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就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感知,自我脆弱的人就好比在心理上沒有長大的孩子,甚至如同嬰兒,經常會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特徵。
這些特徵也許自己身在其中,不自知,可是旁人,或者一個心理諮詢師卻可以洞若觀火地看見。
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看看一個脆弱的自我背後,有哪些特徵,是怎樣的一個真相。
一、自戀,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自戀是人的本性,適當的自戀是好的,是有益於人的心理健康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心理學會會長科胡特認為自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感覺自己是好的,這種「好」是不以外界的變化為轉移的。
而還有一種自戀是和外界的條件捆綁在一起的,比如別人的評價,別人的眼光,外在物質條件的好壞。
生活中,特別在意被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以及條件的優越,特別好面子的人,就是這種自戀,這種自戀科胡特將其稱為虛假自戀,對應的,第一種無論條件好壞,都可以認為自己是好的,這種感覺的自戀,就是真實自戀。
虛假自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會過得很累,比如他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他的選擇和行為都會圍繞著別人構建。
那這種性格特點實在怎麼樣形成的呢?跟他父母的養育,或者跟他的成長過程有什麼關聯呢?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小時候,父母比較強勢或者控制欲比較強,為了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注,他會盡力去做符合父母要求的事,於是那些外在的評判變得特別吸引他。
外在的條件,外在的評判好,他就感覺自己是好的,否則他就感覺到自己不好,這成為了他的一個心理反應往習慣。
二、有選擇恐懼,依賴別人
一個人是不是能自己選擇,有沒有自己選擇過,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經驗。在心理諮詢中,經常會有一些來訪者,他們有選擇恐懼,有選擇困難症,面臨選擇的時候,不知道選擇哪一個。
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其一,他沒有選擇的經驗,不知道選擇意味著什麼,更沒有發展出選擇的能力;其二,他們沒有自我負責的能力,因為他們的自我太脆弱了,經受不住任何不確定性,經受不住選擇之後的未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依賴別人,需要依靠別人告訴他應該怎麼樣去選擇,其實本質上就是他怕承擔責任。
再比如,一些人的口頭禪經常會是「隨便,怎麼都行」,通常這樣情況下,潛意識裡他們也是想把選擇權轉嫁給別人,讓別人替代自己選擇,其實質是讓別人替自己承擔選擇的後果。
儘管意識上不會這樣想,因為意識上處於人類最本質的自戀,會極力維護自己的形象,但潛意識裡卻是這樣反應的。
三、沒有邊界意識,也守不住自己的邊界
人跟人是不同的,我們要尊重這份不同,並且也因為不同,才有了精彩可言,既然是不同的,就有邊界,並且如果守不住自己的心理邊界,就會感覺到自己被剝削或者「入侵」。
所以基於這個事實,首先我們要尊重不同,自我脆弱的人,必須要和別人在一起,一個人他會懼怕,所以他怕跟別人不一樣,他怕自己和別人不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不遵守規則,總想不分你我,也是這種心理反應,他怕大家一分彼此,就見外了,關係就不親近了。
可是真正成熟的人,必定是不同的,就像我們的身體細胞如果要成長成一個組織、肌肉,那麼細胞就需要分化,分化出不同的細胞,而不是「共生」在一起,身心一體,是一個道理。
與此同時,自我脆弱的人不能守住自己的邊界,這容易被強勢、控制的人「入侵」,他們不敢在關係裡跟這些人發生衝突,只能經常壓抑自己。
說到底是因為自我太脆弱,潛意識裡怕如果自己向別人表達了不滿,會引起對方「還擊」,或者使得對方離開自己,拋棄自己。
以上就是一個人自我脆弱的人,常見的三個特徵,不知道你有沒有?如果有的話,是哪一種,那麼你小時候又有過何種經歷。
如果你願意,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關於自我成長的心理知識,幫助你發展和成長得更好。