。

因為在專家看來,在《史記》中,曾經刻畫了龍的存在,不過歷史卻追溯到了秦朝,因此大家都已經是秦朝的時候,才開始有了龍的刻畫,但是想不到早在這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龍的刻畫了,而且對於龍的姿態、神態等特徵,已經非常的到位了,可以確定的是,在仰韶文化時期,龍就已經是權力的象徵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真的有龍嗎?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
    在遠古時代,龍有著重要地位和影響,龍是我國上古神獸,也是古代帝王專享的圖騰。龍的形象可以最早追溯到伏羲女媧時代,伏羲女媧在圖騰中都是人面蛇身的形象,並且尾部纏繞在一起,是上古正神化生萬物的象徵,再加上我們中國人都被稱為「龍的傳人」,圖騰與傳說暗合。
  • 河南挖出「真龍」,距今6000年,身長1.7米,龍的存在鐵證如山?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說不完的神話故事,神話故事中又有說不完的神獸,幾乎沒人能把它們全部記下,但唯獨「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牢牢記住的。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歷代君主自稱「真龍天子」,有了孩子我們「望子成龍」,就連十二生肖裡都有龍。
  • 「中華第一龍」領銜,紅山文化上古玉器集結國家博物館
    「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玉玦形龍、玉勾雲形器等代表性紅山文化玉器,呈現了紅山玉文化全貌。「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重啟發掘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會同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舉辦此次展覽。
  • 中國畫龍第一人,一條龍拍出6000萬天價,專家:已達栩栩如生之境
    「蒼龍」便是7個星宿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四季中有不同的變化,龍圖騰也是源自於上古農耕文明時期的天象崇拜。 1987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發現了」中華第一龍」,出土的蚌龍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龍圖案,距今約6600多年。
  • 文旅萬花筒|長吻修目 鬣鬃飛揚 「中華第一龍」
    鬣鬃飛揚這條紅山玉龍以其生動的造型簡潔且精美的雕琢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國博珍藏雲欣賞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 有著「中華第一龍經考古專家鑑定,確認屬於紅山文化,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三星塔拉玉龍發現以後,大批紅山文化玉龍被發掘出土,全國許多遺址也相繼發現了以龍命名的遺蹟和遺物,從而引發了學術界對龍的起源以及龍文化問題的討論。遠古時期,科學知識匱乏,人們對自然界充滿了恐懼和敬畏,一些生物因行為獨特或形貌非常,而被當作神靈的化身或氏族的祖先受到尊崇。
  • 中華圖騰「龍」之謎。
    龍的文化人們將中華文化稱為「龍的文化」,將中華兒女稱為「龍的傳人」。在遼闊的神舟大地上,處處都體現著「龍的文化」,彰顯著對龍的崇拜。以龍為名的山川村鎮不計其數:龍崗,龍城,龍泉。。。。以龍命名的中式建築不勝枚舉:龍門,龍壁,龍亭。。。。以龍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龍舟,龍燈,龍笛。。。。古代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描繪著龍,雕刻著龍,簡直就是「龍的世界」。現實生活中以龍為圖案的服飾,器具隨處可見,甚至言談話語之間也離不開龍。龍成了吉祥的象徵,更成為中華民族權威和神聖的象徵。但龍是什麼樣子呢?
  • 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快來圍觀一下各個時期龍的樣子
    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各個時期龍到底長什麼樣子。5000年前,在河南省濮陽市博物館裡,陳列著一條用貝殼砌成的龍。別看它造型粗獷,樣子像是蜥蜴,也沒有豔麗的色彩,然而卻是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它是從當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會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考古學家稱它為「中華第一龍」。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玉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造型生動、雕琢精美,十分抽象,也有著「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 河南西水坡蚌龍圖案的實證價值
    這些深埋於沼澤地下數千年的蚌塑龍等動物圖案使西水坡遺址大放光彩,因其為迄今發現時代最早、成熟逼真的龍的造型而被譽為「華夏第一龍」,濮陽也因而有「龍鄉」之美稱。該遺址後入選「20世紀河南考古十項重要發現」。西水坡遺址平面呈曲尺形,總面積5萬餘平方米,包含仰韶、龍山、東周和漢代等多時期文化遺存。
  • 中國古代真的有「龍」嗎?為什麼「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古今很多學者與專家經過多年的考證與研究,基本已經搞清了中國人為什麼會崇拜「龍」,中華名族為何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圖騰,圖騰一詞本源於印第安語toten的譯音,意為「他的親族」遙遠的原始人認為每個部落都會和一種動物,一株植物有著親密的聯繫,他們有著親族的關係。
  • 「中華第一龍」亮相國博,整器由墨綠色岫巖玉雕琢而成
    考古學界推斷,這一重大發現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34年後,《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昨天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該館鎮館之寶「中華第一龍」領銜160件文物,邀觀眾重逢舊時光。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遼寧阜新胡頭溝墓地、喀左東山嘴建築群址等重要紅山文化遺址的相繼發現和發掘,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進程大大推進。
  • 來自坊間的「秘聞」帶你看龍的真假
    說起崑崙山,它是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山由於其高聳挺拔,成為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國人認為是世界的邊緣。最早記載崑崙山的書籍就是《山海經》,裡面說崑崙山位於遙遠的西方,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方圓八百裡,高萬仞,山上有各種奇珍異本。
  • 龍真的只是神話傳說嗎?這些證據表明,龍或許真的存在?
