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有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 抑鬱症真的是病嗎?

2020-12-13 天眼新聞

小夏是我去年初秋接訪的一位少年重度抑鬱症患者。當時她初三開學不久,這是她一個月內第二次入住精神衛生中心,就在接受治療的同時還在嘗試自殺。她自訴兒童時代遭遇過性侵,進入青春期後逐漸被羞恥感淹沒,只想一死了之。我與她交談時,對她自訴的那段經歷進行了重新解讀,解除了她的羞恥感,並教給她以後自我保護的方法。她當下釋然,露出笑容。之後她放棄了自殺的念頭,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以後,如今已恢復了學業,陽光、健康。  據有關調查,中國現有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人數還在快速增長中,每年自殺的抑鬱症患者上百萬。在15~34歲青壯年人群的死因中,自殺是首因,其中60%~70%的人患有抑鬱症。  自殺的人患有抑鬱症,一定比例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人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抑鬱症導致了自殺,是一種可怕的「病」。既然是病,當然的反應就是看醫生、吃藥,甚至接受經顱電擊治療。  然而,研究證明,生理-藥物療法對輕、中度抑鬱症幾乎沒有作用,僅對一些重度抑鬱有一定的症狀緩解效果。小夏及我接觸的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治療結果與研究結論相吻合。  當前生理-藥物療法的基本假設是,抑鬱症是由於大腦缺少了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遞質。然而,50多年了,這個假設一直沒有得到證實,抑鬱症患者大腦掃描也沒有發現異常。用美國進化精神病學創始人蘭多夫·M。內瑟的話說,抑鬱症的生理-藥物療法犯了「把症狀作為疾病」的錯誤。  抑鬱症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症狀,不是問題根源,而是表象。實際上,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在生活中遇到了重大的挑戰,如成年人的失戀、離異、事業困境、投資失敗、喪親、死亡憂慮、人生意義缺失,青少年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人際衝突、學業困難、性侵經歷等等。西方有幾十項研究證明了抑鬱症是由負性生活事件導致的,更有研究明確地指出,75%的抑鬱症是由「羞辱或困頓」性的生活事件所致,20%由損失喪失所致,5%由危險事件所致。  由此觀之,抑鬱症的治療,根本上就是如何面對人生挑戰的問題,這不是生理醫學、藥物所能解決的,而是人文-心理諮詢的領域。我感覺抑鬱症在國內不僅有病理化的問題,還有被誇大其詞渲染的傾向,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心理壓力。  當前的抑鬱症診斷有標準過低的問題,這也是導致患者數量龐大的重要原因。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無助導致抑鬱的發現者馬丁·塞利格曼指出,90%以上的抑鬱症都是偶發性的,來了又走,持續時間3~12個月。也就是說,當前抑鬱症狀持續兩周就符合抑鬱症診斷、治療的標準過低,把很多假以時日自然就會消失的抑鬱情緒病理化、心理障礙化了。  另一方面,正如內瑟所說,抑鬱、情緒低落誠然痛苦,卻也是人類面對生活挑戰的正常反應,並且有進化上的價值——他發現,僅僅指出這一點就具有解放患者心靈的作用。   所謂的抑鬱症患者,其實也就是遇到個人人生重大負性生活事件的人。改變對負性事件和處境的認知,這就是認知行為療法(英文簡稱CBT)的思路。研究證實,這是對抑鬱症有確切療效、廣泛採用的療法。認知流派中的新銳、積極心理學則不僅關心抑鬱症的治療,而且把關注點投向抑鬱症的預防。減少欲望、調整預期、接受現實、活在當下等傳統智慧,都是抵禦抑鬱症的有效方法。

彭小華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微笑抑鬱症是什麼病?
    笑,並不代表真的開心,也可能是「微笑抑鬱症」。 微笑抑鬱症是什麼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
  • 【中國抑鬱症患者超過9500萬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人數】據世衛組織...
