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擔任駐美大使,逐字反駁蔣介石來電,蔣介石:我是小學生嗎?

2020-12-23 蕭武

外界一直有個說法,認為在抗戰艱難之際,胡博士銜命赴美,爭取美國援助,對中國抗戰功莫大焉。他的粉絲也特別喜歡吹捧他這個貢獻。其實事實完全相反,他對爭取美國援助毫無貢獻,有貢獻的是陳光甫和宋子文。

抗戰開始後,胡博士在國內參加低調俱樂部,主張投降,因為他覺得中國對日本毫無取勝機會,投降苟且偷生,以待將來,也許還有機會,不投降就只能玉石俱焚了。他這種主張影響還挺大,不少人喜歡聽他這一套。

當時中美關係其實並不密切,中國駐美大使館還是北洋時期留下來的,總共就三個人,也沒多少業務,基本上就是照轉,把國內來的轉給美國,把美國來的轉到國內,其它就沒什麼事兒了。

抗戰開始之後,常公覺得這樣不行,要加強對美外交關係,找一個熟悉美國的人去當駐美大使。他覺得,既然胡博士在美國讀過書,影響又大,在美國應該是有很多人脈的吧?於是就把胡博士派到美國當大使去了。同時還給他配了幾個助手,全是當時國內著名的教授,組成了一個小班子。

然而這時候,常公派到德國和蘇聯的大師,都是他覺得比較能幹的官員,派到美國去的卻是幾個教授。為啥有這個區別呢?因為常公對美國支援中國抗戰沒有抱太大希望,主要的希望都寄托在當時和中國關係不錯的德國和蘇聯頭上,所以在大師的人選上就更加慎重,對駐美大使人選就比較隨意。

常公的本意是,胡適到美國之後,要發揮特長,儘量在美國宣傳中國抗戰的正義性,爭取美國人民的支持,推動美國援助中國抗戰。這方面其實胡博士完成得還是不錯的,到了美國,他就到處巡迴演講,談笑風生,收名譽博士頭銜,忙得不亦樂乎。這段時間算是胡博士和常公各得其所,配合默契的一段時間。

但過了一年多,情況就有點變化了,常公希望能夠從美國爭取一些援助。所以,常公經常給胡博士發一些指示,希望他在美國做這個做那個,但胡博士接到命令之後,不是考慮怎麼實施,而是根據他在美國閱讀報章雜誌時做的剪報,條分縷析,反駁常公的種種要求。而且,經常像寫演講稿或者論文一樣,引經據典,長篇大論,搞得常公摸不著頭腦。有時候,乾脆就像老師批改學生作業一樣,逐字逐句的分析和批駁蔣介石的來電。

即便是會見美國國務院和外交部的官員,胡博士也更喜歡像學者會面一樣,不談具體事務,而是引經據典,高談闊論,不著邊際。所以,胡博士擔任駐美大使期間,對溝通中美關係也沒什麼太大實質性的幫助,尤其是應付華盛頓的外交官僚們,胡博士太嫩了,很輕易就被別人敷衍過去了,一事無成。

對於影響美國人民,爭取美國人民和政府同情、支持中國抗戰,胡博士也進行了反駁。他認為,這是幹擾美國的民主體制的正常運行,美國的體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體制,美國人民一定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不需要中國人去影響和教育。至於抗戰,中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美國援助。

常公還希望,胡適到美國之後,最好能通過他的人脈,建立一個院外的遊說渠道,同時再建立一個常公和羅斯福之間的私人聯繫渠道。但胡博士對這兩個俗務毫無興趣,實際上是他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因為他本來在美國也沒有什麼人脈關係,尤其是政界,影響力更是談不上。

常公為了表示加強中美關係,讓胡博士轉告羅斯福,請羅斯福派一個人到中國來充當顧問。常公的本意是,希望羅斯福派一個他信得過的人來,常住中國,充當中美兩國元首之間的私人聯絡通道。但胡博士沒有理解這個意思,導致羅斯福下令選擇一個了解中國、對中國有深入研究、能夠幫助中國的人,最後美國也給常公派來一個教授,拉鐵摩爾。

