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沉沒成本與心理學中的損失厭惡有關。
沉沒成本指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其實沉沒成本不僅與損失厭惡有關,還與路徑依賴性有關。
2.相互成因果關係
因為有沉沒成本,有損失厭惡,所以才有路徑依賴性。
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投入不可收回的時間,金錢,精力等。
而我們平時追求任何自己想獲得的東西,都會需要做很多件相關的事,於是就需要付出很多沉沒成本。
當我們發現自己所付出的都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時,也就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路有點不正確時。
此時,我們就會有兩種情況:
一是我們會忍著由於損失掉的沉沒成本所產生的損失厭惡,而放棄之前做的,重新計劃,追求目標。
二是我們屈服於這種損失厭惡,以一種堅持就是勝利的心態自欺欺人。
即使發現了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但依舊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穫。
這就是,即便這條路是錯誤的,但,人依舊對這條路存在類似物理學中的慣性,也就是路徑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