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信託公司已發253款TOF產品 中信、中航分列第一第二

2020-12-23 財經網

資管新規深刻影響信託行業,針對信託公司的配套細則《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資金信託新規」)亦漸行漸近,以非標投資、通道業務為主的信託公司壓力陡增。

如何打開標品市場的局面?諸多業內公司將試水方向選定了收益相對穩健且流動性較好的TOF(Trust of Funds)產品。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分列行業第一、第二。

被選中的TOF

不僅在政策層面,監管領導也頻頻發出口頭指導——號召信託資金入市。

在今年6月中旬的陸家嘴論壇上,郭樹清亦表示,中國銀保監會擬推出六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其中之一是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支持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信託公司發行證券投資信託產品,保險機構發行組合類產品。

8月16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刊文指出,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理財、信託、保險等為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定資金。

TOF,顧名思義就是「基金中的信託」,是一種專門投資信託產品或基金產品的信託產品。從廣義上講,TOF是FOF(基金中的基金)的一個小分類。

自2009年9月底華潤信託推出業內首單TOF信託已超10年。

長期以來,信託行業有大量優質的非標資產,令這類產品未能被足夠重視。而近兩年,監管趨嚴且優質非標資產逐漸稀缺。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信託公司在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出臺後受到影響較大,標品轉型開展困難。

在諸多的標品轉型困難當中,首當其衝、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欠缺標品投資的展業基礎。信託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標品投研能力不足,團隊建設、系統建設有待深入。

在這種情況下,TOF/FOF產品呈現出的收益相對穩健、流動性較好的特點吸引了多家信託公司的目光,並將其作為重要發力點。

不久之前,一位資深金融獵頭向記者坦承,他明顯感覺到業內招聘挖角戰況升級,「最搶手的是TOF業務人員,整個信託行業這類人才很少,因為早年布局債券業務的信託公司不多。證券、基金從業者不懂信託業務,目前信託公司挖角主要還是從業內入手,這也是招聘難度比較大的主要原因。」

業績評價+篩選指標最為關鍵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

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位於第一序列,華潤信託、外貿信託分別以29款和27款產品的管理數量位於第二序列;存續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5%,相較於同期信託產品的總體收益水平7.76%有較大差距。

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晨宇表示,在信託公司「非標轉標」的轉型進程中,標品投資的業績評價、篩選指標的選擇至關重要。在轉型之初,信託公司對於標品投資的認識相對較少,在此領域處於弱勢地位,與公募基金、券商等在展業基礎上存在較大差距。這一現狀導致了信託公司對於如何確定評價與篩選標品投資組合的底層資產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由於信託公司的標品投資經驗不足,部分信託公司如中信信託、中航信託等開始積極嘗試TOF產品,以期提高自身主動管理能力,完成向標品投資的過渡。對於TOF產品而言,由於其底層資產通常是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那麼相應的,可以建立針對基金產品的評價、篩選體系。

「雖然TOF類產品為信託公司發展標品投資業務搭建了過渡的橋梁,但在構建TOF產品時,這也僅只是減輕了對底層資產的微觀層面進行考察的壓力,信託公司仍然需要構建與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傳統業務優勢領域相結合的大類資產配置框架,在充分利用信託公司傳統業務在客戶資源、信息資源和渠道資源等方面建立的優勢的前提下,找到發展主動管理能力的最優解。而在前期發展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並將其與TOF產品的底層基金產品評價體系相結合,是信託公司面臨的巨大挑戰。」王晨宇還表示。