拉鐵摩爾是中國邊疆研究的專家,享譽學界,但讓他充任常公的顧問,這就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了。來中國之後,常公也很快發現,拉鐵摩爾和白宮完全不熟悉,連外圍都算不上,派他來,純屬羅斯福敷衍自己。所以,一年聘期一到,常公就沒有再續聘了,讓拉鐵摩爾拿了高額薪水,趕緊回美國去了。

蔣介石派胡適當駐美大使,糊弄美國人,羅斯福派拉鐵摩爾給蔣介石當顧問,糊弄蔣介石,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羅斯福這是故意的,其實完全是胡適沒有理解常公的意思,也沒有表達清楚。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國一度主張對日妥協,蔣介石要求胡適竭力說服美國不要妥協,不要支持日本,而應該支持中國,但胡適拒絕服從命令,並且再次復電,對蔣介石的來電逐字逐句的進行了分析和批駁。

過了一段時間,常公實在無法忍受胡博士這種袖手談心性的辦外交方式,於是改派孔祥熙推薦的陳光甫去美國,專門負責爭取美國援助,效率馬上就提高了很多。後來因為陳光甫辭職,又改派他的大舅哥宋子文赴美,後來接替胡博士擔任駐美大使,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爭取美援,成效十分顯著。

所以,常公對胡博士擔任駐美大使期間的工作非常不滿。作為一個寫日記的人,常公給我們留下了他對胡博士的評論,順手摘抄幾段:

1941年11月28日:此次美國對倭態度之強化,全自於自我態度之堅定與決心之堅毅,尤在於不稍延遲時間,得心應手,窮理致知,乃得於千鈞一髮時旋轉於頃刻也,而內子力助於內,子文輔佐於外,最為有力,否則如胡適者,則未有不失敗也。

11月30日:妻雲,無論商家與住室,若無家主與老闆娘時刻貫注全神,管理業務,則必不成其言。以鑑於歷次外交部與駐美大使胡適對其使命與任務之成敗幾乎毫不在意而發也,此等官僚與政客無膽無能,而不願為國家略費心神,凡事只聽其成敗,是誠可痛可悲之至也。因之無論家與國,皆必須有主,而且必須全賴其主者自身之努力奮鬥,其他皆不可靠也。

參考:齊錫生: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在抗戰初期在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

蔣介石日記(中國社科院抄本)

