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轉型,已成為整個信託行業的共識。在7 月16日銀保監會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各家信託公司正積極探索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信託本源業務領域。從業內的相關實踐看,信託產品打破預期收益一統天下的格局,建立更為豐富的產品線是大勢所趨。其中,非標轉標似是必然路徑。近期,在股市波動下,有一種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跑出了好成績。截至2020年6月29日,「中信信託睿信穩健配置TOF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睿信TOF」)累計收益率22.18%(費後),年化收益率約10%。
信託公司的TOF
在證券投資信託產品中,有一類叫TOF,即基金中的信託,其普遍操作模式是由信託公司募資成立信託計劃,再由這一信託計劃進行資產配置,其選擇的投資標的是包括基金在內的多個產品的組合。這屬於淨值型標準化信託產品,底層資產多是公開市場中可交易的金融資產,不設預期收益率。簡單而言,可以理解為信託公司幫你進行資產配置,通過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組合降低投資風險水平,提高收益風險比。
為什麼要讓信託公司來幫你選產品呢?這裡強調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市場中有數千隻股票、基金,要從中選出最優組合,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具有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這正是大多數投資者所缺乏的。就信託公司來講,從華潤信託2009年發行首隻以陽光私募為投資對象的託付寶(TOF)系列產品以來,TOF問世已有10年之久。據業內統計,此類產品中長期業績表現均勝於市場指數以及公募、私募同業平均水平,下行風險控制能力出色。比如,睿信TOF成立於2018年6月,初始規模約4億元,運行近兩年後,目前產品規模已增長至9億元左右,實現年化收益率約10%,外部募集資金的佔比從9%上升到30%。投資者包括多家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同業機構、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募基金經理等專業人士、高淨值自然人客戶等。
信託專業人士將市場風險通過投資產品組合配置進行對衝,實現穩健可持續的收益率。那麼,作為TOF產品受託人,信託公司如何幫你進行資產配置?中信信託TOF產品負責人趙晞強調了兩點,一是充分分散,二是配置靈活,但資產配置策略不是一成不變地搞拼盤,而是要動態、靈活進行調整。具體來看,分散體現在策略上的覆蓋廣泛,而且每個大類策略中還會細分子策略,比如債券策略中包含信用挖掘策略、利率擇時策略、海外債策略、城投債策略等;在產品形態上涵蓋公募、私募、保險資管等,相當於把全市場上各個領域做得最優秀的一批基金全集中起來。靈活體現在動態調整,不僅會定期根據量化模型的計算結果調整戰略配置比例,還會實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戰術配置比例,力求時刻保持投資組合處於確定性高、風險可控的狀態。
信託的標品轉型
TOF屬於淨值型產品,信託公司接受委託,發揮主動管理能力,通過「管理費」的收費盈利,行使「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職責和義務,風險和收益由委託人承擔,符合信託公司向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轉型的方向。
在趙晞看來,睿信TOF產品的成功也說明了信託行業的標準化投資業務是大有可為的。在股票、債券等底層資產投資中,信託很難與公募、私募基金去競爭,但在TOF這個領域,信託是具有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的,既可以積極響應監管關於信託業務轉型的號召,又可以豐富公司的產品線,給信託固有客戶更多的投資選擇,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黏性。
據介紹,相對而言,TOF投資範圍更加廣闊。公募基金在選擇基金時往往受到限制只能選擇公募基金進行配置,而信託由於牌照上的優勢,可以配置私募基金、資管計劃等多個投資品種,從而能更方便地配置投資品種對衝風險、提高收益。
從一組數據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信託公司的這種轉型力度。根據用益信託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集合信託產品(TOF)發行數量共有105款,參與信託公司14家,發行數量居前三的分別為外貿信託(36款)、中航信託(22款)和中信信託(20款);去年同期,有12家公司參與發行83款。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認為,今年以來,TOF發行數量及參與信託公司數量均有所增加,而且這是已經披露的數據,因為有不少金融組合投資類中也包括TOF,實際數量應該比這個還多。
未來仍有拓展空間
截至2020年6月末,短短半年多時間,中航信託發行的天璣匯財(5/6/7號)系列淨值型債券投資產品實現從無到有,市場產品存續規模突破80億元,公司淨值化轉型實現良好開局。
據了解,此款淨值型產品推出前,中航信託公司內部經過了制度建設、產品設計、技術改造、渠道開拓、內部孵化等一系列重要環節。
從外部來看,整個信託行業都要轉型;從信託公司內部來看,每一次轉型的推動,相應的各個部門和業務環節都面臨調整。趙晞坦言,淨值型證券類產品具有更高的銷售難度,睿信TOF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離不開投資部門與財富部門的通力合作。「信託內部也是在轉型的過程中,比如,對於投資部門來說,不能只想著高冷地做投資,必須要密切地與前臺銷售部門、後臺運營部門及風控合規部門溝通,各部門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誰越早去進行轉型,誰越能夠適應後面的這種競爭環境。未來隨著管理規模的擴大,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投研、運營、客服等崗位的團隊和能力建設。」
其實,要轉型的何止金融機構?「以往,大家能夠安安穩穩拿到年化8%至9%的收益率,也沒有什麼『踩雷』風險時,絕對不會考慮投一個年化10%,但要面臨波動的產品。」趙晞說,在新的環境下,投資者應重新認識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同時也希望憑藉產品優越的風險收益特徵使TOF成為更多客戶非標替代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