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近日在京舉行。
今年是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此次學術會議也是校慶系列活動之一。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在題為《新中國戲曲教育七十年的若干認識與思考》的講話中總結道:國戲70年一是從科班教育向有學歷革命幹部培養的轉化;二是從單一的中專教育向多層次的中轉、大專、本科、研究生教育轉化;三是從建校之初的只有戲曲表演和器樂演奏的主體教育向綜合性藝術門類齊全的戲曲教育轉化。
會議設主題發言、專家論壇、學術論文交流、戲曲現場觀摩等內容,努力為從事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者們搭建學術平臺。
在主題發言中,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表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個人不根植傳統,他的文藝創作包括學術不可能有創新,同時如果不堅持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也是守不住的。
院校領導主題論壇中提到,當前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去探討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連續七年召開的研討會在不斷發掘其理論層面的意義,同時也注重實踐層面的不斷推進。理論專家主題論壇,就戲劇藝術與市場的關係、梅蘭芳大師推陳出新和開創京劇繁榮發展的時代的事例、從藝術哲學角度看戲曲的規範問題、元曲在戲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現代樣板戲戲的創作等內容,闡述了戲曲藝術發展中的理論問題。
藝術院團院團長主題論壇,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王蓉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等人,就戲曲藝術的守正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和內涵融入到戲曲專業教學、重視戲曲人才的培養、創排紅色題材現代戲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主題論壇,則就當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理性探究、雲南傣劇在傳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思政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課程思政的意義和價值等課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學者專家還進行了學術論文的交流研討。本次會議共收到30多篇學術論文,以「戲曲藝術生態的審視以及中華民族精神在傳統藝術形式中的體現與發掘」「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挖掘戲曲德育資源,構建專業課程育人研究」為主題。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