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舞動」的虎門大橋到底咋了,值得你了解的橋梁「渦激共振...

2020-12-26 澎湃新聞

「隨風舞動」的虎門大橋到底咋了,值得你了解的橋梁「渦激共振」現象!

2020-05-06 2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個五一勞動節,註定是「不一樣」的節日。

過去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14億人守望相助,交出全球戰「疫」的「中國答卷」。春去夏入,綠透了,風輕雨潤萬物蓬勃生機。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樓宇商超,復工復產,如火如荼,隨處可見激情奔湧的「後浪」,隨處可聽「奮鬥者」的聲音。

「不一樣」的還有一座「起起伏伏晃動」的大橋。5月5日下午14時許,位於廣東省內的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所屬管理部門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

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後續研判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當地主管部門發布通告稱,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虎門大橋系國家重點工程

多項技術曾獲創新大獎

虎門大橋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上,是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是廣深珠高速公路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通車,車流量大,常處於飽和狀態。

投資近30億元的虎門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懸索橋。虎門大橋建設規模大,結構新穎,受外界環境影響大,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均為國內首次嘗試,在我國橋梁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虎門大橋項目曾獲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更有數項技術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橋梁的「渦激共振」

毀壞最厲害的形式是「顫振」

虎門大橋屬懸索橋(即吊橋),其主要承重構件是懸索,懸索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強度高的鋼材(鋼絲、鋼纜等)製作,對於懸索橋來說,抗風性的處理是尤為關鍵的,此次發生的「渦激共振」現象與這個有關。

橋梁的「渦激共振「,又稱「渦振」,是一種只會在低風速下產生的兼有自激振動和強迫振動特性的有限振幅振動。簡單來說,就是橋梁自身的振動結構,和氣流對橋梁所形成的作用,相互限制,形成一個反饋作用,產生一種限制。

橋梁專家分析認為,橋梁遇到特殊風況會晃動是正常的,一般遇到旋渦風橋面晃動比較大。不久前長江鸚鵡洲大橋也出現類似現象。此次虎門大橋橋梁兩側增加了施工期間的水馬設施,橋面有明顯的大振幅周期性振動,是由於風度過大導致的振動。

學術上因江面大風導致橋梁震動的形式分顫振、抖振、渦激共振等形式,顫振屬于振幅發散振動的形式對橋梁結構有大的損害,如美國塔科馬大橋的垮塌就屬於該種形式的振動。而渦激共振在大跨徑柔性橋梁也曾經發生過,如日本的東京灣大橋曾發生過渦激共振。

歷史上有橋梁發生過「渦振」現象

美國塔科馬海峽大橋因「渦振」發生垮塌

塔科馬海峽大橋位於美國華盛頓州,1940年7月1日通車,四個月後卻在18m/s的低風速下顫振而破壞,這戲劇性的一幕正好被一支攝影隊拍攝了下來,該橋因此聲名大噪。事實上,該橋僅在啟用後的幾個星期,橋面便開始出現擺動,平日裡的微風便能讓它「隨風起舞」,碰上大風天,橋面的擺動甚至可達2米之多,該橋也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舞動的格蒂」。

塔科馬大橋的設計師,系大名鼎鼎的舊金山金門大橋的設計師之一裡昂·莫伊塞弗,他認為斜拉索大橋主纜本身可以吸收一半來自風的壓力,橋墩和索塔也可以透過傳導分散這些能量,於是大橋主梁從原先的7.6米縮減為2.4米。但材料上的「縮水」並非大橋坍塌的主要原因,真正讓大橋瓦解的元兇,是工程設計上的局限——當時的土木工程師沒有預見到空氣動力給橋梁帶來的共振影響。該橋的風毀事故立即震動了世界橋梁界,從此也引發了科學家們對橋梁風致振動問題的廣泛研究。

東京灣大橋發生過「渦振」

日本東京灣通道橋主橋為10跨一聯的鋼箱梁連續梁橋,最大跨度240m,在16~17m/s的風速下發生了豎向渦激振動,跨中振幅達50cm。這是由於氣流經過鈍體橋梁結構時產生分離,形成了周期性的旋渦脫落,並產生作用於橋梁上的周期性氣動力,當旋渦脫落頻率接近於橋梁的某個固有頻率時,就激發了橋梁的渦激共振。

