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認三千多字,5歲半背近六百首詩文,隔代帶娃也可以很優秀

2020-12-08 育兒十月說

對於這輩的年輕父母來說,生活壓力已經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白天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已經精疲力盡,晚上還得回去照顧年幼的孩子。如果放到以前,大家可能會把孩子交給家中的長輩照看,比如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爸媽的育兒觀也發生了變化,認為隔代教育會把孩子寵壞,教不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寧願自己勞累一點,也堅持要自己帶娃。

隔代帶娃確實會存在一些育兒觀念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會成為衝突的導火索。但同樣的,如果爺爺奶奶輩能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樣隔代帶娃也可以很優秀。

大家對於神童王恆屹應該有所耳聞吧?在詩詞大會第五季中,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被主持人稱之為「行走的中華小曲庫」。

隨便一個風格的詩詞,都能在短時間內在大腦的信息處理之後,馬上說出詩句。臺下的觀眾都表現出一副十分詫異的神情,被這個5歲神童的詩詞積累所驚豔到。

王恆屹3歲的時候就認得三千多字,在5歲半就已經熟讀600多首詩,背下五百八十多首詩。每一首詩詞都已經牢牢印在王恆屹的腦海中。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5歲的王恆屹有現在的詩詞積累,和平常的努力有分不開的聯繫,當然,有一個角色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王恆屹的奶奶。

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父母就把王恆屹交給了奶奶照顧,夫妻兩人在上海打拼,而孩子則是跟奶奶一起在青島生活。這位奶奶和其他奶奶不一樣,不是一味地寵愛自己的孫子,而是努力發覺孫子對學習的興趣,這3點育兒教育觀,或許值得大家借鑑一二

(1)遵循孩子的天性

康震老師說,孩子的天性,是一張純白的紙。每一首詩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韻律優美的古典詩詞,就是孩子的最好的啟蒙。

在王恆屹還不會開口說話之前,奶奶經常給他讀三字經,還有弟子規,兒歌或者是一些詩詞朗誦。奶奶發現孩子對詩詞產生了濃烈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啟蒙老師,等王恆屹開口說話之後,在三歲就已經認得了三千多字

(2)寓教於樂

現在的教育出現的一個弊端就是,讓孩子死記硬背,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其實並不利於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最好的辦法是寓教於樂。王恆屹掌握的詩詞,從來都不是靠死記硬背積累下來的,奶奶從來不會強迫孩子去背誦詩詞,會用一些寓教於樂的方式,比如卡片記憶,這種,讓孩子對學習始終保持興趣和好奇心

(3)有效的親子陪伴

電子產品的發展,導致了一個親子出現了「假性的陪伴」現象,不是給一個孩子手機,平板就算是陪伴,而是應該讓孩子自覺的放下手機,和父母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才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父母也才能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

最後

關於這位5歲神童,有些人會表示擔憂,覺得年紀這麼小成名,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小範閒」,或者是傷仲永,但是王恆屹的家長從來不擔心這個問題。

因為孩子成名之後,並沒有停止思考,而是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熱愛。比起天賦,學習更重要,如果王恆屹拋出現在的光環,名利,潛心學習,相信以後可以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詩詞家。

