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家屬在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時,這五句話最好不要說

2020-12-23 騰訊網

有粉絲給我留言,「老師,抑鬱症是因為承受能力差,沒受過什麼挫折打擊嗎?抑鬱症是矯情嗎?」

我回復,「不是,是身體生病了,神經遞質發生了改變,人體內的多巴胺分泌減少,感受不到快樂。」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不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亦不能對他們寬容以待,甚至還指指點點。比如:

「你這都是閒的」

「你爸媽養你容易嗎,你還這麼作」

「想開點,別人都能過去,為啥你就不行」

······

每每聽到這樣的言論,就覺得心口上被人扎了一刀,心理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人對抑鬱症還有著很大的誤解與偏見,他們對於抑鬱症的認知,還停留在非常滯後的階段。在他們眼裡,抑鬱症就是矯情,沒事找事,是閒出來的病。

然而,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據估計,截至2019年,中國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龐大的群體,足以說明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去年《小歡喜》的熱播,讓抑鬱症群體進入到大眾視線,備受關注。

高三女孩喬英子是一個可愛、活潑、成績拔尖的學生。在家裡,她乖巧懂事;在朋友面前,她開朗愛笑。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子卻患上了抑鬱症,甚至一度嚴重到要自殺的地步。

在江邊,她是這樣說的,「我已經三十四天,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我不知道我是怎麼了,我就是想逃走。」

面對這樣的英子,宋倩和喬衛東(她的媽媽、爸爸)顯然是手足無措的。他們感受不到她的痛苦,亦不知道如何去跟一個抑鬱症孩子溝通。

英子的父母就像現實生活裡抑鬱症患者的家屬,他們自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卻從來不考慮孩子的真實需求是什麼。直到孩子得了抑鬱症,想要逃離這個世界,他們才會發現,自己錯了,就像電視劇裡的宋倩與英子。

宋倩:有什麼話下來好好說。

英子:我怎麼跟你好好說啊,你從來都是用自己的想法來決定我的人生。

宋倩: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

英子:我不是非要去那個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有些無奈,有些心疼。誠然,作為抑鬱症的家人、朋友,或許真的需要承受極大的壓力,但是我想說,在抑鬱症家庭中,家人的耐心與理解是他們堅持下去的勇氣與動力。

那麼,作為家屬或者朋友,有哪些話不適宜對他們說呢?

1、你有什麼可抑鬱的?

家裡有一個堂伯得了抑鬱症,家人對此很不理解。他們想不明白,收入頗豐的堂伯,不缺吃喝,不缺房車,兒女生活幸福,孫子、孫女一個上了小學,一個上了幼兒園,為什麼他卻得了抑鬱症。

國慶回家時,經常能聽到一些長輩們說,「你有什麼可抑鬱的?」

說實話,你以為他真的想變成現在這樣?並不是,他也不想抑鬱,但他就是開心不起來。他只是得了一種叫做「抑鬱症」的心理疾病,他感受不到快樂。

2、你就應該想開點

因為長期失眠,焦慮、幻聽,我請了一段時間的長假,回到了老家。在我休假在家的那段時間,姥姥經常對我說,「你呀,就應該想開點」。道理都明白,可是越明白越無奈。我也想想開點,開心點,可是在那段時間,經常會把自己逼入死胡同,想出出不來。

3、你這就是矯情

不是,真不是!我們只是生病了。我想,這大概是抑鬱症患者最討厭聽到的一句話了。

4、你就是太閒了,應該多出去走走/多運動運動

多走走,多運動運動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前提是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運動。但是,「太閒」不是得抑鬱症的主因。與其說他們太閒,不如直接跟他們說,「你這是病,得治」來得有效。

5、你整天這麼消沉,對得起你的家人嗎?

