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碼:600336 公司簡稱:
澳柯瑪 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
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上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
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3 未出席董事情況
未出席董事職務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說明
被委託人姓名
董事
謝彤陽
因公出差
張 斌
董事
趙風雷
因公出差
徐玉翠
4 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5 經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以公司2017年12月31日總股本776,753,269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
人民幣0.3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23,302,598.07元,剩餘未分配利潤轉入下一年
度;本年度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不送紅股。
公司本次擬分配的現金股利總額,佔公司2017年度合併報表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71.28%。
二 公司基本情況
1 公司簡介
公司股票簡況
股票種類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簡稱
股票代碼
變更前股票簡稱
A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
澳柯瑪600336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
董事會秘書
證券事務代表
姓名
王英峰
季修憲
辦公地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港路315號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港路315號
電話
0532-86765129
0532-86765129
電子信箱
wyf@aucma.com.cn
dmb@aucma.com.cn
2 報告期公司主要業務簡介
公司專注製冷技術研發和產品製造,為國內冷櫃領先企業之一,是世界知名製冷裝備供應商。
公司致力於全冷鏈產業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以冰櫃、冰箱、生活電器等家用產品為核心業務,以
商用冷鏈產品、冷鏈物流裝備、超低溫設備、洗衣機、空調、自動售貨機等為發展業務,以新能
源家電等為未來業務的多層次、多梯度產業格局。
近年來,公司積極實施「網際網路+全冷鏈」發展戰略,形成了涵蓋通用(家用)製冷、商用冷
鏈、生物冷鏈、超低溫設備和裝備、冷鏈物流等的全冷鏈產業體系,並通過著力打造智慧冷鏈、
智慧家電、智能製造工廠「三智」工程和O2O營銷平臺,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推動公司業務模
式和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公司積極推進生活電器產業與電動車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目前,公
司電動車業務主要為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生活電器業務主要為廚房電器、電熱水器以及小
家電業務等。
公司主要產品內銷目前以「代理+直營(直銷)」的營銷模式為主,公司正以建設O2O營銷平
臺為依託,構建面向全國的以用戶和客戶需求為出發點的線上線下營銷平臺,全面打通線上、線
下營銷體系,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協同發展,推動「網際網路+全冷鏈」戰略實施,促進公司整體營
銷能力提升。產品外銷以OEM為主,公司不斷加大自有品牌產品在國外市場的推廣力度,出口產
品中自有品牌佔有率持續提升。
報告期內,冰櫃冰箱市場依然低迷,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推總數據,2017
年白電市場冰箱零售量僅同比增長3.7%,冰櫃零售量僅同比增長3.2%。同時,隨著國家供給側結
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家電行業已經從快速增長期逐漸進入穩定的更新換代期,由大盤式增長進入
侵蝕性增長,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另外,隨著國內城鎮化發展,居民
生活水平、消費結構觀念的提升,以及新零售等商業新業態的崛起,家電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
轉型升級已成為行業的主旋律,冷鏈生鮮物流設備、商用展示(新零售)設備等智慧商用冷鏈產
業面臨難得發展機遇。
報告期內,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主要產品及其用途、經營模式、主要的業績驅動因素等
未發生重要變化。
3 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3.1 近3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2017年
2016年
本年比上年
增減(%)
2015年
總資產
4,898,172,408.56
4,159,914,747.62
17.75
2,829,029,882.89
營業收入
4,661,967,639.03
3,750,644,767.91
24.30
3,606,857,731.55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
東的淨利潤
32,690,185.99
23,955,526.68
36.46
19,220,024.60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
東的扣除非經常性
損益的淨利潤
770,553.11
7,377,782.93
-89.56
8,897,737.8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
東的淨資產
1,795,010,787.14
1,762,320,601.15
1.85
1,010,268,823.79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
金流量淨額
83,726,627.19
165,805,792.85
-49.50
370,348,289.04
基本每股收益
(元/股)
0.04
0.04
0.00
0.03
稀釋每股收益
(元/股)
0.04
0.04
0.00
0.03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
益率(%)
1.84
2.34
減少0.50個
百分點
1.92
公司於2016年12月非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94,681,269股,每股面值1元,發行
價為7.88元/股,募集資金總額746,088,399.72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集資金淨額為人民幣
728,096,250.68元,其中計入股本94,681,269元,計入資本公積633,414,981.68元。根據中國
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淨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
露》(2010年修訂)的計算要求,本次非公開發行未對2016年度相關淨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財
務指標產生影響。
3.2 報告期分季度的主要會計數據
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第一季度
(1-3月份)
第二季度
(4-6月份)
第三季度
(7-9月份)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營業收入
1,043,031,663.31
1,354,516,437.00
1,175,010,565.62
1,089,408,973.10
歸屬於上市公
司股東的淨利
潤
31,685,779.32
14,616,702.19
-9,668,769.58
-3,943,525.94
歸屬於上市公
司股東的扣除
非經常性損益
後的淨利潤
26,123,330.51
7,909,171.98
-21,283,712.69
-11,978,236.69
經營活動產生
的現金流量淨
額
-47,847,772.32
-91,878,880.17
120,974,218.55
102,479,061.13
季度數據與已披露定期報告數據差異說明
□適用 √不適用
4 股本及股東情況
4.1 普通股股東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數量及前10 名股東持股情況表
單位: 股
截止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戶)
38,778
年度報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東總數(戶)
37,834
截止報告期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總數(戶)
0
年度報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總數(戶)
0
前10名股東持股情況
股東名稱
(全稱)
報告期內
增減
期末持股
數量
比例
(%)
持有有限售
條件的股份
數量
質押或凍結情況
股東
性質
股份
狀態
數量
青島市企業
發展投資有
限公司
0
303,492,325
39.07
44,416,244
質押
129,604,830
國有
法人
青島城投金
融控股集團
有限公司
0
69,569,220
8.96
質押
69,569,000
國有
法人
李科學
359,100
6,370,659
0.82
未知
其他
湯海賢
0
3,910,000
0.50
未知
其他
王祥業
0
3,841,771
0.49
未知
其他
張薇
425,031
3,400,000
0.44
未知
其他
杜錦賢
3,360,000
3,360,000
0.43
未知
其他
王樹先
-1,839,500
2,763,500
0.36
未知
其他
中信證券股
份有限公司
2,668,204
2,668,204
0.34
未知
其他
陳舒華
2,243,000
2,243,000
0.29
未知
其他
上述股東關聯關係或一致
行動的說明
公司未知上述股東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或一致行動人的情況
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
及持股數量的說明
無
4.2 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的方框圖
√適用 □不適用
4.3 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的方框圖
√適用 □不適用
4.4 報告期末公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10 名股東情況
□適用 √不適用
5
公司債券情況
□適用 √不適用
三 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1 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62億元,同比增長24.30%;利潤總額5716.47萬元,同比增長
65.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69.02萬元,同比增長36.46%;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
資產48.98億元,淨資產19.5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0.17%。
2 導致暫停上市的原因
□適用 √不適用
3 面臨終止上市的情況和原因
□適用 √不適用
4 公司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原因及影響的分析說明
□適用√不適用
5 公司對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原因及影響的分析說明
□適用√不適用
6 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對財務報表合併範圍發生變化的,公司應當作出具體說明。
√適用□不適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公司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內的子公司共36家;與上年相比本
年減少1家,增加3家;本年無不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具體情況詳見「合併範圍的變更」及
「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相關內容。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