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莖又名葦莖、嫩蘆梗《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2021-02-07 本草綱目大全



葦莖二升(切,以水二鬥,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槐仁三十枚,瓜瓣半升。細切,納葦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當有所見吐膿血。(葦莖湯)內服:煎湯,15-30g,鮮品可用至60-120g。呈長圓柱形,長30cm,直徑0.4-0.6cm。表面黃白色,光滑,具光澤。有的一側顯縱皺紋,節間長10-17cm,節部稍膨大,有的具殘存的葉鞘,葉鞘外表面具棕褐色環節紋,其下有的具3-5mm寬的粉帶,內表面淡白色,有的具殘存的絨毛狀髓質橫膜。質硬,較難折斷,斷面粗糙,中空;氣微,味淡。蘆葦,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莖粗壯,橫走,節間中空,節上有芽。莖直立,中空。葉2列,互生;葉鞘圓筒狀,葉舌有毛;葉片扁平,長15-45cm,寬1-3.5cm,邊緣粗糙。穗狀花序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頂生,長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間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長10-16cm;第1花通常為雄花,穎片披針形,不等長,第1穎片長為第2穎片之半之半或更短;外稃長於內稃,光滑開展;兩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與內稃分離。花、果期7-10月。《本經逢原》:葦莖中空,專於利竅,善治肺癰,吐膿血臭痰。



