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印祖文鈔讓我體會到了「開智增慧」的法喜

2022-01-25 之西舫主人

                            之西舫主人 攝

【印祖開示】凡對在家人說法,必須先要令彼各恪盡其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能如是,則為世間善人。再加以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方可不愧為佛弟子。每見修行之人,多於倫理有愧,不但不易感佛,而且易招譏毀。在家人如是,出家人亦然。凡一切人,不盡己分,妄說大話。皆自欺欺人之邪惡敗類,尚不得名之為好人,況可以冀其了生死乎。(恭摘錄自《印光大師文鈔·答超一師書》)

[個人感悟]印祖明確指出,怎樣才是"方可不愧為佛弟子",和對"不盡己分"嚴厲批評用"邪惡敗類"重話,並慈悲至極苦口婆心指出這樣的人連好人都談不上,還能了生死嗎?

【印祖開示】如來說法,悉順人情,不強人以所難。如受優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隨人意。即如淫戒,出家則須全斷,在家則唯制邪淫。以男女居室,大倫所關,故不為制。然既受佛戒,必須節慾。若不為宗祀,唯圖快樂,雖不犯戒,亦有大過,不過比邪淫為輕減耳。菩薩處俗既有妻室,雖無慾念,亦當俯順人情,時行夫婦之事。以凡夫不能無情,若欲絕不與相親,則或出怨恨,致起毀謗佛法之釁。不但不能增長善根,或致造謗業,墮落惡道。以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乃曲順人情,巧設方便之大慈悲也。但當節慾,不必絕欲,一季一親,庶不致妻有怨望之苦,於汝修持亦無礙,且可以誘令修持淨業。當云:若不修行淨業,即永與絕交,彼自會勉而行之。至於生子與否,固不須論。以汝兄弟子甚多,豈必自己有子,方為不絕先祖之嗣哉。良以夫婦相處,殆有夙緣。不能使其種善根,忍令致彼墮惡道乎?《詩》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孔子曰,父母其順矣乎。汝一意修行,斷絕欲事,彼或長時怨望,或致抑鬱而死。汝果上品上生,固無大礙。否則於親有拂意之咎,於妻成怨對之人,亦屬大累。較稍開欲事之累,深之多多矣。光為僧人,斷不勸人造業。人既以身從汝,當盡夫婦之道。此實修行要義,倫常至情。祈發菩提之心,攝彼不知欲為苦本者,同生無欲之極樂世界,庶可不負夙生有緣,今為夫婦矣。(恭摘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三(復周群錚居士書)》)

[個人感悟]這是印祖關於"在家念佛弟子盡夫婦之道"的慈悲法語。注意印祖這句話:"人既以身從汝,當盡夫婦之道。此實修行要義,倫常至情。"印祖對於在家念佛弟子,是把"當盡夫婦之道"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此實修行要義"的"修行"、"要義"的高度。

【印祖開示】念佛一法,人人皆可在家修持,何必定要入社。但祈普為大眾,依淨土法門之義,委曲開導。令一切男女,各盡其職,敦倫守分,兼以念佛求生西方。能如是,則生為良民,沒預海會,豈唯出家人能提倡,而餘人不能提倡也。若不務敦倫守分,並腳踏實地,精修淨業。縱令會眾逾百千萬,也只是魔眷縱橫,適足以為佛法累耳。(恭摘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補《復馬香瑞居士書》)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恭摘錄自《印光大師文鈔• 一函遍復》)

彼世之不盡已分,以敦孝慈,妄欲冀附於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例。雖佛力法力不可思議,由自己心地不正,與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相反,斷難獲永離眾苦常受諸樂之果矣。修淨業者,尚鑑之哉。(恭摘錄自增廣印光大師文鈔卷四《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隱》)