相關焦點

  • 北平解放前,胡適充當美國掮客遊說傅作義,遭斥:你是中國人嗎?
    胡適雖然成名於文化界,但並不甘於文化界的清淨,渴望參與政治活動。在抗戰全面爆發前,胡適就參與周佛海組織的低調俱樂部,鼓吹「戰必大敗」的投降主義。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又多次通過陳布雷給蔣介石上書,提出「承認偽滿洲國,換取50年和平發展時間」,這一建議把程潛氣得大罵漢奸。為了避免他與汪精衛一派聯繫,蔣介石不得不將其安排出國,並任命其為駐美大使。
  • 蔣介石李宗仁纏鬥半生,緊要關頭,為何不約而同推胡適選總統?
    蔣說:「我是不支持你的。我不支持你,你還選得到?」李聽了有些惱火,便說:「這倒很難說!」蔣開始有些生氣:「你一定選不到。」李也不客氣地反駁:「你看吧!我可能選得到!」兩人不歡而散,最終的結果是李宗仁選上了副總統。1948年對於國民黨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軍事上不斷失敗,士氣低落。經濟瀕臨崩潰,民生凋敝。
  • 臺美「斷交」內幕:傳蔣介石被尼克森「氣死」
    早年從臺大政治系畢業後,錢復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國際關係博士學位,回臺後,先任臺灣「行政院秘書」職務,並於1964年開始接觸臺灣對美「外交」工作。在蔣經國刻意栽培下,錢復從臺灣「新聞局長」、「外交次長」扶搖直上,並於1982年被蔣經國任命為臺灣「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代表」長達六年時間,與美國政界關係很深。直到1988年再度回臺,出任「外交部長」。
  • 胡適的自由與寬容:不苟且,不媚上,不趨同
    隨著《中國哲學史大綱》的出版,胡適在上層文化圈的影響逐漸擴大到全國。顏值高、學問好、眼界寬、心胸廣。年少喪父、寂寂無名的胡適圈粉無數,儼然成了民國時期春風得意圈粉無數的大V。1937年,日本人進了中原。七七事變以後,蔣介石請胡適擔任駐美大使,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內閣頓感壓力山大。日本國內社會輿論一致認為:應該派三個人同時出任日本駐美大使才能抗衡胡適。
  • 蔣介石差點被炸死,只有幾位最高將領知道行程,是誰向日本洩密?
    黃浚留學歸國後在北洋政府擔任承政廳秘書,1931年國民黨元老林森擔任國民黨政府主席,如果稍微知道林森的話你會發現林森也是福建人,林森早就聽說這位同樣的名聲,於是把黃浚調為行政院主任秘書,後來又被調任為行政院機要秘書,黃浚也因此進入了國民黨內部最高層機構,雖然他沒有說話的權力,但是重要會議都會由他記錄,因為知道很多機密。
  • 「高雄屠夫」彭孟緝犯下大錯,依然被蔣介石重用,晚年信佛贖罪
    參謀總長是軍隊中的重要職位,今天我們來講一位曾經在臺灣擔任「參謀總長」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此人名叫彭孟緝。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深得蔣介石信任,兩度擔任「參謀總長」,是臺灣軍政界赫赫有名的人物。1926年,彭孟緝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從學校畢業後,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等職務。因為軍事理論知識紮實,1928年,彭孟緝被蔣介石派到日本學習野戰炮兵作戰經驗。回國後彭孟緝積極參與炮兵建設,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我國的炮兵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也因此被譽為「炮兵三傑」之一。
  • 蔣介石向美國提出的反攻大陸GT-5計劃破滅記
    對此,蔣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復大陸」的星星之火,再次萌發了他那快要熄滅的夢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天助我也,光復大陸的時機到了!於是,蔣介石几次親自出馬召開高級軍事會議,調集得力幹將,布置制定了龐大周密的「旭光作戰計劃」。為實現這一計劃,臺灣當局大量購進了新式武器。
  • 紀念胡適先生逝世57周年
    蔣介石親往祭弔,並親書輓聯一副,辭曰:適之先生千古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蔣介石前往祭奠3月2日,陳誠率治喪委員會全體委員舉行公祭,參加公祭的有75個單位;此外,有各界名流、軍人、學生、平民、家庭婦女及駐臺外交人士等前往致祭,瞻仰遺容,與胡適博士告別,總計達38000餘人。
  • 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是政治婚姻,那麼她真的喜歡蔣介石嗎
    當初就是宋靄齡從中牽線,為蔣介石奔走,取得江浙財團的支持,而蔣介石要在政治上給宋家和孔家大力扶持,比如宋子文和孔祥熙都成為國民黨中的大佬,而還有一個紐帶,那就是宋家的小公主,宋美齡嫁給蔣介石。兩人結婚後,蔣介石得到了宋氏和孔家的大力支持,而蔣介石也大力提拔宋家和蔣家,使得兩家成為民國四大家族之一。而且宋美齡還是蔣介石外交上的助手,經常替蔣介石訪問美國,特別是在抗戰期間,宋美齡確實給蔣介石和中國很大的幫助,而蔣夫人也聞名國內外,兩人之間難道不是真愛,只是政治聯姻嗎?
  • 蔣介石是如何在廣東發跡並得到孫中山信任的?
