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信託顯著增長 成非標轉標途徑

2020-12-13 金投網

依據用益金融信託近期周報顯現,金融類信託產品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募集範圍佔比持續維持在高位,標品投資受信託公司喜愛。其中以TOF為代表的標品信託在這一階段呈現較為顯著的增長。

所謂TOF(Trust of Funds),是由信託公司募資設立母信託產品,依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經過投資公募、私募在內的資產組合,為投資人獲取愈加穩定的投資收益,實質上是基於信託架構的大類資產配置戰略。

TOF成非標轉標途徑

今年5月8日,《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方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金信託新規」)一經推出,立刻惹起行業高度關注。依據資金信託新規,信託公司的非標債權業務的範圍遭到了限制,而標品業務則遭到了支持。

在諸多的標品業務中,TOF產品呈現出的收益相對穩健、活動性較好的特性,吸收了多家信託公司的眼光。

平安信託證券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周俠以為,隨著絕對報答的理念推行漸入人心,剛兌產品退出後留下的大量絕對收益產品缺口,為TOF提供了足夠寬廣的舞臺,將來幾年TOF的開展將會十分迅猛。

有行業剖析以為,TOF具有大類資產配置優勢,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穩健投資報答,契合現階段投資者偏好;當前各類私募基金品種很多,投資者本身選擇也存在艱難;信託公司在標品投資方面才能滯後,在債券投資方面具有一定主動管理才能,但是在權益投資方面競爭優勢很小,經過開展TOF產品,是進一步介入標品投資範疇的較為穩健適宜的途徑。

中航信託財富管理總部擔任人孟昊桀以為,在「非標轉標」過程中,特別是市場投研才能缺乏的狀況下,經過TOF產品與私募及資管機構協作的方式轉型,信託公司的投入本錢更少、轉型革新更容易。

信託加碼TOF

據悉,早在2009年9月底,華潤信託推出託付寶TOF-1號匯合資金信託方案,這是業內首單TOF信託。

依據普益規範數據顯現,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共有已發行(包括已終止)TOF產品388隻。

如2018年中信信託發起設立首支多資產、多戰略產品「中信信託·睿信穩健配置TOF金融投資匯合資金信託方案」,以大類資產配置理念,運用量化剖析手腕,分配股票、債券、市場中性、CTA(商品買賣參謀)等多種風險收益特徵各異的子略策。

安全信託TOF團隊則在今年搭建起科學完善的子基金挑選體系和子基金資料庫,並從10月30日起陸續推出系列全新的TOF信託產品,產品分為激進型、穩健性和進取型三種,針對風險偏好度不同的用戶設置。

市場仍需培育

雖然TOF順應了信託公司非標轉標的需求,但信託公司開展TOF仍存在一定的優勢。

有剖析指出,傳統信託產品大多是具有明白預期收益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客戶對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淨值型產品包括TOF產品的承受度較低,需求較長期限的品牌宣傳、渠道搭建和業績積聚等過程。

中信信託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趙晞以為,產品的勝利取決於信託公司的資產配置才能,需求對宏觀經濟和大類資產具有深入的認識和長期的跟蹤,在組合搭建上還需求具備有效的本錢控制才能。

趙晞以為,資管才能在TOF產品上更多地表現為對子基金管理人的挑選。信託公司要充沛發揮客觀能動性,從定性、定量多維度對子基金管理人停止挑選,其中,對投資戰略的深化了解、對公司管理的全面把握以及強大的量化剖析才能不可或缺。