相關焦點

  • 3歲認識三千字,5歲半能背600首古詩,神童王恆屹為何被質疑?
    今年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朋友,一定對王恆屹這位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這位只有5歲半的小朋友,是這季比賽第一個出場的選手。「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小恆屹出場氣勢不凡。
  • 老人實力帶孫,3歲讀詩,登上《詩詞大會》,隔代教育也可以很牛
    不知道何時開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為"看娃"的主力軍,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隔代養育"的現象尤為普遍。不少年輕父母會對"老人帶娃"存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帶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既不懂科學餵養,也不會親子早教,既不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特點,也玩不轉適齡教育……其實,有很多老人為了能夠更好地帶娃,積極提升功力,不僅認真學習最新的育兒知識,努力接受那些顛覆自己認知的新觀點。比如這樣一個外婆。
  • 中國詩詞大會:他識字3千,熟背詩詞5百多首,被稱為「小神童」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6歲的小選手王恆屹!其實王恆屹真實的年齡只有5歲半,就是這樣,一個年僅5歲半的孩子竟然能夠認識3000多個字,會背580首古詩,這樣驚人的一個知識儲備量,作為一個大人,我都感到自愧不如。
  • 不到6歲小萌娃,熟背詩詞近600首,奶奶帶大的娃也可以這麼有出息
    小小年紀,能背誦詩詞達580多首,識字量更是能達到3000多。面對主持人的各種問題,都能用一句句詩詞回答出來,一句句詩詞更是脫口而出,仿佛詩詞和小恆屹已經融為一體,信手拈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呢?
  • 5歲「萌娃」背古詩500首,識3000多字,「神童」原來是這樣培養的
    文/橙爸育兒5歲「萌娃」背古詩500首,識3000多字,「神童」原來是這樣培養的提起「小神童」王恆屹,可能很多家長熟悉他都是因為《挑戰不可能》的節目,不滿6歲的他,已經可以背500多首古詩詞,認識的字也超多3000個了,更是被主持人撒貝寧稱為「行走的中國小詩庫」。
  • 教育部課程標準:1、2年級能寫800個漢字,認1600字,家長太難了
    也就是說一、二年級共2年的700多天裡,需要2天學會寫3個漢字,學會認6個漢字。第二,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學會用音序檢字法、部首檢字法查字典。第四,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 1歲半的娃會20首中英文歌,日常對答如流?做好4個細節你也行
    經常看到網上有人驕傲地曬出,自己的娃一歲半識物500多。這時候評論區總有人說,雞娃讓人焦慮、1歲半剛牙牙學語怎麼可能,自己2歲的娃都還沒開口說話。但我卻認為是真的,而且不難。我二寶1歲半的時候, ABC songs, Baby shark, Sleeping bunnies等十首英文歌,你唱上半句,她能接著唱下半句;簡單的中文兒歌,她基本能自己唱十幾首了。如果你會說粵語,你會發現,無論你用粵語還是普通話,她都能對答如流。
  • 帶4歲娃讀完1000本書後,我寫了這份5000字的閱讀規劃
    閱讀特點3歲的孩子逐漸開啟「偵探」模式,開始不停問你「為什麼」,他開始理解社交規則,琢磨世界的運作規律,甚至會忽然認出某個字。3歲以後孩子會開始琢磨「媽媽講的故事」跟「書上字」的對應關係,我們通過「指讀」幫孩子明確對應關係,他能在今後的閱讀中實現「批量認字」。這比讓孩子認字卡要高效太多。
  • 70歲農民模仿《詠鵝》寫《詠雞》,僅18個字,獲10000元文學大獎
    簡單又形象,動靜結合,從聽覺、視覺將鵝的特點描繪出來,朗朗上口,只要讀上幾次,就能背下來了,我家娃不到1歲半會背的第一首詩也是《詠鵝》。2016年,湖南有位年近70的農民模仿《詠鵝》寫了一首《詠雞》: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 3歲以下的寶寶誰來帶?
    想要自己帶娃,家庭與事業這對「魚與熊掌」組合如何兼得?面對諸多帶娃難題,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保姆幫忙,不少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到託幼機構。 為帶孩子操碎了心 每天都像一場「戰役」 興義市民黃女士在今年8月份生下了二寶,她的產假將在下個月結束,為了上班後誰來照顧孩子的問題,黃女士可是操碎了心。
