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帶女兒去了一個朋友家,還有曉麗和她的女兒豆豆。三個孩子在爬爬墊子上玩耍,而我們幾個人坐在沙發墊子上聊天。
午飯後,我要帶女兒回家小睡一會兒。突然,曉麗站起來想一起去。
曉麗不斷地催促豆豆,每個人都看著豆豆。我看見豆豆拿了兩頁小玩具「順手」放在我的口袋裡,這一幕是曉麗的全景。
低下頭,靜靜地站著。
我的朋友聽到後說:「沒關係,喜歡就拿走吧!」
但曉麗不同意,在她的反覆指導下,豆豆返回了玩具。
為什麼孩子們喜歡「順手」拿走別人的東西?
有些家長在家裡發現多餘的玩具和零食,總是要求孩子澄清。如果你確定孩子是被別人帶走的,你會生氣,甚至責罵孩子,往往忽略了這種情況的原因。
1、父母的放縱
父母寵壞孩子並不少見,因為他們的孩子都是寶。有些父母甚至買孩子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一個孩子想要冰淇淋,他會拿走冰淇淋;如果他看到晶片,他會拿走……
正因為如此,孩子們養成了隨意服用東西的習慣。
我了解曉麗的實踐,他擔心豆豆會養成隨意帶別人東西的習慣。
2、孩子們太喜歡東西
因為孩子們有不同的東西,所以很難放下他們最喜歡的東西,最後拿走「順手」。
其他孩子有他們想擁有的東西,但是父母不允許,所以孩子有把他當成自己的心態。
3、物權意識不清
對於小孩子,他們對「物權」的概念並不清楚,他們不知道「你的、我的」,他們認為他們喜歡的東西屬於他們。同時,孩子們對東西有一種以前從未玩過的好奇心,如果他們遇到喜歡的東西,也許「順手」會把他拿走。
面對孩子「順手」帶走別人東西,我們應該怎麼做嗎?
1、用東西支付「順手」
找出孩子「順手」拿走了東西,家長也可以拿走孩子喜歡的東西,這樣他就可以體驗失去他最喜歡的東西的感覺。
2、返回由「順手」獲取的東西
當發現孩子「順手」服用東西時,家長應先找出原因,再進行適當指導。總之,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由於「順手」接受了東西,因此必須返回。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回去,也可以陪他們一起回去。
3、適當的立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需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並遵守規則。例如,在公共場合,什麼東西可以服用,什麼東西不能服用,在服用別人的東西之前你需要徵得他們的同意,等等。
4、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產權觀念
培養孩子的產權意識,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區別對待別人,懂得珍惜自己的東西,尊重別人的東西。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分享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只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意願,而不是命令他們以強烈的態度分享。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順手」採取東西行動,不是視而不見、順其自然,而是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對產權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