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跑馬圈地,一邊是低價拋售,快遞驛站陷發展迷局?

2021-01-08 網易新聞

近日,《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在鹹魚上發現不少拋售快遞驛站的帖子,內容顯示「10~16萬元的轉租費就可以接受日均派件800件的驛站及其各種配套設施」。而自今年以來,在全國各大城市不少小區出現了快遞驛站遍地開花的現象,一個小區甚至開出3~4家驛站,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

一邊是加盟商在低價拋售,另一邊卻是快遞企業的跑馬圈地。快遞驛站的發展似乎已陷入迷局。

12月8日,在北京朝陽區開了一家快遞驛站的小於告訴《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該驛站在高峰運作期平均每天大約存快遞800票、發快遞50票,收益有400元左右。如果趕上雙十一、618等電商大促,收益能翻一番,刨除店鋪的租金費用,驛站每月的收益大約在7000元左右。

以北京為例,目前驛站快遞收入主要分兩部分,一是快遞小哥將快遞放在驛站,用戶上門自取,通常每票驛站可收派費0.3元,大件0.5元;另一部分是收快遞,每票能提成1元左右。

除去快遞帶來的收益,驛站在引流方面的能力不容小覷。去年,阿里巴巴財報曾發布一組數據,顯示菜鳥驛站日均服務包裹量佔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的10%以上,這意味著阿里零售平臺每10個包裹中,就有1個是通過菜鳥驛站送達用戶,驛站包裹帶來了可觀的人流量。因此,快遞企業希望以包裹流量,帶動增加店內其他高頻、剛需服務,讓流量給商品製造坪效,增量利潤。所以,菜鳥驛站今年6月底開始從單一快遞免費保管到加入團購、洗衣、回收等業務,順豐驛收發則擴展送水、團購、送餐等服務。

不僅是快遞驛站增加銷售的板塊,不少便利店也在積極地引入快遞驛站的功能。蘭州市七裡河區百世快遞分部負責人葉盛茂今年9月在接受《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目前他所在片區內一半以上的快遞驛站都和便利店、小超市等進行了合作,而因快遞取件引入的商流平均能為這些商超每天增加近500元的收入。同時,在太原擁有上百家連鎖的某便利店也看到了快遞驛站的引流功能,在今年上半年引進了百世鄰裡系統,並達成協議,只要通過百世鄰裡系統取件進店的客人都會付給百世0.01元/人。「雖然金額很小,但是這是快遞驛站開始走向盈利方向的標誌。」葉盛茂告訴記者。

年初,在快遞櫃收費風波和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兩股東風的裹挾下,快遞驛站今年呈現出明顯的發展勢頭。今年6月,順豐旗下的「易收發」品牌正式升級為「驛收發」,為用戶提供包裹暫存、代寄等服務的同時,擴展送水、團購、送餐等便民服務,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最後一公裡」一站式生活服務;圓通速遞旗下媽媽驛站線下加盟合作數量已經達到1.6萬多家;百世集團2015年布局的便利店——百世鄰裡已覆蓋24個省、51個核心城市、店鋪達2000多家;中通快遞旗下的兔喜快遞超市2017年啟動加盟,到2019年11月已覆蓋全國32個省份的一、二線主流城市;此外,申通快遞也於今年8月推出了自建的快遞末端門店品牌「喵站」。

對於不少白天不在家中或者出差較多的用戶,快遞驛站可以代存快遞。從這個角度來看,快遞代收點作為快遞末端服務的一種補充,為用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快遞放在快遞驛站,用戶無需擔心不在家的時候快遞員派件,也不用費時間和快遞員溝通二次派件的問題,更不用擔心期間接不到派件電話。」12月9日,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驛站是讓快遞末端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能夠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雖然快遞驛站既能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也能帶來商流,但也必須看到,現在快遞驛站發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趙小敏指出,目前的快遞驛站主要有三大問題。一是快遞放在快遞驛站是否合法化。在《快遞暫行條例》中規定,未經收件人許可,快遞員直接將快遞包裹放入快遞櫃、快遞代收點等行為將被視為違規。趙小敏告訴記者,「現在不少快遞員將快遞放至驛站時都不會事先取得用戶的同意,而是放到驛站後簡訊通知,快遞員現在的工作反而更類似於貨運司機了。」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不少用戶對於這種私自放在驛站的行為非常牴觸。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衛女士告訴記者,有時候家裡會買一些大件商品,由於她家住6樓還沒有電梯,希望快遞員能送貨上門。「我們出了快遞費,大件我們也願意出上樓費,但大部分快遞員會把快遞放在驛站,簡訊通知一下了事。雖說我家距離驛站只有兩三百米的距離,但是我也得找個小推車把快遞推到樓下再自己搬上來,很費事。」

