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順手」帶別人東西怎麼樣?父母應該怎麼做?

2020-12-17 百家號

不久前,我帶女兒去了一個朋友家,還有曉麗和她的女兒豆豆。三個孩子在爬爬墊子上玩耍,而我們幾個人坐在沙發墊子上聊天。

午飯後,我要帶女兒回家小睡一會兒。突然,曉麗站起來想一起去。

曉麗不斷地催促豆豆,每個人都看著豆豆。我看見豆豆拿了兩頁小玩具「順手」放在我的口袋裡,這一幕是曉麗的全景。

低下頭,靜靜地站著。

我的朋友聽到後說:「沒關係,喜歡就拿走吧!」

但曉麗不同意,在她的反覆指導下,豆豆返回了玩具。

為什麼孩子們喜歡「順手」拿走別人的東西?

有些家長在家裡發現多餘的玩具和零食,總是要求孩子澄清。如果你確定孩子是被別人帶走的,你會生氣,甚至責罵孩子,往往忽略了這種情況的原因。

1、父母的放縱

父母寵壞孩子並不少見,因為他們的孩子都是寶。有些父母甚至買孩子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一個孩子想要冰淇淋,他會拿走冰淇淋;如果他看到晶片,他會拿走……

正因為如此,孩子們養成了隨意服用東西的習慣。

我了解曉麗的實踐,他擔心豆豆會養成隨意帶別人東西的習慣。

2、孩子們太喜歡東西

因為孩子們有不同的東西,所以很難放下他們最喜歡的東西,最後拿走「順手」。

其他孩子有他們想擁有的東西,但是父母不允許,所以孩子有把他當成自己的心態。

3、物權意識不清

對於小孩子,他們對「物權」的概念並不清楚,他們不知道「你的、我的」,他們認為他們喜歡的東西屬於他們。同時,孩子們對東西有一種以前從未玩過的好奇心,如果他們遇到喜歡的東西,也許「順手」會把他拿走。

面對孩子「順手」帶走別人東西,我們應該怎麼做嗎?

1、用東西支付「順手」

找出孩子「順手」拿走了東西,家長也可以拿走孩子喜歡的東西,這樣他就可以體驗失去他最喜歡的東西的感覺。

2、返回由「順手」獲取的東西

當發現孩子「順手」服用東西時,家長應先找出原因,再進行適當指導。總之,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由於「順手」接受了東西,因此必須返回。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回去,也可以陪他們一起回去。

3、適當的立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需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並遵守規則。例如,在公共場合,什麼東西可以服用,什麼東西不能服用,在服用別人的東西之前你需要徵得他們的同意,等等。