雖然渦激共振不會像顫振一樣引起橋梁毀滅性的破壞,但頻繁持續的渦振會造成橋梁構件疲勞破壞,並引起行人和行車不舒適,因此避免渦激共振也是橋梁抗風設計的重點之一。確定橋梁渦激共振的鎖定風速範圍和最大振幅的有效手段是節段模型風洞試驗,而抑制渦振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過風洞試驗選取理想的橋梁截面形式。

俄伏爾加河大橋「蛇形共振」

2010年5月19日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南方的伏爾加格勒過河大橋發生離奇擺動,鋼筋混凝土構建的大橋竟呈波浪形翻滾,整個橋體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左右晃動,並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正在橋上行駛的車輛也在滾動中跳動。大橋振動停止後,專家檢查了橋梁各處道路和圍欄等,發現橋梁無裂紋,無損傷。工程師在初步檢查後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是受地震影響,或是大橋橋墩受到洪水衝擊所導致。俄羅斯著名橋梁專家阿納託利則表示,這種現象是由於風波動和負載所共振而引發的。

綜合編輯

猜你想看:

民防領域復工復產 注意抓好「三個安全」!

原標題:《「隨風舞動」的虎門大橋到底咋了,值得你了解的橋梁「渦激共振」現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虎門大橋為什麼那麼「浪」?
    有網友調侃虎門大橋喝醉了;或是說天太熱了,大口喘氣中;有的還開玩笑稱「明天就要開始收費了,橋激動了」。值得注意的是,4 月 26 日,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橋體也出現了波浪狀晃動。與虎門大橋一樣,鸚鵡洲長江大橋亦是懸索橋。如此巧合下,橋梁波動,是懸索橋的鍋嗎?橋梁晃動的背後成因是什麼?是懸索橋的鍋嗎?
  • 虎門大橋「上下起伏」 和風有關嗎?
    虎門大橋橋面異常抖動渦振背後是一種「卡門渦街效應」,由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等人的老師、美籍匈牙利裔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發現,用於描述空氣等流體通過物體後出現渦旋脫落。這些漩渦脫落的頻率會橋梁的固有頻率形成共振。
  • 流體力學解釋虎門大橋的震動
    卡門渦街有一些很重要的應用,因此有必要了解其研究歷史及有關的應用情況。所謂的渦激振動應該就是類似於流體力學中的卡門渦街現象。當黏性流體繞流圓柱體時,開始時流體在駐點前速度為0,然後繞兩側流動,速度逐漸增大到最大值,圓柱後壓力先降低再升高。
  • 漲知識|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風速更大後會發生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異常抖動渦振背後是一種「卡門渦街效應」,由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等人的老師、美籍匈牙利裔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發現,用於描述空氣等流體通過物體後出現渦旋脫落。這些漩渦脫落的頻率會橋梁的固有頻率形成共振。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聽聽交大專家怎麼說
    虎門大橋 圖片來源:攝圖網3.渦激振動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NBD:國內外類似的大橋異常振動普遍嗎?原因是否都是相似的?廖海黎:從丹麥的大海帶橋,到日本東京灣橋、俄羅斯伏爾加河大橋,再到前段時間武漢的一座懸索橋——鸚鵡洲大橋晃動,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發生風致振動的報導還是有一些。
  • 虎門大橋還在抖嗎?會塌嗎?專家解讀來了
    隨後,為確保安全,相關部門封閉了虎門大橋雙向六車道。據記者了解,到昨晚,虎門大橋橋面已經看不到明顯抖動。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虎門大橋管理方——廣東省交通集團昨天發布通告稱,目前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目前,管理方正對大橋進行全面檢修。
  • 虎門大橋多次異常抖動,原因不明,你怎麼看?
    5月5日14時許,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發生異常顛簸,起伏幅度明顯!3 渦激現象示意圖勻速的流體(水、風等)經過非流線型物體表面時,物體背後會交替出現旋渦。世間萬物都有自己天生的振動頻率,業界稱之為固有頻率。
  • 虎門大橋的橋面一鼓一鼓的很可怕,是因加擋牆引發的嗎?有何高見
