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羊角?可頌?Brioche? Cornetto? Croissant? 這種麵包到底怎麼說?

2021-12-31 意面

說到「可頌」麵包,有誰能拒絕這個外皮香酥內裡韌中帶軟的小可愛?國內的孩子們忙著買各種奇怪餡料的可頌(比如「月楓堂」)來裝X。義大利的小夥伴們每天早上必須來一個才算吃了早餐。這種來自於法國的麵包,其表面酥脆,內裡溼潤,層次分明的口感伴隨著滿溢的黃油香氣——咬下可頌的一瞬間,可以說就和天堂一般了!雖然可頌高熱量的人設讓人幸福感和負罪感並存。這個歷久彌新的經典存在,跟它精緻的外表一樣有一種自成一體的規整的美麗。然而面神是一直拒絕「可頌」這類矯情的音譯的,據說「可頌」是臺灣的譯法,臺灣同胞果然在矯情的路上一騎絕塵。小時候吃的桃李麵包被稱作「牛角」麵包,我就一直在中文裡稱之為牛角了。具體「羊角」是哪來的?可能是羊角比牛角小,顯得更加可愛吧……更有甚者,還會把這種麵包稱作「新月面包」,更就有些奇怪了。說起Croissant這個法語詞,在法語詞典裡的定義是用發酵的起酥麵團卷制而成的新月形甜酥類麵包(Viennoiserie)。而和很多法國甜品麵包一樣,它並不起源於巴黎,而是距離巴黎1000多公裡的奧地利維也納,偏偏這裡才是很多法式烘焙的home。傳說牛角面包起源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家糕點店,用來紀念奧斯曼帝國的撤軍。1683年,發生了維也納戰役,因此這類西點被稱為viennoiserie。當時,軍隊決定在夜間偷襲維也納,然而被當地麵包房早早起來的麵包師傅們發覺。他們拉響了全城警報,從而使敵方的偷襲以失敗而告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麵包師傅們把麵包做成了號角的形狀,這種形狀也很近似於奧斯曼帝國旗幟的標誌。1770年,由嫁到法國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後來成為路易十六的王后)把牛角麵包正式的帶入法國。但是有一種說法牛角麵包早在1770年以前已經存在。有歷史紀錄在1549年在巴黎皇室有牛角麵包。巴黎人非常熱愛這些來自維也納的食物,很多巴黎本地麵包房也就爭相推出類似產品,並根據新月形狀取名叫做「Croissant」。由於可頌使用的原料豐富且昂貴,很長一段時間是富人專享的點心,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冷凍麵團的誕生和應用,可頌才成為大多數法國人的經典早餐配置,並成為法國的標誌之一。

不過義大利如果在bar裡點這種麵包,通常會用一個法語詞brioche來代指,而不常用法語croissant或者義大利語cornetto,而後兩者則經常出現在超市裡的包裝牛角麵包上。
於是,問題來了:這種隨處可見的經典麵包在義大利語裡,到底怎麼說才是最對的?

brioche就是這樣一個詞。brioche在義大利語裡常被指代牛角麵包,或者brioche在口語裡用來指代牛角麵包的次數遠比cornetto要多得很多。當年作為剛到義大利的留學生,在bar裡要cornetto絕對不是錯誤的(事實上是更對),但你說的和別的義大利人就是有那麼點不一樣。不過以上的前提是面神長期在米蘭生活,義大利南部是怎麼樣的並不知道。其實,真正的brioche法國原料主要是為黃油、麵粉、糖、蛋、酵母、水、豬油,比牛角面包含有更多的黃油和糖,質地更加柔軟,蓬鬆度更高,而牛角麵包則更加鬆脆,剝落碎屑會很多。相比於牛角麵包,brioche的造型可以說是滿月而不是新月。和牛角麵包一樣,有空的,也有奶油、巧克力、果醬等餡料可以搭配。brioche誕生於16世紀的諾曼第,是對中世紀「pàteàbrioche」麵團的改編和重新詮釋。這個詞的詞源有很多版本。brioche這個詞追溯到布列塔尼的Saint-Brieuc的居民「 briochins」這個詞,另一個追溯到「 bris」(打斷)和「 hocher」(混合)兩個詞的結合,但是最受認可的是動詞「 Brier」,源於古代諾曼語「 broyer」,是通過木滾筒揉捏的動作。

