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黃河隧道實現單線貫通 成功穿越地上「懸河」
10月30日,「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 沙見龍 攝中新網濟南10月30日電 (沙見龍 丁翔)隨著位於濟南市天橋區濼口黃河浮橋渡口旁的「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10月30日率先貫通,成功穿越地上「懸河」。圖為濟南黃河隧道工程過河通道現狀及規劃示意圖。
-
人類首次穿越地上懸河!「萬裡黃河第一隧」首線貫通
10月30日,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這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
...穿越黃河」!萬裡黃河第一隧首線貫通!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近日,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破土而出,「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東線隧道率先貫通。這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是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黃河攜帶著大量泥沙,到出海前不斷放緩、沉積,形成了地上懸河。在濟南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
-
首次穿越地上懸河,「萬裡黃河第一隧」首線貫通
近日,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破土而出,中國鐵建承建的「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東線隧道率先貫通。這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
自駕好去處,黃河大壩賞地上懸河另類美
黃河,像大地的母親的乳汁,養育著我們華夏民族,促進了經濟與民生的繁榮。作為母親河,黃河豈會聽命於她兒孫的安排,每年七八月份,借著天氣的喜怒無常,耍一耍脾氣,也情有可原。摸透母親河的脾氣,順應其勢加以治理,成為一代又一代沿黃流域的民眾孜孜不倦的事業。
-
【中國夢·黃河情】以「減沙增流」等方式化解黃河下遊「地上懸河...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地上懸河」與洪水威脅始終制約著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社會發展。 河南蘭考東壩頭黃河河道航拍圖 黃河下遊「地上懸河」長達800公裡,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6米,鄭州以下河道河床高於兩岸地面達 10米以上,其中新鄉市河段高於地面20米。
-
黃河流到這裡,終成地上懸河
黃河一直是我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遊覽開封,捨棄城區很多名勝古蹟,我為這條河留了大把的時間。從鐵塔公園前坐公交車一路向北到達黃河遊覽區,下車後穿過一片樹林和一片灘涂,便能見到黃河了。黃河落日八月底,黃河豐水期已過,但河面仍十分廣闊,浩大而有點渾濁的河水一言不發,默默向著東方輸送、傳遞。向對岸望去只看見一條直線,那些低矮的樹木庇護著身後的土地。
-
濟南第二條穿黃隧道選址意見批前公示!連接高新區和先行區,全長3...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萬裡黃河第一隧道」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開啟了萬裡黃河天塹從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新時代。近日,閃電新聞記者從濟南市自然資源局獲悉,濟南又將進行一項穿黃隧道工程——濟南市航天大道穿黃隧道工程(I 期)。
-
黃浦江又一條新建隧道取得突破,江浦路越江隧道實現東西雙線貫通
這不,大連路隧道和楊浦大橋之間,一條新隧道正在「日長夜大」。它就是江浦路新建隧道。昨天,這條隧道的江中段東線隧道實現全線貫通,而西線隧道先前已經貫通。這樣,江浦路越江隧道正式實現東西雙線貫通!江浦路隧道示意圖江浦路隧道,在黃浦江西岸的起點為楊浦區的江浦路,隧道因此得名。
-
小熊在濟南考察黃河地上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世界第五長河,含沙量第一大河,雖然水很渾濁,但卻哺育了華夏文明。這滾滾的黃河水,每年把黃土高原地區的大量泥沙攜帶到下遊和渤海,到底該如何評價黃河母親呢?事情要一分為二辯證的看,不能完全割裂。大自然就是這樣的,不以人類的好惡而存在。
-
江浦路越江隧道東西雙線貫通!未來通車後楊浦浦東更方便
江浦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第二條越江盾構隧道8月2日順利貫通。此次貫通的是工程江中段東線盾構隧道,而西線盾構已於年前貫通,這也標誌著江浦路越江隧道正式實現東西雙線貫通。江浦路越江隧道建成後,將促進楊浦濱江公共區域的開發和轉型,完善上海北部地區越江交通布局。
-
江浦路越江隧道實現雙向盾構貫通 力爭明年年中通車
圖說:工程示意圖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8月2日晚,由上海城投公路集團負責建設,上海建工集團承建的江浦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東線盾構「民生號」盾構機本體全部進入接收井。至此,繼年初西線盾構「江浦號」貫通後,江浦路越江隧道盾構段正式實現東西雙線貫通。目前,施工現場正在封堵門洞鋼板,將於今晚完成盾構貫通的收尾工作。江浦路越江隧道是上海第17條穿越黃浦江的隧道,北起楊浦區江浦路、龍江路,經江浦路、丹東路後穿越黃浦江至浦東新區,順民生路向南至民生路、商城路,全長2.28公裡。
-
江浦路越江隧道東線「蛟龍」又推進,未來有望通公交車方便市民!