  • 5歲女童記憶力驚人!四百餘字演講稿 教十來遍就可一字不漏背完
    最近,市民程女士5歲的女兒還不認識字,卻將一篇四百多字的發言稿完整地背誦了出來,而這這篇發言稿她只教了女兒十來遍,讓她很驚嘆。兩天時間練習四百多字發言稿12月10日晚,記者在蔡家兩江名居小區外見到了程女士和她5歲的女兒小雨點,小雨點目前在上幼兒園大班,「之前從來沒有太注意孩子的記憶力,這次確實有點震驚。」
  • 我是怎麼做到一個人又帶娃又下廚的 討論
    不少媽媽問我又要帶娃又要管家務是否忙得過來。這當然是可行的,憑著胸口的一個「勇」字,還有一定的家務底子(能做基本菜)和工作培養的多線任務並行能力。當然我娃現在還是小月齡的,比較好帶,等她再大一點或許又是另一回事了。船到橋頭自然直,以前的媽媽還一個人帶幾個娃呢,事在人為,何況現在的美媽都是這麼能幹呢!想知道帶娃的同時怎麼做出這些美食嗎?不絮絮叨叨了,入正題吧!時間!時間!時間就是一切!
  • 他不到6歲,識字3000,熟背詩詞580首,怎麼做到的?奶奶道出真相
    《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於大年初四正式跟大家見面,來自青島的小選手王恆屹,圈粉無數。不到6歲的他,認識3000多字,會背詩580多首,節目中出色的表現,鎮定自若的樣子,讓人太驚嘆了!剛上場時,小恆屹介紹說,自己喜歡畫畫,寫字,彈鋼琴,但是最喜歡的是詩詞。先是一組「姓氏飛花令」—「請問你貴姓」。
  • 3歲孩子3個月背誦百餘首古詩詞:抓住關鍵期,建立終生記憶技能
    文|凝媽3歲的二寶3個月時間背誦了100多首古詩詞,看到既定場景張口就來,還能總結聯想。比如看到詩詞中有「黑雲」,他會想到有關「黑雲」的其他古詩詞。同時也認識了不少漢字,能指讀部分古詩詞。有朋友會說,你這是拔苗助長,現在學了白學,長大就忘沒啥意義。
  • 它讓3-5歲娃,從漢字零基礎,實現中文自主閱讀
    所以簡單直接:3歲開始,5歲前打好識字基礎,實現中文的自主閱讀,進入正向反饋期理由很簡單: 3歲開始懂事了,處於育兒博主們都說的語言爆發期,學得快 ;5歲正式進入學校體系以前,小娃還受家長管。是家長幫助孩子掌握中文最好的時期;當他們進入k迅速掌握英文以後,大多不會再願意繼續學習很難,同學朋友又很少用的中文。
  • 6歲王恆屹驚豔《中國詩詞大會》,被詩詞餵大的孩子究竟有多厲害
    在第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中有這樣一位挑戰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這位挑戰者便是五歲半的王恆屹。在全程的比賽中,王恆屹表現十分淡定從容。在說出12個關鍵詞相關詩句這一環節中,更是對答如流,甚至擊敗了不少的百人團成員,其氣勢完全不輸大人。
  • 5歲萌娃能背古詩400首,識字3000,怎麼教的?家長堅持做好3件事
    一個5歲的孩子會幹什麼?能擁有多少詞彙量?背幾首古詩?每家孩子的情況都各不相同,但是這個5歲萌娃卻給了很多人驚喜。年僅5歲,卻能背誦詩詞400首,識字量也達到了300多個字,就連撒貝寧都稱這個5歲萌娃為「行走的中華小詞庫」。
  • 1歲半前讓娃脫掉紙尿褲?不是幫娃,而是害娃
    來源:梨視頻別說,寶寶尿床這事兒,還真成了不少寶爸媽的難題:娃晚上老尿床咋回事兒?紙尿褲到底脫不脫?啥時候進行如廁訓練?今天的話題,不多說大家也能猜到了,給寶寶如廁訓練的必備技能,趕快學起來啦!1娃1歲半前,能開始如廁訓練嗎?
  • 12歲天才小詩人出個人詩集,父母給多大空間,孩子就有多優秀
    七歲時,她曾寫下這樣一首小詩: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她2007年12月出生,她自稱'萌派詩人, 至今已有詩作300多首,她 曾以出口成章的優異文採,榮獲「深圳封面寶貝(十強)」的稱號2018年1月5日,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邀請了一對以詩句刷爆微博的小詩人姐妹花:姜馨賀,姜二嫚。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之前聽過的那些充滿童趣的詩竟然來自於十幾歲的孩子。
  • 5歲留守兒童,背詩580首,奶奶這3個教育方法獲董卿點讚
    當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開播的時候,5歲的留守兒童王恆屹表現讓大家相當吃驚,年幼的他詩詞張口就來,網友毫不誇張的稱他是「中華小詩庫」。王恆屹到目前為止,他認識2000多漢字,能背580多首詩詞。這是什麼水平?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水平。一上場就挑戰了「姓氏飛花令」,一人說出姓氏,他背出含有相同姓氏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