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2021-01-15 花醬的成長日記

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英英2歲的時候,曾帶去參加一次朋友的聚會,一開始幾個孩子都玩得還挺開心的,但沒過多長時間就突然起了爭執,媽媽們過去了解了下,發現是英英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把玩具還給了孩子,英英就開始大哭大鬧。後來怎麼勸都沒有用,為了讓英英停止哭鬧,這位媽媽只能答應給孩子買新玩具才就此作罷。

平時的英英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常常會喜歡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會衝上去搶。遇到搶得過的,以對方孩子大哭告終;遇到搶不過的,以英英大哭告終。雖然很喜歡搶別人玩具,但英英卻把自己的玩具看得很緊,碰都不允許別人碰,這位媽媽在群裡表示,非常頭疼。

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像英英這種情況,其實是大部分小朋友會有的情況。很多父母會擔憂是不是自家孩子性格不好,長大後會不會成為自私的人。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孩子此時的「自私」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是道德問題,而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一些對偶故事的觀察實驗,揭示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進程,把兒童的道德分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兩種水平,在他的道德發展理論中,2-5歲的孩子處於自我中心階段,是從兒童能夠接受外界的準則開始的。

這個時期的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環境區別開來,而把外在環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規則對他來說不具有約束力。皮亞傑認為兒童在5歲以前還是「無律期」,顧不得人我關係,而是以「自我中心」來考慮問題:這個玩具我喜歡,所以我要玩等。

所以當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那麼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拿走,感興趣的也會嘗試佔為己有,但是,他們對於「搶」是完全沒有任何惡意的,是一種正常的行為。

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兩三歲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分「你我他」的,說明在這方面是完全沒有意識的,當他逐漸意識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這種行為就會慢慢改善,但是在這期間,父母的引導也非常重要。

積極引導,正確教養

當孩子搶別人玩具時,父母不要訓斥他,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

1. 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觀念

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是一個從模糊混沌漸漸走向清晰的過程,而外界事物對孩子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我意識的清晰度。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在孩子處於「自我中心期」時,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導,從而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個性。

比如,當寶寶在玩別人的玩具時,我們可以在一旁強調:「這個玩具是弟弟的,你可以玩但不能帶走,玩好要還給弟弟。」這些話可以幫助孩子儘快建立所有權的觀念。

我的孩子現在也快3歲,去到朋友家裡做客時,看到朋友孩子房間裡的玩具房子模型特別感興趣,就在那邊玩,後來我們大家都出了兒童房時,孩子還想進去玩,就跟我說:「媽媽,我想玩房子。」我跟孩子說:「這是姐姐的房間,你去問姐姐,只要姐姐同意,你就可以玩,就像你的玩具和你房間,別人也要經過你的同意才能進去玩,是一樣的,對嗎。」 我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完全聽懂我的意思,但是她開始走向朋友的小孩,說:「姐姐,我們去玩房子,好嗎?」 我相信這是很關鍵的一步。

2. 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

當孩子想拿別人的東西時,很多父母都會採取直接制止的方法,常會說:「快點把玩具還給別人!」「你怎麼可以打別的小朋友?」 其實,這樣的話對三四歲甚至更小的孩子來說,起不到什麼作用。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讓他去嘗試。就像我在上一段提到的那樣,可以告訴孩子,先去問問,玩具的小主人是否同意讓你玩。要讓孩子確切知道應該怎麼做,而不單單是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做。

當孩子的行為表現有進步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強化孩子的行為力。我們得讓孩子明確感知到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3. 教孩子學會分享,但一定要適度

2歲左右開始,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這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應該強制讓孩子「禮讓」給別人,哪怕是家裡的老大老二也是如此,這樣孩子會覺得,不僅是自己的同胞手足,就連父母都想著搶走自己的東西,這會促使孩子的佔有欲變得更強。

父母在尊重孩子自身意願的前提下,引導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從中再想一些可以分享的辦法。比如說:一輛汽車,兩個小朋友輪流開;一輛三輪車,一個騎,一個推等。在家裡的時候,我們也要培養孩子與別人分享,吃東西的時候,不要把好東西都只留給孩子一個人。

