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凜冽,鮮血梅花——淺談餘華及其作品

2020-12-21 詩酒話江湖

原標題:淺談餘華及其作品

文字|玄峰

圖片|網絡

清冷凜冽,鮮血梅花

若論起中國歷代以來的文學,筆者常常傾向於那些才華橫溢的文士,玉谿生也好,東坡居士也好。但要提起現當代的文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餘華了。

餘華的作品對我的中學時代以至今日一直產生著影響,當我讀他作品的時候,獲得了一種很奇妙的感受,這種感受就如同是飲了某種烈酒,入口時極烈,可烈酒入腹後,竟融入了血液,他的文字就這樣與我很多想法相契合併且影響著我……

在這樣的影響下,我逐漸讀完了餘華的所有長篇小說,也通過閱讀餘華的作品來探索自己的文藝觀與一些寫作風格。

鮮血淋漓,殘忍且暢快

餘華前期的作品以他獨特的語言方式,在描述一個暴力甚至血腥的陰暗世界,他用先鋒文學的方式,展現極強的自我意識,打破傳統的敘事,來反映人的內心世界,以及產生出的悲觀情緒與虛無的意識。於是我常常同別人談起餘華的時候,借用了學者看法以及個人的一些理解,拿他與莫言作比較,說讀莫言的作品就好像是在吃紅燒肉,有肥有瘦,甚至可以容忍泥沙俱下;而讀餘華的作品,就好像是在嚼玻璃碴子,乾淨利落,鮮血淋漓,殘忍且暢快……

暴力與血腥充斥著餘華的前期作品,作者借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出對精神真實的追求,他想表現他人不曾表現的世界,誇張了世界的荒誕與破壞,於是造就了前期作品的暴力與血淋淋的真實。評論家認為餘華之所以這樣,與他父親是醫生,他自小就在醫院長大,見慣生離死別、血腥場面有關,餘華也自認自己從小便不害怕這些,這些也沒有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因為涼快在太平間睡午覺,感慨海涅的詩「死亡是涼爽的夜晚」就是他在太平間睡覺的感受。

餘華長大後去做了牙醫,他很不喜歡這份工作,並說口腔是世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可在他身上,總令人感受到一股醫生的氣質,冷峻,仿佛手上總拿著把柳葉刀在剖著什麼,他的文字就是他的刀,他用他的文章小說來剖析、審視這個社會。

以至於有的讀者或是餘華演講的觀眾總有種他不是在寫書,不是在做演講,而是在審視著什麼……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餘華作品都採用了一樣的設計,書的背後是一張餘華吸菸的照片,我覺得那大概是餘華最好的一張照片,在第一次接觸他作品的時候,就被他的氣質狀態以及眼神吸引了,霎時間我感覺我也有冷眼觀世界的能力了。

餘華照片
餘華作品《活著》

通常在閱讀的時候,我認為什麼風格什麼內容都能夠接受,文學肯定不會只是歌頌美好、粉飾太平的,它也可以刺破荒誕的現實、揭開現實的瘡疤。所以那些文字在我眼中就真成了明晃晃的刀,這無數的刀子狠狠地扎在人性上,令人不由得撫卷長嘆。

鮮血、梅花

餘華作品《鮮血梅花》

我是喜歡讀武俠的,也願意寫,金古梁溫皆有涉及,在我看來,江湖就是一個社會,只不過換了一個充滿了刀光劍影、愛恨情仇的舞臺去表現,透過這裡能看到世俗與社會的諸多問題。

餘華雖然不是專門寫武俠小說的,可他同樣通過作品去表現現實,即便沒有那些刀槍劍戟,還是如前文所說,都是血淋淋的真實。當然他的作品中卻又有這麼一部短篇小說,武俠風格的《鮮血梅花》,充分表達了虛無與荒誕,《鮮血梅花》題材上是一部傳統的武俠小說,以「復仇」為主線,然而作者不是要講江湖恩怨、兒女情長,而是通過阮海闊的復仇之路,讓他更加清楚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是作者顛覆性的解讀。先鋒時期的餘華沒有按照傳統的寫作,注重小說的人物、情節描寫,反而是忽略了這些因素,寫作風格別具一格。

