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引導式教育」是由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提出的。布雷恩不僅是兒童教育專家,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網絡教育電視臺的創始人、雅虎的節目製作人。布雷恩所提出的「情感引導式教育」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
1.給孩子「打個預防針」
父母可以事先告訴孩子你們的要求,讓孩子明確你們的想法。例如,當你們一起出去吃飯時,父母可以提前對孩子說:我們今天出去吃飯,你要安安靜靜的,不可以到處亂跑、大叫。當你對孩子提出要求後,孩子會有這樣的意識。並且在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向孩子提問:還記得剛剛提出了什麼要求嗎?讓孩子回答,這樣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2. 關注到孩子的需求
不少孩子哭鬧、不聽話,是因為他們的需求沒有達到,才會用這樣的方式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作為父母,我們要多關注孩子,能察覺到孩子的需求並及時給予幫助。
3. 傾聽孩子的想法
不少家長面對孩子大發脾氣,便會不由分說地懲罰孩子,其實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耐心地聽一聽孩子的想法,整個事情的經過。因為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同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思維來判斷孩子。孩子或許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才會發脾氣,這是需要我們父母能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再進行處理。
4. 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哭鬧時,父母不要只會大聲呵斥,更為妥帖的方式是你可以蹲下來,使自己的視線基本和孩子保持水平,然後輕聲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如跟我講講原因吧,我能幫幫你嗎?
這樣的處理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尊重,情緒會很快的平復,父母鼓勵孩子說出原因,其實就是在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鍛鍊到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5. 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情緒平復後,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或者教孩子怎麼做,這樣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就不會大發脾氣。
孩子有時並不是無理取鬧,孩子也並不是就是個「壞孩子」,只是我們父母沒有用對方法。如果你對情感引導式教育方法感興趣、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問題,推薦大家去看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裡面詳細講解了情感引導式教育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