[個人感悟]做在家念佛弟子就是"一切男女,各盡其職,敦倫守分,兼以念佛求生西方。"這樣做後所得果報是:"能如是,則生為良民,沒預海會",即今生在生時是善良人民,今生命終時去處則是——現在已經預訂到的蓮池"海會"("清淨大海眾菩薩")。注意印祖這句話:"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對在家念佛弟子而言。"一心求往生的"在家念佛弟子不得不警惕深思啊!印祖上述開示與"只要信願俱足,念佛一念都可往生"是完全不矛盾的,是完全圓融一體的。而要真懂這點,應該需要"智慧"達到一定水平才行,否則無論別人怎麼說,您很可能也懂不了、或者看似懂了其實不是"真懂"(即不會"真心"並"充分真做行動於平時生活中"——您的父母及旁人不會由衷評說您"確是一個大孝子",您的配偶(如果您已婚的話)不會由衷評說您"你確實是十分地愛惜我,能有你這麼好的丈夫/妻子是我一生最大的福氣、我感到很幸福",您的孩子不會十分親密地向您表示"爸爸/媽媽對我至極的慈愛,我一直在收到著",您周圍的人不會由衷評說您"你確是一個十分好心善良的人"),而要"智慧"達到這個水平,個人認為我們凡夫只能依靠這三點:1.堅持至誠念佛多念佛,這對開智增慧最快最大。2.多供養布施、行善培福,就會像大安法師開示強調的那樣——"福至心靈",錢少者完全可以"內財供養、法供養、敦倫盡分、做世間善人好心人"來培福,而且佛教還有"三分為滿,千金為半"典故(百度一下就可知詳細)。3.多真心懺悔。總之真心竭誠盡力改過遷善。我個人就是用這三個看似老生常談的方法努力踐行數年後,逐漸體會到了一些"開智增慧"的法喜,進而才真懂上述及印祖文鈔這些慈悲教誨的。才真懂"無欲無求、四大皆空"並非佛心、佛教根本質,佛心根本是"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視所有眾生為己一子、拔苦予樂最終讓其也成佛)+"智慧"(無所不知的一切總智),而其中"智慧"又是為"慈悲"服務的,所以最後"佛心根本是慈悲"!而佛教根本質源於佛心,所以佛教(大乘佛教)根本質也是"慈悲"!真懂這個,您就很容易理解印祖為什麼苦口婆心教誨在家念佛弟子要首先做"世間善人、好心人"了,如果一個念佛弟子不是這樣的心思,他確實是與"我等眾生大慈父"——彌陀慈父完全"心不合"啊!而當我用上述三法實修增慧後,我發現自己自動自覺就自願、自求、真心、真做:竭誠盡力(克服我自己的深厚貪瞋痴毒垢)"先做一個世間善人、好心人"——即印祖教誨的"敦倫盡分"。

我現在"真心懂得"一個在家念佛弟子應該是這樣的:即學佛又實修,學與修缺一不可,尤其是修,可能有不少師兄只注重或喜歡學而忽略修,而印祖文鈔多次強調必須實修及修所帶來的(只學不修者難以得到的)重大利益(印祖文鈔中反覆強調必須實修、及實修中的"至誠懇切恭敬""信願西方極樂世界")。

我通過實修文鈔實際獲得的利益,包括增慧真懂如下:

一個在家念佛弟子應該就是這樣一個人:通過學修並重,尤其是修上述三法實修、尤其其中的"至誠懇切恭敬信願念佛實修"喚醒我心內底本具有的如來佛性中的善根、好心人根、及慧(包括善解人意之慧),善根發露顯生、慧根發露顯生等等,自己會自動自覺就自願、自求、真心、真做:竭誠盡力(克服我自己的深厚貪瞋痴毒垢)"先做一個世間善人、好心人"——即印祖教誨的"敦倫盡分",進而"真懂"淨土經論、印祖文鈔等佛言祖語的教導(包括其中"看似不同實際上圓融一體的說法")等等利益。這樣真正落實做到印祖教誨敦倫盡分時,同時兼至誠信願念佛求生極樂,這兩件事同時都真正落實好做好了,就可算是印祖所開示(大意)的"方不愧為在家念佛弟子,此生命終時必生西方"。