溫馨提示:信託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信託艱難轉「標」:中小信託公司發力TOF更吃力
    部分信託公司的家族信託業務也開始配置TOF權益類資產;TOF業務轉型的後來者更是直接在同行中高薪「挖角」搭建業務團隊。 不可否認的是,擅長非標業務的信託公司,尤其是中小信託公司在發力TOF產品時更顯吃力。
  • 民生信託徐正國:內循環經濟當道,信託分享企業增長紅利
    9月3日,民生信託證券投資總部董事總經理徐正國做客21世紀經濟報導、21大學發起的《信託觀察》直播間。徐國正表達了對當下市場泡沫的憂慮,特別是創業板當下的估值存在泡沫,目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在70倍左右,位於長期創業板PE分布的90%高位,這表明創業板整體估值偏高,他建議投資者參與時要適當謹慎。
  • 超86%的信託公司都在搞這個大動作......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最新從55家信託公司收集的調研數據,與2018年相比,55家信託公司2019年產品銷售規模增長了27.9%。其中公司直銷、金融機構代銷的規模增速分別為33.17%、16.15%。公司直銷規模增速高於金融機構代銷,這也表明信託公司的主動銷售能力有所提升。
  • 信託理財師的「難關」:搶不到額度 收入下降
    從成立規模的排名來看,8月份,行業前十的信託公司位次變化比較明顯,有4家信託公司滑出了前十;從募集規模來看,部分信託公司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光大信託、中航信託募集規模的下滑最為顯著。徐遠認為,下半年以來產品成立與發行數量齊降的主要原因與壓降「融資類」信託有關。
  • 24家信託公司已發253款TOF產品 中信、中航分列第一第二
    資管新規深刻影響信託行業,針對信託公司的配套細則《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資金信託新規」)亦漸行漸近,以非標投資、通道業務為主的信託公司壓力陡增。如何打開標品市場的局面?諸多業內公司將試水方向選定了收益相對穩健且流動性較好的TOF(Trust of Funds)產品。
  • 融遇-共融共創,機遇未來 中國外貿信託區域金融機構研討會在太原召開
    10月15日,中國外貿信託「融遇」區域金融機構研討會在山西太原舉行,本次會議以「共融共創,機遇未來」為主題,就新形勢下非標轉標業務模式、當前資本市場趨勢,以及金融同業合作模式等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中國外貿信託西北區域總部總經理郭衛華為本次會議致歡迎辭,中國外貿信託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徐小寧、中國外貿信託證券信託事業部總經理江竹、淡水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李想出席會議並發表主題演講,來自區域內20家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領導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標準化資產認定規則出爐:信託非標債權的轉型之路TOT變TOF?
    從該條來看,之前的「非非標」資產,比如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債權融資計劃,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憑證等資產,已經明確為非標債權資產。本次「認定新規」是對之前出臺的資管新規的補充。兩個監管規定結合起來看,信託非標債權的轉型已經到了「不得不轉」的地步。非標轉標是底層資產的變化,那信託產品會帶來什麼變化呢?
  • 非標產品壓縮存在哪些難點?
    目前的難點於一些老的資管產品投資的很多非標產品難以壓縮。因為這些非標產品的存在,有些不具備銀行貸款發放的條件,有的不具備公開向市場去發行債券的條件,或者有一些行業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7月3日,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管理局發布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自2020年8月3日起施行,促進市場平穩過渡,原本歸屬於非標的資產在滿足《資管新規》五項標準後,可以通過申請標債資產認定「非標轉標」,從而緩解非標處置壓力。吳曉靈認為,要給這些融資類的產品一個更好的正常渠道來解決這些問題。
  • 信託轉「標」TOF或大有可為
    從業內的相關實踐看,信託產品打破預期收益一統天下的格局,建立更為豐富的產品線是大勢所趨。其中,非標轉標似是必然路徑。近期,在股市波動下,有一種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跑出了好成績。截至2020年6月29日,「中信信託睿信穩健配置TOF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睿信TOF」)累計收益率22.18%(費後),年化收益率約10%。
  • 忘記非標有多難?信託公司「壞孩子」思變
    忘記非標有多難?2020年,信託公司似乎在反覆求證這件事情。這個資管領域的「壞孩子」不得不思考如何改變。過去十年,信託公司抓住給房地產行業、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的機遇,給國內高淨值客戶帶來了長達十年享有年化8%至12%穩定回報的理財產品。
  • 信託收益率年內首次上行 房地產信託爆發
    今年以來信託收益率首次上行2020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一直下行。原因有幾方面,國內外的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引導社會融資利率下滑;優質資產荒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合適的項目難尋;監管層收緊非標投資,信託資金被引導向標品資產,進一步拉低了產品收益。
  • 又到歲末,信託收益率上行、房地產信託爆發
    具體來看,11月信託收益率在6%~7%的產品數量佔比增長最為顯著。「收益率前十的信託公司中,產品收益率與上月相比有下降的趨勢,但各信託公司募集規模的增長同樣顯著,年末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翹尾可能源自行業整體的產品收益率重心上移。」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稱。
  • 商票圈:標準化票據依然納入非標統計
    在G06中,[1.5.1.a 標準化票據]作為[1.5.1 票據類]的子項,依然是需要納入到非標統計。不過,按照《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由符合條件的機構向人民銀行提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申請,並由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認定通過的債權類資產,是可以在[1.4.12 非標轉標資產]中填報。
  • 信託收益下滑但搶手 房地產信託回暖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徵求意見稿發布之後,集合信託產品投向非標資產的比例預期會嚴格受限,理財市場上充斥著集合信託產品非標額度不足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投資者提前購買信託產品,以鎖定收益。預期收益率再度下降在經濟增速下滑和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大背景下,回報率高的優質資產逐漸減少,融資方傾向從其他市場借入低成本資金,再加上監管對非標業務進行嚴格限制,信託公司能拉高收益的非標類產品預期受限,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繼續下行。
  • 11月份集合信託募資規模環比大增近三成 「年末翹尾」效應烘熱信託...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1751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8.65%,成立規模1685.36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7.23%。可以看出,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和募資規模環比增長均近三成,扭轉了下半年持續下行的局面。
  • 信託理財經理:監管喊你賣標品了!
    在「非標轉標」的戰略轉型中,信託公司在產品銷售上面臨的壓力並不比資產端的要小。很多理財經理已經陷入了忐忑,標品淨值型產品,咋賣啊?其實,理財經理大可不必恐慌,想明白了這三個問題就能樹立理論自信、道路自信:1,標品淨值型產品的風險比非標產品高嗎?2,標品淨值型產品的收益比非標產品低嗎?
  • 信託公司年末衝刺: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預期收益率現"翹尾"
    記者從第三方平臺獲悉,11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較上月分別增加近40%和30%;信託產品預期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出現首次上行的情況。  分析人士認為,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顯著增長,或因信託公司年底有衝規模以完成經營目標的需求。而收益率年末出現翹尾,或因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主動讓利給投資者。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七)經營情況:分化明顯、頭部信託公司盈利優勢顯著擁有21萬億信託資產的68家信託公司呈現出比較分化的發展情況,頭部信託公司優勢愈發顯著。其中,銀信合作涉及的東西比較多一些,如以TOT模式開展類資金池業務、通過「非標轉標」變相開展資金池業務(如北金所與銀登業務等)、幫助銀行在表外設立資金池、幫助銀行代持等。例如今年以來的四川信託風險事件便起因於TOT。
  • 一文讀懂68家信託公司與信託行業
    (八)61家信託公司2019年淨利潤對比:3家出現虧損、20家出現下降 我們通過中國貨幣網、官方公告等途徑查詢到61家信託公司的2019年經營情況
  • 信託收益率一再下降但仍有優勢,房地產信託逆勢回暖
    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5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出現小幅下滑,發行規模1961.77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下降6.18%。不過,5月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小幅增長,達1891.72億元,環比上月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