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泥沙太多,很多地方都成危險的懸河,但是這裡沒有鬧過水患

2020-12-23 旅遊周邊事

洪水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自然災害之一,中國最大的洪水是黃河改道,作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滋養了中華文明,但也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在黃河流域,有一個地方從來不發洪水,卻成了「魚米之鄉」,到底在哪裡?為什麼黃河在這裡變得如此溫柔?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黃河泥沙太多,很多地方都成危險的懸河,但是這裡沒有鬧過水患。

蜿蜒的黃河,一直是中國人後裔的精神信仰,是孕育了中華文明5000年的母親河,黃河兩岸,我們的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譜寫了一首又一首戰歌,黃河全長5464公裡,發源於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形狀如幾,由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及自治區,最終直接灌入渤海,據地理專家估計,黃河的形成約在一百萬年前,是由史前地殼變化造成的,在一百萬年的流動中,黃河明顯不同於其他河流,因為它的水體中有大量的泥沙。

黃河泥沙含量高居世界河流之首的主要原因是黃河中段經過黃土高原,黃土高原上滿是沙土,這種特殊現象是它幾千年泛濫的罪魁禍首,黃河每年帶走約16億噸泥沙,其中1/4沉積在河底,使黃河河底逐漸升高,高度升至地面,從而成為真正的懸河,一旦河底達到一定高度,順流而下的河水就會衝破河岸,立即改道,造成黃河兩岸大規模洪澇災害,不得不說,黃河的洪水已經讓海峽兩岸的人民苦不堪言,甚至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遊決口次數已達1500次,並伴有20多次永久性改道,無疑對黃河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你無法想像,如此桀驁不馴的黃河,在一個地方變得異常馴服,連水流都異常平緩,此地究竟是哪裡呢?答案正是寧夏河段。