黃浦江下的一條「蛟龍」又開始潛行了——江浦路越江隧道東線建設前天又開始推進。此次復工,是在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並且對盾構大檢修後實施的。 江浦路隧道,在黃浦江西岸的起點為楊浦區的江浦路,隧道因此得名。它位於大連路隧道和楊浦大橋之間。
-
黃河曾水淹開封7次,河床升高成為「地上懸河」,而如今卻被馴服
其中黃河雖然對人們有益,但同樣也會帶來一些可以想像的災難,比如說洪水,黃河是一條比較特殊的河流,因為黃河水體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所以整體的水質偏黃色,而且它的河床有大量的泥沙堆積。根據數據顯示,每年黃河會攜帶黃土高原大約16億噸的泥沙,其中大部分的泥沙會被衝進渤海,但也有一小部分泥沙堆積在了黃河下遊,使得河床不斷上升,以人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是很難徹底清理淤泥的,所以使得黃河成為了「地上懸河」。
-
用天鯤有無可能將黃河淤泥排出,解決地上懸河的危險,又實現通航
黃河泛濫,古有「大禹治水」都知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人類只有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過得更好,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一條死胡同。而通過天鯤號「將黃河的淤泥排到兩岸,這樣既肥沃了沿岸,又解決了地上懸河的危險,甚至可以通航」這樣的想法,可能說理想很飽滿,現實很殘酷。黃河中的泥沙要挖出來,你知道有多少嗎?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關於懸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遊地區,因河流改道和地勢較低,很容易被河水帶來大量泥沙而堆積越來越高,進而成為地上河。而說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懸河,非黃河莫屬。主要集中在黃河下遊地區,大概是從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間的流域,大概有768公裡,主要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地區。歷史上黃河成懸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錢加固加高大堤,更頭疼的問題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黃河越是危險,來年還要花更多的錢加高加固,簡直是無解死題。
-
黃河已成「懸河」,為何國家還不出手搶救?專家給出的答案很扎心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黃河,黃河生著無數中國孩子,但是,由於泥沙不斷堆積,黃河一直有「地上之川」的稱號,現在更是「懸河」了,黃河已經成了「懸河」,為什麼國家還不出手救助呢?專家們給出的答案令人震驚,很多人都表示懷疑,黃河的狀況給人類帶來了很多損失,為什麼國家不出手救助呢?要去處理堆積的沙子嗎?
-
穿越世界規模最大的黃土塬隧道——上閣村隧道貫通
央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導,穿越世界規模最大的黃土塬隧道——上閣村隧道6月27日貫通,這也是銀西鐵路貫通的最後一座隧道,標誌著銀西鐵路主體工程完工,全線建成通車進入倒計時。
-
黃河濟南段最險工段居然是它
黃河流經濟南,看似溫柔親和,實則暗流湧動,大浪淘沙,不斷侵蝕堤岸。想知道哪一處最險? 當然是北店子險工。走,到這兒瞧瞧,洶湧的黃河,.水位.居然漲這麼高了(見圖|)。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黃土高原流過,挾帶大量泥沙,處處散發著黃土高原的鄉土的氣息。黃河岸上新修的堤防綠化工程,加入了白皮松的元素,這也是地處黃土高原的陝西與山西的鄉土樹種,適應性強,綠化效果好,成活率高。看到白皮松在黃河岸上紮根,嗅一嗅黃河泥沙的清香,淡淡的鄉愁得以排解。
-
守「地上懸河」 護「入海生態」 封面新聞探訪山東黃河治理保護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黃河治理保護工作重心正在從防洪、興利逐步過渡到生態優先。」山東黃河河務局辦公室四級調研員周曉黎這樣向記者描述。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展開。一年來,在各部門努力下,山東黃河段呈現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