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希那穆提:庸俗謀劃了我們的卑賤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你們知道,庸俗的心永遠不會叛變。庸俗的心順從政府,順從父母,什麼事都容忍。我很擔心,像這個國家,人多,生活困難,這種壓力使我們聽話,使我們順從,反叛的精神毀了,不滿的精神毀了。

我們最難的一個問題,就是弄清楚什麼東西使人庸俗。你們知道庸俗是什麼意思嗎?庸俗的心就是受傷的心,不自由的心,陷於恐懼、困難當中的心,繞著自己的利益打轉的心,為了急速解決問題繞著成敗打轉的心,繞著悲傷打轉的心。這樣的心,到最後都會變成破碎的心。一顆庸俗的心要打破自己習慣、慣性、自由自在的生活、走動、行動,這是最難的一件事,不是嗎?你們以後就會知道大部分人的心都很渺小、卑賤。仔細看看自己的心,你會發現其中佔滿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考試及格、不及格、別人怎麼想我們、害怕某一個人、怎樣才會成功。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這樣。你搜尋自己的心,就會發現裡面都是這種渺小的、瑣碎的、事關切身利益的事情。因為佔滿了這種事情,所以就製造出很多問題,不是嗎?我們的心想用卑賤解決問題,但是,因為解決不了,就更加卑賤。依我所見,教育的作用就是打破這種思考習慣。

庸俗的心,陷在瓦拉那西窄巷,並且住在那裡。它也許識字、也許考試都及格、也許社交生活很活躍,不過,還是活在畫地自限的窄巷裡。我覺得,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分老少,都要看清楚一點,那就是,我們的心不論怎樣掙扎,怎樣用力,懷抱怎樣的希望、恐懼、渴望,永遠都是渺小的、都是卑賤的。那些上師、師父,還有卑賤的心建立的社團、宗教,一樣卑賤,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要打破這種思考的慣性很難。

我們年輕時有一些不庸俗的老師不是很重要嗎?因為,如果老師自己就很愚昧、疲憊,腦子裡想的都是瑣碎的事情,深陷在自己的卑賤裡面,那麼,他就沒有辦法創造一種氣氛,讓學生自由自在,讓學生打破社會強加在人身上的慣性。

我想,要有了解人是否庸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承認自己庸俗,我們都覺得自己有一些優秀的東西深藏不露。然而,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其實都很庸俗。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的庸俗造成了我們的卑賤、瑣碎。你們了解這一切嗎?真不巧,我只會講英文,但是我希望你們的老師能夠幫助你們了解這一切。他們向你們解說這些東西的時候,也就打破了自己的瑣碎。光是解說,就足以讓他們覺察自己的卑賤、渺小。渺小的心沒有能力愛人,沒有能力雍容大度,只會吵一些小事情。印度,還有其他地方,需要的不是聰明人,不是有地位、有學位的人,而是你我這種已經打破瑣碎心的人。

瑣碎根本就是一種「我」的意念。「我」使心卑賤,永遠想著自己的成功、理想、想要完美的欲望。這一切使心卑賤,因為,「我」不論如何擴展,一樣渺小。所以,盤踞著小事的心是卑賤的心。一直想著事情,擔心考試,擔心工作,擔心父母、老師、上師、鄰居、社會怎麼想我們的心,是卑賤的心。這一切念頭都是想贏取他人的尊敬。然而,受人尊敬的心、庸俗的心,並不快樂。這一點你們要聽好。

你們知道,大家都希望別人尊敬自己,不是嗎?希望別人——父母、鄰居、社會,重視自己,希望自己行為正當,於是這一切造成了恐懼。這樣的心絕不可能創新。然而,這一個敗壞的世界需要的卻是創造的心,不是發明的心,不是徒有能力的心。但是,這種創造卻只有在沒有恐懼時才會有,只有在心沒有受到問題盤踞時才會有。這一切需要一種讓學生真正自由的氣氛,這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自由,而是自由發問、追究、尋找、解說,然後又超越解說的自由。學生需要一種自由,去發現自己一生真正喜愛的事物,以免被迫從事自己厭惡的事情、不喜歡的事情。

你們知道,庸俗的心永遠不會叛變。庸俗的心順從政府,順從父母,什麼事都容忍。我很擔心,像這個國家,人這麼多,生活這麼困難,這種壓力使我們聽話,使我們順從,於是漸漸的,反叛的精神毀了,不滿的精神毀了。我們這種學校應該教育學生一輩子不滿、不輕易滿足。這種不滿,如果沒有落入滿意、感激的管道,就會開始追尋,就會變成真正的智慧。

問:人真的是死後才有名望嗎?

克:一個鄉下人死了,你認為他會有名望嗎?

