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歲末,信託收益率上行、房地產信託爆發

2020-12-23 第一財經

臨近年末,到了信託公司衝規模的重要時點,房地產類信託產品出現集中釋放。

11月,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反彈,結束了自下半年以來因監管收緊而持續萎縮的頹勢,其中房地產類信託強勢反彈。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房地產類信託募集規模大幅攀升,募集資金561.53億元,環比增加102.35%。

此外,年末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有所回升,11月是今年以來平均預期收益率首次出現上行。當月,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上升0.08個百分點。

一位中小信託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些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會主動調高一些產品的收益率。另外在投放端,企業在年底資金需求較為旺盛。也有一些信託公司為來年的開門紅儲備項目。」

今年以來信託收益率首次上行

2020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一直下行。原因有幾方面,國內外的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引導社會融資利率下滑;優質資產荒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合適的項目難尋;監管層收緊非標投資,信託資金被引導向標品資產,進一步拉低了產品收益。

不過,這一趨勢在年底發生了變化。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上升0.08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平均預期收益率首次出現上行。

具體來看,11月信託收益率在6%~7%的產品數量佔比增長最為顯著。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在披露預期收益率的879款信託產品中,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10.70%,環比上升0.10個百分點;收益在7%~8%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33.91%,環比下降1.33個百分點;收益在6%~7%(含)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32.51%,環比上升4.29個百分點;6%(含)及以下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22.88%,環比下降3.06個百分點。

「收益率前十的信託公司中,產品收益率與上月相比有下降的趨勢,但各信託公司募集規模的增長同樣顯著,年末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翹尾可能源自行業整體的產品收益率重心上移。」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稱。

喻智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年末往往具有一定的翹尾因素,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會主動讓利給投資者,從而引起收益率短暫上行。

一位信託人士稱,年底是企業算帳的日子,還銀行貸款、給員工發年終獎等,企業的資金需求較大,間接推動信託產品收益率上漲。

房地產類信託爆發

年末翹尾的不僅是信託產品收益率,還有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數據顯示,11月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1751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28.65%,成立規模1685.36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長27.23%。

值得一提的是,11月投向房地產和金融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資金大幅增加,而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領域的集合產品募集規模均大幅下滑。數據顯示,11月房地產類信託規模佔比33.32%,環比上升12.37個百分點;金融類信託募集資金750.96億元,環比增34.68%。

喻智表示,房地產類產品的募集規模增長顯著,一方面是年末信託公司衝量,有額度的信託公司推出較多的該類產品;另一方面或因優質非標產品募集情況依舊火爆,房地產類產品持續受投資者歡迎。另外,金融類產品的增長明顯,投向股債市場的標品類產品將是信託公司業務轉型期間重要的戰略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信託公司積極轉型證券投資類產品,標品信託的成立數量和規模顯著增加,如資產配置型TOF、TOT、MOM產品,債券及固收+類投資信託,與陽光私募合作的證券投資信託產品等。另外一位信託公司人士稱,從業務轉型方面來看,房地產類業務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經歷了多輪窗口指導和調控,傳統的房地產類產品受到約束。今年房地產信託產品更是受到抑制,大部分信託公司處於收縮狀態。

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年末的確是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的高峰時點,但這一狀態並不能持續。在監管持續趨嚴的大背景下,融資類信託產品規模比重下滑,投資類產品的比重上升是行業轉型過程中的長期趨勢,在集合信託市場表現為以貸款為主的傳統產品減少和以證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為主的創新產品增加。

而金融類信託的成立規模和佔比持續攀高,還在於監管壓力下非標類產品收緊。

「房企的資金需求依然強烈。不過,監管不斷收緊融資類信託,要求信託公司轉型,但是談何容易,我們之前做了大量房地產信託這類『非標』,現在壓縮很困難,轉型到『標品』並非易事。」一位信託人士表示。

