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盲人,近年來,他卻憑著智慧和勤勞脫掉低保戶的「帽子」,拖著一家五口多殘的親情,不等不靠,創辦實業和發展種植飼養業,在小康上編織生活的幸福夢。如今,他不僅讓自己的小家富了起來,還幫助和帶動很多殘疾人創業就業,在當地殘疾人中,樹立起了一面脫貧奔小康的旗幟,他就是海南省昌江縣昌化鎮耐村的盲人鍾樹權。
如今,滿懷信心的鐘樹權希望把產業做大做強,幫助更多的殘疾人。
風力掀天浪打頭,一家多殘愁不盡
殘疾深埋著不幸和痛苦的種子,生活在一個多殘的家庭註定著人生的坎坷。鍾樹權,自幼失明,父母是精神智力障礙,哥哥是聽力障礙,妹妹也是視力殘疾人,生活在這樣的家境裡精神和生活壓力都很大,一家五口殘疾人該何去何從。
鍾樹權介紹,他出生於1972年4月,出生的時候他虎頭虎腦,身體各個地方都很棒。然而作為殘疾人的父母卻有點擔心,因為他大哥出生的時候也是這樣,但不久則發現耳朵失聰。這個擔心其實並不是多餘的,他將近兩歲的時候,父母發現鍾樹權的眼睛出現模糊,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經常發生間歇性失明。雖是如此,孩子非常活潑可愛,到了上學年齡後,父母還堅持讓他上學。
小學畢業後,因為家庭貧困和雙眼失明,鍾樹權只能呆在家裡無所事事。那個時候,家裡經常出現揭不開鍋的情況,父母、大哥、妹妹和他,一家五口殘疾人,日子可想而知有多困苦。
天空是藍的嗎?田野是綠的嗎?村口的柳樹聽說很茂密,但最多鍾樹權只看到過黑呼呼的一團——命運對於他、對於這個殘疾人家庭來說,就像他的眼睛一樣,看不到五顏六色、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總不能專門等著政府和社會的幫忙和救濟吧?如何走出一條致富的道路,如何給他、也給這家子開通一條幸福之路?其實,從十多歲開始,鍾樹權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
鍾樹權說,雖然眼睛看不到,雖然行動不便,但他還有腦子、有體力,為什麼要坐著等、靠、要呢?但是,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當時確實相當迷茫,「因為沒讀過多少書,也沒有什麼特長,該何去何從,心裡一點目標都沒有」。
近年來,鍾樹權不僅脫掉了低保戶的帽子,還讓自己這家子走上幸福之路
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擊不倒
貧困和殘疾都並不怕,可怕的是自棄自暴。 鍾樹權是一個堅強的人,那些年看到村裡的夥伴出去打零工了,他也想試一試,但由於身體原因最終折翼而歸。那個時候,鍾樹權明白了,自己的眼睛不允許獨自一人遠行,「自己只能在家鄉找機會」。
那些年,附近村莊很多人靠種南瓜發家致富了。經過一番了解後,鍾樹權也想去試試。說幹就幹,於是,他跟當地村農租賃了幾十畝地,開始大張旗鼓的「當種植戶」
耕地、買種子、放水、施肥,雖然之前自己曾多次聽過別人種植的過程,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有點無法把控」。因為眼睛看不到,土質是怎麼樣的,該放多少水澆灌,種子是否發芽了……每一個環節,都讓他無所適從。
但他卻無法放棄、也不想放棄。因為邁開步子不容易,也因為投了錢進來,「再苦也要堅持走」。
那一個季節,雖然他付出了很多,「幾個月過去,瘦了二十多斤」,歷經一番努力後的南瓜地裡,也迎來了豐收的日子。每個下午,陽光曬得滿頭大汗,而他手摸著滾圓的南瓜,喜不勝數,「感覺好日子就要到來」。
然而,變化總比計劃強,那一年,由於市場原因,南瓜價格「一無是處」,幾十畝的南瓜,最終很多都爛在地裡無人收購。
虧了,虧得很慘。不僅把家裡的一點攤進去,他還借了「一屁股債」。那些日子,他感覺到「天都要塌了,自己真沒用」。可是,日子總得過下去啊,一家人還等著過日子呢,不能這樣萎靡下去。
於是,他重整心態,開始新一輪的努力。養豬、開小店,了解到自己能做啥就做什麼,打聽到啥能賺錢就做什麼。當然,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施行。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的過了下來。那些年,村民們不管是夜晚還是白天,都看到鍾樹權忙碌的身影,他手執拐杖蹣跚在村裡的小路上。而流淌的歲月,也逐漸給了他和家人穩定的生活。
經過多年的打拼,鍾樹權的日子一天一天好
摸著石頭過河,幸福生活走向來
幸福生活總是留給有智慧和勤勞的人。從2009年開始,鍾樹權開始在村口處開了一家小店,這家小店雖然收入不多,但也確保了這家子穩定的生活。
村裡人都讚不絕口,都說「老鍾家的老二真不簡單,眼睛都看不到了,還開店養活一家人」。
面對讚譽,鍾樹權並不滿足,他認為:「健全人能做的事,殘疾人為什麼不能做?健全人能當老闆,殘疾人為什麼不能?健全人能幫助別人,殘疾人為什麼不能?」
於是,他開始考慮把生意做大。但作為一名失明的殘疾人,這個談何容易?