問:偉大的人死了就會有名望。

克:什麼叫偉大的人?我們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真義。追求名聲的人是偉大嗎?賦予自己極度重要性的人是偉人嗎?認同國家、成為領袖的人是偉人嗎?他追求這一切,有生之年有了名聲,這種事情我們都喜歡,我們都喜歡這種事情,我們都想作偉人。你想在行列中領先、你想當省長、你想成為他人偉大的理想、你想當改革印度的偉人。你要這種東西,誰都要這種東西,所以你會領先。但是,何謂偉大?偉大不是用宣傳製造的嗎?不是讓你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用權威壓制百姓,用意志、人格、欺騙,使人民順從而來的嗎?然而,偉大當然不是這一回事。

偉大是不求聞達。不求聞達是最偉大的事情。偉大的教堂、偉大的生活事物、偉大的雕刻一定都作者不詳。這些東西都不屬於什麼人。譬如真理。真理不屬於你還是我。你只要說你得到了真理,你一說你得到了真理,你就不再無名,你已經比真理重要。不求聞達的人也許絕不偉大,他或許永遠不可能偉大,因為他不想偉大,不想世俗意義的偉大,乃至於內在也不想偉大。又因為他默默無聞,他沒有信徒、沒有聖殿、他不膨脹自己。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喜歡膨脹自己,都想偉大、都想出名、都想成功。成功帶來名聲,不過那種東西很空洞,不是嗎?那種東西好像煙塵。每個政治家都很有名,他的工作就是出名。所以他不偉大。偉大是不求聞達,內在外在都默默無聞,這得有相當的識見、相當的理解、相當的感情。