    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被稱為龍的傳人,龍也是華夏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象徵。我國古代,龍就作為權力的最高象徵,裝飾在宮廷內院和君王的衣袍上看。不難看出,龍在我們的文化中佔據多麼重要的位置。可便是這麼一個在我們的中國文化中,佔據舉重若輕位置的動物,卻始終被籠罩著在謎團中。
  • 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圖騰來由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來源於鱷魚,一說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中國人自古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
  • 河南一水庫,水位一夜間下降100米,封鎖現場後挖出6條「金龍」
    世界上曾有四大文明古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有三種文明斷裂,僅存的只有中國。五千年悠悠歲月,不知多少文物流傳於世,又有多少古墓深藏地下,等待人們的發掘。考古人員時常在和泥土打交道,靠一把小鏟子就能進行古墓的挖掘工作,出土大量文物以待研究。
  • 解開瑪雅人羽蛇神和中國龍詭異關係之謎
    而且,羽蛇神和中國龍崇拜都與祈雨有關。有人說瑪雅人的羽蛇神是殷商時期的中國人帶過去的中國龍。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其中所說的瑪雅人,首先應該改成中美洲人。因為,中美洲的許多民族都有對羽蛇神的崇拜。而且,與中國龍有關的雨水紋圖案也可以在中美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古蹟中發現。(但是無法考證)龍是中華、蘇美爾、印度、尼泊爾、不丹、日本等一些亞洲文化體的重要內容。
  • 「生於蘇杭,葬於北邙」為什麼中國古人都有邙山情結?
    洛陽是十三朝帝都,是中國建都最早,建都最久,建都最多的地方,是中華文明發源地,是佛道儒釋與三符三學的肇始點。在洛陽,修個廣場也能挖出古墓,洛陽人揶揄:在洛陽城內城外,隨便一鏟子下去,都能挖出古墓。國產第一神劇《大明王朝1566》中,趙立新扮演的大明首富沈一石在自焚前,絕唱道:「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邙山。」如果古墓派城市中的泰山北鬥是西安和洛陽,那敢稱宇宙第一墳場,就唯有北邙山了,不論從數量來看,還是從質量。
  • 真的有龍嗎?統計墜龍事件,得出一個樂觀的結論
    1934年7月,《盛京日報》(瀋陽)就報導過著名的"營川墜龍"事件。龍一直是非常神秘的存在,從古至今,人們對龍的探索從未間斷。古代的皇帝自稱真龍天子,由此可見,龍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就連皇帝也是龍的「小迷弟」。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龍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部族實行「政教合一」,部落首領同時也是部落的大祭師。祭師們在祭祀中使用玉龍,祈求風調雨順。 「C」形龍(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玉龍造型簡潔生動,因形似英文字母「C」,故稱「C」形龍。「C」形龍是中國最早的龍圖案。
  • 壹聞:古墓挖出奇葩性用品 揭秘古代夫妻洞房
    壹聞:丙申年二月廿二  2016.3.30一、行業新聞1、古墓挖出奇葩性用品揭秘古代夫妻洞房  古代社會雖然思想保守,但在性的問題上並沒有太過封閉,所以古人的陵墓裡經常可以看到各種性用品,據說古代女人出嫁時隨嫁的嫁妝中,就有一些娘家人為姑娘準備的洞房花燭夜準備的情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