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0-12-15 瀟湘晨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科學的價值核算體系能精準地評估出生態產品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可以在「兩山」轉化的識價值、摸家底、助轉化等環節發揮積極作用,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的認知。生態產品的定義應考慮三個部分,即良好的本底、有形的產品、無形的服務。「綠水青山」不一定單指優美環境,還可以是「冰天雪地」等其他接近自然狀態的生態系統,總的來看就是高質量的生態系統。在過去,「兩山」轉化通道之所以難以打通,是因為人們只關注森林、草地、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而水源涵養、洪水調蓄、氣候調節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在有的地方又不具有稀缺性,導致人們習慣於無償使用生態產品,對這部分生態產品的作用和價值沒有充分認識,不知道生態產品從哪裡來、有多少,也不知道生態產品價值是多少錢、有多少生態產品價值可以轉化。為此,在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認知的時候,必須釐清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應的被稱為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概念。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可以採用GEP核算技術方法,科學核算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產品的價值,並通過政策創新使其轉化經濟效益。助推人們認識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調動社會組織和普通老百姓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切實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摸清生態產品目錄清單。伴隨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利用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自然資源、保證其永續利用的必要性越來越突出。可以說,沒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不可能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將自然資源管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之中,而實現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仔細算清楚自然資源這筆帳。科學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應該建立包含生態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和文化服務產品在內的科學的完整的指標體系,以充分體現生態效益,體現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一方面,可以採用GEP核算指標體系,尤其應該結合區域生態系統的特徵,編制體現區域特點的完整的生態產品清單,通過GEP核算生態系統的最終產品,明確區域內生態產品價值。另一方面,摸清區域內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可以使決策者清楚地了解當地生態資源和生態系統的生產狀況甚至是空間分布情況,還可以為「綠水青山」及其所蘊含的生態產品貼上價值標籤,成為擔保抵押、市場交易的基礎。

為生態補償和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提供科學依據。生態補償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生態補償政策,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比如,通過科學核算上下遊間的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等調節服務產品價值,遵循「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以GEP的增量作為生態補償的依據和標準,可以使生態付費有價可詢,還可以推動生態補償由「中央政府付費」向「受益者付費」轉變,提高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效率,體現生態公平性。市場化交易方面,以區域公共品牌認證為代表的生態物質產品價值實現和以生態旅遊開發為代表的生態文化產品價值實現,仍然是目前市場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路徑,調節服務產品的交易尚缺乏一個綜合性的能夠量化的指標、標準和統一的交易市場。可以採用GEP的核算結果,將生態產品尤其是調節服務產品打包,為政府採購、企業購買生態產品等「生態+市場」的生態產業化路徑提供數據支撐。還可以根據GEP核算結果,開發生態貸款、「兩山」基金、綠色證券等綠色金融產品,搭建交易市場,打通「生態+金融」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吸引更多資金、科技力量參與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高質量綠色發展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新發展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必須通過科學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充分認識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摸清生態產品價值的家底,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應用豐富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兩山」轉化路徑,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並不斷反哺綠水青山,持續供給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學習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應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協調互補,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湖南綠色發展的增長點、支撐點、發力點。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摸清「生態家底」、建立「生態帳本」,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 2020-11-27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2020-11-04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麗水市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嘉賓作了主旨發言,圍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地方實踐經驗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分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先生等嘉賓代表也做了精彩發言。
  •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本文界定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的邏輯關係。運用理論分析、綜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產業生態型、生態產業型、產權交易型、生態溢價型、生態補償型、生態倡議型、綠色金融型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制度框架。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原標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在12月13日的2020生態
  • 專家齊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探索新思路新路徑新實踐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白雪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項理論性強、政策性強、操作性強的系統工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需要社會各界聚力匯智,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路徑,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新動能。
  • 《基於「生態元」的全國省市生態資本服務價值核算排序評估報告...
