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抑鬱症患者的獨白

2020-12-21 鋼鐵防彈玻璃心

當你感到抑鬱時,整個世界都是黑白的、灰濛濛的一片,什麼也看不清。你會覺得沒有動力,沒有快樂,甚至沒有悲傷——有時候,我真希望自己能哭出來,因為那樣會感覺好很多。

時間變得異常緊湊,每一秒都塞滿了麻木感,塵埃停滯在空中,耳朵裡發出「嗡嗡」的聲響。你的時間被無限地延長、變慢。你坐在椅子上發呆、思考著怎麼辦。這時,你無意間看了下電腦屏幕上的時間,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你以為你已經在這種無聊無欲無求的狀態中熬過了兩小時,而現實時間竟只過去了五分鐘。

「抑鬱症啊,我以前也得過,過段時間就會好了,沒事的。」。

沒有經歷過這種狀態的人,很難真正去理解,抑鬱是多麼可怕的一種狀態。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感覺,那大概是:生不如死。

當你處在這種狀態中的時候,思緒會不受控制地開始「翻滾」:

「我總得做點什麼事情吧。」

「為什麼我不想做這件事?」

「為什麼我連那件事情也不想做了?」

「那我以後該做什麼?」

「以後都會是這種感覺嗎?」

「我好難受,但是不知道怎麼表述。」

「我是不是該和她/他傾訴一下。」

「我不想麻煩別人。」

「沒人能理解我。」

「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我死了我的父母怎麼辦?」

「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你開始思考如何脫離這種狀態。方法很多,也很簡單——跑步、聽歌、冥想、聊天、玩遊戲。但你一定會覺得這些事情毫無意義,沒有邁出第一步去做這些事情的勇氣與動力。許多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就是瞄準了這一問題,改變你的思維方式,讓你有勇氣去做那些幫助你脫離抑鬱情緒的事情,邁出第一步。

嘗試過運動減肥的人可能非常能理解這一點:跑步的整個過程中,最困難、最痛苦的點不是在跑了幾百米以後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而是在最開始,你下定決心、穿上跑鞋、決定去跑步的那個瞬間——後面的運動只是走走流程罷了。

感到麻木時,人們總希望感覺到些什麼。這時,邪惡的想法開始逐漸瀰漫。有的人拿起筆、有的人拿出刀、有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具,只好選擇自己手上的指甲——這時,你會驚人地發現,想傷害自己真的太容易了。你開始使用這些工具,在自己的身體上開始「作畫」,留下痛苦的記號。疼痛產生的感覺讓你「感覺到自己活著」,將你從麻木的情緒中抽離。這些記號,實際上是抑鬱症患者向外界發出的求救信號。

極端的情況下,人們會想到死亡。對於任何問題和矛盾,死亡都是人們觸手可及的一種解決方法,但它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選擇死亡,不是因為不怕死、自私、懦弱、衝動。他們也怕疼,他們也不想傷害自己的親人,人們指責他們的那些理由,他們全都考慮過,一千次、一萬次、十萬次、百萬次。

只是他們處在抑鬱的矛盾中,這種矛盾太痛苦——他們怕死、怕疼、怕失去親人、怕失去理想和目標,但是他們更害怕活著,具體來說,是害怕那種毫無意義的麻木感,害怕他們餘生都會與這些麻木感作伴。所以這些人才會做出常人看起來無法理解的行為。

可以想像,如果某天我也走上了這條路,那麼人們會紛紛議論:

「年紀輕輕,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你們這一輩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那時候吃飽喝足就滿足了。」

「哪來的什麼抑鬱症,就是太懶了。」

「你這樣做,為你的父母考慮過嗎?為你的親人朋友考慮過嗎?」

「你忘了你的理想嗎?」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漂流著的孤島。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太難了。想要對別人的行為評頭論足,太簡單了。

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抑鬱症患者為了努力地活下去,做出過多少努力。

這麼說可能挺不要臉的,但我是一個極其有毅力的人。

大學的時候,因為想長高,我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來跑步、摸高、倒吊,課餘時間研究運動科學、人體骨骼科學。三年風雨無阻,無奈遺憾落幕。