我家小孩自從會自己獨立吃飯以後,每次她吃飯的時候,我都有意識地讓孩子給我也吃一點,她會從碗裡盛出一勺飯給我,或者在她吃最愛的小零食時,我會問他,能不能給媽媽也吃一點等,就這樣在平時一點點將分享的意識和習慣滲透進去。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我也不會強迫孩子將玩具分享出去。有一次,孩子開著電動小汽車在小區裡玩耍,後來他將小汽車放到一邊,去玩滑滑梯了。這時候,有一對小男孩走過來,想玩孩子的小汽車,小男孩的爺爺也在一旁,孩子看到以後,立馬就走了過來,表達說這是他的東西,不想給別人玩。我在一旁看著,並不吱聲。這時,偏小的男孩開始吵鬧,一定要坐小汽車,我的孩子在一旁抓著小汽車的方向盤不停地說:「這是XX的(孩子的名字),不要玩。」 看出了孩子的不願意和排斥,我在一旁安撫他:「是的,這個就是XX的,是你的,那你如果不願意的話,你現在想開著小汽車回家嗎?」 孩子很猶豫,我知道他還想玩一會兒滑滑梯。

這時候,這對小男孩的爺爺拗不過倆孫子,在明知道我家孩子不同意的情況下,依然對孫子說,那你們上去坐一下吧。這時候,我女兒怯生生地看著我,重複說:「媽媽,這是XX的,這是我的。」 我對女兒說:「是的,這是你的,那等他們坐好,我們就把小汽車開回家好嗎?」女兒點點頭。儘管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孩子依然沒有在行為上去接觸對方小朋友,推搡等。

聽到我這樣說,對方爺爺也快速地讓倆孫子下車後走了,孩子開著她的小汽車回家了。通過這件事,我知道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我希望孩子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在發現自己沒辦法處理後,再求救於大人,這是這個年齡階段比較正確的做法。而在得知孩子強烈的意願後,我願意幫助他。

4. 玩具被人搶時,父母不要「扮大方」

當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時,父母不要強行把玩具從自己孩子手中搶過來去滿足別的孩子,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也會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敢拒絕的性格。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孩子,是自信,勇敢,獨立的,而不是一味地去遷就包容別人。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做孩子的守護神,甚至還要幫孩子將搶走的玩具要回來,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同時,我們也要跟別的孩子講清楚,要玩別人的玩具時,首先要經過別人的同意,而不是硬搶。相信我們在小的時候,都有被別人搶玩具的經歷,這種感受並不好受,因此,我們也要保護好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引導孩子不要搶別人玩具的同時,也要做孩子的保護者。

90後寶媽,對外漢語老師&英語老師,喜歡讀書,寫作,繪畫,一個人獨立帶娃,我相信美好的生活,自然經得起各種折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花醬的成長日記,一起探討育兒世界裡的小樂趣。