趙小敏認為,快遞驛站發展的第二個問題是服務不到位。由於快遞驛站大部分都是夫妻店,人手並不充足,不能提供將驛站內的快遞送貨上門的服務。「這就出現了無法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的問題,尤其是那些不方便出門的用戶。」同時,快遞驛站也存在丟件風險。對於有取件系統的快遞驛站來說,這一風險相對小,但不少快遞驛站都是設在便利店,取件全靠名字和手機號。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家以經營飲用水為主的快遞驛站,《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看到,取件人只需要提供所住樓號與姓名就可以把快遞取走,並不需要提供其他信息。

第三,限制快遞驛站發展的不僅僅是服務能力,還有無序化的擴張。不少小區的快遞驛站已經不止一個,北京一家驛站的經營者告訴記者,他們所在的小區有住戶1000戶左右,目前已經開了4家快遞驛站,各家的存件數量競爭激烈,除去房屋租金後幾乎掙不到錢。而即使在快遞驛站的基礎上加上其他「副業」,依舊面臨經營困境。「小區有其他專營的連鎖便利店,供應鏈更加成熟,價格也能壓到更低,所以選擇在驛站購物的用戶並不多。」該經營者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快遞驛站已經開始拋售了。」

快遞驛站給用戶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如果不進行體系化的管理,反而會造成末端服務的混亂。」趙小敏認為,要儘量改變目前快遞驛站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主要對策:一是快遞企業需要對末端的快遞驛站進行有序布局,扎堆式的跑馬圈地純屬浪費資源;二是快遞企業需主動作為,對一線的快遞員進行有效的獎懲措施,主動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本文刊載於《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2020年第2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包賺不賠」的社區快遞站,為啥都在紛紛轉讓?
    「店鋪是轉出去了,不然不敢告訴你實情啊,別看社區人多,經營驛站一點兒都不掙錢。」小許告訴懂懂筆記,兩年前他大學畢業後正趕上各品牌驛站跑馬圈地招商加盟。因此,他在羅湖這處新住宅小區內盤下了店鋪,加盟了快遞驛站。由於新建小區店鋪租金便宜,無需轉手費用,連同裝修,採購貨架、辦公設備等只花了他不到五萬元。
  • 開快遞驛站比打工強嗎?看似不起眼的驛站真的能賺錢嗎?
    因為跑運輸和物流快遞打交道比較多,親戚決定回來做快遞代收發的業務。剛開始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但是經過一年多,親戚的快遞驛站經營得風生水起的,前陣子剛給自己添了一輛新車。周邊鄰居都很好奇,難道在家開快遞驛站真的會比在外面打工強嗎?小小的門面看上去那麼不起眼,還能賺這麼多錢?
  • 快遞末端存難題 菜鳥驛站推廣多元快遞服務
    但快遞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末端壓力。一邊是不斷攀升的快遞派送量,另一邊是辛苦奔波但人手短缺的快遞小哥,曾經的挨家挨戶上門服務難以完全保障,快遞最後100米難題亟待破解。面對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自提櫃、專業代收點由此產生。
  • 豐巢vs菜鳥驛站,快遞終端的生意本質是什麼?
    我們說菜鳥驛站運維成本低,事實上說的是菜鳥付出的運維成本比較低。豐巢快遞櫃是自營模式,擴張成本主要由自己承擔。而菜鳥驛站現在採用的是加盟制,除了本身的技術投入外,驛站的建立以及後期維護成本是由加盟商而非菜鳥承擔的。
  • 中高端酒店賽道再入玩家 尚美推小體量產品跑馬圈地
