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被迫寄生」的失能失智老人,也許這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2021-02-08 福鄰養老

失能失智如何安享晚年?

找不到回家的路,記不得至親的臉……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腦子裡就像有一塊橡皮擦,一點點擦去生活的記憶。對他們的親人而言,全是糾心的痛。問題是:該如何照顧好他們的晚年?


何婆婆的老伴今年82歲,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早期只是老忘東西的症狀,如今生活不能自理。」何婆婆只能24小時形影不離地照顧他,「買菜、做飯,都得帶著他。」


何婆婆無奈地說道,「生了這個病,他的反應也慢慢地變得遲鈍,我怕他出門忘了回家的路,所以我會牽著他走。」孩子工作忙,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何婆婆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便把照顧老伴的擔子壓在了自己身上,餵飯、擦洗、按摩……一步都不能離開人。


「一個家庭裡有一名老年痴呆患者,一年的治療、護理費用支出將達到13.2萬。」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軍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在持續走高,據美國的最新流調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老年痴呆的發病率高達10%。

失智症是一個社會危害極大的病種,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護理負擔。一個家庭有一位患者得了老年痴呆,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失智在患病初期,外在表現為人際交往和社會功能的弱化,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基本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和全身性癱瘓,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原則上,1個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員照料,負責照料的子女大多都是「上班族」,根本無法長期全天照料。


失能失智老人高度依賴他人照料。親人在家中照護,或者再請保姆輪班看顧,但都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與技巧,只會加快老人的認知退化,以致家人的心理壓力更大。面對養家餬口和盡孝,子女該如何照顧失智失能老人呢?


要想照顧好失智老人,你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防走失,防跌倒,防誤食,防自殺;安全是重點!




針對認知症老人,首先是定向障礙。所以走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作為機構最好有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空間,而且對於電梯、門等不希望老人走出去的地方,還需要有特殊的掩飾設計。在防走失的時候,要加強門衛的責任意識以及相關配置,比如,大門加鎖,智能刷卡門等。


失智老人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容易發生自傷甚至自殺事件,而且有的老人則會受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識地出現自傷行為。護理人員要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的危險因素,保管好藥物甚至利器等。


要給這樣的老人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失智老人特殊護理單元公共活動空間中,空間布局、家具細節、空間氛圍、物理環境等方面對老人的空間利用、交流行為、活動開展等行為均會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老人身心狀態、照護支持環境與老人行為也有相互作用,並會間接作用於環境因素對老人行為的影響。設無憂區。全封閉管理,防傷害,安全方面必須適老化配置,無障礙。


但由於現代社會生活模式,大多數失智老人的子女都因為工作生活的原因,根本無法每天陪護在老人身邊,大多護理的重擔落在了失智老人的另一半或保姆身上。可這又面臨著老伴身體素質不穩定,及保姆對於專業護理知識及技術的匱乏,根本不能很好的照護失智老人。


在《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裡顯示,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臨較大的服務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務供給不足集中在協助服藥、壓瘡護理、心理諮詢等醫療護理服務方面,日常生活服務相對過剩。

而此時,能解決這一困境的,恐怕只有養老機構或是居家上門養老服務了。這並不是廣告或推銷,而是綜合考量所有現實後,最無奈但也是最有效的結果。相比有心沒空的子女,身體也不硬朗的老伴,和好壞看運氣的保姆,養老公寓真的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了。


安全舒適,完全適老化的居住環境;對每位失智老人都能進行全面分析,對症下藥,針對不同階段不同的認知症老人,採取不同的護理與治療手段。除了基本的康復訓練,還可以根據老人愛好和原來職業設計項目;加強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訓練,提高認知功能。這些,只有專業機構才能辦到。