相關焦點

  • 實修攝要(下) | 理饒朗巴
    接上文:實修攝要(上) | 理饒朗巴三、後行實修護持方式後行分三:修;行;果。
  • 人生中的「智」與「慧」
    中華傳統文化是智與慧結合的文化。但是很多人學習傳統文化將智與慧割裂甚至對立起來,有些傳統文化機構甚至說,讀傳統文化經典書架上的其他書籍都可以丟了。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裡面只有一個地方提到「慧」這個字,「智慧出,有大偽」,而道德經裡面的「明」更接近「慧」。「慧」更多出現在佛學的經典中。
  • 世間萬象的觀察和實修體悟:為什麼說得道者鳳毛麟角.
    話說回來,經歷了自古到今,那麼多修行者的實踐和總結,在當今時代,親身實證後結合現代人的心性和環境,也能找到契合的適當法門得以成就。但絕不是說得道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當今社會中真正有緣得遇修行之門之人並不多,能在群裡相聚本身就是增上之緣,由千人而二十幾人,在精修群裡的各位,只要正念不輟,精進修持,一定會有成就。
  • 如何在解脫之道上修足福慧
    有網友比較感興趣,問及到一些修法上的具體問題,為此小編今天就與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關於如何修福、修慧的問題,由於佛法涉及眾多法門和多種角度的解讀,同一問題的回答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小編也只是從個人所認知的方面為大家提供些參考建議,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老師能及時指正。
  • 本煥老和尚:發菩提心 培福修慧
    我每次來河北都覺得很不同,變化很大。這次我看到這麼多居士來歡迎我,聽我 講開示,這說明佛法是不可思議的。淨慧法師在這裡,這裡的佛教,這裡的道場就能發揚光大。他經常在這裡給大家講經說法,宏揚佛法,使得很多的人都來相信佛法,修學佛法,行持佛法,培福修慧,這是很難得的。剛才講到佛法不可思議,就因為有了淨慧法師在這裡說法,在這裡宏揚佛法,你們大家才有機會聞法。聞了法以後就要修、就要學。
  • 洞明世事,眾生皆醉我獨醒,大丈夫應當要有這樣的信念啊!!
    雖然苦樂的受用不同,他們的忙卻是一樣的,都一直忙到死為止。       然而他們的心識並不會隨身體死亡而消失,仍然還要隨業去投胎出生,出生之後又開始忙,又要一直忙到死。      洞明世事,眾生皆醉我獨醒,大丈夫應當要有這樣的信念啊!!
  •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印光法師文鈔摘錄 原文+白話)
    因果者,世出世一切聖賢,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然此心性,人各自具。真常寂照,妙莫能名。只因迷而未悟,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心性之力,起惑造業,由業墮苦。展轉沉迷,輪迴六道。盡未來際,了無出期。致我釋迦牟尼世尊,特垂哀愍,興無緣慈,運同體悲。不離寂光,示生世間。精修梵行,成等正覺。於是嘆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 修慧不修福,善緣難具足,下一句是什麼?
    在《金剛經》第二部分(《究竟無我分第十七》——《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中,在「外離一切相」的基礎之上,從心入手,破除世人對「能得」「所得」的執著心。如同對一個學生來說,通過努力學習,獲得了好的成績,自然會生起我能得到好成績的「能得」與「所得」之心。同樣,菩薩在修道的過程中自然會得法、證果、度眾,並能召感好的果報。
  • 4、順願念佛普利九界——五門修法順入果覺顯用本智||淨土法門的傳承
    我們講萬事萬物是無我的,萬法是無我的,名言也是無我的。我們怎麼運用它?實際是從不同角度提醒我們,哪個角度理解了就是發心,哪個角度得利益了就是真實。說所依、緣起、果地覺,講種種因緣無外乎是引導我們,引導我們走出名言,不要被它埋沒,不要死於句下。學佛在這個地方本來是方便,反而給自己帶來麻煩了。像你買臺汽車,沒有開,反而推它去——它是給我們帶來載負的代步工具。
  • 《寶篋印陀羅尼經》講記
