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健身房為什麼不做月卡季卡嗎?最少也是年卡以上,甚至三年五年卡。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察·塞勒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一家健身中心做了一個巧妙的研究,讓健身中心一年收兩次會員費,他們發現在剛交完會員費的那個月,人們健身次數迅速上升,但從第二個月開始迅速下降,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只要交了錢,無論去不去健身,這部分成本都無法收回,這就是沉沒成本。
但沉沒成本效應會隨著時間推移快速削弱,一開始我要是不去,還覺得虧了,但隨著時間越久,我就越無所謂,這種現象就是支付貶值。
而健身卡之所以做年卡,就是為了將支付貶值最大化,你越不去,健身房所付出的成本,包括員工工資就越低,器材折舊,水費電費等就越低,同時健身房也就越賺錢。
至於賣課程,如果消費兩個月,也就是消費者去健身房頻率最高的時候,消費者都不買課,那他也就不是目標客戶,這就是為什麼健身房沒有季卡。
同理,再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買了一張電影票,50一張,時間兩個小時,電影開始半個小時後你發現電影特別難看,毫無故事情節,構思散亂,水準極差,那麼這個情況下,你是選擇心疼這50塊錢繼續把這個電影看完還是拍腦袋走人呢?
如果你不走,你就要在時間上再次浪費掉一個半小時,這一個半小時可以去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而這50塊錢已經是花掉的了,現在這個情況並不代表你把電影看完就會減少或者彌補掉你的損失,只會讓你損失的更多!
沉沒成本是經濟界最棘手的難題之一,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兩種誤區:害怕走向沒有效益產出的「沉澱成本」而不敢投入;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
沉沒成本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類:
1.策劃或決策失誤。
2.前期調研、評估、論證工作準備不足,造成中途出問題而無法進行下去。
3.有良好的策劃、計劃,但執行中偏離軌道,造成事與願違。
4.執行中發現存在問題,但沒有及時調整策略、方案而是一意孤行。
5.危機處理能力不足或措施不當,使事態擴大及漫延。
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會對因為過去的決策造成大量設備積壓、閒置,「大馬拉小車」現象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隨之而來的相關決策,總是希望「能多少挽回點損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事與願違,甚至在錯誤決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實際上,在「是否繼續使用」的決策上,過去的採購成本已經作為「沉澱成本」的形式「固定下來」了,不會隨未來決策的改變而改變,在制定決策時可以不予考慮。但在這些資產是否繼續使用的決策裡,必須注意到相關的成本仍會發生,如運營費用、維護費用等等。因此,事關「未來」的決策一定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