那之後,作為一名男生,我琢磨著可以用一個好身材來彌補身高的缺陷。於是我開始健身、研究食譜和動作標準。「你胸好大」——這是不少朋友對我做出的評價,對此我印象深刻,也暗自歡喜。

其實很早就查出過抑鬱症,但我那時並不相信、也不了解這種疾病,所以不以為然。我覺得我只是性格比較內向。所以大學、研究生六年間,我嘗試做出改變。我努力參加各種社團、學校組織、公司實習、飯局派對等活動,朋友是交到不少,但我總覺得不舒服,我還是很內向。

研究生畢業後再次診斷出抑鬱症和焦慮症,那時我明白,再不做出改變,自己可能要做一些傻事了。於是我選擇辭掉了一份有大好前途的工作,在家靜養。

期間,為了了解如何對抗抑鬱症這種疾病,我讀了不下40本心理學相關書籍,了解了心理學的各大流派,學習了許多抗抑鬱練習方法,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做相關的練習,挖掘自己的「心魔」。

我曾渴望擁有一副健美的軀體。因此,在研究生期間,我瘋狂地健身,食用高熱量的增肌粉,但我的體重始終不怎麼見漲。然而,幾個月前,因為抗抑鬱藥物的作用,我無緣無故地胖了20多斤。直到某天站在稱上,看到這驚人的數字和自己的小西瓜肚,我表示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我腹肌呢?

於是,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通過節食和運動減掉了20多斤。

這些話不該由我自己說,但我的確是一個勤奮努力、積極向上、極有毅力的人。但就是這樣的我,在面對抑鬱情緒時,像個廢物一樣毫無辦法。

你還覺得我懶嗎?

我說的這些,僅僅是我所面臨問題的冰山一角。

抑鬱症的風越刮越大,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這種疾病,所以我們談論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容易把話題「偏移」到抑鬱症上。

在我的診斷報告上,除了抑鬱症外,還有焦慮症在一旁「陪襯」。焦慮症有許多種類,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社交恐懼症。我在人多的地方會感到頭暈目眩、極其焦慮、有時甚至會有「被一群人猥褻」的感受。

心理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都會產生軀體化症狀:睡眠障礙、便秘、腸胃炎、顳下神經紊亂、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這些症狀大部分都是由於植物神經紊亂而導致的(簡言之:心情不好)——這意味著這些症狀幾乎沒法治,除非你把精神疾病調理好。

抑鬱症患者大多會面臨睡眠問題。最開始會感覺有些睡不著,漸漸地會出現早醒的症狀,開始頻繁做夢。

醫生會給你開一些安眠藥來輔助你的睡眠,這些藥物一開始很有效,但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哪怕你吃了安眠藥,也還是睡不著。於是醫生幫你調整劑量、換了一批又一批的藥。你試圖尋找中醫、心理諮詢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結果這一切就好像是個鬧劇——你依舊睡不好,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你是否能夠體會這樣的心情:當覺得身體有諸多不適時,你去醫院各科室向醫生表示你的情況,檢查後得到的答覆令人驚奇的一致:你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辦法,你要先把精神疾病看好,去和你的主治醫生溝通一下。

因為睡眠和腸胃問題,我已經不止一次產生瀕死的感覺了。明明已經累到垮掉,躺在床上還是睡不著的那種感覺,實在是太折磨人了——你還記得文章第二段嗎?好不容易睡著了,噩夢就吵吵嚷嚷地來找你了。做夢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當你對自己不太友好的時候。

我沒有努力過嗎?

冥想、運動、音樂、閱讀,能想到的方法我都嘗試過,並且一直在堅持。

因為睡覺的問題,我每天醒著的時間只有約8小時。就在這些時間裡,我努力完成起床、吃飯、工作、運動這些事情。

現實不像小說和影視劇那樣理想。有的時候呀,我們真的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再怎麼努力,事情就是沒有變好,我們只能等,痛苦地等。等哪天看到流星墜落,趕緊在心中許個願望,讓自己成為一個正常人,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就行,不聰明不好看也沒關係。

