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到抑鬱時,整個世界都是黑白的、灰濛濛的一片,什麼也看不清。你會覺得沒有動力,沒有快樂,甚至沒有悲傷——有時候,我真希望自己能哭出來,因為那樣會感覺好很多。
時間變得異常緊湊,每一秒都塞滿了麻木感,塵埃停滯在空中,耳朵裡發出「嗡嗡」的聲響。你的時間被無限地延長、變慢。你坐在椅子上發呆、思考著怎麼辦。這時,你無意間看了下電腦屏幕上的時間,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你以為你已經在這種無聊無欲無求的狀態中熬過了兩小時,而現實時間竟只過去了五分鐘。
「抑鬱症啊,我以前也得過,過段時間就會好了,沒事的。」。
沒有經歷過這種狀態的人,很難真正去理解,抑鬱是多麼可怕的一種狀態。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感覺,那大概是:生不如死。
當你處在這種狀態中的時候,思緒會不受控制地開始「翻滾」:
「我總得做點什麼事情吧。」
「為什麼我不想做這件事?」
「為什麼我連那件事情也不想做了?」
「那我以後該做什麼?」
「以後都會是這種感覺嗎?」
「我好難受,但是不知道怎麼表述。」
「我是不是該和她/他傾訴一下。」
「我不想麻煩別人。」
「沒人能理解我。」
「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我死了我的父母怎麼辦?」
「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你開始思考如何脫離這種狀態。方法很多,也很簡單——跑步、聽歌、冥想、聊天、玩遊戲。但你一定會覺得這些事情毫無意義,沒有邁出第一步去做這些事情的勇氣與動力。許多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就是瞄準了這一問題,改變你的思維方式,讓你有勇氣去做那些幫助你脫離抑鬱情緒的事情,邁出第一步。
嘗試過運動減肥的人可能非常能理解這一點:跑步的整個過程中,最困難、最痛苦的點不是在跑了幾百米以後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而是在最開始,你下定決心、穿上跑鞋、決定去跑步的那個瞬間——後面的運動只是走走流程罷了。
感到麻木時,人們總希望感覺到些什麼。這時,邪惡的想法開始逐漸瀰漫。有的人拿起筆、有的人拿出刀、有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具,只好選擇自己手上的指甲——這時,你會驚人地發現,想傷害自己真的太容易了。你開始使用這些工具,在自己的身體上開始「作畫」,留下痛苦的記號。疼痛產生的感覺讓你「感覺到自己活著」,將你從麻木的情緒中抽離。這些記號,實際上是抑鬱症患者向外界發出的求救信號。
極端的情況下,人們會想到死亡。對於任何問題和矛盾,死亡都是人們觸手可及的一種解決方法,但它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選擇死亡,不是因為不怕死、自私、懦弱、衝動。他們也怕疼,他們也不想傷害自己的親人,人們指責他們的那些理由,他們全都考慮過,一千次、一萬次、十萬次、百萬次。
只是他們處在抑鬱的矛盾中,這種矛盾太痛苦——他們怕死、怕疼、怕失去親人、怕失去理想和目標,但是他們更害怕活著,具體來說,是害怕那種毫無意義的麻木感,害怕他們餘生都會與這些麻木感作伴。所以這些人才會做出常人看起來無法理解的行為。
可以想像,如果某天我也走上了這條路,那麼人們會紛紛議論:
「年紀輕輕,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你們這一輩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那時候吃飽喝足就滿足了。」
「哪來的什麼抑鬱症,就是太懶了。」
「你這樣做,為你的父母考慮過嗎?為你的親人朋友考慮過嗎?」
「你忘了你的理想嗎?」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漂流著的孤島。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太難了。想要對別人的行為評頭論足,太簡單了。
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抑鬱症患者為了努力地活下去,做出過多少努力。
這麼說可能挺不要臉的,但我是一個極其有毅力的人。
大學的時候,因為想長高,我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來跑步、摸高、倒吊,課餘時間研究運動科學、人體骨骼科學。三年風雨無阻,無奈遺憾落幕。
那之後,作為一名男生,我琢磨著可以用一個好身材來彌補身高的缺陷。於是我開始健身、研究食譜和動作標準。「你胸好大」——這是不少朋友對我做出的評價,對此我印象深刻,也暗自歡喜。
