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魯婷婷
2020年2月9日下午,餘杭區第三人民醫院池冬菊、李斌、姚莉萍、徐建偉四人懷揣著「戰必勝」的勇氣與決心,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徵程」。今天是他們抵達武漢的第十天,從陌生到熟悉,從緊張到從容,他們順利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救治工作。面對嚴峻的疫情,他們傳來的戰疫日記滿是堅定與希望……
「一個小時,50張床位全部收滿」
2月10日 星期一 陰 ▏記錄人:池冬菊
我們是杭州第三批增援武漢醫療隊,我被分到了杭州醫療隊2隊負責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光谷院區E1-3重症病區,一個病區30名醫生、100名護士。
今天是到達光谷的第一天。上午院區安排了一場崗前感控培訓。原定培訓結束後回酒店暫作休息,晚上17:00,突然群裡緊急通知,馬上集合去醫院,今晚就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於是我們小隊成員在短短的兩分鐘內整裝待發。晚上11點病房就開始收治患者,一個小時的時間,病區50張床位全部收滿。
「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隊友」
2月12日 星期三 陰 ▏記錄人:池冬菊
昨天進行了分組,共9組,每組成員8-9名,我被分在了7組。我們小組總共9人,我是我們組的護理組長,需要統籌本組的病區護理工作,並進行組員工作安排,做好填補物資、清理垃圾、病區疫病護理等工作。突然間感覺壓力好大,換了一個地方上班,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隊友,對自己來說真的是一個極大挑戰。
昨天晚上我們進行了第一次輪班,大家全副武裝、互相鼓勵,進入病區前留下了合影。第一次進入陌生的病區,特殊的患者,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祈禱著平安。
「武漢很美,我願為你拼盡全力」
2月14日 星期五 雨 ▏記錄人:池冬菊
今天光谷下雨了,我不喜歡下雨,但是我希望這場雨能夠把疫情衝刷乾淨。昨晚的狂風暴雨,狂掃了整個光谷城市,一夜之間回到了寒潮。住在酒店的11樓,非常清晰地聽到外面的雨聲、風聲、東西被颳倒的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病毒你的猖狂、你的肆虐,是逃脫不了我們團結一心的中國人民,所有的醫療救援隊必會打敗你們,武漢、湖北終將迎來勝利的一天。
下午的時候,光谷開始下雪了,我坐在窗戶邊看著天空中的雪花飄落,內心平靜,外面的雪景很美,看著外面安靜的世界,由於病毒,失去了家人的團聚,失去的東西太多太多......
然而烏雲之下,醫護人員紛紛逆行而至,用自己的生命和病毒「廝殺」,而在這場搏鬥中我們護士和病毒貼得最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在上戰場前,我們強忍著淚水堅決地剪掉了長發,變成了男兒頭,英姿颯爽,踏上了抗疫之路。
武漢你很美,雖然我不能為你做什麼大事,但為你,我願意拼盡全力!
「強忍不適也要堅持」
2月14日 星期五 雨 ▏記錄人:姚莉萍
今天是16:00—20:00的班,工作時穿著隔離衣、防護服,帶雙層的帽子、口罩...... 儘可能密閉的防護措施讓人覺得透不過氣,進入汙染區(病區)十幾分鐘,只穿著短袖的我就已經出汗了。口罩、護目鏡壓得頭疼,耳朵疼,非常不舒服。但看到那些患者,看到一個個強忍著不適也在堅持工作的戰友,想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咬咬牙也就堅持下來了。
「呼吸到消毒液的空氣,也是幸福的」
2月15日 星期六 雪 ▏記錄人:李斌
2月14日的夜班,我們按照流程穿戴好防護服。但因為護目鏡戴得很嚴實,在進入病區10分鐘後,大家都出現了頭痛、噁心、嘔吐、窒息等缺氧的感覺,而且一旦穿好防護服,是不允許我們隨便用手去調整護目鏡的。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退出病區,就意味著要浪費很多套防護服,無法完成這裡的工作。我們只能相互鼓勵,適度地做下表情,暫時減輕面部護目鏡的壓力。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缺氧的感覺很煎熬,但隊員們都堅持了下來,並順利完成工作交接。當我們走出病房,脫去防護服的那一刻,呼吸到滿是消毒液的空氣,但是感覺太幸福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個白衣戰士都在拼盡全力。希望這場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讓武漢人民可以呼吸清新自由的空氣!
「天是冷的,心是熱的」
2月15日 星期六 雪 ▏記錄人:徐建偉
今天武漢的早晨顯得格外的冷,寒風並沒有缺席,早早地在迎接我們。脫下笨拙的防護服後,從醫院回酒店。雖說還戴著口罩,但是依稀能感受到外面的空氣很好。
回到酒店經過嚴格的消毒和簡單的洗漱之後便躺下了,可是才睡了2個小時就醒了,模模糊糊地看到外面下起了雪。想起了「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首詩,似乎有點相似。心中突然感慨萬千,不管是多惡劣的天氣,多糟糕的環境,我們始終會與大家一起負重前行。
「特別的標記」
2月16日 星期日 晴 ▏記錄人:池冬菊
昨晚夜班,病區患者穩定,前一小組提前告知工作量不多,為了節約防護物資,我們臨時決定4個人留在清潔區備用,5個人進入汙染區工作。進入病區後,我的護目鏡開始起霧,無法看清,就像個高度近視者,和組員的交班只能把本子拿得高高的,尋找護目鏡下一丁點清晰的地方。
穿著防護服,雙層的衣服,雙層的帽子口罩,雙層的手套再加一個護目鏡,好像成了太空人,走路都輕輕的,小心翼翼,怕防護服破洞暴露,幹活要比一般費力很多。脫下防護裝備後,每個人臉上、額頭都會留下「特別的標記」,要一天才可以褪去。
「一米同事」
2月16日 星期日 晴 ▏記錄人:李斌
上午8:30,我們下班坐車回賓館。賓館的院感措施做得越發規範,門口有專門的院感督導員,檢查我們的防護措施,指導我們手消毒,鞋底消毒,全身酒精噴灑,噴灑時兩個人都要間隔1米以上。電梯口有紙巾,特地黏在牆上,方便我們按電梯按鈕時使用。回到房間門口,我們脫下外出的衣服和鞋子,用物袋放在門外的箱子裡。換鞋走進房間的「緩衝區」,洗手後再換鞋進入我們的「清潔區」(也就是我們平時活動的房間區域)。
休息天,大家不能聚在一起談天,相互交流必須帶好口罩,間隔1米以上。剛開始有點不習慣這些繁瑣的程序,但是經過這兩天的工作及院感學習,我們都提高了自身防護的意識。我們笑稱彼此「一米同事」。
「一個都不能少」
2月17日 星期一 晴 ▏記錄人:池冬菊
到光谷已經一個多星期了,隊員們都慢慢適應了目前的工作狀態。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視線範圍只有眼前,走起路來還是比較可愛的,好像一隻只大企鵝。
今天是我們小組第四輪值班。小組成員從一開始的9人組合變成現在的6人組合,工作配合得越來越默契。大家互幫互助,感受到了一個大家庭的溫暖。
病房裡在給患者做治療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謝謝,你們辛苦了!
我的隊友們,加油!我們一個都不能少,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