最後,你對於失能失智老人養老有什麼見解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失智失能老人照護:「關懷」是護理工作的基礎
    老人上了年紀,會漸漸出現行動不便、記憶喪失等狀況,在大多數人口中,將此籠統地稱為失能失智,但是從更嚴苛的角度來講述,失能失智的範圍則更廣泛。面對家裡的失能失智老人,很多時候家庭的成員都在努力去照顧,但久而久之也讓家人感到無奈和為難,有的家庭選擇將家裡老人送往養老機構進行照料,有的家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還是選擇將老人放在家裡照料。不過,老年人護理工作表面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
  • 記錄照護養老院失能失智長者的一天,感嘆養老人確實不容易!(附視頻)
    失能失智長者在養老院裡一天的生活(源自廣州日報)「天亮啦起床啦,我們吃早餐好不好?」、「坐好啦 ,我給您洗臉」……早上6點半,葉婆婆的房間走進來一位護理員,這意味著,葉婆婆在養老院裡新的一天生活開始了。和養老院裡部分活力型長者有所不同的是,葉婆婆是一位失能失智長者。
  • 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天冷了,他們想洗個熱水澡不容易
    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常年洗不了澡趁著午間的暖陽,陸秀蘭打來一盆熱水,給躺在床上的老伴擦洗身體,當溫熱的毛巾觸碰到臉部、雙手、腿腳等處乾燥的皮膚,老人表情放鬆,臉色也變得紅潤精神起來。老人告訴我們,之前老伴還稍稍能走時,她還能讓老伴在衛生間坐在板凳上,幫忙衝洗一下,現在老伴一點使不上勁,就只能擦浴了。76歲的張大爺因病臥床快8年了,老人已經快忘記花灑噴出的恆溫水流觸碰到身體的那种放松感。「洗澡對於我們來說太難了,一般也就過年前才洗一次,每次洗澡都是我和我弟兩個人一起上,一個人扶著,一個人衝洗,就這樣兩個人還累得夠嗆。」
  • 家有失能老人,生活何去何從?
    那些曾經替我們擋風遮雨的上一輩正在老去,而且很多時候,老到沒有尊嚴,需要我們像照顧孩子一樣去照顧他們,而我們自己也剛剛成家立業沒有幾年,這種情況下,生活水平譁譁的下降,日復一日的照顧,讓人感覺到沒有盡頭,甚至感覺到絕望。如果家裡有失能老人,建議你看完這一篇文章,會對你的生活一些幫助。
  • 定義失能失智長者照護新標準!融創中國首家國際康養中心開業
    這是目前我國失能失智長者數量,超過30萬!這是目前青島市失能失智長者數量。權威數據顯示:我國90%以上的失能失智長者均居住在家,由家人照護。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居家照護帶來的健康管理、環境不適、病情惡化等問題,是每一個失能失智長者家庭的重大挑戰。
  • 2.54億60歲以上老人,4000萬失能人口,這才是中國人最需要的保險
    侵刪 據不完全統計下我國現目前有2.54億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約有4000多萬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就是說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必須有人在身邊照顧著,而這些數據也將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推向了中度
  • 失智照護,為何國德康養中心能做?
    北京朝陽區有一家公辦民營養老院,這裡已入住40多位老人,他們大多都是自理、半自理或不自理的老人。 工作人員說,養老院只能收輕度失智的老人,如果是中重度的,就會建議家屬去專業的失智型養老院。 「失智老人需要分區管理,我們沒這個條件。
  • 浴缸可組裝攜帶方便 長期臥床失能老人的洗澡難題終於解決了
    洗澡,這件普通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舒舒服服洗個澡可以說是一種奢侈。為了讓這批老人享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在繼「助餐」「助醫」「助學」「助潔」(保潔)服務之後,普陀區長徵鎮老齡辦再次直擊居家養老難點,根據社區老人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60歲以上、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門「助浴」服務。
  • 讓失能老人享受居家溫暖 養老護理有「秘笈」
    因為種種原因,許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只能居家養老,對這類老人的護理可是一項技術活,其中有不少「秘笈」。12月16日上午,由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天貓個人護理行業、成人護理品牌愛舒樂共同發起的天貓「個護志願者」老人關愛計劃公益活動在渝北區龍塔街道辦事處舉行。
  • 蘭溪公益人士發起失智老人「定位手環」行動,金華市的失智老人有福了!