(編輯:許楠楠)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信託艱難轉「標」:中小信託公司發力TOF更吃力
    在證券投資信託產品中,TOF(Trust of Fund)信託成為多家信託公司力推的重要產品之一。所謂的TOF,是由信託公司募資設立母信託產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通過投資公募、私募在內的資產組合,為投資人獲取更加穩定的投資收益。本質上是基於信託架構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 信託公司剖析:中航信託
    重新登記後的江南信託股權結構如下: 中航工業持股51%; 中國航空技術深圳公司持股21.47%; 華僑銀行有限公司持股19.99%; 江西2家國有企業共持股7.53%。
  • 信託轉「標」TOF或大有可為
    就信託公司來講,從華潤信託2009年發行首隻以陽光私募為投資對象的託付寶(TOF)系列產品以來,TOF問世已有10年之久。據業內統計,此類產品中長期業績表現均勝於市場指數以及公募、私募同業平均水平,下行風險控制能力出色。比如,睿信TOF成立於2018年6月,初始規模約4億元,運行近兩年後,目前產品規模已增長至9億元左右,實現年化收益率約10%,外部募集資金的佔比從9%上升到30%。
  • 一文讀懂68家信託公司與信託行業
    2、淨資本(2018年底):100億元以上15家,10億元以下2家 目前淨資本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合計有15家,從高到低依次為重慶國際信託、平安信託、中信信託、華能貴誠信託、中融國際信託、江蘇國際信託、興業國際信託、上海國際信託、中誠信託、華潤深國投信託、崑崙信託、五礦國際信託、對外經濟貿易信託、中航信託和交銀國際信託
  • 61家信託多項財務數據排名!中信中融光大三者信託業務收入最高(表)
    數據顯示: 行業龍頭中信信託在營業收入、淨利潤及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這三項關鍵指標中均排名第一,其中營業收入高達71.77億元; 素來低調的華能信託憑藉31.75億元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及17.03億元的投資收益躋身行業淨利潤榜單第二;傳統勁旅中融信託在營業收入及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兩項關鍵指標中仍然穩居第二
  • TOF信託顯著增長 成非標轉標途徑
    在諸多的標品業務中,TOF產品呈現出的收益相對穩健、活動性較好的特性,吸收了多家信託公司的眼光。平安信託證券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周俠以為,隨著絕對報答的理念推行漸入人心,剛兌產品退出後留下的大量絕對收益產品缺口,為TOF提供了足夠寬廣的舞臺,將來幾年TOF的開展將會十分迅猛。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二)部分信託公司已身陷囹圄,風險事件頻發1、新時代信託與新華信託等明天系旗下兩家信託公司被接管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與證監會同時發布明天集團旗下9家金融機構(2家券商2020年6月24日,四川信託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開信,承認了其TOT項目停發一事。四川信託總裁劉景峰稱「TOT總計存續規模為252.57億元,自2020年5月29日第一筆延期項目出現後,2020年底前涉及的129.90億元到期產品規模大部分可能會延期,此外2021年與2022年還將分別到期103.45億元和19.22億元」。(1)可以預見的是,四川信託的流動性風險已經在不斷發酵。
  • 11家信託公司業績數據排名!4家下滑、7家增長(表)
    披露2020年初步業績的信託公司又增加了7家,至此已有11家信託公司業績出爐,為2020年信託業成績提供了更多參考。  新公布業績的7家信託公司包括英大信託、國投泰康信託、中航信託、崑崙信託、江蘇信託、愛建信託、民生信託。
  • 又一信託公司發布虛假APP警示,年末正是金融詐騙高發期
    信託百佬匯記者注意到,五礦信託並非個例。近段時間以來,已有安信信託、中原信託、紫金信託、中信信託、中航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發布聲明稱,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進行金融詐騙,提醒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業界觀察人士表示,信託產品的穩定性與收益率具備優勢,備受高淨值客戶青睞,也因此成為不法分子費盡心思施展騙術的領域。
  • 2019年中信信託以35.93億元淨利潤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來源:國際金融報原標題:2019年業績排位:中信信託以35.93億元淨利潤穩坐頭把交椅1月20日,記者注意到,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披露了2019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龍頭排位確定中建投信託博士後工作站整理的數據顯示,2019年,「信託一哥」中信信託憑藉35.93億元的淨利潤穩坐第一把交椅,同比增5.06%。華能信託則以31.75億元淨利潤緊隨其後,同比增幅達三成。華潤信託、平安信託分別以28.76億元、26.52億元淨利潤位居第三、第四。重慶信託實現淨利潤26.42億元,位列第五。
  • 中國68家信託公司踩雷延期超級匯總!