少年時代,人們或許更能接受這樣強烈的情感,在情感複雜的狀態下,爆裂、破碎使人在閱讀中得到釋放。

但後來在《活著》中,餘華弱化了主人公對自己前途的思考,簡化成一種活著本能的驅使。活著,就是一種忍受。他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簡單的話語,直白地展現最真實的情感,真實地面對現實的苦難。餘華的文字簡潔這也更增他文字刀鋒般的凌厲感,但他提到這件事的時候,說是因為他識字少。有人說通過餘華的作品看不出他還這麼幽默,而我淺淺地感覺,他的幽默都是那麼冷峻……

如果說福貴的形象不那麼具有普遍性,許三觀則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以小民視角來見大歷史。面對底層小民的生存狀態,餘華也一改往日冷峻的筆調,從人性之惡的汪洋肆虐中走出來,關注一些生活中溫情的片段。

在之後創作的《兄弟》,餘華更用他荒誕的筆法,以寫李光頭看屁股開篇,反諷那個時代對欲望的禁錮,並且一反常人,提前便揭示李光與宋鋼的命運,讓讀者目睹他們的經歷,最終達到早已預料的結局,儘管這個結局殘酷,但也不掩蓋一直貫穿全書的兄弟情誼。餘華認為作者雖然創造了人物,但人物也有他自己的路,當到一定程度時,人物的命運走向也不是作者可以控制得了的。這點我深以為然。

餘華作品《第七天》配圖

《第七天》中,餘華延續了第一人稱的寫作方式,用最簡單樸素的方式,將世間各方面問題展現出來,與他的後期作品一樣,不再無節制地渲染那些暴力、血腥,而是以一種冷靜的筆觸,關注著人們赤裸裸的苦難,沒有上帝視角的憐憫,是敘述著最真實的痛苦,只有源自民間的樸實的人道主義情懷與對現實人生的理解。有人常說餘華作品會死很多角色,包括他自己也這麼認為,早期作品中這樣的情況更多,他們認為這不合理,認為過於誇張。我並不這麼覺得,我依然覺得這很現實,既然吃人的社會還沒有完全更改,這樣的劇情就時刻在上演,人間悲劇從來都是存在的,只不過大家不是那麼接受罷了。

寫作的靈感就是來源於生活,當人們質疑作品中的內容太過誇張、匪夷所思,可是這就是現實的真實反映。我一直不忌諱黑暗,現實讓人墮進黑暗,而是在歷經黑暗之後有面對現實的勇氣。餘華和魯迅一樣,都是棄醫從文,通過餘華及其作品得到的感受,我想用魯迅的一段散文詩也能夠表達出——

我不過一個影/要別你而沉沒在黑暗裡了/然而黑暗又會吞併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然而我不願彷徨於明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裡沉沒/然而我終於彷徨於明暗之間/我不知道是黃昏還是黎明/我姑且舉灰黑的手裝作喝乾一杯酒/我將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