4、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產權觀念

培養孩子的產權意識,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區別對待別人,懂得珍惜自己的東西,尊重別人的東西。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分享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只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意願,而不是命令他們以強烈的態度分享。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順手」採取東西行動,不是視而不見、順其自然,而是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對產權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孩子「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為什麼喜歡「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有的家長在家裡發現了多餘的玩具、零食等,總會找孩子問清楚。如果確定孩子是拿的別人的,就會生氣,甚至打罵孩子,往往忽視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同時,孩子對於沒玩過的東西都有一種好奇心,碰上自己喜歡的,也許就「順手」拿走了。面對孩子「順手」拿別人東西,我們應該怎麼做?
  • 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所以當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那麼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拿走,感興趣的也會嘗試佔為己有,但是,他們對於「搶」是完全沒有任何惡意的,是一種正常的行為。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兩三歲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分「你我他」的,說明在這方面是完全沒有意識的,當他逐漸意識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這種行為就會慢慢改善,但是在這期間,父母的引導也非常重要。積極引導,正確教養當孩子搶別人玩具時,父母不要訓斥他,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1.
  • 孩子偷偷把玩具裝進褲腿,父母應該怎麼做?嚴加管教就錯了
    我問他為什麼要拿這些東西,他說:「我喜歡這些東西,它們很好吃。」我告訴他:「有想吃的東西,媽媽可以帶你去買,但這些東西不是我們的,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帶回家是不禮貌的行為。」聽我說完,他說:「那我把它們掏出來吧。」在他把褲腿裡的東西還回去後,我帶他去了超市買菜,給他買了他喜歡的草莓和菠蘿。孩子為什麼會偷拿別的東西?
  • 學生們學父母評論朋友圈,父母很開心,與家庭教育有聯繫
    這次我們試試用他們的語氣來評論他們發的東西,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1.父母時刻都在關心我們的學習。當你沒帶手機去學校,在上課期間突然發了一條動態,他們就會發信息問你哪裡來的手機?上課怎麼還玩手機?然後和你講一些關於玩手機毀掉未來的道理,然後再好好教導你該怎麼做。我們的父母經常都是轉發一些新聞文章,然後寫上自己的看法和一些道理,有親朋好友點讚,他們就會回覆:謝謝點讚。他們看完文章通常還要在生活中教導我們,例如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能和老師頂嘴;學習要靠腦子,不要不把它當回事。
  • 我們每一個要做父母的人,都應該了解孩子們的「補償心理」
    這個出發點是完全正確的,其中的原理也符合我們的社會規則,但是這種通過佔用孩子們玩耍「天性」來換取成績的的做法真的划算麼。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盧梭在他的《愛彌爾》中就考慮了這個問題,在知識教育方面,盧梭主張學以致用,不學那無用的東西。
  • 孩子不肯認錯,家長應該怎麼做?|微言夜讀 · 親子
    兩個低年級的小學生為了搶東西打架,一位家長批評自己的孩子↓↓↓家長你打人可不對。不是我的錯,明明是他先不對的。可是聽到後面,卻被孩子那句「你總向著別人,不向著我」扎了心。孩子為什麼不肯認錯?遇到孩子不肯認錯的情況,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一起聽聽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邊玉芳怎麼說↓↓↓孩子為什麼不肯認錯?1.
  •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麼做?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
    文|文竹媽媽在孩子們眼裡,從小到大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是非常辛苦的,每天上課、寫作業,再加上各種大考小考,孩子們的壓力也非常大。>大部分父母都會認為,學習雖然辛苦,但是孩子們累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現在在學習上吃的苦都是為孩子的將來鋪的路。
  • 婚前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見父母男生應該注意這些事
    而見家長對於女生來說是會比較緊張的,這時就需要男生注意一些關於見家長的事了,所以今天就為各位廣大的男生們羅列出了帶女朋友回家見父母需要注意的一些事。 1、徵得女朋友的同意 在男女戀愛中,比較著急的一方應該是男生,所以男生的父母想早點見見自己未來的兒媳婦也是很正常的
  • 但聰明父母從不跟叛逆期男孩講道理
    因為這件事情也是父母們都經歷過的,所以他們的想法其實家長們也都是很明白的,我們其實只需要對他們有一個好的態度,從孩子那裡開始出發,回憶自己小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就很容易能夠解決這個東西。所以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叛逆期的男孩講道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講道理是最沒有用的,哪怕是成年人,對別人講的道理都未必聽得進去,更何況是理解能力更弱一些的孩子。
  • 幼兒園開運動會,要求孩子們集體穿白鞋,放學後家長群裡熱鬧了