    【中國抑鬱症患者超過9500萬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人數】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全球約有3億多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8%,約有9500萬患者,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而這其中,青少年抑鬱症超50%,高中生佔40%。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 專家:全國抑鬱症患者或接近一億人
    泱波 攝專家:全國抑鬱症患者或接近一億人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報告:抑鬱症的最壞後果是可能導致自殺行為,這是目前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在中國,情況也不容樂觀。在年輕人喜歡瀏覽的一個網絡論壇上,僅針對抑鬱症的討論就超過了66萬個。
  • 在中國患焦慮症抑鬱症的人多嗎?
    世衛組織2017年通報指出,全球平均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重度抑鬱症。據估計,世界各地現有3億2200多萬不同年齡的人罹患抑鬱症,而中國的患者人數至少在5400萬。抑鬱症給個人和社會都帶來了令人難以接受的高負擔。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粉絲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媽媽毛愛珍焦急地想要對全世界解釋,我的孩子是病了,是不由自己決定地病了。一年後的同一天,中國首家關注精神健康和抑鬱症防治宣傳的基金會成立,創始人正是毛愛珍。在國內,精神心理領域醫療端和資訊端的供給仍處於早期階段,社群求生通道閉塞,這是任可的判斷。
  • 抑鬱症患者病歷
    快樂才是正常的嗎?我是什麼怎麼會這樣。」三個月前,木爾(化名)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狀態。一年前在大理初見木爾,彼此只是匆匆過客,她卻指著我手中一袋新買的枇杷,微微笑問我:「甜嗎?」這麼一個直率而親和的女生,無論如何也無法將她與「躁鬱症」劃上等號。「前段時間我已經沒辦法上班了,腿都邁不動,極度焦慮,自我厭惡。」白天陷入焦慮,晚上變得抑鬱,精神上的煎熬如毒蛇般纏繞著木爾的身心。
  • 你真的懂抑鬱症患者嗎?抑鬱症的內心獨白!
    就是旁人對你的這種無所謂態度,總會讓你多想:「我是不是真的這麼不重要?」每一個抑鬱症患者其實都非常善良,她們感性,常常懷念過去思考未來,他們腦子裡都是別人的話語,或開心,但更多的只有刺人的話。你真的懂抑鬱症患者嗎?①她們會無限放大你不好的旁白,哪怕只是無意間的一句話,也能讓她們在黑夜裡自我反思抱頭痛哭。
  • 你討厭抑鬱症患者嗎?究竟為什麼?
    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患抑鬱症人數近1億左右。在我國抑鬱症發病率約為3%-5%。全球抑鬱症的發生率約為3.1%。中國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鬱症。這位答主在知乎介紹了自己如何與一位抑鬱症患者互相生活的過程,但從回答來看雖然答主幫這位抑鬱症患者從死神手中拉出,但與抑鬱症相處顯然是非常痛苦的,而且是極其疲憊不堪的。那麼為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是極其討厭的呢?
  • 被吳亦凡點名的李雪琴竟是抑鬱症患者!
    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有人曾這樣描述自己得了抑鬱症的感受: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是啊,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我整個生命因此失去了活力。是的,抑鬱症並不是身體上的病痛,而是活力的喪失,而這遠比身體上的病痛來得更加可怕。它會摧毀一個人的情緒控制系統,一點點小事就能讓你難過到無以復加,甚至自殺。
  • 21歲女孩跳崖自殺,遺書曝光:我不是脆弱,只是病了 請多關注抑鬱症群體
    其中提到「女孩在遺書中稱自己得了抑鬱症。『很多人把這種病當成脆弱,想不開。我想說不是的,我從來不是個脆弱的人』。女孩還呼籲,『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抑鬱症這個群體吧』」。峨眉山跳崖女孩的遺書裡透露出這樣的信息:1、自己身患抑鬱症,曾經多次自救無果!也曾找友人傾訴,但很多人把這種病當成脆弱,想不開。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數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患者很矯情吧,每一天就會傳播負能量,這個不開心那個不開心。「這屁大的事 至於這樣嗎」,「這個病你覺得自己有病就會有病,你又沒什麼,都是自己想出來的」。這些都是從我最愛的人口中說出來的,於是我不敢再向其他人抱怨傾訴,我深深的體會到抑鬱症患者有多麼的令人討厭,唯獨只有痛能讓自己清醒能讓自己不要去想,所以我一個女生身上有很多傷疤。但我真的真的很想說,我真的也有很害怕把負能量帶給其他人,但我真的會很希望有人能理解我們,能傾聽我們的話,能明白我們的感受。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去年底,我們發布了一篇關於抑鬱症現狀的數據報告《 2019 中國抑鬱症領域藍皮書》,詳細討論了抑鬱症的症狀、患者處境、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的服務現狀等問題。在這份報告的調研數據裡,我們發現,抑鬱症患者依然面臨著疾病教育缺失,病恥感強,治病難等困難。
