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董氏已臻佳境時的巨製

2021-01-08 書法屋

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絹本,行楷書,縱36.8cm,橫1579.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是董其昌60歲左右的作品。

該卷用筆沉著勁健,結體端嚴中寓瀟灑飄逸之致,頗有唐顏魯公之法度,為董氏書法已臻佳境時的巨製。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書法家、畫家和書畫理論家。

他不僅在仕途上一帆風順,而且在書法、繪畫以及書畫理論上都卓有建樹。

書法方面,董其昌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為「晚明四家」。

繪畫方面,他是華亭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畫和畫論對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同時, 董其昌也是書畫史上爭議最多的書畫家,圍繞著他的畫、書法及書畫理論乃至人品,後世一直存有爭議。

明代書家的代筆人,除了文徵明以外。以董其昌為多。董其昌對贗品也是淡然處之,並且自己應酬不過來時也多請人代筆。

清代學者周亮工《讀畫錄》中記載:

「錢虞山嘗言:董文敏最謹慎其筆墨。有請乞者,多請他人代之;或點染已就,僮僕以贗筆相易,亦欣然為題署,都不之計。」

董氏的代筆人,根據明末姜紹書的記載有趙左、僧珂雪、沈士充、吳振、趙問、葉有年、楊繼鵬、常瑩等人。

顧復《平生壯觀》稱:

「先君云:與思翁交遊二十年,未嘗見其作畫。案頭絹紙竹籠堆積,則呼趙行之(泂)、葉君山(有年)代筆,翁則題詩寫款用圖章以與求者而己,吾故不翁求而翁亦不吾與也。聞翁中歲四方求畫者頗多,則令趙文度(佐)代作,文度沒而君山、行之繼之,真質混行矣裡」。

指出了董氏之所以能夠從容應酬畫債,是因為背後有一大批代筆人的存在。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董氏捉刀人眾多的事實是肯定的。我們近代的書畫鑑定大家謝稚柳和啟功先生也都曾專門撰文,來探討董其昌書畫代筆和偽作的現象。

從藝術和市場的角度上來看,贗品的存在毀壞了藝術的真實性,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但是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它卻擴大了藝術品的傳播範圍。

有很多代筆者或造假者水平很高,對董的書法風格學的十分到位,就是其本人恐怕也難鑑定真偽,這種高水平的贗品,幾乎就是真實的再現和傳播董的書法藝術風格,所以我們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贗品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

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局部)

董其昌研習經史之餘,董其昌與同僚諸友切磋書畫技藝,縱論古今,品評高下。

又從韓世能那裡借閱晉、唐、宋、元法帖寶繪,心摹手追,有時廢寢忘餐,因而學問大進,開始在京中有些名氣。

在家鄉,董其昌築「來仲樓」、「寶鼎齋」、「戲鴻堂」、「畫禪室」、「香光室」等,牙籤玉軸,左圖右史,置身其中,著書立說,探究古今書畫藝術。

他不遺餘力地搜集王羲之、王獻之、謝安、桓溫、趙估、米芾諸名家法書,於萬曆三十一年刊刻《戲鴻堂法帖》行世。

明代中期,趙構——趙孟這一風格體系的發展也已走向了頹勢:筆法輕佻內涵盡失,結體千篇一律限制發展空間。

在董其昌以前,已經有一部分一流書法家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做出了各自的補救:

祝允明等部分吳門書家試圖吸取宋四家甚至張旭懷素的營養來改變趙體帶來的勻稱的整體感;

王寵則刻意減少側鋒用筆並努力消解這一體系書法的縱橫姿態;

莫是龍改變筆勢的方向獲得清新的效果;