- 本文結束 -


本文僅普及本草常識,不做處方

如需使用,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對於任何形式野生動、植物的使用

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感謝您【在看】【贊】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紫蘇梗又名蘇梗、紫蘇莖、紫蘇杆、紫蘇枝莖、蘇莖、紫蘇草、老蘇梗、嫩蘇梗(方劑:蘇橘湯)《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紫蘇莖(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上六味,細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蘇橘湯)紫蘇梗八錢,大蒜根三錢,老薑皮五錢,冬瓜皮五錢。水煎服。紫蘇梗莖:呈方柱形,四稜鈍圓,長短不一,直徑0.5-1.5cm。
  • 黃蜀葵莖、黃蜀葵莖皮《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錦葵科植物黃蜀葵或剛毛黃蜀葵的莖或莖皮。
  • 地黃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根莖肉質肥厚,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釐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釐米,寬1-6釐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 本草綱目 草部(三)
    過一會,有汙血流出,拭淨,再次上藥,直到看見紅血乃止。一、二日後,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愈。9、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月用益母草根。10、耳。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11、作洗嬰湯。兒將生,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湯,兒生下後,即用此湯洗浴,可預防生瘡生疥。夏枯草「釋名」夕句、乃東、燕面、鐵色草。
  • 紫蘇苞《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稜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面有細油腺點;側脈7-8對,位於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
  • 商陸花又名蕩花《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花略呈顆粒狀圓球形,直徑約6mm,棕黃色或淡黃褐色,具短梗 。短梗基部有1枚苞片及2枚小苞片,苞片線形。
  • 地黃實又甸地黃種子《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根莖肉質肥厚,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釐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釐米,寬1-6釐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 山慈姑又名金燈、鹿蹄草、山茨菰、山茨菇、朱姑、鬼燈檠、毛姑、毛慈姑、泥冰子、處姑、白地慄、白毛姑、杜鵑蘭《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文蛤(捶破,洗,焙,末)三兩,山慈姑(去皮淨,末)二兩,麝香(另研)三分,千金子(去殼,研,去油取霜)一兩,紅牙大戟(去蘆,焙乾,末)一兩半。用糯米煮濃次為丸,分為四十粒。每服一粒,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玉樞丹,即解毒萬病丸)2、治癰疽疔腫、惡瘡及黃疸。慈姑(連根)、蒼耳草等分。搗爛,以好酒一鍾,濾汁溫服。或幹之為末,每酒服三錢。
  • 龍葵子《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莖直立或下部偃臥,有稜角,沿稜角稀被細毛。葉互生;卵形,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漸狹小至葉柄,先端尖或長尖;葉大小相差很大,通常長4~7釐米,寬3~5釐米,大者長可達13釐米,寬至7釐米;葉緣具波狀疏鋸齒,每邊約3~4齒,齒寬約5毫米,長約3~4毫米;葉柄長15~35毫米,大葉的柄長可達5釐米。
  • 龍葵根《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莖直立或下部偃臥,有稜角,沿稜角稀被細毛。葉互生;卵形,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漸狹小至葉柄,先端尖或長尖;葉大小相差很大,通常長4~7釐米,寬3~5釐米,大者長可達13釐米,寬至7釐米;葉緣具波狀疏鋸齒,每邊約3~4齒,齒寬約5毫米,長約3~4毫米;葉柄長15~35毫米,大葉的柄長可達5釐米。
  • 本草綱目 草部(四)
    用蜀葵花研末,加豬油調勻,晚上敷塗,白天洗去。8、癰腫不穿頭。用蜀葵子為末,水調敷患處,即穿。龍葵「釋名」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老鴉眼睛草。「氣味」(苗、莖、葉、根)苦、微甘、滑、寒、無毒。「主治」1、去熱少睡。用龍葵菜同米煮稀飯吃。2、小便不通。用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
  • 藿香露《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莖直立,四稜形,略帶紅色,稀被微柔毛及腺體。葉對生;橢圓狀卵形或卵形,長2~8釐米,寬1~5釐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帶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鋸齒,齒圓形;上面無毛或近無毛,散生透明腺點,下面被短柔毛;葉柄長1~4釐米。
  • 商陸葉又名洋商陸葉、美商陸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莖直立,多分枝,綠色或紫紅色,具縱溝。葉互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2~25釐米,寬5~10釐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緣,側脈羽狀,主脈粗壯;葉柄長1.5~3釐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圓形。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長10~15釐米;花兩性,徑約8毫米,具小梗,小梗基部有苞片1及小苞片2;萼通常5片,偶為4片,卵形或長方狀橢圓形,初白色,後變淡紅色:無花瓣:雄蕊8,花葯淡粉紅色;心皮8~10,離生。漿果扁球形,徑約7毫米,通常由8個分果組成,熟時紫黑色。種子腎圓形,扁平,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蒺藜花《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莖通常由基部分枝,平臥地面,具稜條,長可達1m左右;全株被絹絲狀柔毛。託葉披針形,形小而尖,長約3mm;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對生,一長一短;長葉長3-5cm;寬l.5-2cm,通常具6-8對小葉;短葉長1-2cm,具3-5對小葉;小葉對生,長圓形,長4-15mm,先端尖或鈍,表面無毛或僅沿中脈有絲狀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絲狀毛。
  • 地膚苗又名掃帚苗、地膚草、地膚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地膚草二七把,以水二升煎之。亦可長服。2、療小便數多,或熱痛酸楚,手足煩疼。地膚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3、治眼為物所傷,或肉胬。生地膚苗五兩,淨洗,搗絞取汁,瓷盒中盛,以銅箸頻點目中。冬月以幹者,煮汁點之。本品分枝較多,黃綠色,具條紋,被白色柔毛。
  • 絞股藍又名七葉膽、小苦藥、公羅鍋底、遍地生根《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本品為乾燥皺縮的全草,莖纖細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縱溝紋,被稀疏毛茸,潤溼展開後,葉為複葉,小葉膜質,通常5-7枚,少數9枚,葉柄長2-4cm被糙毛;側生小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央1枚較大,長4-12cm,寬1-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被粗毛,葉緣有鋸齒,齒尖具芒。常可見到果實,圓球形,直徑約5mm,果梗長3-5mm。味苦,具草腥氣。
  • 蒴藋又名接骨草、陸英、陸英根、蒴藋根、接骨木、真珠花、珊瑚花、排風藤、鐵籬笆、吳草、英雄草、走馬箭、赤苓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苛草、公道老、排風草、雞罅風、掃地風、八稜麻、葛辣、五甲皮、龍州三七、大臭草、七葉麻、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秧心草、八裡麻、臭、臭草
  • 我去~《本草綱目》竟然是一部吃貨大全!
    人乳和胎衣,在《本草綱目》裡,被李時珍分為「人部」,這個系列都跟人的身體髮膚有關。這個系列裡面我原以為前兩者已經是很厲害了,畢竟現在喝人乳吃胎衣的人少之又少,沒想到,李時珍還記載的有——童子尿,說是可以明目益聲,潤肌膚、利大腸,推陳致新。並且表示,滋陰降火,見效很快哦親!
  • 豨薟又名稀火薟、豬膏莓、虎膏、狗膏、火杴草、豬膏草、皺面地蔥花、豨薟草、粘糊菜、薟草、虎薟、黃豬母、肥豬苗《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豨薟草不拘多寡,去梗取葉,曬乾,陳酒拌透,蒸過曬乾,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曬燥,為細末,貯聽用,蜜丸,早空心溫酒吞服四、五錢。(豨薟散)2、治感受風溼,或嗜飲冒風,內溼外邪,傳於四肢脈絡,壅塞不舒,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凡辛勞之人,常患此症,狀似風癱。地梧桐(花、葉、梗、子俱可,切碎曬乾,炒,磨末子)一斤,豨薟草(炒,磨末子)八兩。上二味,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
  • 黃蜀葵根又名剛毛黃蜀葵根《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註:黃蜀葵的花、子、莖、葉都可入藥)治淋病,水腫,乳汁不通,腮腺炎,癰腫,便秘,跌打損傷,乳汁不通癰腫,聹耳。1、治淋疾。黃蜀葵根五錢至一兩五錢,水煎服。2、消瘡排膿。黃蜀葵根,搗爛敷。3、治疳疔,痔瘡。黃蜀葵根,煎水洗。4、治肺熱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