相關焦點

  • 愛是什麼|克裡希那穆提
    當我們說我們愛某個人,那是什麼意思?我們的意思是,我們佔有那個人。因為那種佔有,產生了嫉妒,因為如果我失去了他或她,會怎樣?我感到空虛、失落,因此我就把佔有合法化:我抓緊他或她。抓緊、佔有那個人,就會有嫉妒、有恐懼,以及從中產生的無數衝突。顯然,那樣的佔有不是愛,對嗎?顯然,愛不是多愁善感。多愁善感、情緒化,並不是愛。因為多愁善感和情緒只是感受罷了。
  • 愛的缺失讓性偏離正軌|克裡希那穆提
    ▼▼▼▼《關係的真諦》,2010克裡希那穆提 著 邵金榮 譯九州出版社
  • 關於覺知:那次,克裡希那穆提為什麼覺得可笑了呢?
    另外,無意識也是毫不費力的,不需要我們動腦筋或者投注注意力。問:覺照和覺知,有什麼不同?答:確實,我們經常在心理學或靈性著作中看到作者在使用「覺知」這個詞。至於這位作者說的覺知是不是指覺照,這就要看他是不是從覺照的意思來說的。你提這個問題,想起克裡希那穆提的一次經歷。
  •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克裡希那穆提
    克裡希那穆提 著 葉文可/譯關係是一面鏡子你認識你的臉孔,因為你經常從鏡子裡看到它。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資料或記筆記,然後通過考試,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
  • ——克裡希那穆提
    我們大家都渴望愛與被愛的保障,但如果我們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己特定的途徑,那算是愛嗎?我們不被人所愛,只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愛。愛是什麼?這個字眼早已被世人所敗壞了,所以我一直不怎麼愛用它。每個人都在談論愛,每一份雜誌、報紙以及傳教士都不停地談著愛。
  • 只有這面鏡子,能讓你看清自己|克裡希那穆提
    大家好,今天推薦一段克裡希那穆提的演講,關於正視自己,關係和行動。其中有真知灼見,也有克把自己說笑了的畫面。 內容如下—— 但我們要去面對事情的真相, 而不是活在妄想中。
  • 克裡希那瑪查雅的遺產
    他從未寫過一本完整的回憶錄,也從未為自己那麼多的創新歌功頌德。他的生活被虛構遮蔽了。那些熟悉他的人已經老去。如果失去他們的回憶的話,我們將會失去的就不止是瑜伽最卓越的行家之一的故事,換言之,我們將會無法清楚地理解我們所繼承的這個充滿生機的傳統之歷史。 這位多面人物的個性發展如何仍在影響著我們今天所練習的瑜伽,這是十分有趣的思考。
  • 「心靈導師」克裡希那穆提的5句哲理名言:關於冥想、覺察和自知
    「心靈導師」克裡希那穆提的5句哲理名言關於冥想、覺察和自知。一、今天我們來探究冥想這個問題。在理解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們或許就可以理解無為覺察的全部、深遠的意義。覺察便是正確的冥想,而沒有冥想,就不會有自知。在發掘一個人種種動機的過程中,認真的態度要比尋找出冥想的方法重要得多。
  • 全然關注不同於專心,關注才會讓內心安靜|克裡希那穆提談冥想與人生
    今天推薦一篇克裡希那穆提談冥想的內容——▾我不知道 你有沒有探究過「關注」這個問題它和專心沒有任何關係專心意味著抗拒想法漂移了你試圖控制它為了把它集中在一個特定的事情上於是就有了抗拒然而 在關注中沒有任何形式的抗拒所以 要保持那種意義上的關注需要你的整個身體 整個內心 整個意識用你所有的一切你需要理解並從任何抗拒中解脫有恐懼的時候 就會有抗拒害怕得不到 做不到 成不了 體驗不到恐懼在阻礙關注▸而且 當你關注的時候 沒有關注者聽起來不好理解 有些疑惑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克裡希那瑪查雅的遺產 The Legacy of Krisnamacharya
    恢復瑜伽的根基當《瑜伽雜誌》(Yoga Journal)邀請我概述克裡希那瑪查雅的遺產時,我以為,追溯一個差不多十年前去世之人的故事應該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我發現,克裡希那瑪查雅甚至在他的家人看來也是個謎。他從未寫過一本完整的回憶錄,也從未為自己那麼多的創新歌功頌德。他的生活被虛構遮蔽了。那些熟悉他的人已經老去。
  • 克裡希那穆提,到底修持的是何法門?
    作者:陳全林深夜,讀《克裡希那穆提的生與死》。有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想的,就是克裡的修持法是什麼?我讀的克裡的三本傳記裡,從未提到他具體的修持法,克裡曾提到兒時在通神學會的閉關房裡觀想、冥想,也就這樣提了一句,觀想那些「指導靈」的畫像。可是,其他的,沒有了。
  • 克裡希那穆提 | 活在善意裡
    給你有深度的靈性原文 | 克裡希那穆提選編自《點亮自性之光》1. 多少個世紀以來,人類已經立下了無數的權威律法,譬如自然律,譬如我們所順從的自己過往的經驗,以及掌控我們生活的一些瑣碎原則。此外還有教會的規範,被我們稱為宗教的組織化信仰之中的教條。我們現在所說的良善,跟任何形式的權威都無關。 請檢視它,仔細思索一下。因此,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一定會為他的生命負起全責。
  • ​《恆河的一滴水——克裡希那穆提》(連載之一百零二,661-666節)
    《恆河的一滴水——克裡希那穆提》(連載之一百零二,661-666節) 661
  • 克裡希那穆提:自由是獨立,不依附,不恐懼
    克裡希那穆提 —— 20世紀最純淨的心靈,最卓越的心靈導師,他留下來的六十冊以上的著作,全是從空性流露的演講集和講話集,目前已經譯成了47種語言出版。自由是獨立,不依附,不恐懼。《與生活相遇》失去這個人之後所感受到的寂寞、蒼涼、痛苦,在你還沒戀愛以前就存在了。你所謂的愛只是一種刺激,暫時掩蓋你的空虛。
  • 克裡希那馬查 - 現代瑜伽的祖父
    Sri Vatsan是一位在認識了克裡希那馬查大半生的一位女士,以下是對他的傳奇寫照的描述:很幸運,克裡希那馬查是我們這個年代了不起的瑜伽修行者,他出生在傳統的Yàmunàcàrya家庭,而他們唯一的目標是ananya bhakti(不動搖的奉獻)。
  • 一代瑜伽宗師——克裡希那瑪查亞
    其後他又從帕羅卡拉婆羅門學院的院長師利·奎師那那裡接受吠檀多哲學全面的基本訓練,而後北行學習數論派哲學。1916年,在喜馬拉雅山岡仁波齊山山腳下,克裡希那瑪查亞遇見了他的老師——師利·羅摩默罕,這位博學的瑜伽士教授克裡希那瑪查亞7年之久,對其影響極深。在這期間,克裡希那瑪查亞掌握了3000個體式,並發展出了一些他最非凡的技能,比如說停止脈搏。
  • 克裡希那瑪查亞與《瑜伽之心》傳承
    克裡希那瑪查亞與《瑜伽之心》傳承承前啟後的瑜伽大師克裡希那瑪查亞(T.
  • 瑜伽知識| 克裡希那與幾個常見瑜伽術語的解釋
    根據祂的名字,克裡希那經常被描繪成黑皮膚或者藍皮膚的男性形象,是印度教毗溼奴神(Vishnu)的化身(avatar),在印度所有神中是最受崇拜和歡迎的神之一。克裡希那也被稱呼為高文達(Govinda)、瓦蘇德瓦(Vasudeva)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