    但這一部《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是已經普傳的一部大法,人人都可以修學,所以大家放心努力的修持就好!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修學此經,發心一定要正確!不是說學會以後去不會的人面前炫耀,你們看我都會了,你們不如我吧;我學會後給別人超度,讓別人恭敬供養我,確實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人。這樣的發心實在是顛倒愚痴!
  • 京都一乘院智廣大阿闍梨晉山式圓滿
    嘉賓致辭(從左至右依次為:釋計華法師、釋悟然法師、法標·安椎扣老師)武覺超大僧正說:「天台密教是一千兩百年前由慈覺大師圓仁從中國長安傳回到日本的密法。智廣大阿闍梨以唐密在中國的重興作為自己的目標,讓我覺得非常了不起並由衷地敬佩。此次晉山後的一乘院,會作為唐密復興在日本的根據地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對此抱有很大的期待。
  • 正念實修訓練的10大好處!
    我自己開啟正念實修已經第八個年頭,在這八年的正念實修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當我們每天沒有養成每日正念實修的習慣,就會無意識的深陷在自己的妄心、妄念中痛苦不堪。 不但無法深入覺察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需要,同時深陷在妄心、妄念中根本不知道為自己的人生做正確的選擇。
  • 《女丹經典》:一部凝結曹祥貞大師修煉體會的女性實修手冊,千金難求的女丹秘典!
    《女丹經典》,就是一部凝結「天下第一坤道」華山曹祥貞大師修煉體會的坤道(女性)實修手冊,誠為千金難求的丹道秘典!《女丹經典》,就是一部凝結曹祥貞大師修煉體會的坤道(女性)實修手冊,誠為千金難求的丹道秘典!
  • 《新編嶽陽樓記》山林子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詩
    新編嶽陽樓記 (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詩)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淺談《妙法蓮華經》的文學審美,見者法喜充滿,閱者增福增慧!
    「權」並無離開「實」,以佛乘來講是「實」,但對眾生來說是「權」。3.《法華經》的譯本3.1《法華經》的梵文本《法華經》是現存少數尚有梵文原典可考的佛經之一。經中釋迦牟尼佛闡述運用譬喻的意義:1.取其傳法方便,2.譬喻引導眾生遠離諸著,3.巧說諸法,悅可眾生,4.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 天親菩薩論大乘禪三關:人無我智、法無我智、真如正智
    離能取所取故無增。立正因果故不減。無無因及不平等因。二空及十二緣生即是其自性。如偈言。是有是無由依諸量可決是非。一切量中證量最勝。若塵實無如此證智。云何得起。所謂我證如此。 證智如夢中  如夢時。離塵見山樹等色。無有外塵。證智亦如此。 是時如證智  是時不見塵 云何塵可證  如汝所說證智起時。謂我如此證。此時中汝不得見塵。
  • 作明佛母修法儀軌
    右第二手以忿怒印,執紅烏巴拉花之鉤上揚,左第二手以忿怒印,纏紅烏巴拉花之繩下放。周身並飾以紅珍寶與紅花作成之瓔珞,腰圍虎皮裙。右腳屈曲,左腳鶴立,左踏赤裸外道魔女之心口上,以蓮花日輪為座,安住在「般若」烈焰火聚中。佛母貌如十六妙齡美女,其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徵通達三世,四臂表四種成就或四無量心,怒容表調伏四魔,本尊紅色為懷愛法,為懷攝十方最殊勝之本尊。
  • 月悟法師:關於藏密雙修法的看法
    問:現在藏密的一些盲從粉拼命否認藏密比丘僧有雙修法。悟法師您在我心目中就是講真話的大德,您怎麼看?比丘僧可以雙修,這不是外道是什麼?           答:法尊法師翻譯的藏密格魯巴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密宗道次第廣論》確實有「勝出家身無餘遮緣可實灌頂」【注釋1】的記載,實灌頂就是允許僧人實際操作雙修法。
  • 我修穢跡金剛咒的體會和感應
    穢跡金剛咒非常猛烈,修者在初期隨著咒力調整氣脈身心時可能容易起憤怒心。所以最好同時加念稱念【南無不動如來】。因為穢跡明王頭上頂戴的就是不動如來。行願閣實修群裡的儀規是念修【南無不動如來】作為前行,不動如來聖號對於消除魔障止息嗔恨心有特效。所以穢跡明王頭上頂戴的是不動如來!殺害心嗔心多的人,就請多念不動如來聖號,多拜佛,多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