    1920年8月,駐閩粵軍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兵分三路回師廣東討伐桂系軍閥。但是此時蔣介石卻又一次離開軍隊,回浙江奉化老家,遊山玩水去了。 9月21日,朱執信在虎門炮臺策動桂軍歸降時,不幸遇難。朱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尤其在軍事上,可謂是孫的主要智囊。朱的遇難,對於孫中山來說,當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迫於形勢需求,軍情緊急,孫中山當機立斷,任命蔣介石為粵軍第二軍參謀長。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雖然在中國人民面前還存在著許多困難,中國人民在美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派的聯合進攻之下,將要受到長期的苦難。但是這些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這次胡宗南所吹噓的「陝北大捷」是含有極大水份的——延安其實是毛澤東主動撤出的。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蔣介石手握重兵,為何卻被迫宣布辭職下野?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結義兄弟黃郛的協助之下於南京宣布成立南京民國政府,與汪精衛武漢民國政府徹底決裂。雖然蔣介石在南京自立門戶並未得到太多認可,但是因為其擔任北伐軍總司令手握重兵,汪精衛的武漢民國政府一時之間也是束手無策。
  • 蔣介石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陳誠功高震主最終卻成了絆腳石
    蔣介石手書輓聯,「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吊此國殤果有數耶」,「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奪我元輔豈無天乎」。陳誠臨終前說,「死在總統之前是幸福的」,據說還有一句是「天下不是父子二人的。」實際上陳誠是抑鬱而終,自己也沒有想到最終成了蔣介石父子的絆腳石。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1898年1月4日生於浙江省青田縣一個地主家庭。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都是誰?
    陳誠 陳誠,浙江人,作為蔣介石的愛將,在北伐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中都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擔任國民黨的參謀總長,是蔣介石真正的智囊,為之出謀劃策,深受蔣介石的喜歡
  • 蔣介石真實的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他人不便說者,我不但透徹申述,反令人敬仰我等宗旨之高尚純粹也。」2月9日,宋美齡告訴蔣介石,她將於18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之後將赴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地演講,希望他對演講內容作指示。蔣介石獲悉後,兩天內連發3封電文,指導宋美齡如何演講。他在2月12日的第一封信中說: 「蔣夫人: 對美國會講演,照來電所述之意甚妥。
  • 1964年後,蔣介石在臺灣制定了「新竹計劃」,到底是幹什麼的
    受刺激最大的人就是蔣介石,為了能夠在軍事上和大陸持平,他也專門制定了一個關於核武器的計劃——新竹計劃。很顯然,這個「新竹計劃」失敗了,可是其中的過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小編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之下。
  • 蔣介石與禹州「倒座關帝廟」
    稱:「1929年「10月8日,蔣介石督師來禹縣。」 2003年禹州市政協編印的《禹州文史》第十三輯,發表了楊玉潤先生的長文《禹縣民間歷任縣長事略》,文中把「蔣來禹」之情況說得更具體一些了,而時間卻提前了一年。文中說:民國17年九月初六,即陽曆1928年10月8日,「國民黨軍顧祝同部駐禹。總司令蔣介石督師蒞禹」,「在禹縣商會落腳,當天又離禹。」
  • 蔣介石最倚重的軍事機構,侍從室第一處,歷任主官都是誰擔任
    說到蔣介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同時也為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然而,作為國民革命軍一號人物的蔣介石,為了能夠長期掌握大權,就在國軍內部培養自己的勢力,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黃埔系,就是一支專門忠於蔣介石的軍人,因為他們都畢業於黃埔軍校,所以稱之為黃埔系。
  • 蔣介石企圖聯合蘇聯反攻大陸,並進入商談階段,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但要被綁上蔣介石與大陸開戰的戰車,美國還是不願意的。尤其是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較量,讓美國人吃了大虧,多年以後想起來仍心有餘悸。所以,儘管蔣介石多次提出要求,都被美國堅決地予以拒絕。時間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蔣介石眼前一亮,他看到了新的希望。這就是聯合蘇聯反攻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