    我記得虎門大橋好像是1997年還是98年竣工,竣工當天通車,我親自去看過,發生這種橋面晃動的原因,我看有兩個,第一,因為珠三角經濟繁榮,車流量極大而導致主橋橋墩發生了沉降,另外,高溫季節混凝土橋墩裡面的鋼筋發生了膨脹,第二個原因,橋面的鋼製懸索已:經因為應力發生了金屬疲勞而產生了膨脹
  • 鄭皆連院士:中國是橋梁大國卻非橋梁強國 輸在了軟體上
    1,虎門大橋屬於渦激共振,不至於使橋梁坍塌《科學大師》:橋梁安全方面,虎門大橋不久前發生過風振,您是橋梁專家,怎麼看這個事件?鄭皆連:虎門大橋發生風致渦激振動,是風造成的共振。虎門大橋是1997年建成的, 20多年都沒有發生振動,為什麼這次會突然發生振動。
  • 大風吹動了大橋?「搖搖晃晃」的虎門大橋發生了什麼?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部分橋面出現上下起伏、如波浪般抖動的小視頻刷屏朋友圈:不少過往群眾也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上下都發生了什麼?】據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 虎門大橋兩次晃動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大橋曾因這個效應晃到斷裂
    前幾天廣東虎門大橋晃動的消息登上了中國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中我們確實能夠看到虎門大橋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晃動。事情還沒過多久,虎門大橋發生了第二次晃動,它也成功再次登上了熱搜榜。很多網友表示看著視頻都覺得很可怕,很難想像當時在大橋上的人是什麼感受。
  • 虎門大橋橋面基本恢復 專家稱渦振或因橋護欄連續設水馬
    中新網廣州5月6日電(蔡敏婕)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稱,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虎門大橋已實施臨時封閉。
  • 嗷夜|4600米虎門大橋竟被風吹晃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水馬改變橋體氣動外形,風漩渦帶動橋梁晃動虎門大橋是廣深珠高速公路網的主要組成部分,連接珠江兩岸,溝通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是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通車。
  • 虎門大橋後續:大橋護欄設水馬導致渦振 水馬撤離後橋面已恢復常態
    虎門大橋橋面已基本恢復常態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特定風環境條件下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橋梁風工程研究專家葛耀君解釋道,所謂水馬即當前虎門大橋正在修吊杆和主纜,橋梁兩邊為防止車撞放置了臨時擋牆。「水馬改變了橋梁外形,原來橋梁結構是非常流線型的,加了(水馬)就變得非常鈍體了,所以容易引起渦振。」所謂渦振,就是在低頻風速下風對結構物產生的振動。
  • 為什麼大橋會出現異常抖動?
    在19世紀,法國的一隊士兵邁著相當整齊劃一的步伐走過一座長100米的橋梁時,由於齊步走產生的頻率與大橋的固有頻率相吻合,導致大橋不斷搖晃,然後出現共振現象。當士兵走到橋中間時,劇烈的共振現象引發橋梁坍塌,數百人落入水中喪命。
  • 你所不知道的NBA金州勇士隊「隊徽」
    金門大橋「金門大橋!在電影裡面經常看過......」哈哈!其實勇士隊徽並不是金門大橋,而是一座與中國有密切關係的新奧克蘭海灣大橋。奧克蘭海灣大橋在電影裡出現的頻率沒有金門大橋高,中國網友對奧克蘭海灣大橋認識比起金門大橋遠遠不及,但是對於舊金山本地的居民,海灣大橋的感情比金門大橋還深。
  • 共振破壞力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能輕易摧毀一座大橋?
    那我們都知道是共振是這次災難的罪魁禍首,但可能有很多朋友還是沒有弄明白,為什麼共振會有這麼大的破壞力呢?什麼諧波什麼固有頻率的好複雜呀,今天就讓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把這個事兒給大家解釋明白。形變是力的根源首先我們要知道,橋為什麼會被破壞呢?其實關鍵在於形變。
  • 亞洲最大單個轉體橋梁在咱們達州——達州火車站跨線大橋
    亞洲最大單個轉體橋梁,就在咱們達州!這座橋梁到底長啥樣子?一起來看看吧! 「達州火車站跨線大橋屬於秦巴大道西延線二期的一部分,東抵西河路,橫跨達州火車站鐵路,西抵馬踏洞秦巴金融城龍馬大道,道路總長約1030米,為城市主幹路,其中跨線橋梁長約700米,主跨約310米,寬35米,雙向六車道,為雙塔單索麵鋼箱梁拼裝斜拉橋,採用雙塔轉體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