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
你可能會說是前幾天剛買的樂高或者是價格不菲的芭比娃娃。
但其實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父母。沒錯,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比任何玩具都更能讓孩子著迷和喜歡。
其實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玩具,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需要被重視,需要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的時間,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親密關係。
但太多的父母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控制、放任、賄賂、威脅都是慣用的伎倆。
這些不同類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進行溝通,從而無法建立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孩子也就無法得到家庭關系所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如何和孩子相處才能有效的教育孩子,又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呢?
情感引導式教育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就提出了一個有效的方法:情感引導式教育。
與傳統教育方法相比,情感引導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滿關愛,也更符合邏輯和人性。
因為只有情感引導型父母才會把這些棘手的情況當成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好機會,並且對孩子的情緒給予同情和理解,在溝通中增進親子關係,進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溝通能力,為他們將來的成長打下最有益的基礎。
僅從書名來看,大家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陪孩子玩的書,但其實它是一本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親密關係的情感引導書,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方法的正確與否決定了孩子會離你更近還是更遠。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不僅能與孩子建立起深厚的親子關係,還能收穫一個合作、自立且有責任感的孩子。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情感引導式教育?
所謂的情感引導式教育就是父母通過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孩子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引導,孩子才能學會認知情感並準確的自我表達。情感引導就是要讓你的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義,並能識別和利用不同的情緒。
舉個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例子。比如媽媽正在跟同事打電話談論工作,家裡的孩子卻在房間裡上躥下跳,大聲吼叫。相信每個媽媽遇到這樣的情形都會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忍不住對孩子大聲呵斥一番。
本來處於興奮狀態的孩子一聽到媽媽的怒吼,看到媽媽憤怒的表情,一下子就乖乖的坐在沙發上,也不吵也不鬧了,這時媽媽又繼續溫柔客氣的跟同事打電話。
這種對孩子呵斥的方法,看起來效果立竿見影,孩子立刻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但是父母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小孩子這時心裡會有個大大的問號:
為什麼媽媽突然發火?
為什麼媽媽對電話裡的人那麼溫柔對我那麼兇?
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所以,呵斥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因為害怕媽媽不愛他了而變得乖巧,他們其實並不知道錯在哪裡,以至於下次還會犯類似的錯誤。
如果是會用情感引導式教育的父母會怎麼做呢?
媽媽首先會平復自己的心情,然後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今天很開心,但是媽媽在跟阿姨打電話的時候,你這樣會打擾到我們,所以媽媽會很生氣。而且你這樣在房間裡跑來跑去會摔著自己,媽媽也會擔心你的。你先自己玩一會玩具,媽媽打完電話就來跟你一起玩可以嗎?
媽媽這樣表達會讓孩子感覺媽媽是理解自己的行為的,而且讓孩子知道了什麼是生氣,為什麼生氣。同時,孩子也不會擔心會失去媽媽的關愛,只有在讓孩子充滿安全感的時候,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從而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處理和表達。
通過這樣情感引導式教育,當孩子因某件事而生氣的時候,他不會用吼或者哭的方式來表達,而是和媽媽一樣,說出自己很生氣,以及為什麼生氣。
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引導式教育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學會進一步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變化。
情感引導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即便是在青春期也極少出現叛逆的情緒,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
通過上面的例子,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情感引導式教育很簡單,不就是要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知道,不論什麼情況下,父母都是愛他理解他的,然後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和表達情感。
事實並不是這樣,在進行情感引導式教育之前,父母們要做好十足的準備。這樣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二部分內容: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前提。
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前提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建立情感的紐帶。如果你之前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讓孩子不信任你遠離你了,現在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孩子並不會買你的帳。要知道情感引導的關鍵是你和孩子的親密程度。
父母要找到良好的互動方式,可以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回應之前,先問問自己:我將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會不會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並且有利於孩子在現在和未來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比如孩子因為別的小朋友搶走了自己的玩具而發脾氣的時候,媽媽並沒有責罵她,而是蹲下來拉著孩子的手,說道:「你是不是很難過,跟媽媽說說怎麼回事好嗎?
這樣一來,孩子能感受到媽媽在支持和引導著他,就會進一步鞏固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同時,媽媽也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情緒是難過,在以後再出現類似情形時,會和媽媽表達他很難過而不是亂發脾氣。
其次,懂得陪孩子一起玩的重要性。
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方式有很多,但最好的一種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孩子得到快樂,還給了父母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契機。
因為孩子其實是通過玩耍來排遣內在情感和處理他們小小世界裡的各種煩惱。父母只有花時間和孩子一起玩,才會加深對孩子情感世界的了解。
再次,了解孩子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父母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個性和知道孩子平日裡正常的表現前提下,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情感引導教育方式。
有些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有些則生來害羞內向。一個孩子的異常行為,換成其他孩子可能就是正常行為。比如內向願意聽從指揮的孩子,父母只要告訴他要求就可以放手讓他去做,而對於外向且有主見的孩子,父母必須時刻提醒他對他的要求他才會記住。
最後,要認識不同的發育階段。
了解孩子所處的發育階段也是情感引導式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不同的階段,情感引導的側重點也不同,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重點講述。
做好了情感引導式教育的準備,接下來該如何開始情感引導式教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共讀的第三個內容:情感引導式教育遵循的步驟。
情感引導式教育遵循的步驟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為所有父母總結出了實施情感引導式教育可遵循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就是播下種子。
也就是給孩子的預先提醒。家長要讓孩子提前知道,在特定的情況下對他的要求是什麼。這樣孩子才更有可能合作。比如家長要帶孩子參加飯局,家長就應該在去之前告訴孩子他們今晚將在飯店吃飯,在飯店吃飯的時候不可以大喊,也不能亂跑。這就是提前種下合作的種子。
第二步觀察和判斷。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要清楚的知道他什麼情況下最容易煩躁,遇到什麼情況會吵鬧。只有仔細觀察和理解孩子並了解他的個性,你才能提前做好應對孩子各種情緒的準備。
第三步是聆聽。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希望別人能認真聽自己的話,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只要你願意聽,他會非常耐心的告訴你他內心的想法。所以聆聽的能力對於情感引導非常重要。
有些家長在孩子跟他說話時,會一邊工作或一邊做家務,隨便敷衍一句,不要小看孩子的觀察力,你敷衍的態度孩子會感受到,而且有時候還會因此而生氣。
家長們要注意,在聆聽孩子表達時,不僅要全神貫注,而且有必要蹲下來和孩子視線平齊,跟他眼神交流,除此之外,還要觀察他的肢體語言,畢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第四步是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長要知道當孩子情緒激動或者發脾氣時,這時候最需要你去接受並回應他的感受而不是批評教育甚至是大罵。
比如當孩子因為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而哭鼻子時,家長不應該說一些「男孩子是小男子漢不能哭,不就是個玩具嘛改天給你買」之類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你不把他的感受當回事。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在生氣,你需要媽媽的幫助嗎?這樣不僅能幫助他豐富情感詞彙量,讓他知道原來內心這樣的感受叫做生氣,人生氣是這個樣子的。慢慢的他不僅知道自己的情感也會判斷別人的情緒了。
最後一步是同情。
當成年人有消極情緒時,只要有人理解他的情緒時,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敵對情緒,同樣的,當孩子正處於消極情緒中時,如果父母能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輕視孩子的感受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消極的情緒很快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