透過餘華作品看自己,理性愛恨,苦海慈航……

相關焦點

  • 餘華為什麼能把《鮮血梅花》寫成武俠小說
    然而,《鮮血梅花》作為餘華的作品,武俠也僅僅只是其借用的表現形式。在本篇小說中,我們仍然可以輕而易舉地瞧出餘華後現代主義寫作技巧的運用,其主題也並非只是展現傳統俠義觀念那麼簡單。武俠與後現代主義的碰撞、別樣復仇背後隱藏著個體的迷茫感受。
  • 鮮血梅花:對傳統武俠小說的顛覆
    提到武俠小說,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金庸和古龍,他們的經典作品常出現在大熒幕上,深受觀眾喜歡。但是有這麼一部小說,他完全顛覆了經典武俠小說的套路。這就是餘華的《鮮血梅花》。按照武俠小說的套路,男主必是一出場就武功卓絕(如李尋歡、楚留香)。
  • 無數本苦難小說的背後,餘華:我在醫院太平間睡過午覺
    彼時的餘華沒有任何恐懼,後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道:在那個炎熱的中午,我感受的卻是無比的清涼,它對於我不是死亡,而是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後來,我讀到了海涅的詩句,他說:「死亡是涼爽的夜晚。」在餘華的童年中,父親的參與成分少得可憐,反而他看到的更多是鮮血和死亡,感受到的是孤獨和冷漠。
  • 作家餘華: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活著》展現生命的堅強
    棄醫從文,8部作品寫死29人面對著逐漸長大的兒子,餘華的父親選擇讓他通過書籍來拓寬視野。在圖書館裡,餘華第一次接觸到小說,從此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獲至寶,喜不自禁。這種心情上的失落逐漸體現在餘華的小說中,這時,餘華小時候受到的環境影響也體現出來了。那段時間裡餘華的作品幾乎都是血腥暴力的,他在小說中不斷地殺人,描寫的手法極其冷酷。以至於餘華的8部早期作品中非正常死亡的人物高達29人,他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現實的不滿。
  • 餘華:前期作品充滿血腥暴力,娶完嬌妻風格大變,版稅賺了1550萬
    父親經常從手術室裡出來,口罩掛在耳朵上,胸前是斑斑的血跡,邊走邊脫下沾滿鮮血的手術手套,呵斥他們兄弟倆趕快去食堂吃飯。讀小學四年級時,餘華一家人乾脆搬到醫院裡住了,家對面就是太平間,差不多隔幾個晚上就會聽到悽慘的哭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 餘華《兄弟》:一部汙垢斑斑的偉大作品
    如果說餘華的作品《活著》,讓人們對於活著有著更深刻的思考。而《兄弟》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兩個年代的故事,對人性進行了最深刻的詮釋。《兄弟》這部作品一共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講述了李光頭和他的兄弟宋剛之間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而下半部分講述的是兩兄弟成人之後坎坷的情感生活。眾所周知,文革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李光頭出生了,而在他出生這一天,自己父親卻因為在廁所偷看女人屁股掉進糞池淹死。
  • 餘華為何還未獲茅盾文學獎?是因為作品不好,還是因為字數不夠?
    比利時《南方挑戰報》評價他的作品:"是以地區性個人經驗反映人類普遍生存意義的寓言。"這說明餘華作品描寫的不僅僅是"中國故事",而是具有世界意義,他是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作家。在這裡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餘華沒有獲得茅盾文學獎?是因為他的作品沒達到茅盾文學獎的要求,還是因為其他原因?比如作品的字數是否達不到評獎標準?第一個原因首先要否定,國內外對他作品的高度評價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取得的文學成就毋庸贅言!
  • 餘華戳穿了真相
    記憶猶新的是有慶的死我曾有過鮮血從體內逐漸消失的冰冷和麻木感,也許是鏡像神經元的作用,覺得餘華讓孩子在那個時代以那種方式死去而產生的恐懼,憤怒和悲哀都是某種無聲的控訴,當然從直白流暢似乎毫無感情起伏的文字來看,也許是我的多慮。
  • 潛水推進器結構圖解淺談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潛水推進器結構圖解淺談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r44opv」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潛水推進器結構,產品齊全,質量可靠,廣泛應用,歡迎來電諮詢選購!
  • 關於觀賞梅花的句子_讚美梅花的句子
    觀賞梅花的句子_讚美梅花的句子  1、我,喜歡梅花,喜歡她清麗超然,清雅脫俗,清白無瑕,清正無邪;喜歡她的孤傲、堅強,在凜冽的寒風中,在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世界裡,依然傲然的伸展她的腰肢,綻放它那耀眼的美麗。
