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

2021-03-02 秒懂心理xue
 

     1.概念

    在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沉沒成本與心理學中的損失厭惡有關。

    沉沒成本指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其實沉沒成本不僅與損失厭惡有關,還與路徑依賴性有關。

    2.相互成因果關係

    因為有沉沒成本,有損失厭惡,所以才有路徑依賴性。

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投入不可收回的時間,金錢,精力等。

    而我們平時追求任何自己想獲得的東西,都會需要做很多件相關的事,於是就需要付出很多沉沒成本。

    當我們發現自己所付出的都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時,也就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路有點不正確時。

    此時,我們就會有兩種情況:

    一是我們會忍著由於損失掉的沉沒成本所產生的損失厭惡,而放棄之前做的,重新計劃,追求目標。

    二是我們屈服於這種損失厭惡,以一種堅持就是勝利的心態自欺欺人。

    即使發現了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但依舊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穫。

    這就是,即便這條路是錯誤的,但,人依舊對這條路存在類似物理學中的慣性,也就是路徑依賴性。

相關焦點

  • 經濟學棘手的難題之一:沉沒成本!別讓「沉沒成本」控制你的決策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聊一個經濟學的熱詞:「沉沒成本。」首先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付出,不應該影響以後的決策;從決策的角度來看,過去發生的成本之上造成目前狀況的因素之一,但當前決策卻要考慮未來可能支付的成本及獲得的收益,而不是考慮之前產生了哪些成本。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衝呀打工人,忘掉沉沒成本,及時斷舍離,是我們對抗資本家和消費主義最好的利器。04.
  • 別讓「沉沒成本」吞噬掉你
    因為我們放不下這些「沉沒成本」,我們的人生就這麼被白白的浪費著。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指已經付出的無法收回的成本,比如時間,比如金錢,比如感情。人們往往對於自己付出過的事物表現出過分的迷戀。
  • 四、沉沒成本與忮求詩
    沉沒成本,這四個字縈繞不去。顯然,比較理性的人,在決策時,應當儘早放棄對沉沒成本的眷戀,才是及時止損的方法。然而,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 知乎高贊: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但其實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沒成本上面;為了過去的付出和錯誤,跟現在的自己較勁,賭氣般地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 不懂及時止損,拖垮你的往往是「沉沒成本」
    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金錢,精力,時間統稱為「沉默成本」。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度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多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為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本身則不能被改變。
  • 如何理解沉沒成本謬誤-絕對理性可能麼?
    什麼是沉沒成本先來了解下沉沒成本的定義:沉沒成本(英語:Sunk Cost),或稱沉澱成本或既定成本,是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舉個例子,某人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錢而且不能退票。
  • 巧用沉沒成本,讓他主動挽回你!
    沉沒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英文叫Sunk Cost,指那些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在一件事情上的沉沒成本越大,當人考慮是否堅持這件事的時候,就會越不理性,越容易發生「沉沒成本謬誤」的狀況。打個比方,你好不容易攢錢買了雙很貴的高跟鞋,才穿一天,發現它雖漂亮,但穿腳上確實難受,把腳後跟磨得又紅又腫。
  •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沉沒成本(深度好文!)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但其實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沒成本上面;為了過去的付出和錯誤,跟現在的自己較勁,賭氣般地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 沉沒成本謬誤:自己買的電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沉沒成本」的過分眷戀,導致將錯就錯,造成更大的損失。在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過去已經投入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在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同時也在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的,不可收回的投入,比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 《北京女子圖鑑之助理女王》,職場中的沉沒成本
    觀影中途,「沉沒成本」這個經濟學詞眼從我的腦海中蹦出,沉沒成本是指企業為了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套用在劇中,陳祥梅追隨明星姚子君五年間,月薪僅4500元,如果她早一點換了東家,月薪過萬,那麼這筆沉沒成本就有5500多元,但陳祥梅並未改旗易幟離開陳祥梅,反之很好地利用這五年時間歷練自己,並等來了自己的折桂時刻。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女主角一樣潛心蟄伏,多的是一旦面對巨額沉沒成本,就做出一葉障目的選擇。
  • 別讓婚姻的「沉沒成本」毀掉你
    這種個案背後的共性問題,涉及到一個概念:沉沒成本。-03- 婚姻裡的「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原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百度百科上是這麼解釋的: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 為什麼被出軌的人不甘心,愛情裡的沉沒成本,付出越多越捨不得
    上周的一篇文章, 講的是婚外情的,有個網友的評論,讓我印象很深,大致意思是說愛情的沉默成本越高,被放棄的那個就越捨不得。渣女(男)很多時候都是利用沉沒成本來拴住ta的愛慕者為他們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甚至生命,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拿出來說一說了!
  • 離不開的渣男|沉沒成本效應是罪魁禍首
    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是指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只要有這樣的思路,那就被沉沒成本心理給「利用」了。多少看似「痴情」的女孩,是被這樣的思想禁錮了。她們哪裡是捨不得渣男,她們捨不得是之前的所有付出和短暫的美好回憶。她們心裡清楚自己終究是錯付了人,但又不願意承受事實帶來的痛苦,所以才一次次被渣男繼續傷害著。
  • 投資理財要警惕心理陷阱,關於「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上面的問題其實就引出了今天要說的第一個概念:沉沒成本。什麼叫做沉沒成本呢?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並且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簡單來講就是: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 錯誤的行為——不要再讓這些沉沒成本浪費你的時間精力金錢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察·塞勒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一家健身中心做了一個巧妙的研究,讓健身中心一年收兩次會員費,他們發現在剛交完會員費的那個月,人們健身次數迅速上升,但從第二個月開始迅速下降,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只要交了錢,無論去不去健身,這部分成本都無法收回,這就是沉沒成本。
  • 可能是「沉沒成本」在作祟,要及時糾正
    另一方面是家長潛在的"沉沒成本"還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對孩子說他們的成績對不起自己花的錢,自己給他們報名的學費這麼高,孩子取得的成績這麼一點點。這個時候,家長已經完全失去了剛給孩子報名時候的熱情,這是因為家長自己陷入了自己內心的"沉沒成本"之中,就覺得自己的錢白花了。
  • 沉沒成本效應,教你看你的情感模式,是否在非理性狀態
    其實不然,小鄭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應該是「沉沒成本效應」搗的鬼,它是一種沉溺於過去的非理性的行為方式。生活中不由自主任由「沉沒成本效應」操控的事情很多。在愛情、親情中不乏存在,往往前期越是投入的人,後期越不甘放手。網絡上看過關於男人最不甘分手的幾種情況,其中第一種是備胎式分手。
  • 沉沒成本效應打造親子連結:孝子攻略
    這種效應不能簡單的用成癮二字來概括,笑話裡面的媽媽,對於自己打了一千多關的遊戲產生了一種無法輕易捨棄的心理,在心理學上可以把這種狀態叫做沉沒成本效應。「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是指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
  • 如果,你始終沒法放下一個人,可以試一試「沉沒成本效應」
    想要徹底放下一個人,可以試一試「沉沒成本效應」01)、一張電影票五十,電影開始的時候你發現影片的內容並不是你感興趣的,但是錢都已經花了,所以你勸自己說再忍忍,說不準一會就變得有意思了。大多數人會選擇二,因為金錢成本已經花出去了,不看就是一種浪費,可這麼做意味著與此同時你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來完成一件對你而言毫無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效應,人們對於既定的事情總是會覺得堅持會降低一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