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的傳說都有哪些?

2020-12-21 肥貓聊古今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那麼,關於「龍」的傳說都有哪些呢?

四大瑞獸之首的神龍

在中國古代,人們因為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所以創造出了龍這樣一種能夠呼風喚雨的神獸。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他們變化無常,神秘難測,時而顯露雲端,時而隱匿於深淵。

《廣雅》中有這樣的記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此外還有地位更高,更加神異的青龍或者蒼龍,《禮記》中把龍和麒麟、龍龜、鳳凰一起稱為四靈。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有關龍的傳說多不勝數。上至黃帝時期,就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時,傳說有神龍以尾劃地成河道,來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孕育而生。

從這些傳說中可以看出,人們把美德都集中到了龍的身上。龍不僅僅出現在古代神話傳說故事裡,在後世更是被不斷的傳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龍文化。

在封建王朝中,龍更是作為皇權的象徵存在。

葉公真的好龍嗎?

在中國,「葉公好龍」是流傳最為廣泛的民間故事。

雖然有關龍的神話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易經》有記載,「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至於龍的形象,恐怕是幾千年以來人們在各種傳說的假想中演化加工而來的。

如果說在古代有誰真正的見到過龍,那肯定是春秋時期楚國葉縣的沈子高,他就是後世廣為人知的「葉公」。

傳說葉公非常喜愛龍,好龍心切,於是在房屋的梁柱門窗上都雕刻上了龍的花紋,家裡裝飾的簡直如同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圖案。

天上的龍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就從天上來到了葉凡的家裡,巨龍盤在葉公家的柱子上,頭從窗戶伸進了葉公的書房,然而,葉公卻只看到了龍的一鱗半爪,因為龍來造訪他家時,他早已經嚇得鑽到了書桌下面去了。

能把龍畫活的人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大畫家,叫做張僧繇,此人的繪畫技術十分高超,當時的梁武帝極其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的寺廟,作畫都是讓張僧繇去的。

相傳有一年,梁武帝傳召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張僧繇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寺廟的牆壁上畫了四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金龍,這金龍簡直就和真龍一樣,吸引了許多的人去觀看。

可是當觀看的人湊近去看時卻發現四條金龍都沒有畫上眼睛,於是眾人紛紛請求張僧繇給龍點上眼睛。張僧繇拒絕道,「給龍點上眼睛不難,但是如果點上眼睛,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人們都不相信張僧繇所說的,認為他在撒謊,畫在牆壁上的龍怎麼可能變成活的呢?

後來張僧繇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能答應眾人給龍「點睛」。

只見張僧繇提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這時神奇的事情便發生了,天空中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破壁騰空而起,張牙舞爪的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兒,烏雲散開,人們都嚇得目瞪口呆,只見寺廟的牆壁上,只剩兩條還未點睛的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則早已不知去向。

所謂「畫龍點睛」的故事,就是來源於此。

古人是否養過龍、吃過龍肉呢?

據說在古代,龍這種生物不僅能夠見到,還能像其他動物一樣被人類所豢養,而且有人還吃過龍肉,這聽著是不是很荒唐?

傳說在帝舜時期有豢龍氏和御龍氏這兩種職業。這些人了解龍的嗜好脾性,可以馴養和指揮龍。幫助舜養龍的豢龍氏,收了一名叫劉累的學徒,這個學徒掌握了馴龍的技術,得到了帝孔甲的賞識,但是由於他沒有傳承到所有的養龍技術,結果把帝孔甲的一隻龍給養死了,於是偷偷地把龍肉做成湯獻給帝孔甲品嘗,孔甲不知是龍肉,嘗後讚嘆道人間竟有如此美味,於是吩咐劉累再烹製一些來吃。

後來,另外一條龍也被劉累養死了,直到龍肉被吃光後,劉累只能逃跑了,結果馴龍的技術就此失傳。

總之,劉累這養龍的技術太差,孔甲也太好忽悠了,不過就此有了「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一說。