    除尚美生活外,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酒店集團對三四線城市中高端市場表示出「濃重興趣」,並加速跑馬圈地。希爾頓、萬豪等國際酒店集團也在不斷嘗試向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下沉。此外,華住集團旗下漢庭也提出將以每年800家的速度加速下沉市場。專家表示,隨著同類酒店數量的不斷增多,未來如何避免同質化、突出各自主題和特色成為「出圈」的關鍵武器。
  • 取快遞是免費的,那快遞驛站靠什麼掙錢呢?
    取快遞是免費的,那快遞驛站靠什麼掙錢呢?一天500不成問題自從網上購物出現後,實體商店生意就受到了非常嚴峻的衝擊,由於,網上購物實在是太便利了,根本就不需要外出,不必進入人群擁擠的商場,就可以以低價的價格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當貨品抵達後,快遞小兄弟親自送貨的那種服務和便利,誰還能想去實體店鋪購物呢?對許多人來說,每天最大的盼頭和趣味就是收到快遞。
  • 快遞憑啥不送上門 市民槓上菜鳥驛站
    於是,李先生致電快遞員。「快遞員說幾家快遞公司和菜鳥驛站籤了協議,不再上門派送,讓我到附近的菜鳥驛站去取。」李先生稱,他覺得,快遞員有義務將快遞送到他指定地址,快遞員這樣做非常不負責。接著,李先生一邊聯繫賣家,一邊在購物網站發起物流投訴。當天晚上,李先生查看物流信息,發現之前的籤收信息沒了,改為暫存至附近的菜鳥驛站,還有取貨碼。
  • 大學跑馬圈地,跟網際網路巨頭搶小攤小販生意有什麼區別?
    可以說,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幾條大學跑馬圈地的新聞。大學的跑馬圈地比如,12月13日,4所著名大學落戶海南。其中一所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集團和中國交建合辦的大學。其他三所都是國內大學。南開大學,準備在海南在貿易、物流、旅遊等專業,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 中通兔喜、圓通媽媽驛站、申通喵站……快遞企業為什麼要自建末端...
    從2017年開始,吳智靈就通過經營菜鳥驛站在回龍觀地區嘗試門店配送,並為同行代收代送。2018年上半年,當中通快遞旗下的兔喜快遞超市在北京地區啟動加盟後,吳智靈便很自然地成為兔喜快遞超市在北京地區最早的一批經營者。他告訴記者,目前在回龍觀地區,他自己以及業務員開設的兔喜快遞超市已經有七八家,開店工作還在持續推進當中。
  • 直接拿走菜鳥驛站的自己的快遞,會發生什麼?
    現在,快遞放菜鳥驛站似乎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不但沒有電話,連簡訊都沒有一個了。而比較奇葩的是,過了菜鳥驛站上下班時間,取快遞經常性的會遇到問題。溝通無效之後,網友直接將快遞拿走,快遞員竟然頭都沒抬。於是,網友提問:直接拿走菜鳥驛站的自己的快遞,會發生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直接拿走,只是菜鳥驛站少賺了你這一單快遞的錢,僅此而已,並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
  • 西寧天天快遞員吐槽,你不去驛站拿貨驛站怎麼掙錢
    據了解,西寧天天快遞員吐槽,你不去驛站拿貨驛站怎麼掙錢,你讓人家喝西北風啊。韻達快遞是事最多,服務最次的,都不通知貨主直接放快遞櫃了。我所接觸到的最好的是京東快遞。根據《合同法》快遞公司是跟寄件人籤的運輸合同!快遞一般聽寄件方的!因為是寄件方出的快遞費!誰出錢聽誰的!這個我覺得真打官司,快遞是有責任的。因為實際上寄件方的運費出資來自於收件方,所以實際上運費是收件方出的,所以送不送貨依然需要聽收件方吧。
  • 末端物流:快遞驛站的產品邏輯