相關焦點

  • 孩子偷偷把玩具裝進褲腿,父母應該怎麼做?嚴加管教就錯了
    周末帶孩子去了遊樂場,大寶在玩廚房玩具時,寶爸走過來對我說:「兒子褲腿裡面好像有東西,你等下想辦法讓他掏出來。」正好懷裡的小寶吃完奶了,把她交給寶爸後,我坐在外面不動聲色地觀察大寶。此時的大寶,眼神不太自然,根本沒有心思玩遊戲了,有小姐姐邀請他一起玩遊戲時,他也站著不動生硬地拒絕了。
  • 孩子們「順手」帶別人東西怎麼樣?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看見豆豆拿了兩頁小玩具「順手」放在我的口袋裡,這一幕是曉麗的全景。低下頭,靜靜地站著。我的朋友聽到後說:「沒關係,喜歡就拿走吧!」但曉麗不同意,在她的反覆指導下,豆豆返回了玩具。為什麼孩子們喜歡「順手」拿走別人的東西?
  •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我在外面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在體育館旁免費的娛樂場地,有一個孩子3周歲,旁邊5、6歲的孩子總拿3歲孩子面前的玩具,孩子的媽媽沒有說什麼,孩子也不介意。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到底該怎麼做呢?案例鄰居暖暖是一位溫柔且有頭腦的媽媽,在教育兒子樂樂時,她總能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上周,樂樂和小區裡的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沙,中途,一個大點的小男孩將樂樂的鏟子拿走了,樂樂隨即朝男孩吼道:這是我的鏟子,請你還給我,我現在要用,如果你想用它,要跟我說一聲,而不是直接拿走。
  • 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謙虛應答,高情商的父母這樣答
    當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就跟亮亮媽媽一樣虛偽的謙虛,內心裡得意開心,表面上卻故作謙虛「哪裡哪裡,一般一般」,但天真稚嫩的孩子並不懂得父母這一套,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父母不認可、不滿意,從而挫敗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 「媽,你能給我買多貴的玩具?」父母的回答裡藏著孩子的理財能力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雙方直接有效的溝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要玩具的原因,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媽媽,你能給我買多貴的玩具?"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父母絕對不能擅自揣摩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和孩子深入的溝通,以便確定孩子為什麼想要買玩具。孩子是不是因為看中的玩具太貴,擔心媽媽買不起?有的孩子會點頭,回答"是"。這時媽媽就要考慮玩具對孩子的重要意義,是不是非買不可,如果不是,那麼媽媽可以耐心和孩子商量,讓他們打消買玩具的念頭。
  • 孩子「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
    只見豆豆拿著兩隻佩奇小玩具「順手」放進口袋裡,這一幕被曉麗盡收眼底。「寶寶,這個不能帶走。媽媽知道你喜歡,可是這不是你的。你把玩具還給哥哥,好嗎?」豆豆低下頭,靜靜地站著。朋友聽到了,趕緊過來說:「沒關係,喜歡就拿走吧!」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肯定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打打鬧鬧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錯的話就會去跟別人道歉,要讓孩子懂得禮貌。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 當孩子被欺負時,不要再說沒關係了,父母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的時候,您會怎麼做呢?是不是會跟孩子說:「沒關係,大家都是好朋友,你要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對不對?」儘管孩子已經跟你說了他是故意的,但是你還是會為對方去辯解,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能夠有一個好人緣。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例如,當你們一起出去吃飯時,父母可以提前對孩子說:我們今天出去吃飯,你要安安靜靜的,不可以到處亂跑、大叫。當你對孩子提出要求後,孩子會有這樣的意識。並且在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向孩子提問:還記得剛剛提出了什麼要求嗎?讓孩子回答,這樣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2.
  • 孩子最好的玩具是什麼?就是你