知道對不起,可是能別再強調了嗎?這不是增加負罪感嗎?心理承受能力差得,這句話足夠可以逼得他們跳樓,跳河。

最後總結一下,一個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人,很難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那種無力、沒有目標,焦慮、失眠、開心不起來的感覺,與其想著如何哄他們開心,倒不如試著用理解、愛去包容他們,陪伴他們,支持他們。因為抑鬱症,真的不是矯情。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家屬在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時,這五個建議至關重要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 )我曾經也是一名重度的抑鬱症患者,如今已經康復兩年了,而且自己的狀態越來越棒,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都不會再被抑鬱症給牽絆住了。這都是源於我真正的懂得了愛自己和知道了如何去和抑鬱情緒相處了,那麼我已然練就了一副金剛之身了。倒下?絕對是沒有那麼容易的事情了。說以後沒有抑鬱情緒,那都是假的,畢竟我也是肉體做的,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情緒。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給抑鬱症患者家屬的一封信
    它不是你的錯,不是懲罰,更不是罪過,它只是想過來和你商量,要不要停下來先休息一下? 那麼,面對最愛的人患了抑鬱症,家屬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呢?
  • 抑鬱症:家人在陪伴時運用這六個方法,可順利幫助患者走出困境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很多的抑鬱症家屬們對我說的一句話,他們都說:「陪伴抑鬱症患者實在是太難了!不知如何才能幫助到他們?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比患者還著急、難受!」確實是如此,家裡有抑鬱症患者,家屬們因為不懂這個疾病,故陪伴起來就非常的吃力。
  • 抑鬱症患者家屬,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決定患者得到幫助還是毀滅
    如果家屬扮演的是一個牽引者的角色,可以讓抑鬱症患者得到來自家人的支持與幫助,那麼患者走出抑鬱,戰勝抑鬱的勝算就很大。如果家屬扮演的是一個助推者的角色,不僅不能給到抑鬱症患者他想要的幫助,反而給了他更多的傷害,那麼抑鬱症患者的症狀只會加重,並且會很難走出抑鬱,何談戰勝抑鬱呢?
  • 抑鬱症不是小病!身邊有抑鬱症患者,拜託你別說這4句話
    抑鬱症作為心理障礙的一種,在發病過程中患者會有顯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表現。為了避免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要及時對抑鬱症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通過心理幹預、藥物治療等方式幫助改善患者的症狀,還要給予患者關心和愛護,能讓患者感覺到溫暖,從而擺脫抑鬱症的困擾。
  • 抑鬱症:過去的歲月裡,許多的患者和家屬,因為學習而改變了命運
    文/阿秋很多家屬都不知道如何來陪伴、幫助抑鬱症親人走出困境,以至於自己太過於無奈、自責和著急了,導致自己也有一點焦慮和抑鬱情緒,這樣的家屬實在不在少數。在過去的時光裡,許許多多的抑鬱症患者們,因為跟隨我們的文章、專欄等等之學習,掌握了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幫助他們驅散了黑暗,找到了光明和力量。而這就是康復的一個個希望和信心。還有許許多多的患者家屬,也因為跟隨我們的文章和專欄學習,找到了方法和陪伴技巧,並把它們運用起來,發生了真真切切很實用的效果!
  • 不能對抑鬱症朋友說的十句話
    心理導讀:我們關心抑鬱症的朋友,也希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 抑鬱症:患者總是很排斥家屬,家屬該如何應對?掌握這兩點很重要
    文/阿秋有一個家屬和我說,「她每天好聲好氣地伺候著患抑鬱症的孩子,可是到頭來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甚至還遭到孩子的攻擊和辱罵,心裡備受委屈!自己積攢下來的痛苦,不知道向誰訴說?我簡直是太難,太難難了!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了,我都想放棄了!」
  • 網友提問:作為家屬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家屬又該如何調整心態?
    最近有這樣一位患者的家屬私信和我說:我的孩子今年25歲,他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前段時間剛出院,因為當時走得很急,沒有和醫生仔細去溝通交流,我不是很了解如何幫助孩子,看到您的文章想和您討教一下。後來我和這個家屬談了很多,她也是非常受益,後來我想了很多,我要不要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陪伴患者,後來經過查看還是有很多的家屬朋友是需要類似的文章的,今天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給大家詳細講講,真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也希望大家有好的方法及時分享出來。陪伴患者一定要傾聽他們的痛苦,讓他們感受到,你是那個理解他的人。