以上的記載說明了龍雖然稀有,但是和人類也是有過頻繁接觸的,所以古籍中那些對龍的形象和習性的描述,也許並非憑空想像。然而從孔甲之後,龍在現實中就很少能見到了,至於是不是由於擔心被人類豢養當作美味吃掉從而躲起來的,這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古人所豢養的龍,應該不是下圖這樣的龍,更可能是類似巨蜥或者鱷魚這樣的生物吧。

我是愛聊歷史的肥貓君,歡迎大家閱讀俺的文章,喜歡肥貓君文章的朋友,請點個讚,關注一下肥貓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中國人自古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
  • 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龍圖騰,是中國漢族的民族圖騰。漢族的民族圖騰是由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標誌。圖騰來由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來源於鱷魚,一說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
  • 人類祖先伏羲女媧是蛇圖騰,為什麼他們後裔僅有華夏民族是龍的傳人?
    世界上的主要文明地區,基本上都有崇拜蛇的歷史,例如:埃及的混沌魔蛇阿波菲斯、日本的八岐大蛇、阿茲特克的羽蛇神、希臘神話的九頭蛇、北歐神話的塵世巨蟒,還有《舊約與新約》裡變成過蛇的撒旦。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引言:華夏民族源遠流長,我們以「龍」為圖騰已有數千年,中國人潛意識對龍的崇拜和嚮往早已根深蒂固。龍即是一種神話傳說的產物,又是氏族社會的一種圖騰,同時還肩負著王朝天子的象徵意義。它的形象中所蘊含的內在精神,早已超越了「龍」本身。
  •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作者:趙輝)龍作為華夏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創新、綜合、包容、進取、獨立的民族精神。龍的形象已經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龍的傳人也成為中華人民最自豪的稱謂。
  • 為什麼自稱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有什麼含義?
    現在我們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這些之間有什麼關係,他們由來是什麼?今天小編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大家分享一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融合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現代的中國人能過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是因為我們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統一和連續的文明。
  • 民族文化:中國人為何被稱為「龍的傳人」?從神話、圖騰、皇權看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而中國人對此種稱呼也具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那麼中國人為什麼會被稱為「龍的傳人」呢?答案就在中國的民族文化裡面。  中國是一個文明繁榮、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上下幾千年的浮沉中湧現了諸多歷史故事。正是這些故事的存在,推動著文化的交流、歷史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興起。
  • 西安長歌行研學|龍圖騰
    龍圖騰圖騰詞源自印第安語,是「親屬」「標誌」 的意思。圖騰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其他自然物同氏族有親緣關係,因而用來作為本氏族的標誌,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一種文化現象。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就像歌裡唱的「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據傳說,黃帝在統一-中原以後, 融合了被吞併的其他部落的圖騰,繪製出「龍」的形象一一牛頭、兔眼、蛇身、蜥(xī)腿、鷹爪、鹿角、魚鱗(lín) (當然這個拼湊的組合也有不止一一種說法)。 事實上,中國很多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圖騰,普米族以蛙為圖騰,珞(luò) 巴族以虎為圖騰,鄂(è)溫克族以熊為圖騰。
  • 東方有龍,幻化為塔,龍是中華文明的圖騰象徵
    東方有龍,幻化為塔。龍是中華文明的圖騰象徵,龍塔又坐落於黑龍江省,故得名龍塔。它是一座集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廣告傳播、無線通訊、環境氣象監測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塔。景區特色項目:龍塔206米——世界較高的空中「祈福館」,福氣氤氳,宛若仙境。來到「祈福館」一定要登鵲橋!
  • 龍從民間信仰,到皇權標誌,再到華夏圖騰,是如何演變的?
    龍的形象在漢代加以定型,東漢王符描述龍「其形有九,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從此後世龍的形象基本也是塑造成這樣一個集多種動物精華部分於一身的神物。龍紋在商代開始用於服飾,周朝時形成了包括龍紋在內的十二章制度作為帝王的服飾。
  • 龍真的只是神話傳說嗎?這些證據表明,龍或許真的存在?