現在支撐著我的,就是我的理想、我的父母、和那些關心我的人了,謝謝你們。

這就是我對抑鬱症的感受。如果這是一篇高考作文,我估摸著會是個0分作文吧。我也想升華一下主題,讓一切看起來積極、高尚一點。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懂抑鬱症患者嗎?抑鬱症的內心獨白!
    每一個抑鬱症患者其實都非常善良,她們感性,常常懷念過去思考未來,他們腦子裡都是別人的話語,或開心,但更多的只有刺人的話。你真的懂抑鬱症患者嗎?①她們會無限放大你不好的旁白,哪怕只是無意間的一句話,也能讓她們在黑夜裡自我反思抱頭痛哭。
  • 抑鬱症患者的獨白:抑鬱了,該怎麼辦
    昨天一個朋友跑來問我,談了一個有抑鬱症的女朋友,該怎麼辦? 他跟女朋友在一起一年了,最近卻發現她的行為越來越怪,總是為了一丁點的小事就大發脾氣。 抑鬱症折磨的不僅僅患者本人,還有那些愛著她的人。 - 01 -如果你身邊有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或者親人,下面這段抑鬱症患者的獨白也許可以讓你更加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當我的抑鬱症發作時,我有如下的狀態,請朋友們理解。
  • 抑鬱症患者的苦有誰憐,記錄幾個抑鬱症患者的心裡獨白
    #重度抑鬱症患者#最近老是被「抑鬱症」這三個字弄得睡不著覺,感覺自己都快抑鬱了,所以今天分享幾個抑鬱症患者病例。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希望這個世界對待他們寬容一點,報以微笑。故事1:一個91年的男孩,從小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學習也可以。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如果你是一名抑鬱症患者,建議你從事這五種工作
    抑鬱症是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臨床上將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臨床表現一般而言,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患者臨床表現是接近的。主要包括情緒低落、思想悲觀、度日如年、極度的自我否定,他們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活著毫無意義,整日被無助感充斥,導致他們經常會產生妄想、幻聽,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
  • 抑鬱症患者:這幾種方式,是抑鬱症的天敵,非常適合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患者很多都很困擾,究竟如何才能走出抑鬱症,戰勝它,並且永不復發。臣曾就是一名抑鬱症患者,所以臣明白,也能夠理解,各位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今天臣要帶大家看的,就是專門對付抑鬱症的幾種方式,堪稱是抑鬱症的天敵,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1.抑鬱症從何而來,從心而來。
  • 馬思純為證明演技,挑戰出演抑鬱症患者,評論褒貶不一!
    演員馬思純,自出道以來,演技和身材一樣,忽高忽低,忽胖忽瘦,一直備受質疑,近日,馬思純在《最美表演》舞臺上出演短片《救》挑戰全程零臺詞演抑鬱症!黑色鏡頭代表內心獨白,彩色鏡頭代表現實世界。《救》馬思純在短片中零臺詞表演一個抑鬱症患者,內心活動全靠面部表情來演繹,她時而蹙眉憂傷,時而天真露出笑容,時而瘋狂,時而沉默,一看就是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患者。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嫌疑人滕某被鑑定為抑鬱症患者。 2019年1月18日, 在濟南市天橋一居民小區內,一名男子在殺害父母,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之後,跳樓自殺身亡。根據警方調查,該男子曾經服用過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頻繁瀏覽抑鬱症相關網頁,並且記錄了自己強烈的厭世想法,以及自己不在的話,對家人未來生活的擔憂。
  •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無數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獨白)
    2019.12.4華晨宇一曲《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為飽受抑鬱症困擾的人帶去溫柔的旋律,給他們黑暗的世界送去一縷光。抑鬱症是真的可以摧毀一個人,人們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那是在這個花團錦簇的太平盛世裡,她們看到的僅僅是滿目瘡痍。
  • 抑鬱症患者病歷
    雙喜說,抑鬱症的起源可能只是心中一個小小的心結,當沉浸在這種情緒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很容易就滑向一個深淵。雙喜是一位抑鬱症患者,8年前,當他親身經歷自己同行西藏的朋友遭遇車禍意外去世後,這個心結就像一顆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和蔓延。2015年10月,在南京工作的雙喜被診斷為抑鬱症。