而croissant和cornetto可以認為成是一種麵包,不過義大利和法國的做法一般上有些區別。
法國人習慣的配方是麵粉+黃油,而雞蛋只會在表面塗抹,還會加上一點啤酒酵母和一點點糖。而義大利版本中的成分則比法國版本中的多,義大利人還會在製作牛角麵包的時候加入相對較多的牛奶、酵母和糖,其中的酵母用天然酵母代替啤酒酵母。更像國內能找到的自製牛角麵包的菜譜。不過上面說的法國和義大利版本的區別,我倒並不認為是croissant和cornetto的區別,而是cornetto/croissant francese和cornetto italiano的區別更好。

而據稱cornetto這個詞的誕生是因為有人說在義大利這個詞的產生只是因為美麗國家的居民很難說出和記住「croissant」這個詞。 (果然brioche就更好記一點是嗎?比cornetto都好記?)也有的說cornetto只是比croissant傳入法國稍微晚一點從奧地利傳入了義大利,是兩條分開的路線。
而酒吧的標牌上的標註也是有時是croissant有時是cornetto,brioche這種說法一般不會出現在正式的標註中,但是像之前所說的,顯然在義大利北部的口語中brioche比那倆常用多了。

可能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是,brioche更像日常中說的「乾糧」,代指的成分更高一些,卻並不一定要把這個食物究竟是什麼說準。
但你又不能說它沒稱作brioche完全錯誤,因為前文說到法國和義大利的牛角配方不太一樣。而義大利牛角麵包的麵團更像是加了更多黃油的brioche麵團,所以用brioche來代指意式的牛角也有它一定的道理。

對於某些吃素的朋友來講,經常在超市或者酒吧都有vegan的牛角麵包售賣。曾經很好奇,牛角麵包看起來和葷腥不沾邊的東西,為啥要素?其實對於牛角麵包來講,麵團和表面都沒有雞蛋,黃油不用動物黃油而用植物黃油,不加牛奶,才算是真的vegan了。


      面神 說: ...

所以,寫得這麼亂,你,學廢了嗎?我告訴你吧,其實那些bar都是憑感覺做的,管它是啥,畢竟一千個bar有一千種brioche/croissant/cornetto。

反正你問義大利人應該80%都說不出來的冷知識……

此圖文為「意面」公眾號原創(編譯)。轉載請聯繫許可。如有侵權請告知。

一道手札 | 想念米蘭的353天 (hot!)

漲知識!10個進了英文就變了味的義大利語單詞

義大利十大火車站 美麗的外表加成有趣的靈魂

至少要打卡一次的義大利7大城市狂歡節

米蘭市旗和英格蘭國旗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它們本來就一模一樣!

義大利九大最美別墅 不再羨慕《流金歲月》裡袁泉的別墅了!

義大利十大絕美廣場,米蘭大教堂廣場都沒上榜?

義大利語專業的出路是什麼?

