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廳局長論壇在雲南大理召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副司長楊小玲、中國環境報社社長李瑞農、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龍仕榮等出席論壇。
論壇以「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主題,全國各地的廳局長和專家們圍繞相關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其中,樂山、眉山、德陽三地生態環境局局長從不同視角作發言。
視角一:環保曝光臺
樂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齊向東作主旨演講,交流分享了樂山「環保曝光臺」的有關情況。為重現碧水藍天,當地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開設《環保曝光臺》欄目,主動亮醜揭短。
截至2020年12月11日,節目已播出837期,曝光環境問題837個,按時整改率100%,群眾滿意率100%,並以此為載體,探索形成搜集、曝光、辦理、反饋、評估、銷號的全鏈條機制。節目開設了24小時舉報熱線,公布網絡反映渠道,2018年又在全國開通首條「心連心熱線」擴大信息反映渠道,鼓勵每個群眾成為環保監督員。
此外,節目推動出臺《樂山市中心城區綠心保護條例》等一批重要地方性法規、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一大批群眾身邊的「微環保」問題得到快速有效解決,彌補了當前法律政策的空白和環境監管短板。2019年樂山市環境類投訴數量同比下降15%。
據介紹,樂山市委主要領導對曝光問題每期批閱,以上率下、示範帶動,推動問題整改成為市、縣、鄉三級黨政「一把手」工程。同時,對失職失責的從嚴問責,截至2020年12月,已查處生態環境方面問題200餘個。
「生態文明建設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常態化設立『環保曝光臺』,就是為了時刻警醒全市各級幹部,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主動扛起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通過每次曝光解決一個小問題,持續推動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樂山。」齊向東說。
視角二:農村生活治理
眉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駱仕明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眉山結合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的決策部署,強力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形成了「一體共治、兩水同治、三級聯治」治理模式。全市累計建成361座一體化處理設施,26.2萬座分散式治理或綜合利用設施,552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佔比76%,受益農戶達41萬戶。
當地整合各類資金120多億元,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按照每戶補助1500—3000元、群眾投工投勞等方式,以獎代補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同時,開展試點示範。結合全市地形地貌特點,劃定323個敏感區域,加強廁汙共治。
此外,在重點小流域及其支流兩岸5—30m範圍內,建設10000餘畝立體生態廊道,在汙水處理廠(站)後端共計建設1000餘畝生態溼地。
經治理,眉山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納入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由33.3%提升至100%,Ⅴ類和劣Ⅴ類水質全面消除。
視角三:磷石膏綜合整治
德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表示,德陽是全國四大磷礦生產基地之一,經過多年累積,最終形成20座磷石膏堆場、總量超4000萬方,並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為此,當地打響了「礦山變青山、渣區變景區、廢物變寶物」的磷石膏汙染防治攻堅戰。
目前,德陽市31個磷礦探(採)礦權已全部完成整改工作,累計封閉井硐243口,拆除生產生活設施共58782平方米,全面停止了九頂山的探採礦行為。同時,啟動探採礦井封閉後的生態修復,生態復綠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對中長期封存的磷石膏堆場,當地因地制宜規劃景觀綠化。例如,將什邡穿心店磷石膏堆場與穿心店地震遺址統一規劃整合,賦予生態科教和健康養生功能,將昔日的渣堆打造成體育公園。
此外,當地設立每年300萬元的磷石膏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對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對生產原料70%以上來自廢渣的產品,即徵即退70%增值稅,引導企業強化綜合利用。同時,組建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聯盟,與中國化工協會、四川大學等單位合作。
通過以上措施,德陽市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歷史堆存量不斷削減。今年,德陽全市產出磷石膏305萬噸,利用磷石膏380萬噸,利用率125%,利用能力居全國前列。
綜自: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