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錢小事
問題:小錢,從節後到現在,上證指數漲幅將近8%了,信託產品一年的收益率平均才8%,還在不斷降低。現在股市向好,大牛市要來了,我還有必要買信託嗎?
回答:股票和信託各有優劣勢,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投資品種,只有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長期來看,信託收益較高,風險可控,依然是非常適合高淨值客戶的投資品種。
前言
小錢君的一個朋友的信託產品到期了,她諮詢了我了上述問題,想把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股市裡,而且在她看來是分散投資:50%的資金由自己去投個股(博大收益,期望翻倍),50%的資金去買指數基金(吃大盤紅利)。對於這個操作,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所以有了昨天的推文:牛市遲早會來,一把梭哈指數基金是否可行?
今天小錢君就來分析下,「大牛市」的行情下,是否有必要買信託產品。
一、牛市來了嗎?
靈魂問題:誰敢肯定今年一定是牛市?疫情導致的經濟基本面變化了嗎?節前的指數回升了嗎?貿易戰完全停止了嗎?黑天鵝不會出現嗎?
現在市場情緒太不穩定了。股市漲了兩周,就有人喊牛市來了。這些人跟節後第一個交易日見到千股跌停就大喊清倉跑路的人,估計是同一撥人。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黑天鵝是隨機出現的,現在除了疫情,美國是否重啟貿易戰也是個未知數。
就在2月份,美國把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名單中剔除,不再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同時美國又對進口歐盟民用飛機加徵關稅從10%上調到15%,其它進口商品關稅也相應做出上調。貿易戰的陰影一直在我們頭頂徘徊,所以現在就喊牛市來了,為時過早。
二、就算牛市來了,你就一定能掙錢嗎?
很多散戶都是在牛市虧損的。牛市常常伴隨著泡沫,並且放大了人的樂觀情緒和自我認知。股市平穩或熊市時,大家都比較謹慎,牛市一來,則人人都是股神。關鍵問題在於,大部分散戶無法及時抽身離場,或者減倉後又追漲。盛宴之下,多數人只知高歌狂歡,最終做了那個買單的人。
靈魂問題:你能保證你一定能夠在高點退出,並且再也不會追漲、不會搶反彈、不會補倉嗎?小錢君在2015年的行情下見過很多人的操作,從高點退出後又高位接盤,反覆補倉,從2015年的牛市補到熊市,還在等待下一輪牛市。
三、股市的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
跟信託收益率持平,甚至低於信託
最能反映股市變化的是指數基金。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公募基金產品長期業績排名榜單》,從2015年至2019年,規模指數股票ETF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如下:
排名最高的易方達深證100ETF也才6.66%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從2015年起到2019年,信託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9%。
信託產品的期限通常為2年。A股一向是牛短熊長,而且也很少有持續兩年的單邊牛市,普遍是結構性牛市和震蕩行情。作為一名小散,你確定能夠在震蕩行情中掙錢而不是當別人的提款機?
四、信託產品延期不等於虧損
信託產品底層資產主要是貸款,就算有股權投資,多數也是明股實債。底層資產的債權債務清晰,且絕大多數產品都有擔保措施。即使信託產品延期了,只要借款人、擔保人、抵質押物還在,信託公司就可以去追償。而且信託公司是正規持牌金融機構,也不會跑路。在資產處置期間,只要有現金回流,投資者也是可以分期拿到本金的。
就算最壞的結果,借款人破產了,擔保人也破產了,抵押物不足值,投資者確實虧損本金了。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還有最後一個辦法:要求信託公司承擔未能盡職履責的賠償責任。只要信託公司未盡職管理,且信託公司的過錯與投資者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投資者就可以要求信託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實踐中,法院判決信託公司賠償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五、小結
最後,小錢君想說:股票和信託,不同投資品種,適合不同的投資風格和資產配置。股票和信託各有優劣勢,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投資品種,只有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長期來看,信託收益較高,風險可控,依然是非常適合高淨值客戶的投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