    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被稱為龍的傳人,龍也是華夏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象徵。我國古代,龍就作為權力的最高象徵,裝飾在宮廷內院和君王的衣袍上看。不難看出,龍在我們的文化中佔據多麼重要的位置。可便是這麼一個在我們的中國文化中,佔據舉重若輕位置的動物,卻始終被籠罩著在謎團中。
  • 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龍圖騰說,並出現一些否定性觀點
    動物與人類在許多地方與人相似,又有許多人類沒有的優勢,如鳥能在空中飛,魚能在水中遊,爬蟲會蛻皮,又避居於地下……這一切,都正是初民們把動物放在圖騰對象第一位的原因。 比如龍 對龍的崇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綿延了數千年的特殊現象。
  • 華夏起源再探——兼論華夏祖先之謎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人首蛇身的伏羲被稱為太昊,是太陽神的化身,也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據《山海經》記載,黃帝為軒轅氏,而軒轅氏均為人面蛇身。據首都師範大學王洪軍教授考證,禹、鯀也都是蛇的形象。中山經的山神形象較雜,人與龍、鳥、獸的合體都有,表明華夏族可能曾與古羌族混居於中原一帶,從墓葬的朝向來看也是吻合的。(可參見前文《貝加爾湖地區——華夏民族真正發源地》)南山經的山神均為龍、鳥、人的合體。
  • 一古老文明,也有龍圖騰方塊字,專家推測:他們是華夏文明的後人
    2012年,關於世界末日的傳說轟動一時,也讓神秘的瑪雅文化引來了很多猜測,甚至有人說他們來自外星文明,而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事實上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古代殷人東渡,來到美洲建立了瑪雅文明。兩者都是屬於象形文字,根據圖案演變而來,瑪雅文字比象形文字更為複雜,它們一般寫成一個個小方塊,或是寫在方框中。而其他文字,比如英語,則都是由字母拼寫而成。專家研究認為,瑪雅文字與中國的甲骨文不僅在字形上在很多方面有相同,在發音和具體用法也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而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這側面佐證了兩種文明的密切聯繫。
  • 龍圖騰的由來之拜火的啟示
    中華民族脫胎於上古華夏,且文明一脈相承。自夏族之時,就已經有龍旗產生。那麼,龍旗之中的龍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難道是對蛇的崇拜?對鱷魚的崇拜?還是對蠑螈的崇拜?甚至在坊間還有認為是多種圖騰合一而成。而今天人所看到的是各代的龍形模樣,且定式的思維總是以封建社會的龍圖騰為基準,個人認為,封建社會的龍形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模樣,只是他們是前人,我們會更加的尊敬,但是要論客觀的研究,封建社會的龍形還是有太多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色彩。從最初的龍圖騰起源出發,其形制肯定不同於今天,也不一定是有角有鱗有髯的。只是一個很類似龍的形狀,曲折蜿蜒。
  • 中國古代真的有「龍」嗎?為什麼「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古今很多學者與專家經過多年的考證與研究,基本已經搞清了中國人為什麼會崇拜「龍」,中華名族為何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圖騰,圖騰一詞本源於印第安語toten的譯音,意為「他的親族」遙遠的原始人認為每個部落都會和一種動物,一株植物有著親密的聯繫,他們有著親族的關係。
  • 瑪雅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相似之處:愛玉、崇拜龍,使用象形文字等
    (瑪雅文明廢墟。)神奇的是瑪雅文明與華夏文明有著相似之處。一,人種相似。瑪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族,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瑪雅玉器。)更為巧合的是兩個民族都有把玉與生命、繁衍連繫起來的信仰,如用於喪葬,祭祀天地鬼神等。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其圖騰的發展變化,是不同時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結果,龍圖騰的出現,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契丹人對中華文化的吸收與認同。契丹的神話傳說,對其部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結構為主的思維模式。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山海經》可以理解為一本地理書,雖然看似荒誕不羈,但是不可否認它對中國上古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而如何《山海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夜述封神認為這是上古族群的部落生存形式。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龍的觀念興起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時期。自古以來,水便是農耕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認為龍有興雲布雨的功能,華夏文明崇龍敬龍的文化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