義大利顏值最高調的十所大學

相關焦點

  • Brioche? Croissant? Cornetto?
    解放碑那邊開了一家專賣牛角麵包/羊角麵包店。
  • 可頌≠牛角麵包
    可頌是法文Croissant的音譯, Croissant則是新月的意思,被譯為羊角麵包、新月面包、可頌。因為可頌通常是牛角的形狀,所以大家總是將它和牛角麵包對等。有句廣告語怎麼說的來著,「並不是所有的奶茶都是香飄飄」,同樣的,並不是所有的牛角麵包都是可頌哦~
  • 鹹香酥脆的可頌麵包 Croissant
    咳咳、羊角麵包也就是可頌麵包啦!Croissant是法式麵包,且在法語中是羊角的意思,所以大家通常以英文音譯為「可頌「,或者叫羊角麵包。」牛角麵包「這個叫法則是受到美式文化影響而得來的。今天我們帥(chou)氣(meng)的型男大王老師給大家分享可頌麵包的配方與製作啦!第二步:將麵粉、糖、酵母、老面、冰水放入攪面機,混合打至麵團光滑,可拉出厚膜即可。第三步:加入黃油、鹽拌勻至麵團光滑,取出麵團測量溫度約為24℃。然後放入環境溫度28度溼度80%的環境中,醒發30分鐘。第四步:將麵團分割壓片成1900克一個,放入零下18℃的冰箱裡冷凍1小時。
  • 國民早餐必打卡可頌!這幾家的croissant格外好吃~
    老巴黎人早餐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定是那~酥脆香甜,咬一口,渣掉一地的Croissant 可頌麵包。可頌麵包(Croissant,亦稱羊角或牛角麵包)和瑪德琳貝殼甜點(Madeleine),馬卡龍(Macaron),舒芙蕾(Souffle)等甜品一起代表著法國,也代表著法國人對生活的藝術態度和享樂精神。
  • Costco排隊3小時的「羊角可頌麵包」,不用機器手擀也能做!
    身為拳頭產品的羊角麵包,以實惠的價格,絕佳的口感,一直出現在網上的推薦購買清單和消費者的購物車裡。即便是疫情稍稍回春的時候,羊角麵包櫃檯前,已經排滿了人,等候最久的客人得花2個多小時,可見不光是法國人民,中國民眾對於這類麵包也非常喜愛。
  • 法式可頌(croissant)之混合工藝
    帶著你熱忱的心,跟上小Bar行走的筆,品味一篇極具「法蘭西」風情的經典麵包之旅。簡介     「可頌」在法語裡是「羊角」的意思。 Croissant在中文被譯為羊角麵包、新月面包、可頌。一杯咖啡加一個可頌麵包是歐洲人最常見的早餐和點心。外層酥酥的,裡面軟軟的,充滿著奶油香氣,吃起來酥軟可口的可頌麵包,但也富含高熱量。
  • 可頌麵包的故事
    可頌麵包是法式經典麵包,十分講究奶油的品質,必須帶有濃濃的牛奶清香,技術上講究酥皮分明,口感上追求酥脆紮實還要有層次。
  • 【從味遇見你】讓我無比想念的可頌麵包
    說起可頌啊那香甜和美妙真是令人討厭呢~~可頌是法文Croissant的音譯 Croissant則是新月的意思被譯為羊角麵包、可頌因形狀借鑑的是奧斯曼國旗中的新月所以可頌又叫新月面包可頌通常做成牛角的形狀所以大家總是將它和牛角麵包對等
  • 這款法國經典麵包竟然不是法國的?
    在字典裡查找croissant這個單詞,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羊角」的意思,卻可以指另一樣形狀相似的東西——新月。於是故事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末,著名的維也納之戰成為奧斯曼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當時,土耳其軍隊決定在夜間偷襲維也納,然而被當地麵包房早早起來的麵包師傅們發覺。他們拉響了全城警報,從而使敵方的偷襲以失敗而告終。
  • 維護手工羊角麵包的尊嚴!