    在我們身邊,像陳斌強母親這樣的失智老人還有很多,他們無時不刻面臨著走丟的危險。「如果每個老人都能有黃手環,這樣的尋人啟事就會少很多。對於子女來說,老人出門能平安回家,是最大的心願。為了尋找走失老人,不少家庭心力憔悴,有些甚至出現意外。」心舞說,這正是她發起這一公益項目的原因。
  • 老人失智照料,不可不知的四重境界
    並提供失智特色餐飲,尤其關注老年人的喝水、排便等較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問題,通過遊戲活動的參與吸引老年人進行喝水,通過嚴格紀律管理緩解老年人的排便問題。        在失智餐飲方便,椿萱茂認為餐飲顏色要儘量鮮豔,能吸引失智老人進食。
  • 上門護理,讓失能老人在家享受養老服務
    今年4月以來,得益於市民政局和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的「桐鄉市中(輕)度失能居家老人上門護理服務陽光行動」,類似這樣的上門護理,已輻射至桐鄉各鎮(街道)60周歲以上重度、中度、輕度失能老人,成為2020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社會福利設施提升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失智老人故事:我是誰?
    在這期間,我們接觸了養老領域外圍的人和事,卻難以觸碰核心之處,竟連接觸合適的被訪老人也成為奢侈之事。是因為失智老人都隱藏在社區角落,難以探尋?或因為失智老人被汙名化和病恥化,而令家人難以啟齒?在本文中,我將記錄下我在探訪養老院過程中遇到的一對性格迥異的失智老人舍友:「愛哭包」梁奶奶和「音樂家」餘奶奶。梁奶奶,中度失智,79歲,短髮,小眼睛,陝西西安人,口持陝西方言。
  • 「醫保局」我市將啟動失智人員照護保險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2015年,我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建立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制度,實現了分級報銷比例、醫保網絡結算、照護目錄、照護規範、失能標準、耗材標準、遠程審批等7個實質性的政策突破,填補了全國照護制度管理的空白。
  • 天津 | 這件事啟動!事關失能老人養老照料!
    家有失能、半失能老人如何照料?
  • 免費安裝防摔扶手 溫暖失能老人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讓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關愛,近日,玉泉區五塔前街社區為轄區60歲以上中度失能老人的家中免費安裝了防摔扶手。在做入戶調查的時候,她發現轄區裡有很多老人行動不便,有老人向她求助能不能在衛生間幫忙裝一個防摔的扶手。「我通過多方聯繫找到了現在的愛心企業中體安養,他們也挺好,願意做這樣的公益活動。」郭敏銳說。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居家養老服務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居家安全設施。
  • 啟東失智老人用上智能手環
    6月29日,中國電信智慧家庭服務工程師作為啟東市民政局引入的第三方服務團隊走村入戶,將首批25隻智能手環逐一發放到相關失智老人手中,這是啟東繼煙感報警服務推出後啟動的又一項適老化智慧監管服務。  智慧家庭服務工程師王兵告訴記者,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智能手環能夠實時定位失智老人,失聯後也便於尋找。
  • 大家不約而同用「度死日」來形容他們在養老院裡的生活
    後來養老院還是作出了經濟上的補償,也加強了管理,比如提醒老人走路儘量要使用助步器,行動不便的儘量要坐輪椅,最好也不要再早鍛鍊了。養老院的院長跟我說:「最好老人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多動肯定就多點危險,家屬追究起來,還是養老院的責任。」
  • 日政府為失智老人發放津貼購保險 每年2000日元
    2007年,日本神戶地區發生失智老人闖鐵軌事故,一名91歲老人闖入鐵軌,不但丟了自己的命,家屬還得面對幾千萬的索賠。這場官司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鐵路公司答應將賠償額降到720萬日元(約人民幣42.5元),但這一事故和後續交涉給這一家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 如何照顧失智老人?這堂課你一定要聽!
    你一天天長大,父母在漸漸變老,可能有一天,他們已經不記得你是誰,但仍然記得你最愛吃餃子。你從嗷嗷待哺的嬰兒長大成人,他的頭髮也熬成了銀色,從什麼時候你開始發現,年老的他經常失神發愣,從什麼時候你開始發現,他開始慢慢叫不上自己的名字……關註失智老人的照護,華西老年學堂公開課邀您一起來聽課。5月24日上午10點,我們邀請了養老照護及膳食專業老師,為大家直播一堂公開課,分享失智老人助浴、用藥、心理健康、膳食營養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