  • 精選大師梅花作品賞析,值得一看
    本期精選大師梅花作品及賞析,值得一看!燈下賞梅 齊白石 (1864~1957)齊白石很喜歡畫梅花。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畫家那樣,以梅花寓意冷豔高潔、孤清傲寒。梅花的美,跟白石老人對家鄉的感情密切相關。他年輕時曾典租過一個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圍種滿了梅樹,他稱之為」百梅祠」。他每次畫梅,常表現出對那段生活的懷念。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唯有梅花報春早
    「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主題系列文藝作品徵集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聯指導,「學習強國」湖北學習平臺主辦,聚焦湖北人文風光、靈山秀水、民俗活動和特色旅遊文化活動,寫美文、畫美景、拍美片。作品徵集時間為2020年10月20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止,最高可獲萬元大獎。徵集活動啟動以來,投稿踴躍,目前已收到文學、攝影、美術、書法、短視頻等各類作品兩千餘件。我們遴選其中優秀作品,展現給大家。
  • 王朔批《活著》是拙劣抄襲,餘華討好求饒?網友:他的反擊很高明
    餘華是跪得最狠的,都跪出膝蓋印了。你學別人,無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不得不說,王朔的這番辛辣評價,即便時過境遷去看,仍然充滿了濃厚的火藥味。王朔對餘華的意見,其實主要是側重於作品創作!在王朔看來,餘華筆下的作品都是聽來的、看來的、搜尋來的故事結合體。
  • 國畫梅花作品創作步驟示範!
    國畫梅花作品創作步驟示範:梅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品種甚多。花瓣從五出者皆多入畫。
  • 梅花精神 中華之美
    你看它,越是寒風凜冽,越是銀花數點,枝頭怒放,燦爛芬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為了喚醒百花爛漫的春天,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在萬物復甦之時,梅花卻悄然離去,是它打開了春天的大門,在風雪中向人們報告春天的信息,有著「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精神!慢慢地,梅花就成了我們中國人精神的寄託和升華:氣質高潔,堅韌不屈。
  • 王朔炮轟餘華:《活著》寫不過《活鬼》,無非是抄襲和模仿
    一些人稱呼他為"文壇惡評家",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王朔還曾公開批評金庸作品為新四大俗之一,另外三俗分別為:四大天王、成龍電影以及瓊瑤作品,引得金庸不得不出面回應。金庸雖然名滿華人世界,可是在這些榮譽和流通度的背後,也有著很多文化名人的批判,如李敖大師等。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讚美梅花的句子短一點 讚美梅花很短的句子
    3、你看那梅花,像極了純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後,留下的只是一灘汙跡,華而不實,虛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純白,有時還帶著一點點粉紅,她留下的,是似有似無的芳香。她的樸質與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4、梅花是我國國花,她與松竹合稱「歲寒三友」。從不與世俗爭豔,只在春天將要來臨的時候,在依舊潔白卻已有些柔軟的雪地上堅守其節。風似乎總是凜冽的,但她的心靜如水又像冰。
  • 聽莫言餘華殘雪怎麼說
    莫言、餘華、殘雪等當代首屈一指的大家無不「站」出來為魯迅正名。看來他們才是最忠實的「魯粉」。莫言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以長篇高產和作品高質被讀者稱道。他獲取諾貝爾文學獎的魔幻現實主義寫作方式,一度被詬病是模仿了南美洲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然而要說更早的魔幻作品,對於莫言來說,他從小是讀魯迅長大的,而且深受魯迅的魔幻歷史小說《鑄劍》影響。馬爾克斯的魔幻顯然沒有中國魯迅的「魔幻」早。莫言曾說過,願意用自己所有的作品換魯迅一部短篇,如果能寫出像《阿Q正傳》那樣在中國文學史地位的中篇,寧願所有作品都不要了。
  • 作品分享 | 梅花/巨無霸漢堡/珊瑚的領地/玉米的故事
    ○●○●○●○●○春節快到了,萬物復甦,很多花朵也會盛開,其中梅花不畏嚴寒,是最早盛開的哦,梅花堅強、高雅和忠貞,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