    孩子在上幼兒園前,一直是在父母的照顧下長大的,很少需要自己照看隨身物品,但等小傢伙上了幼兒園以後,就需要他們開始嘗試自己整理書包,將從家裡帶出去的東西再原封不動的帶回來。有不少寶媽都表示:自家孩子在上學時不小心把別人的書和文具裝回來,甚至還有的寶寶還把其他同學的衣服穿回來了。不過,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類似的事情也會逐漸減少,這是因為孩子的物權意識正在慢慢完善,他們會慢慢意識到,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他人的。
  • 《父母愛情》江德福和安傑的孩子們
    雖說這是一部講述父母愛情的電視劇,但是孩子們作為愛情的結晶,對父母的愛情也有著直接的影響。隨著歲月的增長,有的孩子成了父母唯一的紐帶,他們可能會說,要是沒有孩子早就不和你過了。但是在這部電視劇中,感覺五個孩子都是意外而來,兩人的愛情隨著孩子的增多,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甜蜜。
  • 一家三口逛超市,孩子「順手」拿東西,媽媽的做法很睿智
    果果並不知道她做的這件事是不對的,她不知道這是需要付錢才可以拿的東西,這是別人的東西!看著果果熟睡的小臉,我的內心突然堅定了一個想法,要還回去!即便這只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但是我想讓果果知道,這是屬於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可以拿!今天也想借著分享和大家聊一下我們帶孩子逛超市時常出現的狀況,面對這些狀況應如何處理以及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逛超市。
  •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丨父母必讀
    丈夫帶娃笨手笨腳,可以說:「已經不錯了,你經驗少,慢慢學就好了!"而不是:「你眼瞎了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1.少說「別」,正面說。同樣,家長越是對孩子說「不要打翻」,他們就越會在孩子的腦海中提起「打翻東西」的場景,以及家長大發雷霆的場景。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你想達到的目標」是可以真正實現的。同樣,「不要喧譁」、「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不要那麼粗魯」這些詞也反映了孩子們「繞道而行」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們很難理解。
  • 帶上孩子的禮貌去串門
    比如朋友過生日,你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需要備齊幾樣東西:1. 0~3歲,一套完整的衣服2. 3~6歲必要時帶上孩子自己的碗筷3.1講禮貌,懂規矩去外面做客人,孩子不分父母與父母的朋友之間有多麼熟悉,有多麼不熟悉。他們玩得雞飛蛋打,雞飛狗跳,他們的鬧騰會導致彼此不和諧。一進門做客,就得把孩子的性格收斂一下。
  • 養育女孩,父母可以怎麼做?
    上一節我們講到了《女孩成長的5個階段和父母最擔心的問題》,那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怎麼做呢?一、養育女孩,媽媽應該怎麼做?所以,如果在做母親的過程中你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那麼她就有了一個最好的開始——她將帶著你能給她的最好的東西走上成長的路。當然我們可以有情緒,也可以表達情緒,但不能被情緒所裹挾、淹沒。
  • 高中班主任告訴你,父母怎麼做,才算真正的幫助的到高中生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到身為高中的孩子呢?之所以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了高中之後,變化很大,其實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身體和心理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一般進入高中的孩子正好十五六歲,這時候正是他們身體和心理日趨成熟的時期。
  • 《正面管教》最需要持證上崗的是父母
    作為一名父親,不知不覺我的兩個小孩也已經4歲和6歲了,就算是為了我的孩子們,我覺得也應該去了解一下關於親子教育的話題了。我們那一代農村孩子,父母為生活所迫,導致要外出打工,所以孩子們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村裡連電話都不通,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僅僅是過年過節的節日時間裡。
  • 孩子的好奇心,應不應該被滿足,爸爸媽媽快來學習怎麼做吧
    「小」問題,通常是抱著不耐煩地態度,殊不知,這樣「冷漠的」你,正在摧毀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那麼我們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呢?其實面對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們該怎麼對待,這件事一直都是家庭教育繞不開的話題。如果認認真真從所謂科學的角度看回答,孩子肯定是一時間難以接受反倒會刨根問底個沒完,這讓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十分頭疼;但如果敷衍的回答問題,會不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認知呢?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但是家長也不能過分縱容孩子,還是應該採取適當方法,去矯正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以免孩子將來長大,真的出現道德品質問題。3 這幾種方法,建議有困擾的家長試一試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家長首先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 4個妙招培養整理習慣,父母告別催促
    吃飯的時候,孩子的餐具快掉下來了,你順手給他擺好,他也不同意,會要求擺成原來的樣子。類似這樣的事例很多,孩子一定要按照他的秩序來做事情,如果打破了他的要求的秩序,他會覺得不安和焦慮。2、增強責任感孩子做完自己的事情以後,還要為別人的方便考慮,有責任把場地打掃乾淨,把物品擺放整齊,否則就有可能妨礙別人做事,這是一個人有責任心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