    編輯導讀:物流是國民經濟得以健康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近些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出現,物流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快遞驛站作為一個新物種出現在大眾視野,飽受爭議。本文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談談驛站的本質、業務和未來發展。
  • 快遞代收是賠本生意嗎?看看快遞驛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平時去快遞驛站取快遞是不收錢的,只要到快遞驛站報一下取件碼,就可以拿走自己的快遞。一些不懂行的朋友會比較納悶,快遞驛站靠什麼賺錢呢?如果一直提供免費取件的服務,那豈不是賠本生意?快遞驛站老闆自然不會做賠本生意,這背後可是隱藏著不少賺錢門路的!
  • 不想讓菜鳥驛站代收快遞怎麼操作?快遞到了驛站不想要了怎麼辦?
    後臺有快遞員信息,建議第一時間聯繫快遞員,說明自己需要退回該快遞。在聯繫了快遞員之後,立即聯繫菜鳥驛站,和老闆強調一下自己的包裹不允許出庫,需要退回快遞員。一般快遞員在收到你的電話之後,會將你的快遞視為異常籤收。快遞驛站拒絕接收你的快遞之後,會由快遞員退回。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快遞驛站已經做入庫處理,這個時候退快遞是需要支付運費的。
  • 快遞驛站代收快遞 消費者感覺不方便
    物流信息顯示9月12日快遞驛站已籤收。「物流信息顯示快遞驛站已經籤收了。今天已經是14號了,上午我老伴去取快遞的時候,被告知還要再找一找快遞,找到後通知我們再去取。我不明白快遞員怎麼能不徵求我們的意見,就把快遞直接放到快遞驛站呢?快遞驛站又怎麼可以直接籤收?」郭女士充滿了疑問。
  • 旺旺x菜鳥驛站 | 快遞小哥職業罐,一起做快樂收貨人!
    最近小卡就看到了旺旺聯合菜鳥驛站,推出了快遞小哥版職業罐的旺仔牛奶。看到罐子上開心的小哥,瞬間感覺自己快樂馬上也要送來了!從瓶身設計上看,旺旺和菜鳥驛站的經典形象結合起來,旺仔崽子變身快樂快遞員。身穿藍色工作服,一邊拿著包裹一邊做出加油打氣的首飾,加上帽子上的「菜鳥驛站」,搭配出了一種夢幻聯動的可愛。
  • 菜鳥驛站升級,不止是收快遞了
    在今日的2020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驛站宣布,升級為數字社區生活站,引入通過團購、洗衣、回收等服務。菜鳥驛站表示,團購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合作,讓社區用戶有了生鮮蔬果、日用百貨等豐富的品類選擇;供應鏈保障下的商品直發,讓價格更低;在家門口服務,也更可靠。目前,菜鳥驛站已在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15城開放社區團購,正逐步向全國推廣。
  • 菜鳥驛站進化升級,從快遞中心到社區生活服務
    菜鳥總裁萬霖提到了此次菜鳥驛站升級的背景表示:「疫情期間,菜鳥不僅收發快遞包裹,還承擔了社區服務的中心功能」。我相信也正是因為疫情的推動,加速了菜鳥的升級過程,這不僅是時代對於菜鳥的提出的要求,也是菜鳥自身要承擔更大社會責任的擔待。
  • 百萬蘭博基尼SUV卡水渠,一邊輪子陷進去,現場眾人推車脫困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百萬蘭博基尼SUV卡水渠,一邊輪子陷進去,現場眾人推車脫困導讀:蘭博基尼旗下最快的SUV便是Urus這款車了,有著「史上最快量產SUV」的稱號,動力強悍的同時,還有人拿它當婚車。
  • 95後女生在橫店開菜鳥驛站 每天幫大明星和小龍套收快遞
    朱菊成和丈夫在南江壹號門口開了間菜鳥驛站。年初橫店沒復工,到4月時,這裡每天不到100個快遞。「演員沒回來開工,快遞就很少。5月,演員們陸續回來,驛站快遞也增長了近3倍。」明星們的快遞幾乎都是司機和助理過來取,有事沒事,司機們就待在這裡嘮嗑,一邊等自己的明星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