其實很早就查出過抑鬱症,但我那時並不相信、也不了解這種疾病,所以不以為然。我覺得我只是性格比較內向。所以大學、研究生六年間,我嘗試做出改變。我努力參加各種社團、學校組織、公司實習、飯局派對等活動,朋友是交到不少,但我總覺得不舒服,我還是很內向。
研究生畢業後再次診斷出抑鬱症和焦慮症,那時我明白,再不做出改變,自己可能要做一些傻事了。於是我選擇辭掉了一份有大好前途的工作,在家靜養。
期間,為了了解如何對抗抑鬱症這種疾病,我讀了不下40本心理學相關書籍,了解了心理學的各大流派,學習了許多抗抑鬱練習方法,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做相關的練習,挖掘自己的「心魔」。
我曾渴望擁有一副健美的軀體。因此,在研究生期間,我瘋狂地健身,食用高熱量的增肌粉,但我的體重始終不怎麼見漲。然而,幾個月前,因為抗抑鬱藥物的作用,我無緣無故地胖了20多斤。直到某天站在稱上,看到這驚人的數字和自己的小西瓜肚,我表示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我腹肌呢?
於是,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通過節食和運動減掉了20多斤。
這些話不該由我自己說,但我的確是一個勤奮努力、積極向上、極有毅力的人。但就是這樣的我,在面對抑鬱情緒時,像個廢物一樣毫無辦法。
你還覺得我懶嗎?
我說的這些,僅僅是我所面臨問題的冰山一角。
抑鬱症的風越刮越大,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這種疾病,所以我們談論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容易把話題「偏移」到抑鬱症上。
在我的診斷報告上,除了抑鬱症外,還有焦慮症在一旁「陪襯」。焦慮症有許多種類,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社交恐懼症。我在人多的地方會感到頭暈目眩、極其焦慮、有時甚至會有「被一群人猥褻」的感受。
心理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都會產生軀體化症狀:睡眠障礙、便秘、腸胃炎、顳下神經紊亂、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這些症狀大部分都是由於植物神經紊亂而導致的(簡言之:心情不好)——這意味著這些症狀幾乎沒法治,除非你把精神疾病調理好。
抑鬱症患者大多會面臨睡眠問題。最開始會感覺有些睡不著,漸漸地會出現早醒的症狀,開始頻繁做夢。
醫生會給你開一些安眠藥來輔助你的睡眠,這些藥物一開始很有效,但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哪怕你吃了安眠藥,也還是睡不著。於是醫生幫你調整劑量、換了一批又一批的藥。你試圖尋找中醫、心理諮詢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結果這一切就好像是個鬧劇——你依舊睡不好,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你是否能夠體會這樣的心情:當覺得身體有諸多不適時,你去醫院各科室向醫生表示你的情況,檢查後得到的答覆令人驚奇的一致:你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辦法,你要先把精神疾病看好,去和你的主治醫生溝通一下。
因為睡眠和腸胃問題,我已經不止一次產生瀕死的感覺了。明明已經累到垮掉,躺在床上還是睡不著的那種感覺,實在是太折磨人了——你還記得文章第二段嗎?好不容易睡著了,噩夢就吵吵嚷嚷地來找你了。做夢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當你對自己不太友好的時候。
我沒有努力過嗎?
冥想、運動、音樂、閱讀,能想到的方法我都嘗試過,並且一直在堅持。
因為睡覺的問題,我每天醒著的時間只有約8小時。就在這些時間裡,我努力完成起床、吃飯、工作、運動這些事情。
現實不像小說和影視劇那樣理想。有的時候呀,我們真的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再怎麼努力,事情就是沒有變好,我們只能等,痛苦地等。等哪天看到流星墜落,趕緊在心中許個願望,讓自己成為一個正常人,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就行,不聰明不好看也沒關係。
現在支撐著我的,就是我的理想、我的父母、和那些關心我的人了,謝謝你們。
這就是我對抑鬱症的感受。如果這是一篇高考作文,我估摸著會是個0分作文吧。我也想升華一下主題,讓一切看起來積極、高尚一點。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