徐渭則使用狂怪的姿態和動蕩的用筆試圖打破一切趙孟以來的書法規則。

在這一系列趨勢的努力之下,明末的書法已經開始走向了新的方向。

與董其昌同時的邢侗、米萬鍾、張瑞圖、陳繼儒等人已經不約而同的走出了趙構——趙孟這一風格體系的束縛,發展出了各自新的書法路徑。

相關焦點

  • 廣東省博物館藏董其昌書畫作品摭談 | 【藝術品·人物】
    上文已言及「董其昌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在粵博所藏董書中,行書作品亦佔了絕大多數,其中堪稱精品的有行書《秋興賦》卷、行書《閒窗論畫》冊、行書《臨右軍天賜帖並東坡書簡》冊、行書《吳敬庵金孺人墓志銘》冊、行書《杜甫七絕詩》軸等。此外,行草書《杜甫詩》冊、行草書《歐陽修鵯鵊詞》卷等亦甚為難得。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開啟山水畫教研,首場開講董其昌
    實際上,早在25歲時,就已開始對董源作品進行臨仿。由於他早期作品存世較少,他臨仿董源較成熟的作品出現在40歲左右。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正月,63歲作《青弁山圖》。此圖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是董其昌的傳世名作之一。畫面構圖繁密,清潤秀逸,用筆具拙,能體現董其昌早期畫法謹細周密的面貌,與其部分結構鬆懈,重摹古不重現實觀察的一類作品有所不同。
  • 清 朱耷《仿郭忠恕山水圖》高清放大版鑑賞
    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
  • 董其昌與趙孟書法用筆與結字比較
    清人周星蓮曾云:「嘗見某帖跋尾,有駁趙文敏筆法不易之說者,謂歐、虞、褚、薛筆法已是不同,試以褚書筆法為歐書結構,斷難相合,安得謂千古不易乎?餘竊笑其翻案之謬。蓋趙文敏為有元一代大家,豈有道外之語?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而言之也。謂筆鋒落紙,勢如破竹,分肌劈理,因勢利導。要在落筆之先騰擲而起,飛行絕跡,不粘定紙上講求生活。筆所未到氣已吞,筆所已到氣亦不盡」。
  • 董其昌:7種書法臨帖的小訣竅,超詳細!(多圖)
    他在回憶少時臨帖時說:「餘少時學虞書,忽於臨寫時得其用筆之訣,橫斜曲直,無不合者。」他曾臨唐人《月儀帖》,刻入其《戲鴻堂法帖》中,跋云:「書雖餘所臨仿,實與真帖頗肖似。」他又曾在臨完禇遂良《千字文》以後寫道「觀者必訝為餘本家筆安在也」,表明他的臨寫是尊重原作的,沒有太多自己的筆意,其與原帖的相似程度也令人驚訝。
  • 「輕閱讀」董其昌到底是不是惡霸?
    《民抄董宦事實》書影1964年6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冶秋《民抄董其昌一案略述》,一筆抹煞董其昌的書畫成就,否定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將他定性為「封建統治者的支柱,是大地主、大惡霸、大官僚、大軍閥的代表人物」。又說:「董其昌及其三個兒子以及惡僕,在華亭為非作歹,積怨已深。」
  • 董其昌:一把充滿爭議的「標尺」
    關於董其昌的爭議,自其成名之時便多有記載。 董其昌 《仿巨然山水圖》卷(與陳繼儒書畫合卷)(局部) 紙本 28.7×143.7cm 上海博物館藏 歷史上對董其昌較為嚴厲的批判發生在清朝中後期,以包世臣、康有為為代表的書家對董其昌進行了猛烈攻擊。
  • 董其昌書法: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而丰采姿神
    董其昌酷嗜禪學, 禪宗推崇「心如明鏡, 淡泊空靈, 神明氣朗」的境界, 董其昌書風也表現出一派「清曠淡遠, 虛和蕭散」的面目。明代鍾惺說過:「我輩文字到無煙火處便是 (禪家) 機鋒」, 董氏追求的正是這種無煙火氣的從容平淡。他的書法學理論中關於「平淡」的論述比比皆是。這些推崇「平淡」的審美觀都源自禪宗。
  • 墨淡如煙,纖毫畢現,董其昌書法的禪心佛境
    要說受佛學影響最深的書法家,當屬明代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書法作品 董其昌,字玄宰,歷經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 晚明時代,朝堂之上政治風雲詭譎,各方勢力爭名奪利,寵臣權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 一代淫棍董其昌:好禪學卻專情房中術!
