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應該因人而異。
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在中國,孩子對每個家庭來說都十分重要,在教育方面更是不能懈怠,無論家長吃多大苦,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可有些時候,上一代流傳下來的,刻在骨子裡的那些傳統觀念,也影響著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有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就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落個悲劇結尾。
案例:「中國式教育」下產生的悲劇
林女士家裡的兒子上了五年級,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夫妻倆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就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因為工作的原因,夫妻倆原本就十分忙碌,還要抽出空餘時間料理孩子,每天上班下班就像是打仗一樣,要趕著時間去接送,等到孩子放了學,回到家之後,除了一堆家務事,還要輔導孩子完成課後作業,家長群裡的各種通知也是一個接著一個來,讓夫妻倆頭疼不已。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兒子的成績倒是還不錯,每次考試都能第一,各項才藝也是出類拔萃,在同齡人中,也算是十分優秀的了。
前段時間,夫妻倆好不容易抽出時間,說帶孩子一起出門遊玩,可沒想到,兒子看到家裡的車,居然露出嫌棄的表情,說其他同學家裡都有豪車,自己的父母卻只買得起這種便宜車。
林女士夫妻倆又氣又怒,怎麼也沒想到,如此優秀的兒子,居然會說出這種話來,更沒想到,在夫妻倆沒注意的時候,兒子的品性居然成了這個樣子。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
子女之所以三觀不正,主要原因可能出在父母身上,或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才會落得最終這個結果。
以下6種教育方式,父母可能會「毀」了孩子
①、包攬一切
在中國,很多父母都習慣為孩子安排好一切。
有人形容現在的孩子,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而之所以會造成這個結果,也多半是父母「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
為了孩子,有些父母會提前扛下所有風雨,但這種包攬一切的教育方式,也讓孩子失去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甚至喪失生活的興趣,並且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脫離了父母的無能孩子,迎來的必是慘澹一生。
但每個孩子都是有獨立思維的個體,父母應該領導孩子做正確的選擇,而不是代替他們或者逼迫他們做選擇,這樣容易剝奪孩子的自我意識,導致孩子產生較強的依賴感。
②、予給予求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位父母也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可是,寵愛並不意味著予給予求。
有些父母出於寵愛,總是會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就算口頭上否決了,孩子撒個嬌,哭訴一番,最後還是會如了孩子的願。
這種教育方式下養出來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甚至會把父母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以後長大成人,可能也不願意對父母盡孝。
③、慣常比較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試圖用這種對比的方式激勵孩子。
但這種方式不僅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孩子心理的反叛因子更加強烈,最後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身為父母,應該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必要讓孩子變得像誰,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需要按著框架來,有獨立的思想往往更重要。
④、從不認可
國內很多父母不善於表達愛意,也很少當著孩子的面說出誇獎的話,相反,但凡孩子做錯了什麼事,就會非常嚴厲地給予批評。
「你真棒」這類認可孩子的話,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往往都是一句難以啟齒的話,即使孩子做得再好,最後得到的可能也只是一句「繼續保持」,這似乎是中國父母的通病。
但是對孩子來說,若是始終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那自然會產生自卑感,甚至會懷疑自我,不僅影響性格的形成,也不利於日後的成長發展。
⑤、只會命令
這也是很多父母慣用的教育方式,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會覺得他們沒有思維能力,更沒有自制力,所以時常用命令性的語氣跟孩子溝通,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一種習慣。
很多時候,父母在孩子面前都只會命令,從不會與之溝通,而孩子之所以聽話,多半也只是因為命令,並非是心甘情願,甚至有時候,還會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時間一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會逐漸生疏,而孩子這種教育方式之下,也養成了毫無主見、唯唯諾諾的性子。
⑥、當眾指責
別以為孩子還小,父母當眾指責也沒什麼,事實上,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自尊心,如若父母在公共場合提出批評,那孩子自然不會無動於衷,有些孩子內心敏感又脆弱,甚至可能會因為父母的訓斥而做出過激的行為。
因此,身為父母,還是應當留心孩子的心理狀態,並時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有句話說: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好的氣質是教養,最好的愛是懂得感恩。
中國向來重視家教和門風,而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學會尊重和懂得感恩是極為重要的人生準則。
如果父母一味的溺愛,只知道關心孩子吃飽穿暖,或者是只關心孩子成績高低,導致孩子不懂感恩,那即便日後走上社會,也很難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在很多中國家庭裡,父母並不是付出不夠,反而是付出太多,導致孩子把這一切都當成是理所當然,毫無回報之心,自然不懂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
嬰兒三歲以前不記事?到了這個年齡,可能會經歷「記憶大掃除」
老大老二性格差異大?專家表示:出生順序確實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寶寶兩歲前,過早進行訓練,可能會影響孩子發育,家長別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