    一、基於「生態元」的生態服務價值核算體系及其領先性基於「生態元」的生態資本服務價值核算體系,以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價值為核算對象,選擇太陽能值作為核算量綱,將「生態元」作為核算基本單位,按照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聯繫分步核算和調整「生態元」價值,運用市場交易方式對核算的「生態元」進行貨幣化定價
  • 量化綠水青山 廈門2019年生態系統生產價值為1373.40億元
    11日發布《2019年廈門市生態系統生產價值(白皮書)》和《廈門市生態系統生產價值統計核算技術導則(2020年修訂)》。廈門自2017年起啟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項目,開展持續探索和應用試點,歷時4年,經過3階段探索實踐,攻克了「理論、技術、應用」三大難關,構建三級核算指標體系,搭建統計核算模型,形成業務化核算體系,開發建設智能核算軟體平臺,率先實現地方政府自主自動核算;在此基礎上,創新核算成果應用和技術推廣,推進「兩山」轉化路徑實現。
  •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2005年在浙江安吉考察時指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可見,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關鍵。
  • 長三角議事廳|文化與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路徑
    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發掘文化傳統、生態資源的重要價值,是實現鄉村振興、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十四五」期間,如何充分開發利用文化與生態資源,推動宜居宜業現代化新城建設工作?
  • 「案例分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採煤塌陷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年來,各地探索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為此,我們開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專欄,介紹我部推薦的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從「白色沙漠」到「綠色銀行」
    ■ 編者按 近年來,江西省尋烏縣通過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不僅修復了當地生態系統斷鏈,改善了「白色沙漠」般的礦區生態環境,而且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將自然資源資產打造成當地百姓享生態、富口袋的「綠色銀行」。
  • 共贏增值表:物聯網生態系統價值自驅機制
    共贏增值表提供了物聯網生態系統下基於用戶乘數邏輯的價值管理工具。「共贏增值表」囊括了財務和非財務數據,以用戶價值為中心的工具顛覆傳統以企業為中心的模式。將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體系轉變為小微業務單元的價值創造體系,通過對小微及其用戶的價值增加情況進行監控和驅動,激勵小微通過生態系統實現用戶價值增值,實現價值自驅。
  • 54萬商業地皮起拍,4萬是生態溢價:生態附加值是怎麼算出來的?
    這裡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良好的自然環境是雲和縣最大的資源和資產,同時也是寶貴的生態產品。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何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雲和縣開始了一項有益的生態嘗試。近日,在浙江省土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上,公開掛牌出讓雲和縣一宗商服用地,掛牌價為54萬,出讓後預計可獲得4萬餘元的生態環境增值。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重大價值和主要路徑,有助於我們從講政治、重民生、求實效的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深度復盤| 美術兜APP生態戰略布局成功實現行業價值增量
    今天就美術兜APP在美術垂直領域的市場戰略布局進行深度復盤,剖析美術兜APP究竟如何實現行業價值增量。除此之外,美術兜APP在聚焦美育本質功能架構之上,實現內容生態系統疊加與滲透。而基於以上各生態戰略背後的商業價值而言,美術兜APP能夠給行業帶來的整體經濟效益轉化與一系列品牌效益價值增量都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 吉林省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2750億元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委託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開展對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價項目,將溼地的功能和巨大價值用數據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利用吉林省2017年的溼地資源數據,評估出吉林省溼地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量為2750.25億元/年。
  • 生態修復丨「修」出最美生態
    這是因為中國自然資源稀缺,本底質量較差,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加之快速的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過度開採和利用,導致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高質量森林、草地、溼地等自然資源資產遭到破壞,可持續提供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下降,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和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
  • 發揮九三學社特色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緊扣「十四五」規劃,圍繞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入調研,繼續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關注促進流域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方面的問題;繼續助推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重點關注統籌規劃、科學治理等方面問題和政策落實中的具體問題;進一步關注海洋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溼地修復與保護、碳排放達峰、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