    你家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你可能會說是前幾天剛買的樂高或者是價格不菲的芭比娃娃。但其實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父母。沒錯,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比任何玩具都更能讓孩子著迷和喜歡。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方法的正確與否決定了孩子會離你更近還是更遠。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不僅能與孩子建立起深厚的親子關係,還能收穫一個合作、自立且有責任感的孩子。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情感引導式教育?所謂的情感引導式教育就是父母通過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孩子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引導,孩子才能學會認知情感並準確的自我表達。
  • 女兒生日給她買了一個娃娃,孩子說害怕,有些玩具父母不能亂買
    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很多父母都會盡力給孩子最好的關愛,孩子們不僅玩具堆成山,父母出門的時候,孩子總是不忘給孩子帶一些玩具作為禮物。這件事也是很多孩子的期盼。希望別人能撿走,也不枉費花了800塊。拆了包裝的娃娃,確實有些過於逼真,尤其是一雙眼睛,栩栩如生。難怪孩子會害怕,王女士也突然後悔自己給孩子買的這個玩具,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孩子哭鬧要買玩具,媽媽沒有打罵,說了一句話,孩子乖乖聽話
    但在3歲之前,孩子的大腦會發育到80%左右的成熟期,而這個時期正是孩子們確立金錢觀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一直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那這種行為往往會貫穿孩子的一生。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家長可以從這幾點開始入手。
  • 兩個寶寶爭奪玩具,父母怎麼做才是最公平的呢?
    當孩子長到2歲的時候,大多數父母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開始不怎麼聽話了,經常會因為爭奪玩具和哥哥姐姐們吵起來。或者在不少父母眼裡,兩個寶寶搶玩具是一個非常讓人頭痛的問題,如果大人不及時阻止他們,他們甚至會出現激烈的肢體衝突,結果必然是年紀小的那一位寶寶受傷。那作為父母,當你們家兩個寶寶搶玩具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去做才是最公平的呢?
  • 孩子總拿新玩具交換舊玩具,是傻嗎?其實是人際關係敏感期的表現
    有時候剛給買的好幾十的新玩具,他就一股腦裝到書包帶到學校,跟別的孩子開始交換。其實交換也無可厚非,但朋友發現,兒子經常帶著新玩具去,交換回來的卻是一堆破爛玩具,這讓花錢買玩具的朋友心裡有點不舒服,她覺得兒子有點傻,但又覺得好像不能跟他直接說,怕自己成年的利益眼光影響孩子,所以她無比糾結。
  • 兒子被同學借錢買玩具借不借?父母的金錢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保障
    中午吃飯時十歲的侄子西西問我哥:「爸爸,我同學看上了一個哈利波特的拼圖,特別大,可漂亮了!要三千多塊錢,他想買但是錢不夠,說借我500塊錢,我可以把去年的壓歲錢借給他嗎?」500塊錢?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我正準備開口制止。我哥淡淡地說:「哦,你的錢你自己處置就行。」西西高興地說:「那我就借啦!」
  • 小孩搶玩具父母該怎麼辦?只要知道3點,你就可以養育出有序的娃
    藍藍:"我不想跟你玩,這是我的,你快來吧,我不想你玩。"天天:"我不給你,我只是先給你,你又沒有說你要玩,我現在才給你,你怎麼又要玩,你不是不想讓我玩嗎?"藍藍:"你到底要不要我?"小孩立刻把玩具搶走了。
  • 過年孩子壓歲錢該怎麼用?聰明父母有方法,引導孩子正確消費觀
    現在過年回家,長輩和親戚朋友肯定要給孩子壓歲錢,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還可以替父母收著,等到孩子上學了以後,逐漸有用錢的地方了,這時候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呢?那麼該怎麼引導孩子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呢?1.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約定一定的比例的錢讓孩子自己消費孩子的每年的壓歲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一個春節下來,至少有1000元左右,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還真是不少,如果全部都讓他自己掌控,可能會抵制不住誘惑,男孩子會去買些沒有什麼價值的玩具槍之類的,女孩子就會去買些娃娃等,雖然不是絕對禁止孩子買玩具,但是要引導孩子把錢花在有價值的地方。
  • 兒童玩具黑名單,這三種玩具千萬不要給孩子買,父母要引起重視
    一般情況,除周末外,六一兒童節,孩子的生日會選擇給孩子買玩具。買玩具本身沒有錯,但要是買到了有安全隱患的玩具,就不應該了,相信沒有哪個父母願意拿孩子的生命安全開玩笑。開始孩子覺得肚子疼,打針吃藥都沒有效果,拍片才發現腹部有手鐲樣的異物,醫生採用灌腸的方法,也沒能使珠子排出,好在救治及時,醫生通過手術取出了珠子。
  • 當別人誇讚你的孩子時,你會怎麼做?來看看正確的回答
    要教育孩子,您不能總是讚美,更不能打擊孩子的熱情了。稱讚可以使孩子進步。有時,不僅我們在讚美孩子,而且還有許多其他人的讚美。當別人稱讚您的孩子時,您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在家裡,一個朋友來拜訪,孩子在畫畫。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很棒。我很高興地向媽媽和朋友們展示了它。看到它之後,朋友迅速讚美道:「好厲害!繪畫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