  • 抑鬱症:家屬在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時,這五句話最好不要說
    有粉絲給我留言,「老師,抑鬱症是因為承受能力差,沒受過什麼挫折打擊嗎?抑鬱症是矯情嗎?」 我回復,「不是,是身體生病了,神經遞質發生了改變,人體內的多巴胺分泌減少,感受不到快樂。」
  • 全國抑鬱症患者,已超9500萬,從情緒病到心理病,僅一步之遙
    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導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鬱症。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超9500萬,相當於每14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抑鬱症,成為世界上抑鬱症患者最多的國家。一位心理學醫生說,許多的抑鬱症患者為了抑制自己的憤怒,會選擇將自己與他人隔離開,試圖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解決。然而這樣做反而會將自己會讓自己因為過於悲觀而陷入抑鬱之中。以致因為覺得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力而絕望,甚至認為自己毫無價值,失去活下去的信念。
  • 抑鬱症患者的苦有誰憐,記錄幾個抑鬱症患者的心裡獨白
    #重度抑鬱症患者#最近老是被「抑鬱症」這三個字弄得睡不著覺,感覺自己都快抑鬱了,所以今天分享幾個抑鬱症患者病例。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希望這個世界對待他們寬容一點,報以微笑。故事1:一個91年的男孩,從小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學習也可以。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這些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廣泛探討:有抑鬱症的人怎麼會殺人呢?抑鬱症一般不都是自殺嗎? 其實,對於落水事件的真實情況,我們並不了解。究竟是兩人結仇已久,還是抑鬱症殺人,我們都無從得知。 不過,抑鬱症患者的確具有一定攻擊行為。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行為主要指的是對自我或者他人、他物身體上或者心理上,通過言語、行為或者情感等方式進行攻擊或者傷害,並造成非本人意願的具有很大傷害性的結果,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指向內(自我)和指向外(他人,他事以及他物)。
  • 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
    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患者的人,只要開導一下,多安慰下,多鼓勵下,就會好起來的,殊不知,抑鬱症這個慢性心理疾病,是無法通過意識層面上的勸導、安慰起到作用的。 如果有作用,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這個病了,所以在這裡要糾正一些患病者家屬和患病者的朋友,當病人安靜的時候,你那些雞湯和鼓勵的話,還是適可而止,說多了,就會成為患者心裡的一種反感、負擔、牴觸、討厭,所以這個時候,作為患病者家屬、朋友,還是以默默地陪伴患者才是最合適的方式。 你無須說任何勸導的話,準則就是:少勸導、多鼓勵!
  • 抑鬱症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
    寶安區人民醫院退休主任醫生、區衛健局健康講師團講師、碩士生導師馮旭明做客由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寶安圖書館、寶安日報社主辦的寶圖星期講座之文化茶座第411期,告訴讀者,任何人都應善待身邊的抑鬱病患者,不戴有色眼鏡看人,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抑鬱症患者也應善待自己,及時治療,畢竟,錯過了生命才是最大的遺憾。
  • 抑鬱症:如何勸說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
    抑鬱症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疾病。一般來說,抑鬱的人不能簡單地「振作起來」。抑鬱的人真的需要額外的愛,支持和理解來幫助他們渡過疾病。對抗抑鬱症的資源有很多,包括心理科醫師和其他心理治療師,小組治療,各種形式的抑鬱症支持小組和心理危機熱線。自殺的可能性是抑鬱症的真正危險。很多人都驚訝地發現,當抑鬱症患者開始出現恢復的跡象時,自殺企圖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