明知道不容易,自己也得幹。鍾樹權說,創業不易、對於殘疾人來說更難,但是「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不懈的付出」。
經過一番深入打聽後,他發現,由於這幾年村民生活逐漸富裕,蓋樓房的人越來越多,而需要的建築材料也更多,而附近村莊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建築材料供應坊。
瞄準目標後,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他向銀行貸款,開辦建築材料公司。買鏟車、拖拉機、進貨。「那些日子,我沒有一個晚上是睡得踏實的,都在思考在籌劃。」鍾樹權說,如今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開辦一家材料店,需要很多很多的工作,作為一名雙眼失明的殘疾人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因為他童叟無欺、厚道為人,村民們都喜歡來這裡購買建築材料,實在有困難拿不出錢的,他也二話不說同意村民先把材料拉回家用,把帳佘著。
經過幾年的拼打,他成了附近有名的「建築商」,村裡人如今都習慣稱他為「鍾老闆」。
除此之外,他還承包下60多畝的芒果園,在果園裡養雞、鵝。這幾年來,每到芒果收穫的季節,他都有一筆收穫;而平常,他飼養的家禽也源源不斷出售獲益……
鍾樹權不僅成為一個材料商,還承包了一片芒果園
苦盡甘來終有日,以殘助殘天地寬
7月的天空到處烈日炎炎,在鍾樹權的材料坊裡,他一邊滿頭大汗一邊算帳著。當天附近村莊的兩位村民跟他買了近十噸的碎石和6噸的鋼筋,其中一戶人家還無法支付款項,他必須算清楚給妻子登記。
作為一名雙眼失明的殘疾人,8年前,因為勤勞和堅強的意志,他博得了幾十裡外一位年輕姑娘的青睞,這位名叫陳翠麗的姑娘是一位健全人,雖然當時家裡人也反對,但她看中了鍾樹權的勤勞和自立,義無反顧嫁給了他。如今,他們已經有了一個5歲的健康兒子。
這些年來,隨著鍾樹權「越來越不安分,生意越做越大」,妻子陳翠麗也成了他的眼睛和代理人。「雖然很辛苦,但感覺很有希望,他是一個好丈夫、好兄弟、好村民」。
如今,每到吃飯的時候,在鍾樹權的家裡,都不少十人一起就餐,除了家裡人,還有在此工作的殘疾人,他們忙完工作後,也把這裡當成了家。
材料坊也做越大,為了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鍾老闆」招聘了附近村莊多名殘疾人來此工作。他說,作為一名殘疾人,深知殘疾人的不易,特別是就業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也算是一種責任」。
這些年,為了創業,他向銀行的貸款還未還清,「但黨的政策好,為我們殘疾人創業增添了信心。「目前,鍾樹權的材料坊準備改擴建,縣殘聯、當地鎮政府也十分關心關注他的產業。這對於他來說,更是增添了發展的信心。他表示,將不遺餘力把產業做大做強,帶領更多殘疾人、貧困戶增收致富走向小康,讓更多的人和他一起編織美好的幸福夢。
來源:海南省殘聯
原標題:《【脫貧攻堅(海南篇)】盲人鍾樹權拋掉低保戶「帽子」 編織著多殘家庭的「小康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