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在丈夫去世後 曾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中原,卻被拒絕了?

2021-01-09 朝代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昭君出塞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與技術,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名族的民族融合因為昭君不只是一個北上匈奴的人,她帶著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

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把中原的文化傳授給匈奴人。北方邊境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此外,通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位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西漢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不幸的是,生活沒幾年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呼韓邪死了,冷酷的政治遊戲也該收場了,她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故土。孤苦伶仃的小寡婦還能替朝廷做什麼呢?乞求皇帝開恩,放我回家吧。

按理說,這點要求並不過分,皇帝一句話,王昭君的心願便徹底實現了。可是,命運偏偏跟她作對。呼韓邪新喪,南匈奴面臨新的權力重組,漢成帝冷淡地拒絕了昭君的請求。

我想成帝不讓她回中原,是想保兩國友好,不想因此與匈奴有關係破裂的機會。後人記住的是她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但是這一生過得好不好只有她自己感受的到。其實當她提出要回中原這事可以看出其實她是想回家的。

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漢成帝令她遵從胡俗,也就是讓她嫁給呼韓邪與前妻所生的兒子雕陶莫皋。《漢書·匈奴傳》裡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

最後,昭君與雕陶莫皋生有兩女,長女即須卜公主,小女即當於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三人,換來匈奴60多年和平
    其中王昭君作為和親女子,其政治貢獻是不容小覷的。公元前33年,王昭君到達了南匈奴部落,當地的人民給王昭君取了一個草原化的名字,叫做寧胡閼氏。王昭君在這裡從最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的融入,最終也當上了母親。於公元前31年,王昭君為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呼韓邪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做伊屠智伢師。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軌跡來看的話,王昭君的後期生活也許會穩定的度過。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如此看來,昭君出塞就算是被逼無奈,這樣一個美滿結局,也算是一樁佳話。可實際上,王昭君大婚後僅過了兩年,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年僅42歲。丈夫的去世,似乎激起了王昭君思鄉的愁緒。於是她曾上書漢朝,請求返回故土。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史書上最有名的與親事件大概是王昭君出獄,王昭君出身貧寒,漢元帝時期,以民間女子身份入宮,成為宮女,史書上記載王昭君長得非常漂亮,但在宮裡,王昭君卻一直得不到皇帝賞識,甚至根本沒有機會認識他。呼韓邪單于知道漢朝的厲害,所以三番兩次請求和漢朝結盟,鞏固地位,漢朝以前也有女子遠嫁,但她們都是養尊處優的公主,只有王昭君是不知名的宮女。在十九歲那年,一切都有了轉機,昭君搖身一變,成為地位顯赫的「公主」,與一位和親士兵結婚,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從此為他生下了兒子右日逐王,漢匈關係大大加強。
  • 一襲紅袍立天下,任憑他人空笑我——琵琶美人王昭君
    一生嫁了父子二人  對於王昭君來說,人生更像一場賭博,她選擇衝出掖庭這個牢籠,可北上大漠後,也並不知道迎接她的會是怎樣的命運。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3月,塞外卻是寒風凜冽的季節,還未走到草原,王昭君就病倒了。好在呼韓邪單于對她格外呵護,下令停止前進,讓她能安心養病。就這樣走走停停,經過長達一年的行程,總算抵達了匈奴的王庭。
  • 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3人,僅換來60年和平
    對一個國家而言,若想要讓國民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就一定要消除內憂外患,這是歷史的必然。公元前3世紀前後,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在蒙古高原興起,惡劣的環境和匱乏的資源賦予了他們掠奪的天性。於是,他們拿上獵刀,騎上戰馬,逐漸向中原地區逼近。
  • 陳世美的冤與王昭君之痛
    王昭君原本是是良家女子,其父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王昭君16歲。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認為女兒年紀尚幼,難以應命,但無奈聖命難違。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後漢書》、《西京雜記》都有王昭君的記載。後有馬致遠的《漢宮秋》,直到清朝的《紅樓夢》裡,曹雪芹借用林黛玉的詩,還在歌頌王昭君。有相關數據統計,寫過其事跡的著名文人有500多人,關於王昭君的詩歌高達700首。