  • 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日記:我還年輕,還死不了
    我把這樣的狀態稱為發病,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正常的情況。我不知道自己還算不算是一個正常的人。我不知道這樣打字,記錄下自己的心情,發洩完之後能不能令自己好過一些。我很害怕。幸好,明天是周六。我不知道別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是怎麼樣克制自己,好好過日子的。
  • 抑鬱症患者家屬,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決定患者得到幫助還是毀滅
    尤其是,當家人指責抑鬱症患者的時候,那種情感上的刺激和心靈上的打擊,對患者來講只能用恐怖來形容!抑鬱症患者在家裡的處境很艱難,既要承受抑鬱症帶來的各種痛苦,也要承受來自最親的人施加的各種壓力。如果家屬扮演的是一個牽引者的角色,可以讓抑鬱症患者得到來自家人的支持與幫助,那麼患者走出抑鬱,戰勝抑鬱的勝算就很大。如果家屬扮演的是一個助推者的角色,不僅不能給到抑鬱症患者他想要的幫助,反而給了他更多的傷害,那麼抑鬱症患者的症狀只會加重,並且會很難走出抑鬱,何談戰勝抑鬱呢?
  • 抑鬱症患者的自訴
    抑鬱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跟工作抑鬱症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得的,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麼叫抑鬱症。因為那時候我在不到半年內失去三個至親——爸爸、外公、外婆。就這樣大學畢業了,抑鬱在醫生跟藥物的幹預下也得到緩解從重度抑鬱到中度……我解釋一下什麼叫微笑型抑鬱吧微笑型抑鬱症早期有哪些表現患有微笑型抑鬱症的患者,會用自己情緒不好,來掩蓋自己患病的事實。
  • 抑鬱症:如何勸說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
    這是因為開始服用抗抑鬱藥後,患者身體上的行動力增加,但是情緒和心境還沒有恢復,在剛剛開始恢復時得到了原來想自殺卻沒有的行動力。而更讓家人和親友頭疼的是患者拒絕治療,這是一個極為頭疼的問題。家人和朋友可以說服親人接受抑鬱症治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幫助抑鬱症患者得到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家人和朋友往往不確定如何說服親人去看醫生。
  • 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
    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患者的人,只要開導一下,多安慰下,多鼓勵下,就會好起來的,殊不知,抑鬱症這個慢性心理疾病,是無法通過意識層面上的勸導、安慰起到作用的。 作為抑鬱症的家屬或者朋友,應該告訴患者本人,這個病是可以治癒的,事實上也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只要通過科學的治療,何謂科學的治療,在阿秋老師看來就是: 接受事實+去醫院+吃藥+運動+心理諮詢+自我情緒管理+傾訴+融入正常的社交、工作,就一定可以治癒的。
  • 給抑鬱症患者家屬的一封信
    1、不要試圖叫抑鬱症患者振作,通過意志力來對付疾病,因為患者做不到,抑鬱症使他們身不由己,不要過於較真 2、不要隨意評價患者「吃飽了沒事幹,閒出病來」,憑空得病來。
  • 如何保護抑鬱症患者?
    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抑鬱症患者,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01 抑鬱症的症狀 輕度抑鬱症患者一般會缺乏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疲勞、出現睡眠質量下降、無精打採、意志消沉、心態消極等。
  • 抑鬱症患者的無言感受
    「你就是想得太多」「你就是矯情、閒得慌」「哎呀看開點,多大點事啊」這些,都是抑鬱症患者經常能聽到的回答。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我是一名「70後」大叔,幾乎與動漫絕緣。但最近我一口氣看完了一部漫畫作品——《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這篇短小精悍的漫畫作品記錄了作者罹患抑鬱症20年的親身經歷。作者從小遭受了大量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父親的粗暴教育。
  • 抑鬱症:家屬在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時,這五個建議至關重要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 )我曾經也是一名重度的抑鬱症患者,如今已經康復兩年了,而且自己的狀態越來越棒,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都不會再被抑鬱症給牽絆住了。面對抑鬱症,你越是不畏懼它,那麼你就越是瀟灑和輕鬆;你越是恐懼和悲觀害怕,那麼你的命運就越會被自己的這種詛咒帶向深淵。我們必須有意識的來具備這樣的一種心態和思維。當然,在心態、思維、認知上不斷提升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藉助一個科學的治療手段,比如:藥物的介入,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