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失智如何安享晚年?
找不到回家的路,記不得至親的臉……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腦子裡就像有一塊橡皮擦,一點點擦去生活的記憶。對他們的親人而言,全是糾心的痛。問題是:該如何照顧好他們的晚年?何婆婆的老伴今年82歲,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早期只是老忘東西的症狀,如今生活不能自理。」何婆婆只能24小時形影不離地照顧他,「買菜、做飯,都得帶著他。」
何婆婆無奈地說道,「生了這個病,他的反應也慢慢地變得遲鈍,我怕他出門忘了回家的路,所以我會牽著他走。」孩子工作忙,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何婆婆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便把照顧老伴的擔子壓在了自己身上,餵飯、擦洗、按摩……一步都不能離開人。
「一個家庭裡有一名老年痴呆患者,一年的治療、護理費用支出將達到13.2萬。」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軍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在持續走高,據美國的最新流調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老年痴呆的發病率高達10%。
失智症是一個社會危害極大的病種,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護理負擔。一個家庭有一位患者得了老年痴呆,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失智在患病初期,外在表現為人際交往和社會功能的弱化,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基本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和全身性癱瘓,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原則上,1個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員照料,負責照料的子女大多都是「上班族」,根本無法長期全天照料。
失能失智老人高度依賴他人照料。親人在家中照護,或者再請保姆輪班看顧,但都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與技巧,只會加快老人的認知退化,以致家人的心理壓力更大。面對養家餬口和盡孝,子女該如何照顧失智失能老人呢?
要想照顧好失智老人,你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防走失,防跌倒,防誤食,防自殺;安全是重點!
針對認知症老人,首先是定向障礙。所以走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作為機構最好有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空間,而且對於電梯、門等不希望老人走出去的地方,還需要有特殊的掩飾設計。在防走失的時候,要加強門衛的責任意識以及相關配置,比如,大門加鎖,智能刷卡門等。
失智老人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容易發生自傷甚至自殺事件,而且有的老人則會受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識地出現自傷行為。護理人員要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的危險因素,保管好藥物甚至利器等。
要給這樣的老人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失智老人特殊護理單元公共活動空間中,空間布局、家具細節、空間氛圍、物理環境等方面對老人的空間利用、交流行為、活動開展等行為均會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老人身心狀態、照護支持環境與老人行為也有相互作用,並會間接作用於環境因素對老人行為的影響。設無憂區。全封閉管理,防傷害,安全方面必須適老化配置,無障礙。
但由於現代社會生活模式,大多數失智老人的子女都因為工作生活的原因,根本無法每天陪護在老人身邊,大多護理的重擔落在了失智老人的另一半或保姆身上。可這又面臨著老伴身體素質不穩定,及保姆對於專業護理知識及技術的匱乏,根本不能很好的照護失智老人。
在《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裡顯示,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臨較大的服務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務供給不足集中在協助服藥、壓瘡護理、心理諮詢等醫療護理服務方面,日常生活服務相對過剩。
而此時,能解決這一困境的,恐怕只有養老機構或是居家上門養老服務了。這並不是廣告或推銷,而是綜合考量所有現實後,最無奈但也是最有效的結果。相比有心沒空的子女,身體也不硬朗的老伴,和好壞看運氣的保姆,養老公寓真的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了。
安全舒適,完全適老化的居住環境;對每位失智老人都能進行全面分析,對症下藥,針對不同階段不同的認知症老人,採取不同的護理與治療手段。除了基本的康復訓練,還可以根據老人愛好和原來職業設計項目;加強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訓練,提高認知功能。這些,只有專業機構才能辦到。
最後,你對於失能失智老人養老有什麼見解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