相關焦點

  • 信託收益率年內首次上行 房地產信託爆發
    來源:第一財經信託收益率年內首次上行 房地產信託爆發作者: 陳洪傑臨近年末,到了信託公司衝規模的重要時點,房地產類信託產品出現集中釋放。11月,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反彈,結束了自下半年以來因監管收緊而持續萎縮的頹勢,其中房地產類信託強勢反彈。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房地產類信託募集規模大幅攀升,募集資金561.53億元,環比增加102.35%。此外,年末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有所回升,11月是今年以來平均預期收益率首次出現上行。
  • 信託收益率一再下降但仍有優勢,房地產信託逆勢回暖
    「從資產端來看,房地產和基礎產業兩大領域受貨幣政策和監管趨嚴的影響,優質資產供給不足,新項目的開發進度偏慢;從資金端來看,在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理財市場整體收益出現下降的情況下,信託產品收益率儘管一再下跌,但仍有優勢。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並沒有受到收益率下行影響,反而出現較為火爆的行情。」分析人士稱。
  • 信託公司年末衝刺: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預期收益率現"翹尾"
    信託公司進入年末衝刺階段: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預期收益率出現「翹尾」  2020年即將收官之時,集合信託成立、發行市場升溫,平均預期收益率年內首現上行。
  • 信託收益下滑但搶手 房地產信託回暖
    「頭部信託公司在資金募集能力上往往會更強一些,收益率較低。收益率排名靠前的信託公司以中小信託公司為主,其在渠道、品牌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需要為投資人提供更高的收益保證資金募集。」一位信託分析人士稱。
  • ...公司進入年末衝刺階段: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預期收益率出現「翹尾」
    「信託公司年底有衝規模以完成經營目標的需求,信託產品的投放增加。」他表示,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年末的確是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的尖峰時間點,但同時,這樣的發行成立的爆發並不能持續。「在監管持續趨嚴的大背景下,信託行業的收縮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從投向來看,11月投向房地產和金融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資金大幅增加,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領域的集合產品募集規模均大幅下滑。
  • 11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房地產信託規模暴增102%
    【11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房地產信託規模暴增102%】財聯社12月11日訊,用益信託的數據顯示,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雙雙大漲。據統計,1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940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13.32%;發行規模2504.1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38.44%。
  • 8月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繼續下滑 收益率與期限倒掛
    記者注意到,7月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環比減少11.30%,成立規模環比下滑21.70%。集合信託成立規模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收益率與期限呈現出倒掛 在集合信託發行規模降低的同時,收益率也悄然降低。《報告》顯示,8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81%,環比下滑0.24個百分點。
  • 11月集合信託發行規模與收益率雙升
    用益信託網10日數據顯示,11月共有60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941隻,發行規模為2504.10億元,環比增長30.93%;11月57家信託公司成立集合信託產品1751隻,成立規模為1685.36億元,環比增長16.82%。
  • 理財信託產品收益率「翹尾」為哪般?
    業內人士稱,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年末選擇主動讓利給投資者,從而造成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短暫上行。而銀行理財收益率的短暫提升,也屬於正常的年末收益率翹尾現象。2020年是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的一年。
  • 10月份集合信託收益率繼續下行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9月份有4家信託公司集合信託成立規模超過100億元,而10月僅有兩家。房地產類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規模下滑程度較大。存量市場盤活以及新興的房地產市場(養老地產、教育地產等)或將是信託公司展業的新藍海。
  • 2020年集合信託「量升價跌」 金融類獨領風騷