  • 王昭君:什麼樣的女人,值得我們紀念兩千年?
    更何況是一個在中原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年輕女孩呢?可是,王昭君卻讓這樣的生活開出一朵朵燦爛的花。匈奴的衣服不好看,那就改!匈奴服飾,無論男女都是上衣下褲,還要帶著笨重醜陋的皮帽子。昭君不喜歡,就用貂皮圍在額頭上,在棉衣外披上紅鬥篷,漂亮又保暖,美如天仙下凡。後來,這種貂皮帽子被稱為「昭君套」。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公元前33年正月,南匈奴首腦呼韓邪單于,借著中原春節的喜慶前來朝見漢元帝劉奭,並請求做漢家的女婿,劉奭(shì)自然不願把女兒下嫁給年過六旬的呼韓邪單于,他便召來劉家子弟討論,看看他們誰願意獻出自家的女兒。劉家人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獻出自己的寶貝女兒,漢元帝只能在宮中選拔,宮女也沒有人願意。
  • 昭君出塞,實現了兩國邊境60多年和平的局面,歷史至今銘記
    出宮嫁人本是宮女們求之不得的事,但是想到完全不同於中原的野蠻生活,她們跪了一地,卻沒一個人接旨報名。王昭君聽到皇帝的命令,心裡不覺一動,她心想:「我雖然長得美麗,卻沒有緣分得到皇帝的寵愛。日子一天天過去,難道我就這樣在宮中等死嗎?與其白白地空等,還不如和單于成親,出塞侍奉他。日後也可勸告單于,使雙方長久和好。假如那樣,我就是遠離故土,也覺得無愧於中原人民了。」
  • 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蟬是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楊玉環呢,是紅顏禍水,寵幸安祿山,致使後來有「安史之亂」,歷史名聲不好。而她是否死於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相對來說,履歷比較簡單,史跡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王昭君華容絕代,命運卻非常不好。
  • 王昭君自願和親的概率有多大?她曾想回來,卻被漢成帝拒絕
    關於王昭君的一生,《後漢書》記載的較為詳細,但也不過寥寥幾十字而已。作為一名背負著國家使命出塞匈奴的女性,又兼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長久以來王昭君都被賦予了某種政治意識而高歌讚美。但是這麼一位女性是否真的自願出使塞外,卻值得揣摩。至少我認為值得否定的就是王昭君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從而要背負令漢匈和平共處的使命出塞。
  • 明妃王昭君,揮別長安,在朔風獵獵的和親路上,一走就是一生!
    王嬙自持自己貌美出眾,楞是拒絕了毛延壽的無理要求。毛延壽一氣之下,在王嬙畫像的臉上,點上了一顆剋夫痣。漢元帝做夢都想著能夠長命百歲,一見王嬙臉上那顆剋夫痣,嚇得腿都軟了,他可不想被這個女人給剋死。他將王嬙那張畫像撕得粉碎,將毛延壽趕了出去。
  • 王昭君:她為何自薦和親?又如何維持和平西漢、匈奴和平六十年?
    先關注、後閱讀,您的關注是全齊最大的動力喲!動動小手指,給全齊點一個小小的關注吧!王昭君:她為何自薦和親?又如何維持和平西漢、匈奴和平六十年?這一度讓王昭君很不適應,但是丈夫呼韓邪單于的對她的呵護與看重,讓王昭君看在眼裡暖在心裡。即使無關風月這份感情也可以溫暖處於邊塞寒風中的王昭君也極力讓自己適應種種不適,學習胡語,適應馬奶、氈房,儘管塞外的日子不如宮中舒適,時時刻刻的思鄉、念及父母的心情更是縈繞於心。旦王昭君在草原的日子裡是自幼的、肆意的,還有一個視她若寶的丈夫。第二年王昭君便為呼韓耶單于誕下一子,取名為伊屠智伢師。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據悉王昭君這批宮女,只有她沒給錢,天生麗質的王昭君就算正常畫也很漂亮,於是毛延壽就在王昭君的臉上點了一顆痣,普通的位置也就算了,他偏偏畫在眼角,眼角上的痣在古代並不討喜,有傷心落淚的意思,有的人家還說這樣的女孩子「克夫」呢,因此王昭君入宮後就一直被冷落。
  • 王昭君三次嫁人,楊玉環背鍋
    其中沉魚落雁指的是西施和王昭君,而閉月羞花指的是貂蟬和楊玉環。那麼這四個人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其實並不是都真實存在的。其中西施和貂蟬的真實性並不可考,而王昭君和楊玉環是確有其人。西施迷惑吳王夫差,幫助越國復國。
  • 一個比王昭君還傳奇的女子,一生嫁三人,犧牲了自己,卻守住了一個王朝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一直很低,一降再降,甚至曾有很長的時間,女子被視為男人的附屬品。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子也從沒有放棄過抗爭,女強人、奇女子、才女、美女,叢出不窮,比比皆是,她們的作為絲毫不遜色於男子。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命運,更帶來不同的奇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位和親的傳奇女子。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王昭君(二)
    昭君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請求去和親。無論當時的昭君是出於什麼目的,她都為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昭君出塞之前,需要面見皇帝。漢元帝在見到昭君之後,就為之沉迷。可為時已晚,此時的昭君已經逃脫不了「出塞」的命運了。相傳昭君出塞途中,曾在坐騎之上彈奏悲壯的離別曲。天上的大雁聽到琴聲時就不由自主地往昭君處看去。
  • 直播回顧丨漢代和親公主:魯元、細君、解憂、王昭君......
    張豔茜:歷史上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和親公主,雖然在歷史上起到了一些關鍵作用、做出巨大貢獻,可歷史大多沒有她們的詳細記錄。我想讓那些埋沒在歷史塵埃中或聰慧、或悲情的和親公主們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齊安瑾:和親公主在史書上很少有記錄,只有「宗室女」這三個字,把握歷史的大框架,以史實為依據,挖掘她們的史料,注重故事性的表達,讓公主們真實的命運被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