寧夏是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黃河流經的咽喉之地,黃河寧夏段約佔黃河全長的1/14,其中引灌區就有318公裡,黃河寧夏段自中衛縣的翠柳溝入境,並流經中衛、中寧、青銅峽、吳忠、靈武、永寧、銀川等10個縣市,令人咄咄稱奇的是,黃河在此地的流速逐漸減緩,一改往日之咆哮洶湧之態,變成了平靜的流淌,那麼對於黃河泥沙太多,很多地方都成危險的懸河,但是這裡沒有鬧過水患,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關於懸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遊地區,因河流改道和地勢較低,很容易被河水帶來大量泥沙而堆積越來越高,進而成為地上河。而說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懸河,非黃河莫屬。主要集中在黃河下遊地區,大概是從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間的流域,大概有768公裡,主要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地區。歷史上黃河成懸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錢加固加高大堤,更頭疼的問題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黃河越是危險,來年還要花更多的錢加高加固,簡直是無解死題。
  • 黃河流到這裡,終成地上懸河
    黃河一直是我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遊覽開封,捨棄城區很多名勝古蹟,我為這條河留了大把的時間。從鐵塔公園前坐公交車一路向北到達黃河遊覽區,下車後穿過一片樹林和一片灘涂,便能見到黃河了。黃河落日八月底,黃河豐水期已過,但河面仍十分廣闊,浩大而有點渾濁的河水一言不發,默默向著東方輸送、傳遞。向對岸望去只看見一條直線,那些低矮的樹木庇護著身後的土地。
  • 黃河曾水淹開封7次,河床升高成為「地上懸河」,而如今卻被馴服
    其中黃河雖然對人們有益,但同樣也會帶來一些可以想像的災難,比如說洪水,黃河是一條比較特殊的河流,因為黃河水體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所以整體的水質偏黃色,而且它的河床有大量的泥沙堆積。根據數據顯示,每年黃河會攜帶黃土高原大約16億噸的泥沙,其中大部分的泥沙會被衝進渤海,但也有一小部分泥沙堆積在了黃河下遊,使得河床不斷上升,以人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是很難徹底清理淤泥的,所以使得黃河成為了「地上懸河」。
  • 黃河已成「懸河」,為何國家還不出手搶救?專家給出的答案很扎心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黃河,黃河生著無數中國孩子,但是,由於泥沙不斷堆積,黃河一直有「地上之川」的稱號,現在更是「懸河」了,黃河已經成了「懸河」,為什麼國家還不出手救助呢?專家們給出的答案令人震驚,很多人都表示懷疑,黃河的狀況給人類帶來了很多損失,為什麼國家不出手救助呢?要去處理堆積的沙子嗎?
  • 【中國夢·黃河情】以「減沙增流」等方式化解黃河下遊「地上懸河...
    黃河最大支流渭河下遊及其南山支流、上遊寧蒙河段也已經形成「地上懸河」。此外,黃河下遊淤積數量巨大,據統計,1950-2004年期間黃河鐵謝—利津河段淤積量高達85.3億噸,全下遊段淤積量估算約150-200億立方米,「地上懸河」仍在加劇之中,洪水與泥流等災害風險日益加大。
  • 黃河河床泥沙堆積,懸河段成「地上河」,為何沒人將河床挖低呢?
    黃河經過黃土高原,帶著泥沙向大海奔跑,許多泥沙堆積在海的入口,形成了沙島,更多的泥沙沉積在河道上,河床太高,流經河岸,黃河決口改道,走出三門峽,黃河路在歷史的左右搖擺,受災者的成長也成為了歷史上難以解決的問題,黃河的泥沙堆積起來,很多河流變成了懸河,河床也超過了兩岸以外的建築物。
  • 用天鯤有無可能將黃河淤泥排出,解決地上懸河的危險,又實現通航
    而這種水平,目前還沒有其他國家能夠超越。天鯤號有著「造島神器」和「清淤神器」的稱號,足見他的能力可能超乎想像。黃河泛濫,古有「大禹治水」都知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人類只有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過得更好,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一條死胡同。
  • 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地上懸河黃河每年都會攜帶16億噸的泥沙奔騰,其中會有12億噸流向大海,而剩下的泥沙則在黃河的下遊形成了衝積平原,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種植。這起來似乎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它有可能會帶來什麼危害嗎?黃河的泥沙堆積剛開始確實衝積成了平原,但是淤泥實在是太多了,黃河的下遊河床甚至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只能依靠人工大堤來約束它,隨著泥沙的堆積這段河床已經高出地平面7-8米了,最高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0米。所以黃河下遊的決堤帶來的後果就異常嚴重,對華北地區人民的影響深重。
  • 自駕好去處,黃河大壩賞地上懸河另類美
    黃河,像大地的母親的乳汁,養育著我們華夏民族,促進了經濟與民生的繁榮。作為母親河,黃河豈會聽命於她兒孫的安排,每年七八月份,借著天氣的喜怒無常,耍一耍脾氣,也情有可原。摸透母親河的脾氣,順應其勢加以治理,成為一代又一代沿黃流域的民眾孜孜不倦的事業。
  • 黃河已成為「地上河」,國家何不清理沉積的泥沙?其實原因很無奈
    一提到黃河,我們從小就知道他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起源是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流經黃土高原。眾所周知,黃河是因為他的水很黃所以得名黃河,那麼為什麼黃河的水比一般的水要黃呢?就是因為黃河從唐古拉山山脈開始流淌,其中經過了充滿泥沙的黃土高原,河水捲走了大量的泥沙,所以黃河水就會非常的黃。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 為啥黃河都成了「地上河」了,還不把泥沙挖走呢?原因很無奈
    而黃河的中遊地區,剛好經過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地區的氣候又是非常乾旱的,土質比較鬆軟,大多數地方都是被黃土覆蓋。所以當黃河之水經過這裡,就會衝走大量的泥沙,每年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都是非常嚴重的。據統計,黃河每年產生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其中4億噸被留在了黃河下遊地區,而其餘12億噸直接流入了大海之中。
  • 濟南黃河隧道東線貫通:人類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據「中國鐵建」公眾號消息,10月30日,在黃河之下中國建設者完成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壯舉! 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由鐵四院勘察設計、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 黃河早已成「地上河」,為何還不清理泥沙?原因有點無奈!
    黃河早已成「地上河」,為何還不清理泥沙?原因有點無奈!在上學期間想必大家都學過歷史吧,在中國存在兩個河流很多人都知道它們的名字,那就是長江黃河了。黃河在我國古代就存在了下來,當時的朝代還治理過黃河呢,今天小編的主題就是關於我們的黃河。
  • ...穿越黃河」!萬裡黃河第一隧首線貫通!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近日,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破土而出,「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東線隧道率先貫通。這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是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黃河攜帶著大量泥沙,到出海前不斷放緩、沉積,形成了地上懸河。在濟南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
  • 黃河濟南段最險工段居然是它
    黃河流經濟南,看似溫柔親和,實則暗流湧動,大浪淘沙,不斷侵蝕堤岸。想知道哪一處最險? 當然是北店子險工。走,到這兒瞧瞧,洶湧的黃河,.水位.居然漲這麼高了(見圖|)。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黃土高原流過,挾帶大量泥沙,處處散發著黃土高原的鄉土的氣息。黃河岸上新修的堤防綠化工程,加入了白皮松的元素,這也是地處黃土高原的陝西與山西的鄉土樹種,適應性強,綠化效果好,成活率高。看到白皮松在黃河岸上紮根,嗅一嗅黃河泥沙的清香,淡淡的鄉愁得以排解。
  • 葛劍雄:黃河能長期安流嗎?
    但從1949年開始,70年間黃河沒有發生過一次決口,新中國實現了高水平的黃河長期安流。那麼我們能不能保證黃河的永久安流呢?儘管對於這種現象是否一次大規模海侵還有不同意見,但海平面上升卻是全世界都面臨的現實威脅。現在由於黃河挾帶入海的泥沙大幅度減少,黃河出海口和三角洲已經出現海水侵蝕、陸地退縮,而黃河下遊地處平原,本身海拔不高,即使海平面只是出現緩慢的升高,也會累積成嚴重的後果。
  • 常說一碗黃河水半碗是泥沙,這裡的黃河水清澈見底,知道在哪裡嗎
    自古以來住在黃河岸邊的人們就流傳這樣一句老話:九曲黃河九十九道彎,一碗河水半碗是泥沙。渾濁的黃河水還能是清澈見底嗎?我們此次行程就是去看看清澈見底的黃河水,猜猜看,是哪裡?一大早,車子從西寧出發,前往400公裡以外的果洛。果洛,全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 人類首次穿越地上懸河!「萬裡黃河第一隧」首線貫通
    10月30日,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這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