    公司股東: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63.18%;新加坡華僑銀行有限公司19.99%;中國航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9.55%;共青城羽絨服裝創業基地公共服務有限公司4.67%;江西省財政投資管理公司2.61%。管理規模:超過6000億元、淨資產逾百億。截止目前,在全國24個大中城市共設立33個業務團隊與29家財富中心。
  • 安通控股申請重整,招商局集團、中航信託擬戰略投資
    中航信託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航信託與招商局集團擬共同對安通控股進行戰略投資。早在去年8月,在招商局集團的牽頭下,招商港口、中航信託與安通控股共同籤署了戰略投資協議。各方基於安通控股的實際情況,選擇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幫助安通控股恢復正常經營,同時實現戰略投資的目的。
  • 57家信託業績哪家強?中信、華能貴誠、重慶信託穩坐前三
    2019年資管新規威力猶在,房企信託融資嚴格受限、信託通道業務不斷壓縮,複雜的環境下,2019年信託行業運行如何?第一財經記者近日獲得一份在銀行間市場披露的57家信託公司未經審計的2019年財務數據,可一窺信託業2019年經營狀況。
  • WEMONEY日報:西藏信託將組建消金公司;監管介入調查中信銀行洩露...
    【詳情點擊標題】22家持牌消金公司2019年業績PK:3大維度較量 誰最賺錢 誰增速最猛WEMONEY研究室訊 隨著年報季的落幕,22家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交出了2019年的業績「成績單」。另外,中信消費金融公司、包銀消費金融公司均無披露運營數據。
  • 一年之計在於春 信託公司不約而同地開啟財富管理大幕
    農曆春節前後,大部分信託公司曬出2019年的成績單;還有的信託公司完美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也有一些信託公司不約而同地開啟了財富管理大幕。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面對2020年,信託公司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在新的環境下,未來可知,也不可知。 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 中信再登頂 信託業頭部陣營分化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羅仙仙 發自深圳經歷近兩年風雨的信託行業,2019年業績有所改觀。截至目前,57家信託公司已披露2019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中信信託以35.93億元的淨利潤居行業榜首,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下稱「華能信託」)以31.75億元居第二位。
  • 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期股東出資獲批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4月7日訊 今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布關於核准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期股東出資的批覆。批覆中,核准該公司股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繳納第二期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億元,出資比例2%;(四)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金額1億元,出資比例3.33%;(五)重慶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出資金額1億元,出資比例3.33%;(六)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出資金額1億元,出資比例3.33%;(七)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 2020年投行放榜:浙商、平安等9家爆發式提升,中信、中信建投、中金...
    轉眼2020年即將結束,各券商投行座次也已見雛形。收入排名來看,2020年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投行收入29.05億元,高居榜首;中信建投27.45億元排在次席;第三位是中金公司,投行收入為22.38億元。從各家券商投行收入排名來看,共有25家券商排名上升,31家券商排名下降,3家券商排名不變。
  • 中信信託首開職業年金受託業務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信信託中標廣東省職業年金受託人,不僅體現了中信信託對養老產業的重視,更表現了行業轉型背景下回歸服務信託本源業務的決心。  同時,國內的年金受託業務的市場十分廣闊。據非官方數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職業年金基金收入共計1826億元,已覆蓋3784萬職工,累計結存金額超過1萬億元。
  • 陳一松辭任中信信託董事長,下一站掌舵招銀理財帥印
    近期,據相關媒體報導,中信信託董事長陳一松已向公司遞交辭呈,因個人原因離職。目前正在走離職手續辦理流程,而接任人尚未敲定。另據業內知情人士向「行長要參」透露,陳一松的下一站或是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招銀理財」),將擔任招銀理財董事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