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孩子入園前與老師有過一個幫助了解孩子的互動測試,測試完老師告誡我:一定要減少家裡面多餘的玩具!
老師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是有評判依據的:
1、孩子有多動的表現,專注力和自控能力很弱
這也許跟孩子生活裡玩耍的方法有關,玩具冗雜,什麼都玩兒一下,就容易分心、散漫,所以家長要把孩子所有的玩具進行一個「極簡化處理」,在孩子玩兒的時候家長要與其有所互動,使孩子的玩耍更具趣味性和有所限定。
2、語言能力與同年齡段的孩子相比有所落後
語言發育的遲緩就正是因為這些玩具耽誤了孩子練習說話,語言環境不充足,所以需要簡化孩子的玩耍環境。
3、孩子雖然會聽從指令,但缺乏互動
這體現出孩子的個性裡缺乏社交能力,孩子不能成天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自己玩兒各式各樣的玩具,家長要精細化這些玩具,多和孩子互動玩耍,這對孩子的智能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測評後的反饋與孩子自身結合,能得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長達幾十分鐘後的互動測試之後,老師將得到的結論告知我並同我分析,我認為以下幾種老師提出的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有益:
1、先把家裡多餘的玩具處理掉
怎麼定義玩具是否「多餘」?
(1)雷同的玩具,只留下一組!
(2)在一兩個禮拜內觀察孩子都在玩兒什麼玩具,那些他沒有注意到不會去玩兒的玩具就是多餘的,應該收起來!
(3)給孩子買完後孩子不喜歡了,從來都不會看一眼碰一下的玩具!
2、要知曉「陪玩兒政策」
(1)確定孩子玩耍的空間順序
玩耍的環境不能只是家裡,和孩子最搭配的應該是大自然,所以戶外才是首選。
第二,是那些具有趣味性的室內空間,如室內遊樂園、室內攀巖、淘氣堡等有家長伴隨的室內空間。 放在最後的,才是孩子自己玩耍。
(2)孩子需作息規律,不能以犧牲休息時間用來玩耍!
到了該睡覺的時間還抱著玩具不放遲遲不肯睡覺,可以適當轉移孩子注意力,控制每次玩兒玩具的種類不要太多,把重點放在對玩兒法的研究上,而不是只體驗玩耍帶來的快感。
(3)陪孩子玩兒的角色是有先後順序的
幼兒時期孩子的主要活動就是玩兒,所以陪伴他們的最佳人選就是同年齡段的孩子,然後是我們家長、幼兒園老師,最後才應該是那些電子產品。
現在孩子們的共性正是玩具太多!
我們做家長的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孩子想要什麼我們都想買下來給他,不想看到孩子失望,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正是這種心理,才導致孩子的玩具越來越多,家裡的玩具堆積成山!
但家長也許不了解,過多的玩具會讓孩子注意力分散,專注力得不到好的訓練,買來的那些玩具都沒有發揮出它們的作用。
老師推薦這幾種類型的玩具:
一、球類
球類玩具非常適合孩子們在戶外玩兒,不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鍛鍊心肺功能,與夥伴們一起玩兒還能增加團隊協作的能力!訓練手部力量的拋球、預防近視眼的桌球等等,球類對孩子再合適不過了!
二、拼插類
拼插類玩具可以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色彩、風格迥異的特點對孩子的視覺有一定程度上的衝擊,非常符合孩子對趣味性的追求。
拼插類玩具沒有固定法則,屬於幼兒園裡老師們都喜歡帶著孩子玩兒的益智類遊戲,對調節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也是非常有利。
三、繪本類
擔心孩子每天只玩兒電子產品不看書?繪本完全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繪本可以讓孩子領略知識的魅力,又能看,又能學,還可以玩兒。
在發達國家裡,繪本是作為孩子首選的兒童讀物!繪本其實是圖畫書,但又不僅僅只有圖畫,繪本中的圖畫具有生命力,讓孩子一眼就被吸引進去。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培養互動感。
這裡我分享給父母們一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全10冊》,這是一套專為孩子而設計的遊戲書籍,讓孩子在簡單的思維遊戲中,緩緩開發寶寶的大腦。
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德納曾說過:大腦是智慧的源頭,那些在不同領域有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擁有強大左腦思維,又擁有超強發達的右腦。
四、積木類
積木類玩具的性價比非常之高了,積木能讓孩子體會到構建的樂趣,很多建築師小時候就喜歡搭積木!
這種搭建類型的玩具可以充分訓練孩子的想像力和邏輯能力,對數字、圖形的感知學習,發揮他們對美的認知,並專注在自己的童話王國裡不會被輕易轉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