    ,羊角麵包!voila,不管怎麼說,沒經過豆漿油條米粉米線蒸餃餛飩豆花煎餅洗禮的法國人在意的倒不是天天吃羊角麵包很無聊,他們在意的是:現在的羊角麵包,越來越沒有從前的味道了!法國大街小巷裡大大小小的麵包店都在出售羊角麵包,你以為你吃到的都是麵包師傅們一個個從揉面到烘烤精心製成,而實際上,這其中有85%的羊角麵包都是機械化批量生產的,質量遠不如手工製造的。。。
  • 可頌麵包 | 原來正確發音是「垮喪」??
    優雅女神奧黛麗·赫本,在電影《蒂芙尼的早餐》中,一手拿著可頌,一手端著咖啡,站在珠寶店櫥窗前邊吃邊看的鏡頭,舉手投足中透出法國淑女的優雅。當然,也顯示出法國人對於可頌麵包的痴迷。可頌,由法語單詞croissant音譯而來,也因形似牛角/羊角而被稱為牛角包/羊角包。用法語發音讀出來是啥樣呢?
  • 蓬鬆又酥脆,感覺不錯的星巴克法式可頌測評
    (這裡的小食也包括了新品、糖和餅乾之類的)今天吃星巴克小食中的法式可頌麵包一份法式可頌連同包裝重55.3g可頌、牛角麵包、羊角麵包其實都叫croissant,各種麵包傻傻分不清都是譯名太多的鍋!!啊….本來是蠻好看的,但拿回家的時候為了保溫放在口袋裡被壓到了,麵包上的酥皮都被壓掉了不少不過應該不影響口味….吧→_→
  • 甜蜜烘焙史|法式經典——可頌
    「可頌(croissant)」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可頌在法語裡是「新月」的意思,整個麵包宛如一輪新月,有清晰的線條,微微彎曲的腰身,同時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同時,在維也納圍城期間還催生了一項頗具巧思的新發明——可頌(羊角)麵包。奧地利和波蘭援軍聯手擊敗土耳其大軍後,烘焙師突發奇想,製作出彎月形可頌麵包。藉以諷刺土耳其彎月旗幟被吃下肚。其實之後可頌麵包才輾轉到達法國。從這個故事大家也是知道了,牛奶咖啡和可頌麵包有著不解的淵源。所以大家去維也納一定要同時點一杯牛奶咖啡外加一個可頌麵包,才可算是最正宗,最有文化的搭配。
  • 1974年鄧小平帶了100個羊角麵包回國,叮囑要多給周總理幾個
    其實就是 cafeaulait 和 croissant——cafeaulait是歐蕾咖啡,而croissant則是羊角麵包。這位以畫家高更為原形的主人公「胃口不好,沒能吃完」的croissant,卻是若干年後讓鄧小平銘記於心、五十年也不能忘懷的美食。故事要從1920年說起。
  • 烘焙圈子:牛角麵包經典及家庭版做法~~完美下午茶or早餐……很不錯的美食食譜哦!!
    嚴格說起來,在法國,麵包是麵包,即為法國人所謂的Pain,如國人熟悉的法國麵包(Baguette);但是,如「牛角麵包」等奶油麵包卷,卻是法國人通稱的「維也納甜麵包或甜點」(Viennoiserie),有點類似我們的甜甜圈或美式Donuts,有巧克力、果醬、奶油、葡萄乾等多種口味。
  • 星球 · 美食 | 法國牛角麵包的由來之謎
    牛角麵包也叫羊角麵包,是法國人的一種傳統早點。如果這兩張叫法你都不熟悉,那說出還有個名字:可頌,你是不是一下子恍然大悟了?
  • 牛角麵包的前世今生(直播課預告)
    給你配方還是做不好系列:牛角麵包原名Croissant,音譯成「可頌」,因為彎月的造型,國內也把它叫做牛角或羊角麵包
  • 牛角麵包
    牛角麵包(通常叫可頌或者羊角麵包)是一種食品,主要材料有高筋麵粉、低筋麵粉等,輔料有乾酵母、糖、蛋、植物黃油、牛奶等,口味偏甜,是法國麵包
  • 鹽可頌≠可頌,它們之間的區別遠不止差一個「鹽」字!
    不僅麵包派系不同,連做法上也是天壤之別。可頌(croissant)鹽可頌(塩パン)可頌(Croissant),也可稱為羊角麵包、新月面包等。「Croissant「一詞指的是新月的意思。在法國,可頌會被製作成牛角形狀,但更多的是長形。不管可頌的造型如何,口感層次才是真正判斷它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