    董其昌一生創作的書畫作品不可勝數,臨仿古人的繪畫和詩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的「讀萬卷書」正是指一個人要想成為藝術家,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後又遍學諸家,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 纖穠、淡泊並重,董其昌繪《秋山圖》
    提到董其昌的作品第一印象是水墨山水,簡淡幽深的空間裡,蘊含著文人對人生與自然的思考。其實,這樣的印象也很有道理,董其昌的名作幾乎都是水墨作品,仿元代名家畫風。不過,董其昌作為明末的畫壇領袖,其作品當然不會僅有這一種風格。假若如此,他也不會讓後人奉為畫壇宗師。
  • 《董其昌傳》:「民抄董宦」的實質是「文化人整文化人」?
    考試之後,一共選 拔了二十二位新晉進士進入翰林院,董其昌榜上有名。董其昌已像一位優秀的攀巖能手,從社會的最底層,通過層層考試,攀爬到了最頂層。董其昌入選庶吉士,看似順理成章,但與身為內閣輔臣、太子少保的王錫爵有著某種特殊的聯繫,似乎受到了王錫爵的格外重視。因為在閣試不久後的某天,閣試的成績尚未對外公布之際,王錫爵就找到董其昌,有過一段對話。
  • 董氏72絕針是董氏不傳之秘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臂不舉(特效)、腿痛(特效)耳鳴、痿症、五十肩20下高穴22(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描述穴位: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二穴(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寸的上五分)上一寸半為下高穴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尺骨神經分枝、腎腦神經。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 把「董其昌」畫進蝴蝶酥
    把「董其昌在《何物之有》新作展中,他用董其昌的畫法畫蝴蝶酥,用石濤的皴法畫燒賣…… 這並非他第一次把傳統引入當代,多年前他就將經典山水置於玻璃罐裡,並取名為《標本》。「如果我們滿足於模仿古人,卻又無法超越古人,那中國畫就會成為過時的標本。」何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 北京盈時2014秋拍將於12月7日在千禧大酒店舉槌(圖)
    弘一,諸佛菩薩祖師,紙本屏風,20.5X4cmX20,1942  北京盈時此次秋拍,將第二次推出重點書畫品牌專場《聚臻》,集中呈現盈時秋拍徵集到的精品。另外還徵得黃永玉老先生作品二十幾幅,其中的十一幅是為同一上款人所繪,質量齊整,殊為難得,《長春》一作堪稱恢宏巨製,畫面清氣滿紙,枝椏縱橫,該畫是黃永玉老先生於2001年作於香港,「致廣大、盡精微」的細節彰顯了他高超的技法功力和經年累月的技法積累。從題識可知老人繪時酣暢淋漓,直達古人未到之處的氣魄。
  • 中國嘉德2020春拍將啟幕 張大千巨製現身預展
    拍賣行介紹,張大千僑居巴西時期所創巨製《仙山樓閣》和黃達聰舊藏「張大千盛期風華」五件,傅抱石作品《加丹附近小型公園》、《白山林海》、《棒槌島》、《虎跑深秋》等將亮相拍場。張大千《仙山樓閣》。嘉德拍賣供圖古代書畫將推出360餘件拍品。
  • 董氏奇穴--放血療法
    應用時,但見小腿外側或足背外側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於上下牙分屬之部位。6.舌下腺發炎:腳背放血。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見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8.高燒啞巴不能言:後背心見有黑青異色處放血。(此乃小兒高燒之重者;若輕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9.凡打傷、摔傷或被點穴不能言語:五、六椎間放血立解。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展覽海報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在接受遼寧媒體採訪時表示,瀋陽故宮十分重視原創展覽的策劃和展示,注重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播,陸續推出了「金玉滿堂——瀋陽故宮的奢華典藏」「龍耀帝鄉——清代宮廷御用品展」等精品展覽,此次與國家博物館合作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就是在這些精品展覽的基礎上,雙方緊密合作不斷打磨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