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北方印象。
塞北的天已高遠,秋草漸黃,露水已白,人慾加衣。
走進豐鎮市隆盛莊小鎮,月餅特有的胡油和紅糖混合香飄在小鎮街上,衝進了鼻子裡。
那種胡油糖水香總歸有人熟悉著,就像一幅藏在心底的畫打開,一個舊人歸來。
我的故鄉商都也曾有一個熊熊燃燒的爐子和飄香滿街的糖油香,還有女孩飛奔著的身影,看一爐一爐月餅烤出,看父輩們一臉汗水映著爐火。
在隆盛莊,離中秋還有一個月,而小鎮的乾貨店店已開爐忙碌做月餅。
其實在塞北,比離鄉人更先來到的不只是早秋的涼意,還有一塊混糖月餅,甜度和胡油香是離鄉人舌尖的思念。
對於北方人,一塊圓圓的混糖月餅更有收穫和團圓的味道在故鄉等著行走在路上的親情。
北方印象不只有草原,有羊肉,還有一塊月餅不只藏在每個人幼年的記憶,親情的懷念,還有歲月裡的每一個中秋節。
一個個圓圓的混糖月餅見證了幾代人的變換,幾代人的月圓之夜人團圓的夢。
月餅從古代起在塞北就已有的,先開始叫「太師餅」,是紀念商朝太師文仲而得名,用於行軍打仗做乾糧做成的「糖燒餅」。
後漢武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芝麻、胡桃,一塊糖燒餅加入胡桃和胡油,改名為「胡餅」 。
後人在中秋月下飲酒賞月,桌上的胡餅和天上的明月遙遙相呼應,就有了月下之餅,寄於團圓之意,此後胡餅更名為月餅。
滿油滿糖的紅糖月餅
隆盛莊的百姓習慣把自己的小鎮稱作隆莊,把小鎮中心的超市商店和菜鋪叫作「正欄櫃」。
平日裡因為月餅銷量不大,都做乾貨,就是糖麻葉糖棗之類的胡油類吃食。
從七月半開始,隆莊乾貨鋪子都開始加工月餅,攢足勁為中秋節打前奏,一箱箱月餅運送到全國各地。
隆盛莊81歲的老人徐春智介紹,隆盛莊水質特殊,月餅口感就好,當地傳統下來有三家做乾貨加工月餅等老字號,分別是上三元,上美元,上隆興元。其它還有許多小鋪也在做。
月餅每道工序都由師傅各司其職,化糖加油和面是一道工序。捏月餅是一道工序,烤月餅是一道工序。
烤爐師傅介紹油是自家榨的胡麻油,麵粉是精選的小麥粉。糖有白糖和紅糖,還有冰糖的。冰糖和白糖月餅甜度更高於紅糖甜度,所以喜歡吃月餅的根據自己喜歡選取各種口味的月餅。
白糖和冰糖月餅色澤黃亮,紅糖月餅色澤微紅,還有包餡的,玫瑰餡,酥皮提江月餅。
每一塊月餅都是滿油滿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4油4糖,就是10斤面4斤油4斤糖製作出來的。
滿油滿糖的月餅好吃,甜而且潤軟。加工好的月餅可以存放一年都不壞。
吃著月餅,人是甜的,夢是甜的。
願夢從來都是圓的,就像月亮,地球,願天下永遠和平,家家永遠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