  • 抑鬱症的家屬應該怎麼做?又該如何陪伴患者呢?
    而抑鬱症患者也自然知道這是一種心理疾病,自然就會把他歸結為心靈脆弱,神經病,當患者自己都這樣認為的時候,他們肯定是不希望別人知道這件事的,患者會害怕別人知道後會嘲笑他,不能夠理解他們心裡的感受,所以只能夠在心裡自己默默承受。這就是為什麼抑鬱症患者不願意把自己得病的事情告訴親人好友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之一。
  • 患上抑鬱症會出現哪些症狀?作為家屬應該怎麼幫助患者?
    2、思維變得遲緩:患者在初期有這種症狀時,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思維遲鈍,反應速度明顯低於常人,日常工作時會出現思維堵塞的情況,而外在表現就是語速降低、出現對答困難,嚴重者甚至連日常交流都無法順利進行。4、出現軀體症狀:在抑鬱症患者中,有些患者會在初期發病時,可能會伴隨一些軀體症狀,比如出現睡眠障礙、渾身乏力、體重下降、或者是渾身酸痛等。最近有很多網友問我說:作為家屬的我們應該怎麼幫助患者?下面我就針對性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
  • 面對抑鬱症患者我們應該怎麼做?建議收藏起來
    每個人都有抑鬱情緒,但抑鬱症卻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病症,當我們身邊的人患有抑鬱症時,我們總是想著第一時間去安慰ta,幫ta走出困境,恢復到正常生活來。一般身邊的人遇到挫折或者不幸的時候,我們會激勵ta們,幫助ta們走出這種困境,面對抑鬱症患者的時候,這句話建議不要說,這是因為患者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並且患者自己充斥了挫敗和無助,就像一個人掉進泥潭中,越掙扎陷得越深,而不再掙扎時,卻要忍受泥潭的汙漬和包圍,而我們告訴ta這句話就相當於我們在岸口告訴ta先邁左腿再邁右腿一樣無效。
  • 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康復日記:在精神病醫院遇到人生第一個鬱友
    醫生說:作為陪伴的家屬,要注意以下的幾點:1,作為家屬而言,一定要了解抑鬱症,抑鬱症不是矯情,也不是懶惰,是因為生病了,使大腦和機體功能受到損傷,沒有活力而又自責,導致抑鬱症的朋友不愛動,不愛說話。並不是懶惰。
  • 抑鬱症:給家屬一些陪伴的建議,每條都實用,建議收藏
    前些天我的私信中有一個讀者這樣說道:「最近家裡有個人患上抑鬱症,對我又是指責又是埋怨,我簡直快瘋了,一個人抑鬱,一家人都遭罪啊,說實話這些天我自己都快抑鬱了!」 沒錯,這是大部分抑鬱症家屬的內心聲音,自己不懂抑鬱症,然後稍微一句不注意的舉動可能就會刺激到敏感的抑鬱症家屬。
  • 心理學家:千萬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這3句話,否則他會更緊閉心門
    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但很多人對抑鬱症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模糊且片面的階段。這導致抑鬱症患者在艱難自救的同時,也很難獲得來自他人的幫助,甚至身邊的親朋好友,可能會幫倒忙。
  • 哪些話最好不要和抑鬱症患者說?人們對抑鬱症有哪些誤解?
    美國6.7%的成年人都會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症發作。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不可能理解抑鬱症患者到底經歷了什麼。缺乏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教育,以及媒體的嚴重錯誤導向,不可避免地導致對抑鬱症的錯誤認識。希望下面的事實,能幫助澄清一些與抑鬱症有關的誤解,並提供一些對抑鬱症患者不應該說的話。
  • 抑鬱症患者最不願意聽的4句話,親朋好友卻總是掛在嘴上!傷人啊
    幸運的是,我積極自救,掙扎了6個多月時間走出了抑鬱,用兩年半時間徹底戰勝抑鬱!那段時間裡,我不僅承受了抑鬱帶來的痛苦,同時也承受了親朋好友帶來的傷害。抑鬱症患者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這樣幾句話,但是親朋好友最常說的就是這樣幾句話!
  • 崔永元談抑鬱症 崔永元如何走出抑鬱症
    9月17日,曾經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的崔永元連續更新微博,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告誡患者朋友,重視病情好好配合醫生治療,這不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  崔永元如何走出抑鬱症?  9月17日晚,崔永元通過微博結合自己曾患抑鬱症的經驗發表看法,表示一定要重視自己的並且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稱:「總有人詩意盎然地說:抑鬱症就是一次心靈感冒。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在國內,精神心理領域醫療端和資訊端的供給仍處於早期階段,社群求生通道閉塞,這是任可的判斷。走出抑鬱症的「小黑屋」後,她創立了已有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