    伴隨著2020年12月數據出爐,集合信託2020年全年情況也浮出水面。剛剛過去的一年中,集合信託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金融類「一枝獨秀」、房地產類持續壓降、收益率逐步下跌。分析人士稱,隨著信託公司轉型標品業務加速布局以及對後市謹慎看好,金融類產品吸引力有望增強。
  • 11月份集合信託募資規模環比大增近三成 「年末翹尾」效應烘熱信託...
    據了解,11月份集合信託的平均收益率小幅反彈,這也是今年來平均收益率首次出現上行。上述數據顯示,從產品收益來看,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總體上看,11月份集合信託市場出現回暖的跡象。對此,用益信託預測,12月集合信託產品的成立大概率繼續保持高位,但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 11月集合資金信託市場發行及成立規模均上揚 主因年末翹尾因素影響
    通過上述數據11月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反彈,使自下半年以來因監管收緊而持續萎縮頹勢得以終結。對此用益研究員喻智表示,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顯著增長,或因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信託公司年末衝規模對集合信託市場有較大作用。從往年數據來看,年末的確是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的尖峰時間點,但這樣發行成立爆發並不能持續。
  • 集合信託期限與收益率或將倒掛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樊融傑作者:樊融傑根據用益信託發布的最新研報顯示,上周(2月17日-2月23日)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期限為3.26年,達半年來最高;與此同時,平均收益率卻仍低於7.5%。專家認為因市場擔憂風險等原因,集合信託期限與收益率可能會出現倒掛現象。根據數據顯示,上周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期限達到了3.26年,超過了去年9月15日所在周的3.22年的記錄。「從收集的數據反映來看,上周華潤信託成立了13款都是期限為5年期的產品,從而拉高了整個信託產品的期限,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 信託發行遇寒 收益率持續下滑逼近6.5%
    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信託發行市場迅速「入冬」。用益信託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四季度以來,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2490隻2843.4億元的集合信託產品,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060隻3667億元的規模,在發行只數上銳減了38.7%,在融資額度上也下滑了22.5%。
  • 股市向好、信託收益率下行 還有必要買信託嗎?
    來源:小錢小事問題:小錢,從節後到現在,上證指數漲幅將近8%了,信託產品一年的收益率平均才8%,還在不斷降低。現在股市向好,大牛市要來了,我還有必要買信託嗎?前言小錢君的一個朋友的信託產品到期了,她諮詢了我了上述問題,想把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股市裡,而且在她看來是分散投資:50%的資金由自己去投個股(博大收益,期望翻倍),50%的資金去買指數基金(吃大盤紅利)。對於這個操作,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所以有了昨天的推文:牛市遲早會來,一把梭哈指數基金是否可行?
  • 信託還值得投資嗎?不買信託還有更好的投資途徑?
    從納入資管新規的資金信託的情況來看,截止2019年末,資金信託規模為17.94萬億元,較 2018 年末下降 1.01 萬億,同比增速-5.35%。  根據用益信託網不完全數據顯示,2019年,已公布的集合理財類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8.16%,與2018年相比平均收益率上行22個bp;其平均信託年限為1.86年,與2018年持平。
  • 「閉著眼睛」買信託?購買信託這些點不可不知
    來源:經濟日報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過去非常安全的信託產品,也開始變得不能再 「閉著眼睛」買了。過去的2019年,信託業罰單不斷,據統計,2019年以來信託業已收到近40張罰單。超過20家信託公司被罰,約佔全部信託公司數量的三分之一。
  • 100億「信託大亨」被刑拘!中國600億信託巨頭,徹底崩塌
    2001年高天國以1.72億獲得了鞍山信託2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並將鞍山信託註冊地址由鞍山市遷至上海,更名為安信信託。在接盤安信信託後,憑藉自身的房地產資源,高天國開啟了金融和地產的"互相扶持"模式,而後一路逆襲成為"信託大亨"。
  • 金融機構年末競賽,短期高息產品分流信託資金募集
    對此,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分析,年末銀行等機構同期推出較多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資金,使得投資者對信託產品大量投放反應平淡。從募集資金的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67.63億元,環比減少2.91%,佔總募集規模的40.11%;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37.69億元,環比減少20.28%,佔總募集規模的22.35%;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20.72億元,環比增加2.41倍,佔總募集規模的12.29%;工商企業類信託募集資金23.96億元,環比增加56.95%,佔總募集規模的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